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独木不成林 1 1、第一章:九曲天 ... 作者有话要说:小木新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 本文为架空背景,乡土风情多参考晚明时期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本应是一轮皓月当空照,家人团团圆圆的良辰吉日。谁知樊城大户宣家出了人命官司,府中二老爷宣正靖离奇落水身亡…… 据城西打更的张大牛所言,那一夜城里城外,张灯结彩,扎着小辫的娃子们轻挑灯笼在胡同口放炮竹,震得人耳朵生疼。张大牛曾无意中抬头望望天,万里无云,白得晃眼的月亮顶在头上,照亮了巡逻的路。他只觉无需点蜡,这便一口气熄了灯,借着月光朝德盛门大街走去。 谁知走到半路,天突然阴沉下来,原本清亮的夜空笼罩上了一层黑纱,不知从哪儿刮来的邪风,吹得白杨树枝噼里啪啦一阵乱响。张大牛的眼睛里吹进了沙子,突突往外冒着泪水。他一边用脏手揉着眼睛,一边急急加快步子。...
自序(1)书稿放在办公桌上,一位同事刚瞥上一眼,便迫不及待地对书名提出异议: “红旗照相馆”,文不对题啊! 对于这本描述1956—1959年间中国摄影领域争辩、冲突及其遗产的书来说,确定这样的书名,我的家人也表示出同样的不解,他们反对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层的担忧:这是不是有反讽意味?新闻摄影讲求客观、真实,照相靠的是布置摆布,甚至美化;新闻摄影从业者的职业诉求无论如何与照相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前者为社会之公器,而后者就是利己的商业活动。二者怎能错误地置换呢? 15年前,也就是1993年夏天,当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报到时,心中充满畅想,我要以摄影——这一特殊的语言来关照现实,反映社会。上天入地,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为伊憔悴终不悔。但,渐渐发现报社的一些老报人打招呼时,却总是喜欢说:...
作者:蓝艾草/白衣悠蓝 他乡遇故知,故知是仇敌 1 事情的起因其实是这样的,我家养的小黄偷了别人家一只鸡腿,结果我被下了大狱。 呃,当然,中间的过程还是颇有几分曲折的。 鸡腿的主人不依不饶,要我家小黄赔他一条自己的腿。 顺便说明,我家的小黄不是小黄狗,是人。 鸡腿和人腿,怎可相提并论? 鸡腿的主人这不是占我大便宜么?他也太黑了一点! 但显然鸡腿的主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他正当中年发福,肚大如箩,瞧着足有七八个月,快生的模样。拈着颔下一缕鼠须,摇头晃脑:“穷山恶水出刁民!还是要交到县大老爷那里去审审的好!” 我朝天翻了个白眼,以示不屑!要搁三年以前,老子非上前踹他个肠穿肚烂不可。虽然这厮极力的装斯文,但谁都知道他不过是个地痞,送了亲妹子与县大老爷作妾,这才有了今日的威势。...
却说凌贵兴自从打发简叶两人去后,便天天盼望信息,谁知他两个这一去,就同泥牛入海一般。看看望到春尽夏来,端阳又过,只没有个信,宗孔也帮着在那里着急。此时熊阿七、李阿添、甘阿定、尤阿美……等,。却天天在贵兴的裕耕堂内啸聚,还有旧日的一班强人,无非是大酒大肉,亏了这个同贵兴消遣日子,未曾把他盼煞。宗孔却又另外一种心事,日日只盼二人得手,一则自己面子上好看,免得被区爵兴荐来的人夺了头功;二来事成之后,贵兴既谢他二人,少不免要谢我这个荐主;三来又可以在他二人谢钱之内,索个回用;四则等他闹到官司,贵兴要同他上下打点,自己多少经点手,从中又可以落点私肥。这一件事成与不成,与自己财运,大有关系。所以他心中比贵兴更是来的着急,时时在梁家门前窥探,却又没个动静,不胜纳闷。...
第一章 前奏(一)历史的车轮缓缓地滚进了1945年8月,离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已经所剩无几了。帝国大本营在全国进行了总动员,又纠结起了多达二百四十几万的部队和几千架粗制滥造的飞机,准备进行本土决战、“玉碎”到底。 大本营的官员们都清楚这中间究竟有多少水分,号称的二百四十万的部队只不过是一些由十几岁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组成的杂牌军罢了,战争、瘟疫和严重的病虫害让绝大多数人青壮年都死去了,那些一天到晚饥不裹腹的孩子和老人连行动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去参加军事训练了;而所谓的几千架飞机只不过是由轻便木头制作的风筝而已,发动机使用的燃油都混合着动物油食用油,起降用的轮子大部分都是木头制的,因为联合舰队的覆灭和联军的封锁让他们不可能获得宝贵的石油、钢铁原料和橡胶等原材料。...
() 洪荒时期,天地一片混沌,后因当世奇人盘古手持开天巨斧,将整个混沌的天地撕裂而开,白云为天,黄土为地。 之后女娲出世,天生神奇之力,捏土造人,成就这多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大荒156年,天地初降劫难,整片天空撕裂开一道恐怖的裂缝,漫天火雨倾泻而下,人类异兽多半惨死,盘古自开辟天地之后不知所踪,正值年少气盛的女娲,舍身化为七彩石,将天空上的裂缝填补,之后劫难消失。 五十年之后,少年神农出世,其天赋异常,自小修为惊人,十六岁时便之身横行大荒,斩jiān除恶,擒凶兽,斩恶人,神农氏之名早就传遍整个大荒。 后因大荒内突降瘟疫,虽自身修为可jīng通天地,但无奈不是百毒不侵之身,为救世人,自此神农山间林里,遍处尝寻百草,历经整个大荒,凭身所见所闻,谱写成一部《大荒经》,里面著载奇形异兽,百种草药,山间地形等,终在寻得解救瘟疫的药方时,百毒齐发,...
阴谋家成了“胜利者”(1)1967年1月6日,对周恩来来说,照例又是忙得夜以继日、彻夜难眠的一天。 从凌晨3时至6时,周恩来先后找江苏省有关负责人和南京的学生、工人代表谈话,解决南京问题。南京武斗,打得不可开交,铁路断了,市内交通也断了,市内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周恩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西花厅,秘书又报:以部队在京院校为主,加上清华大学“井冈山”等20个单位组成“彻底打倒贺龙反党篡军集团联络委员会”,准备明天在工人体育场召开批判斗争大会,并要把贺龙揪出来示众。周恩来又赶紧找有关人员做工作,劝阻揪斗贺龙。 一事未完,又生一事。清华大学的造反派为了揪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谎报王光美的女儿被汽车撞伤送进了医院,把王光美骗出了中南海,挟持到清华大学批斗。周恩来接到报告后,立即派秘书孙岳等赶到清华大学要回王光美,并打电话催蒯大富放人。...
第一章 暗羽雷鹰更新时间2010-4-19 10:40:15 字数:2667 当凌晨窗外启明星出现的时候,林贤友早早的从自己的床上爬起来。他先是摇了摇床边的小铜铃,然后就见两个容貌不是很出众的女仆,各自端着一盆水和洗漱工具推开了房门。 林贤友就着水盆洗了一把脸,然后再用柳枝和青盐刷了刷牙。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古老的刷牙方法,哪怕他已经在此之前连续使用了两个月,也仍旧感觉有些不适应。 而当他匆匆做完这些,走出自己的这间厢房时,就见院子外面的屋檐下,已经有一名少年以及一位面容清丽的中年女子在等候着。 少年名叫冉力,小名猛子,身份是他家仆。据说现在的年纪是十五岁,但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一定会把他的年龄看错成二十岁以上。事实上这小家伙在林贤友的眼里,就跟电视里的猛张飞的形象差不多。身材昂藏八尺,一脸的横肉,下颌处满布胡须,那堪比二十世纪动作巨星施瓦辛格的肌肉,在这极近的距离观看,特别的具有...
飞赴缅甸 初见史迪威(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周,1941年12月15日,我奉派带1部电台和有关人员,随中国驻缅甸军事代表侯腾少将及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等,由昆明飞赴缅甸。旋经驻缅英军总司令胡敦中将提出,并得到在昆明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同意,派我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率其前往毛淡棉协助英军作战,并任英17师的联络参谋。 1942年1月4日,日军第55师团率先越过泰缅边境来犯,缅甸华侨志愿队首当其冲,第3队队长陈庆生和第1队队长柯明华,率领所部先后于1月13、15、20日,分别在帕罗土、密沙、密亚华迪伏击日军,歼敌百余,创建了缅甸战场首战告捷和三战三捷的辉煌战绩。随后又在2月23日于锡当河(Sittaung River 又称“西唐河”或“西当河”)勇救英军突出重围,受到英国的勋赏,谱写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毁家纾难、舍身报国、屡建卓绩的爱国史诗。尤其在缅甸战役中华侨的优异贡献,更受世人钦敬,曾荣...
“我还要回去”(1)1944年7月25日,一架C-54型运输机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机场出发,穿过厚厚的云层,飞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檀香山。 飞机上乘坐的是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令人奇怪的是,这位不久前指挥美军横扫新几内亚的美国陆军上将,并不像往常出行那样,带着作战计划和大批地图,身旁有将校级军官前呼后拥。这一次,他只带了三名随员,便悄然踏上了长达几十个小时的单调、乏味的旅途。在飞机上,为了度过无聊的时间,他闭上了双眼,让自己在回忆往事的太空中遨游。 一个多月以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给他打电话,要求他到珍珠港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在此之前,傲气十足的麦克阿瑟曾多次婉言谢绝了到尼米兹的总部檀香山参加会议或做客的邀请。但这次不同,这次是他主动地、严格地按照马歇尔的要求到檀香山来的。马歇尔在电报中通知他“7月26日到檀香山”,在那里“可以见到莱希等人”,并要求他“尽...
《穿越清朝当皇帝》作者:关古威第一章:穿越这里是哪里?睁着眼睛却不能说话,整个人像被绑着一样竟不能动弹。看着高高的天花板连个灯都没有……等等,我怎么会在这里。这房子像是违规建筑啊,不然层高怎么这么高啊!还是……难道我被绑架在博物馆里让人参观??不对不对,我记得我在去北京的飞机上啊?飞机遇到气流之后在空中断裂,那我应该已经死了啊!咬了咬舌头知道疼啊,没死啊!!那我现在难道是被外星人绑架??关在他们的博物馆里进行研究???操!***,这是什么星球啊?呼吸还挺顺畅,改天回到地球去带着老婆过来这里居住,当个土皇帝。忽悠这里的外星人应该挺赚钱吧……哈哈哈!!他原来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叫关绪青。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正讨论着何时结婚呢,在一次去北京出差的飞机上,发生了意外,尸骨都没有找到。可是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眼前这个婴儿的身上,并保留了上一世的所有记忆!...
《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作者:寂寞剑客第1章十九大队民国26年(1937年)8月9日,上海火车北站。自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两国在平津大打出手,然而时任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二十九军军长的宋哲元却始终对日本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就造成了二十九军将士思想上的混乱,以至备战严重不足,结果就是兵败如山倒。八月,华北已然是狼烟遍地,上海却还是风平浪静。然而,谁也不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最后宁静。徐十九迈着标准的齐步,不疾不徐地穿过驻地操场、走出了营区大门,守在大门外的两个保安队团丁啪地举枪敬礼,徐十九回了记标准的军礼。刚出大门,鼎沸的人声便扑面而来,徐十九顶着午后毒辣的日头眯眼看,左近不远便是火车站的出口,正好有一趟火车到了站,那黑压压的人流就跟决了堤的洪水,从出口处汹涌而出,旅客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衣着时髦的,也有衣着寒酸的,却无一例外全都表情生动,上海,是那个时代所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