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百天 自序也许,在人类的历史上,再没有另外的一百天,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百天更为举足轻重,更为影响深远。三个月之内,罗斯福、希特勒,以及墨索里尼先后离世。同样告别这个世界的还有纳粹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欧洲胜利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而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存在着极其美好的希望与极其惊人的恐怖。 我试图像叙述一百年前发生的事件那样,记下那些非同寻常的日子,并且试图本着客观的原则,而非从一个与其同时代者的角度,勾画出希特勒、希姆莱,以及戈林之流的形象。 第一章 东线潮涌(1)1945年1月27日清晨,柏林东南仅一百空英里远的萨岗空军第三战俘营里,上万名盟军战俘中弥漫着一股克制的兴奋。尽管寒气彻骨,鹅毛大雪连绵不停,战俘们仍挤在营房外,议论着刚刚得知的最新消息:俄国人已攻至东距萨岗不足二十英里之处,并且仍在继续进军。...
人面蛾传说杀人事件问题篇 序章“人面蛾”是一种传说中的昆虫,它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现今流传在四川省巴东一些偏僻小村庄,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江洋大盗,他劫富济贫神出鬼没,那些富绅官宦闻其名丧破胆,每次作完案后他都故意在现场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飞蛾,他神龙见首不见尾,四处惩强扶弱,老百姓非常爱戴尊敬他,而官府衙门却始终无法将其抓获,只能窝囊的跟在他后面收拾残局,可是有一天,和他一起的兄弟设下奸计将他抓到了衙门,因为那江洋大盗听说有义军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就准备将自己多年所盗取的宝藏献给义军,那叛徒苦劝无果后恼羞成怒将他出卖,衙门早就对他恨之入骨,于是用尽所有残忍的酷刑来折磨他,逼他供出埋藏宝藏的地方,可他就是宁死不屈,终于惨死狱中,传说他死后尸身化作了五彩斑斓的飞蛾,不久后,那个叛徒的家中无缘无故地出现了许多彩蛾,其数量之多,赶都赶不完。那叛徒因为蛾群的出...
:─《争霸天下》作者:知白第一章 边城中最特殊的人猛烈的寒风从北方而来,裹挟着雪沫子擦着地皮吹过之后,又卷上天不少枯黄的野草,萧条的景色也是景色,如果是帝都中那些骚-情的诗人看到这样的场面,只怕也会做出几首老百姓永远也听不懂的词句。帝都的花灯是他们吟的对象,帝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也是他们吟的对象,帝都半月楼里那些粉嫩的清倌人当然也是他们吟的对象,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半月楼的姑娘一般人是吟不起的。而战场和厮杀,永远都是诗人们拿来感慨的好题材。才过完年,天气依然冷得拿不出手,尤其是在帝国最西北边陲的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前列腺有些问题,撒出来的潺潺之尿能一直冻到那根没用的东西上。不大的林子外面横七竖八的倒着几十具尸体,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才死了的人就已经冷硬的好像石头一样,而在残阳照耀下,那些尸体上变成了冰的血液折射出一种妖异的颜色,就好像西域人盛产的葡萄酒,隔...
*【正文】 第一章 张昭和潭海洋的交情,源于不打不相识。 八几年上小学时候,张昭和他们院俩小屁孩晃到潭海洋住的大院,架杆子打维修队墙外的青核桃,让人发现了。 有人喊:“司令,三部那帮小子又来窃取咱革命果实!” “别让他们跑了!”潭海洋招呼着一群小孩嚷嚷嚷地往这边来。 张昭他们就仨人,看这架势扔了杆子就跑,跑到礼堂后头还是让人围了。另外两个孩子缩着,张昭输阵不输人,输人不输嘴,朝眼前十来号人喊:“谁敢过来?知道小爷是谁么?” 潭海洋问身后的人:“他哪庙的?” 部队大院的孩子别看字没识几个,谁家大人肩膀上几杠几星数得清楚着呢,有人小声说:“他爷爷是隔壁那院坐三号车的。” 潭海洋说:“最看不上出门报家老子山头的,揍他!”...
:**《蒋介石逃台前发出的最后通缉令》作者:薛家柱/张邦友 目 录内 容 简 介引 子 第01章第02章 第03章第04章 第05章第06章 第07章第08章 第09章第10章 第11章第12章 第13章第14章 第15章第16章 第17章第18章 第19章第20章 第21章第22章 第23章第24章 第25章第26章 第27章第28章 第29章第30章 第31章第32章 第33章第34章 第35章内容简介引 子 沙沙的秋雨打在黑色轿车的挡风玻璃上,淋漓的雨水遮住了司机的视线。雨刷左右不住划动,玻璃上仍是模糊一片。 坐在后座的南京市警察局长尤大维的心比雨刷跳得还急,不住拍打司机的椅背催促:“快!快!” 轿车正开到新街口,这是南京城最热闹地带。十字路口四周那些高大建筑物笼罩在一片雨雾中,像一群穿着灰衣黑袍的送葬人。他妈的!真悔气,出门净碰上不顺利的事。新街口广场完全被人群、车流堵塞,挤得水泄不通。那些黄包车、三轮车、大马车加上破汽车在左冲右突。广场中...
:** 序 释家三世佛的哲学是:要用三双眼睛看世界——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智者的思维,也是贤者的思维。因为不了解过去,就不能科学地认知现在;而不了解现在,也就不能科学地认知未来。历史学正是认知过去的学问。所以,在文明的时代,智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智者;贤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贤者。那么,中国历史的江河,源远流长,曲折回漩,日夜不息,奔腾向前,为什么要选取明亡清兴这段历史来学习呢? 明亡清兴的60年,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时代。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舞台上:格局,雄伟壮阔;人物,群星灿烂;事件,繁复跌宕;故事,生动有趣。人们都在表现,也都在表演:真与假、善与伪、美与丑,智与愚、勇与怯、廉与贪。明亡清兴的60年,又是近世社会的缩影。凡是近世社会的重要元素——贫与富、夷与夏、官与民、中与西,都在这里展示;求民生、求自由、求平等、求...
=《清末英雄》作者:贰零肆柒什么是清末?清末就是昏昏暗暗、轰轰乱乱的一段历史;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活着的败类,死了的傻瓜;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历史转了一圈之后,似乎又回到原点的历程。*一个普通人穿越清末革命的故事。第一章四点五十六分和所有的穿越一样,我们的故事也是不知道怎么就开始了…杨锐坐在手拉箱上,无力的靠着弄堂口的墙,目光幽幽的看着弄堂深处,明明暗暗。一直到现在,他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或者说这到底怎么发生的。明明记得自己刚从沃尔玛华东区总部出来——那个采购委婉的拒绝了他——急急的准备坐地铁去火车站,然后他接了一个电话,路边的吵杂声让他不由的进了这条弄堂。可在电话断了之后,走出弄堂就感觉不对了,满街的锦旗式的招牌和长袍长辫让他明白这不是原来那个世界……...
-《武唐春》作者:黄昏前面第一章 天亡我也大唐仪凤二年九月,初冬。身处西北的肃州,九月已经是一片萧杀的冬景,满目都是枯黄。肃州以西的草原上,一大队人马正以不急不慢的速度往东行进。这是一支胡汉混杂的骑队,有衣甲鲜明的大唐军士,也有服饰奇异的胡人男女。“阿哥,快到长安了吗?”骑着一匹大白马,行在队列前面的一名长相俊美的胡人少女,以娴熟的汉话,问身边那名模样英俊的青年男子,“我们过玉门关好些日子了,应该离长安不远了吧?”这名模样俊俏,充满了英武之气的少女梳着密集的小辫,头上戴八角花帽,服饰鲜艳。她身材高挑而丰满,全身上下充满了青春和野性。在男人眼中,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名有着高挺鼻子、褐色头发、淡色眼珠的英俊男子,转头冲美少女笑笑,“乌珠,这里是陇右道所辖的肃州地界,距离长安还有几千里,估摸着再走一个月,才会到长安。”...
《疾风少年》作者:山猫正文第1章 神卜2XXX年,世界社会治安越来越混乱,不良、恐怖分子比比皆是,纯粹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世界。幸好世界联合组织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地制止了枪械外流及私人制造,连警察也不能配戴枪支。这样当然也有弊病,让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往往只能出动军队才能平息。这个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开始了。在这种环境下,最让多数人担心的当然是学校,学生问题。每个学校的学生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入了帮派,学校里每日都有流血事件发生,而且还常常死人。学校校方屡禁不止,久而久之,校风成了自由化,除非犯大过:杀人、重伤人才被勒令退学。残酷的世界!我,16岁,读育华学校高一年级,人人都称呼我是小丁。意思是三寸丁的意思。因我16岁了才1米50,所以很自然地成了欺负的对象。我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投错了胎,这辈子不应该来作人。...
《新明史》作者:闪烁序 崩序 崩夜深人静,皇宫内却一点都不安静,特使是在皇上的寝宫外面,一群几十名官员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官员们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小声的谈论着什么。虽然,每一群官员谈论的话题都不一样,不过,他们的神色是一样的,焦急,忧虑,且心神不安。寝宫内,老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的金英端着一碗汤药走到了龙床前,他手哆嗦了几下,几滴药水洒了出来。“陛下,你该喝药了!”床上的老人艰难的转过了头来,虽然头发胡子都已经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更如同老树皮一样,但是,他的眼睛仍然那么的明亮,眼神中透露出来的那股萧瑟杀气,就连旁边的金英见到了都不免避开了目光。他就是大明的传奇皇帝朱祁钰,一个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一个北征鞑靼,南定大洋,东渡扶桑,西平中亚,将大明的旗帜插到了每一片已知陆地上;一个励精图治,将大明带入了一个政治开明,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一个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举贤...
论剑(1) 第一篇 大国之路与中国选择 大国之路与中国选择 近段时期,“大国崛起”话题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与落后之后,中国人再次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追寻的不只是国家的强盛,更是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与尊严。因此,历史上大国的兴衰取决于什么因素、会形成什么样的周边关系、如何取得原有大国的认同?在大国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怎样继承与创新中华文明、怎样吸取大国发展的成败得失、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等问题需要厘清。 美国缘何成了“不倒翁” 金灿荣 美国霸权因何而立?由弱到强的战略根基、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美式霸权的新型特征以及“软”、“硬”力量的良性平衡也许是最重要的几点...
写作背景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君主专制皇帝。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秦国太子政即位。秦王年幼,国家大事都被势力大臣所掌握着。 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秦王加冠,秦王加冠要比普通的男子晚两年,古人以二十成年,秦王加冠就代表着要开始处理国事了,而掌握秦国大权的吕不韦,以及嫪毐等人是不想看到这一幕的。 即位后的秦王,果断,英勇,睿智。平定了嫪毐的叛乱,逼迫吕不韦自杀。秦国的大全开始掌握在这位传奇帝王的手中,中国历史的命运也掌握在他的手里了! 公元前230年,在这位年青的秦国统治者领导下,对六国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韩,赵,魏,楚,燕,齐,这一个个分据诸侯国,在秦军的铁骑下,被碾的粉碎,一个个由秦国中央建立起的郡县,一步步的取代了诸侯们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