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

第8部分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第8部分

小说: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程师瞟了他一眼,不屑地说:“你能怎么做?”
  “我会直接在屋子外面装上电梯。”
  “多么好的方法啊!”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顿时诧异得说不出话来。
  很快,这家饭店就在屋外装设了一部新电梯,而这就是建筑史上的第一部观光电梯。
  习惯性地认为电梯只能安装在室内,却想不到电梯也可以安装在室外,像这样固守成法、循规蹈矩的“专家”比比皆是。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技术高低、学识多寡、条件优劣,而在于他们突破不了常规的思维方式。
  著名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认为,通常人的思维是“纵向思维”,就是主要依托逻辑,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走下去。为此,他提倡“平面思维法”,以多条思路进行思考。
  上面的案例中,工程师和建筑师被专业常识束缚住了,而洁清工的脑袋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思路就很开阔,所以才会想出令专家们大跌眼镜的妙招。
  海尔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时,也没有一味地依照国内的老方法,而是另辟蹊径,广开思路,开发适合当地情况的产品。
  海尔公司在美国经销其产品时,针对当地的学生用户,专门请了美国当地人来设计电器。美国的学生大多是租房子住,而在美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纽约,房价十分贵,寸土寸金,所以学生们租的房子都非常小。于是海尔根据这个特点,把冰箱台面创新地设计成一个小桌子,这样就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空间。
  后来,他们又把小桌子改装成一个折叠的台面,可以把电脑放在上面,这种设计迎合了学生的需求,所以特别受学生欢迎,也由此打开了美国市场。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另辟蹊径”的创意,它是解决问题的“加速器”。
  

学会另辟蹊径(2)
无论是有独特经营头脑的管理者,还是善于另辟蹊径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们都有两个特点:
  一是对工作充满热情,以主人翁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二是擅长创意思考,有很强的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时候,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新的创意就会产生。所以,我们的思维要活跃起来!当原来的路走不通时,要学会另辟蹊径!
  

灵感来自勤奋(1)
开放的心灵去拥抱新理念、新构想之外,更要勤学好学,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创造性的思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灵感自然闪现。
  巴尔扎克成名以后,一天,一位老太太拿来一本破旧的小学生作文本给他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才,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去看了看:“嗯,他天赋不多,灵气不足,当作家很难。”
  老太太一听,大笑道:“你知不知道这作文本的主人是谁?就是你啊!”
  不料,巴尔扎克一点也没有发窘,而是笑着说:“我没说错呀,我所以有今天,关键在于苦熬苦写,并不是全靠天赋和灵气啊!”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很长一段时期,门捷列夫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元素排列问题的研究中。一次,在紧张工作了三天三夜之后,他由于过度疲劳睡着了,竟在梦中见到了一张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通过这个梦,他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多时的元素排列问题。
  后来,有记者采访他,要他讲述如何通过做梦而获得成功的经验。
  不想,记者的提问,引起他的不满,他说:“什么,你认为我的发现只是梦中几个小时的成果吗?你知道此前我付出了多少个日夜、多少心血苦心研究吗?”
  创意和灵感是辛勤劳动的结晶。我国古语也说,“人工不竭,天巧不传。”“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智慧,是日复一日踏实勤奋的工作换来的。
  小王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文案。一次,一个著名的洗衣粉制造商委托小王所在的公司做广告宣传,负责这个创意的好几位策划人都拿不出令制造商满意的方案。
  小王也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当别人都放弃了、退缩了,他却仍然一连几天都在办公室辛苦工作。他时常抚弄着一整袋的洗衣粉在想:“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畅销了,人家以前的广告词也非常富有创意。那么,我怎么下手才能找到一个闪光点,做出一个与众不同、又令人满意的广告创意呢?”
  有一天,他在苦思之余,把手中的洗衣粉放在办公桌上,又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突然间他想到把这袋洗衣粉打开来看一看。于是他找来了一张报纸铺在桌面上,然后,撕开洗衣粉袋,倒出了一些洗衣粉,一边用手揉搓着这些粉沫,一边轻轻地嗅着它的味道,寻找着感觉。
  突然,在阳光的照射下,他发现了洗衣粉的粉沫间遍布着一些特别微小的蓝色晶体。审视了一番后,他确信不是自己的眼睛看花了。他便立刻起身,亲自跑到制造商那里询问这些蓝色的晶体是什么东西。制造商告诉他这些蓝色的晶体是一些“活力去污因子”。因为有了它们,这一次新推出的洗衣粉才具有了超强去污、洁白的效果。
  小王终于产生了灵感,他从“活力去污因子”着手,推出了最好的文字创意,这项产品的销量也因此急速攀升。
  没有辛勤的付出,没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小王的精彩创意无从产生。正如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彭加勒所说:“出人意料的灵感,只有经过了一些日子,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后才产生。没有努力,机器不会开动,也不会产生出任何东西来。”
  同样,培根也告诫人们:“艰难由懒惰生,苦楚由偷安来。”逃避问题、埋怨别人、埋怨公司,只能一步步把自己变成没有能力的废物。想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要靠辛勤的付出,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适应环境,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累经验。
  勤奋,首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成才的必经之路,是每一个组织生机与活力的集中表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具备勤奋的工作态度,没有勤奋的工作,再美好的愿望都会成为空谈。三分钟的热情不可能激起我们的灵感,创意的诞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
  

灵感来自勤奋(2)
请记住:你想收获多少,你就要付出多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勤奋才会获得你想要的一切。试想,一个不勤奋的人能够拥有多少收获的快乐呢?勤奋是人们走向成功最坚实的基础,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
  

信息很关键(1)
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有三个步骤: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和选择最佳方案。
  收集信息不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而且有时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比如,当各种方法都尝试过,当问题成了一团乱麻,一切都僵住了。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再问问自己,原来收集的信息够全面吗?有没有被漏掉的信息?解决之道,很可能就藏在被你忽略的信息中。
  收集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开拓思路、激发创造力的过程。想激发创意灵感,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已经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排列、重组、比较、联想、质疑等。
  千万不要轻视信息,以为信息已经足够用了,适量的信息意味着你的思路会被拓展得更宽。与其冥思苦想,不如去发掘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一般包括: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否都已经找到了?
  前人面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否收集全面了?
  对问题的症状,是否已经全面了解?
  是否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向别人请教?
  已经掌握的信息是否清晰、明确、易懂?有没有模棱两可的信息?
  用一个树形框架图把这些信息归纳一下。然后,你会发现有些分枝还是欠缺,也许这些欠缺就是阻碍你解决问题的症结。
  某家大型企业集团的采购部经理脾气暴躁,傲气凌人,许多想向他推销产品的业务员都碰了钉子。有一次,他到某个城市出差,准备停留一周。该城市一家办公设备生产企业的销售主管知道后,希望能与他草签一个合作意向。
  销售主管先派A、B两位业务员去宾馆拜访这位经理,两个人贸然前去,都挨了一顿骂,带着失败的消息回到公司。销售主管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决定让刚毕业的C去碰碰运气,只当锻炼新人。而这时,距采购经理离开的时间只剩下三天了。C并没有急于去宾馆,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详细了解采购经理的奋斗历程,弄清了他的毕业学校、处事风格、兴趣爱好以及最后三天的日程安排。
  这些准备工作用了C一天的时间。到了第二天一早,C仍然不急于拜访这位经理,而是回到公司,整理了一个小时的资料,把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将能突出自家产品优势的地方全都列了出来,然后把采购经理最关注的耐用性、售后服务等关键点进行了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强化。其实他已经查明,采购经理今天上午有一个简短的约会,要到十点半才回去,所以,做这些准备工作在时间上是绰绰有余的。
  C在十点一刻到了宾馆,在通向经理房间必经的电梯旁等候。十点半,采购经理回到了宾馆,直接上了电梯,C也马上跟了进去。C从经理最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很快就得到了去经理房间喝咖啡的邀请。后来的事就很简单了,采购经理一次就订购了这家公司一个季度的产品,并且签订了正式合同。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信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时能发挥关键作用。
  当我们觉得山穷水尽时,不妨把思考点从寻找方法回到寻找信息上来。而新的信息能帮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在进一步寻找信息时,也许会发现柳暗花明的转机。
  小娜大学快毕业时,如愿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为了继续完成论文,拿到毕业证书,她仍然住在学校的公寓里。按照同学告诉她的乘车路线,小娜每天上班要换乘三次公共汽车,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公寓,草草地吃过晚饭,已经没有时间写论文了。
  两个星期以后,小娜觉得苦不堪言。她想请假专门做论文,又怕耽误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然而,交通路线是不可能缩短的,这个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呢?
  又是一个清晨,小娜在汽车站等公交车,她漫不经心地浏览各种汽车站牌,忽然,她惊喜地发现,站牌的最下面,有一路公共汽车可以直达离她所在公司很近的一个站点。小娜于是试着乘坐了那趟车,结果她发现,虽然下车后要步行五分钟的路程,但比起转乘三次车,时间还是节省了半个小时左右。
  

信息很关键(2)
小娜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早点发现这路公交车呢?她开始分析其中的原因——原来,由于事先被同学告知了乘车路线,小娜的脑子里就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只有这一条乘车线路,使她忽视了对新信息的寻求。
  从这件小事中,小娜懂得了信息的重要性。以后,凡是在工作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小娜总是回到问题的出发点——信息上,要么把已知的信息重新整理一遍,要么去寻找是否有被自己漏掉的信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