目 录前 言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 前 言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诏称《列子》为《冲虚真经》。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列子》是有必要认真阅读的。 《列子》一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列御寇在古籍中又被写作列圄寇、列圉寇,郑国人。《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这里的“虚”即虚静、无为,一切顺应自然。列子曾向壶丘子林和老商氏学过气功。《庄子·逍遥游》把他描绘成为神仙,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的学说主要...
人性的逆转 有位西方的发展学者说: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言下之意是说,有些人受穷,是因为他不想富裕。这句话是作为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提出的,但我狭隘的人生经历却证明此话大有道理。对于这句话还可以充分地推广:贫困是一种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聪明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追求愚蠢则是另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乐,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聪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这种情形常常能把人彻底搞糊涂。 洛克先生以为,人人都追求快乐,这是不言自明的。以此为基础,他建立了自己的哲学大厦。斯宾诺莎也说,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自我保存。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读者,我认为这是同一类的东西,认为人趋利而避害,趋乐而避苦,这是伦理学的根基。以此为基础,一切都很明白。相比之下,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大不相同,认为礼高于利,义又高于生,这样就创造了一种比较复杂的伦理学。...
作者:清.不题撰人 古吴娥川主人 编又名《莲子瓶演义》《第一奇书莲子瓶》目录第一回 见美色有心设计 求丹青故意登堂第二回 假结拜凶狠施阱 真赐赠神圣试凡第三回 陈秀才一念怜贫 裴公子两番放饵第四回 行善念刘芳遇神 设恶谋裴彪通寇第五回 设陷阱强盗露饷 畏律法秀士埋金第六回 裴公子暗施辣手 柳知府昧察惨刑第七回 松林中颜氏产子 荒郊外陈升盗尸第八回 求伸冤反惹冤孽 因逃难复救难人第九回 虎豹山两雄被获 徐家庄双杰联婚第十回 访妻踪青州露迹 念师骸山野逢魔第十一回 奸狠仆负恩陷主 侠烈汉赴险驰驹第十二回 劫法场琼玉脱网 匡朝政九龄辱奸第十三回 睹时艰力辞解组 尽忠告勇退不羁第十四回 惜英雄九龄赠书 恩酬愿明皇发驾...
美丽的女大学生徐婷,喜欢旅行。这年五一长假,她独自一人来到云贵高原,想拍一些丛林照片,就直入中越边境,住进了大潮山脚下一个简易旅馆。 宁静的夏夜,山风卷着林涛,发出海浪一样的声响,偶有几声狗吠,还有狼的长嚎。黑暗中,徐婷觉得似被千万诡异的眼睛盯着,却又一片虚无,一片黑洞。 突然,楼板之上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继而木梯开始轻微地摇晃,有人走下楼来。 徐婷发现窗外似乎多了一个影子,屏住呼吸,睁大双目。 “咔嚓”一声,什么东西断裂。一条黑影翻窗而入,重重摔倒在地上。徐婷看得清晰,没有惊叫,下铺,朝床底钻入,但额头却撞到塌陷的床条,痛得她金星直冒。 黑影走近床边,弯腰命令:“出来吧,否则,我把你丢到深山喂狼!白天,我一直跟着你……我可以给你钱,500,1000……”...
原 序赵 蕤 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此亦向时之论,必然之理矣。故先师孔子深探其本、忧其末,遂作《春秋》,大乎工道;制《孝经》,美乎德行。防萌杜渐,预有所抑。 斯圣人制作之本意也。 然作法于理,其弊必乱。若至于乱,将焉救之?是以御世理人,罕闻沿袭。三代不同礼,五霸不同法。非其相反,盖以救弊也。是故国容一致,而忠文之道必殊;圣哲同风,而皇王之名或异。岂非随时投教沿乎此,因物成务牵乎彼?沿乎此者,醇薄继于所遭;牵乎彼者,王霸存于所遇。故古之理者,其政有三: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各有所施,不可易也。管子曰:“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邹子曰:“政 教文质,所以匡救也。当时则用之,过则舍之。”由此观之,当霸者之朝而行王...
作者:钟晓阳 一 近日我常想到死亡的事情。 从前我们也谈论过死亡。你说你愿意死在大树下,让树根吸取由你的尸骨所化成的养料,越长越高。那棵树看得多远,你就看得多远。你所看到的世界,没有言语可以形容。 "我愿意做那棵树。"我说。 至今我仍爱着你。 人死后,化为飞灰,我对你的记忆,是否就如失去肉体的幽灵对于人类的记忆,永不可追?我还能在你的眼神中迷失自己,与你生死相许吗?在死后的世界,有谁能为我捎来你的信息,好让我知道你在人间,是否幸福?我是否仍能维持生前你最喜欢的样子,以你的梦境,作为我的归宿,在你的梦中对你说话?黄泉路上,我们在海边所立的盟约,可能为我指点他生的缘分,让我走向正确的方向,好与你在来世做一对情人、夫妻?...
震之第五十一 震。枯匏不材,利以濟舟。渡踰河海,无有溺憂。艮爲匏,伏巽,故曰枯匏。震爲舟、爲濟,伏巽爲利,坎爲河海、爲憂,震出,故无有溺憂。○材,依顧校,各本皆作朽。顧云國語枯匏不材於人。河,汲古作江,依宋元本。首句言枯匏雖无用,然以爲舟可利濟也。 乾。陷塗溺水,火燒我履,憂患重累。此用遇卦《震》象。震爲大塗,坎爲水、爲陷溺,互艮爲火,震在艮上,故曰火燒我履。坎爲憂患。 坤。旦生夕死,名曰嬰鬼,不可得祀。詳《小畜》之《升》。祀,宋元本訛視。 屯。揚水潛??,使石潔白。裏素表朱,遊戲臯沃。得其所願,心志娛樂。詳《否》之《師》。○石,宋元本作君,表朱作附珠,均依汲古。沃,元本訛□,汲古作澤,其作君,依宋元本。裏,各本皆作衣,依《豫》之《大過》宋元本校。...
作者:[土]奥尔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尔 第一部分 01奥尔罕的分身(1)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便相信我的世界存在一些我看不见的东西:在伊斯坦布尔街头的某个地方,在一栋跟我们家相似的房子里,住着另一个奥尔罕,几乎是我的孪生兄弟,甚至我的分身。我记不得这想法是从哪儿来或怎么来的。肯定是来自错综复杂的谣传、误解、幻想和恐惧当中。然而从我能记忆以来,我对自己的幽灵分身所怀有的感觉就很明确。 我五岁的时候被送到另一栋房子住一小段时间。那时我父母几番波折的分居结束,两人安排在巴黎见面,大家决定让哥哥和我待在伊斯坦布尔,分住不同地区。我哥哥跟祖母住在位于尼尚坦石的家族聚居的帕慕克公寓。我则被送往奇哈格的姑妈家。在这户善待我的人家中,墙上挂有一幅儿童相片。姑妈或姑父有时会指着他,笑着对我说:“看!那是你呢。”...
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身体酸疼酸疼的,肯定是昨天踢球弄的,哎!真是老了!下楼去洗漱,没看到兰姐,海莲她们,门都是关着的。没起来?看看外面大亮的天儿,也不可能啊,准是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了,心想今天又要迟到了。上楼一看手机的时间,都9:30了,不行,赶快收拾东西去学校,我可不想再被那婆妈妈的张导教导了。身上疼也不能不去上课的,记得今天好象有老头子的课。老头子是我们系的主任,要说他下来讲课是有原因地。我们系是小系,象电商那种大系都是学校或者本系主任就能请到好的老师来讲课,而我们呢?人少,钱收的也少,想要找好的老师很破费的,没办法主任就身当士卒下来给我们讲课了,到别说他一下来逃课迟到的还真少了,毕竟人是主任,多少也得给点面子。...
忆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赤枣子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忆王孙西风一夜翦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玉连环影(按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遐方怨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湔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翠黛,月茫茫。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头。欲写两眉愁,休休。远山残翠收。莫登楼。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又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