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 >

第3部分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3部分

小说: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独立经营。1992年, 国际及香港私人船务公司07家,竞争激烈。葵涌码头主要由和黄集团属下的香港国际 货柜码头公司、现代贤柜码头公司、美国海陆货柜码头公司这三家经营,所处埋贫柜量 占葵涌7个货柜码头货柜处理量的90%。香港码头装卸效率世界一流。葵涌码头面积远 比纽约港、鹿特丹港卜,但它却以先进的设备,严密的科学管理,使码头教率得以充分 发挥。葵涌码头平均每天可接泊11艘贺柜船,每艘船在港装卸时间一般为]2小时,最 快纪录为10小时,N87年投产的6层货柜货运站,体积达14。8万M3,可供850部货柜 车同时停放。葵涌码头平均每公顷面积实堆箱数n00箱、堆放密度是纽约港的7倍、鹿 特丹港的3倍。陈贤柜码头、香港还有石油、干散贫、杂货、水泥、煤码头等设施,主 要由拥有者经营和自用。      香港隙了码头装卸作业外。还利用驳船在水上过驳作业。多年来,远洋轮的散杂货 90%靠水上过驳装卸。近年来,货柜码头超负荷运作,不少资柜船也需驳船作业,驳船 作业可弥补码头泊位及装卸能力的不足。加之香港的进出口业务多是中转性的,驳船可 将货柜货物直接驳到另一艘船上。      葵涌货柜码头应付不了货柜运输量的增长,香港正在大力填海建码头,到2000年, 货柜船泊位将增加20个。      香港三大华人船王,董浩云的重点是货柜船,赵从衍大部分船是散装货 轮,而包玉刚的油轮占其总商船吨位的一半以上。      包玉刚无时不在密切注视全球石油业的动向。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的石油大亨意识到,倚赖中东的石油, 无疑是在编制绞索。欧洲的北海油田、美洲的得克萨斯油田再掀开发热潮。 出油的捷报,使油轮主人如坐针毡。      石怕消耗大国日本,从70年代初起加紧储备石油,而到70年代末,罐 满库盈的日本突然削减石油进口量,这对拥有庞大的油轮船队的包氏,不啻 当头一棒。      包氏弃舟登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977年沈弼取代桑达士成为汇丰大 
… 页面 11…

班。桑达士曾全力支持包氏贷款造船,成全了包氏的船王梦,汇丰也获得丰 盈的放款回报,同时又是环球航运的大股东。      汇丰的历任大班,都是杰出的银行家。1972年,股市牛气冲天,桑达士 就对疯狂的投资者提出警告。沈弼上台伊始,便对包氏与日方的密切合作表 示不信任,双方闹得不甚愉快。      沈粥的态度,预示他将不会热衷贷款造船。他的这一态度,在往后几年, 愈来愈明朗。除环球集团,董氏的金山、东方海外,赵氏的华光,怡和,会 德丰等大船务公司都是汇丰的放款对象。汇丰投放于航运业的款额高达 100 多亿港元。稍有闪夫,汇丰将陷入灭顶之灾。      70年代末,包氏共拥有超过1300万吨船,其中超级油轮50艘。加上仍 在船厂建造的新船,至80年代初,包氏拥有的船队总载重将达2000万吨以 上。若以世界航运高峰时的市值论,一艘油轮可值一幢大厦。如果当初包氏 不造油轮,而置物业的话,他就有50幢大厦构成的“石屎森林”。      1973年3月号美国《财富》杂志,估算包五刚船队总吨位960万吨,家 族所持股份价值7—10亿美元。包氏稳坐世界华人首富宝座。若世界航运市 况一直景气,那么,未来的香港首席财阀及首席富豪,就不会是从事地产的 李嘉诚。      任何人都会做事后诸葛亮,但很少有人会像包氏这样目光敏锐,反应迅 速。1979—1980年,世界航运还是处于萧条之初,包氏就为大部分油轮订出 售价——要价之低,令那些仍看好航运的船东吃惊又兴奋。包氏的低价政策, 使该卖出的船全部脱手。      然而,一旦船灾汹涌袭来,人们又发现捷足先登的包氏还是抢到了较好 的价钱。此时,航龄长的船,只能当废铁拆卸售出。       《船难》作者杰克·威劳贝说:“有些聪明的船东,早就看到航运业有 问题,例如香港船王包玉刚爵士,就看到香港的地产业作为长线投资比航运 业好,包氏自1980年以来,已经售出125艘运货船和巨型油轮,将他属下的 船队减到只有85艘,其中有些船长期租赁合约仍未满期。”      包氏在减船大行动中,自然也付出了代价,付出这个代价值得,包氏在 大船灾中渡过了难关。而舍不得付出代价的船东,大部分被包袱拖垮。包氏 对他的损失缄口不言。传媒指出,包氏的最大一笔损失,是日本山口公司的 倒闭,包氏有18艘巨轮为其租用。      远东证券交易所,从1972年起编制9种分类股票指数,当年基数都为 1000点。至198s年7月31日止,仓坞股分类借数高达26469点,13牢上升 25。5倍;地产股为9049点,翻了9倍 (本质上仓坞也属地产)。      曾是大热门的航业股,指数只有565点,成负增长,排名分数指数倒数 第一。市道变幻之大,令众船东心寒。      这一年,“登陆船王”的桂冠早已牢牢戴于包氏头顶,人们称包玉刚为 地产巨子了。                                    双雄聚会      九龙仓的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8月1日,英商遮打与晓士创建香港码头 及货仓公司。这是香港第一座对外承揽业务的公用码头及货仓。由于湾仔地 皮的限制,1875年,迁往九龙尖沙咀西侧,公司更名为香港九龙码头及货仓 
… 页面 12…

有限公司,简称九龙仓。大股东除创始人外,还有怡和等大洋行。      遮打及晓上逝世后,九龙仓落人怕和凯瑟克家族手中。经过数十年发展, 九龙仓不再是最初意义的码头仓库,资产还包括大厦、酒店、有轨电车、大 星小轮等。      70年代末,地产大旺,九龙仓位于尖沙咀、港岛、新界的码头货仓地盘, 成为地产商觊觎的大肥肉。      李嘉诚有心把九龙仓攫取到手。他通过智囊得知,怡和拥有九龙仓的股 份不及20%。这就是说,只要暗中吸纳九龙仓20%的股票,就可跟怡和公开 竞购。      李嘉诚心明肚知,九龙仓发行的股份不到1亿股,每股市、值仅在13— 14港元之间徘徊,那么,九龙仓的市值充其量下超过14亿港元(1978年初), 这显然是低估了。九龙仓码头的大片地盘及零散物业,价值至少可翻四至五 倍!李氏不动声色吸纳,已买下2000万股九仓股。      李氏动手之际,股市便有了反应,九仓股一路攀升,升到30港元才基本 胶着不动。敏感的怕和大班洞察出事情不妙,估计李氏要收购九龙仓,便立 即部署反收购,并向汇丰银行请求资金援助。      李嘉诚不想与汇丰发生冲突,便混灭收购九龙仓的念头。李氏这一聪明 做法,日后得到回报——汇丰成全他一举控得另一家大洋行——和记黄埔。      李嘉诚想起雄心勃勃的包玉刚,他也是通过智囊了解到,自从沈粥任汇 丰大班以来,包氏起了登陆的念头。包氏与汇丰的关系更密切,成全包氏, 必有好处。      197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两大华商巨头在文华酒店的咖啡厅会晤。两人 不是老友,仅在公众场合以礼互待。是李嘉诚打电话约包玉刚来的,他没说 什么事,但包玉刚意识到事关重大。他们经过简短寒喧,马上进入实质性的 问题。      没有过多的解释,两个聪明人即刻就能猜透对方的用意,并衡量自己的 利益;更没有蝶哗不休的讲数,方案对双方都有着数(合算),堪称“绝桥”  (锦囊妙计)。两人一拍即合,达成君子协议。      李嘉诚把手中的九龙仓股票,以3亿多港元的价钱,转让给包玉刚,共 转让2000万股。      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过汇丰拥有的9000万股和记黄埔股 票,必要时,调现金支援。      这项秘密交易,是香港收购史上最成功的交易,确定了两大英资公司双 双落人华资手中。对李氏来说,他转让2000万股,所获盈利以亿计算,并且 未花分文就买下“可控和黄的期票”;对包王刚来说,使他现在就成为九龙 仓的最大股东,登陆找到一块蕴藏着金矿的陆地——包氏搞的是航运,九龙 仓拥有葵涌的两个货柜码头,他既可拥有现代化码头货仓,又因靠近旅游中 心尖沙咀,可发展商业娱乐住宅物业。      李氏包氏这次聚会,意义重大且深远,故有传媒称这一日,“敲响了英 资集团没落的丧钟”。                                     气吞九仓      包土刚登陆心切,与李嘉诚达成交易后,马上着手吸纳散户的九龙仓股 
… 页面 13…

票,仅8天时间就购得1000万股,加上李氏转让的,包氏控制了30%九龙 仓股权,大大超过直接控有九龙仓的怡和系置地公司。      为稳妥起见,包氏把这3000万股,以每股55港元的价格转让给他所控 的隆丰国际,高出市价几元。包氏的这一一“绝桥”,攻守兼利,攻则可进 而控有九龙仓50%以上的股权;万一收购失败,最多赔出一问隆丰国际公 司。包氏的转让,实际上是名转实不转,不费分文。      1979年元月,怡和与置地大班纽壁坚、发觉包氏已控有30%的九尤仓股 票,如梦初醒,恨得咬牙切齿。按照公司法,九龙仓董事会不得不邀请最大 的股东参加。      包玉刚与二女婿吴光正,顺理成章成为九龙仓董事。      包氏父婿,无疑是怡和首脑的眼中钉、肉中刺。自从包氏父婿晋升董事, 统帅数百问公司的怕和大班纽壁坚,仿佛成了九尤仓的专职大班,几乎每次 董事会都要出席,在会上对包氏父婿示以颜色。包氏也不是吃素的,亦不失 时机还其颜色。双方磨擦不断,其中两件事最为突出。“      第一件事发生在19S0年初,包玉刚向董事会提出,环球集团在九龙仓董 事会的席位应由两席增至4席。纽壁坚立即反对,反而提出让置地行政总裁 贝德福特,加入九龙仓董事会并往执行主管。包玉刚也立即表示反对。      双方争执下下,又双双妥协——环球争到4个席位,贝德福特也进入九 龙仓董事会。       “相安无事”,双方各得其所,董事会下再弥漫着火药味。其实双方部 在伺机反扑,纽壁坚想把包氏父婿撵出九龙仓董事会,而包氏则想进一步收 购九龙仓,控制九龙仓。      两个月后,恰和董事会约见包玉刚。会谈在恰和广场大厦董事会会议室。 怕和一方是恰和大班纽壁坚、置地行政总裁贝德福侍;环球方面是包玉刚及 女婿吴光正。      纽壁坚免去一切“客套”,直奔主题,要包氏出让九龙仓股权,交换条 件是可观的置地物业。      置地物业占据香港地利,全在黄金地段,尤其是中环的大厦森林,价值 连城。包玉刚毫不“谦让”,提出要中区的三座大厦:金门大厦、大古大厦、 太子行。      纽壁坚与贝德福特目瞪口呆,仿佛遇见开大口的巨蟒。纽壁坚冷笑数声, 坚决否定,他提出只能是中区金门大厦、尖沙咀星光行以及半山区的部分住 宅。      双方唇枪舌剑,激烈交锋,不欢而散。      6月初,九龙仓董事年会。会上,纽壁坚要各董事介绍各自近期的重大 安排。包玉刚如实谈出他的出国旅行安排:      先去巴黎出席国际油轮会议,他是这个协会主席,非到场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