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武艺丛谈 >

第15部分

武艺丛谈-第15部分

小说: 武艺丛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乃诠鳎筒皇俏夜称餍担撬臃坡杀鲅Ю吹摹J稚系募际酰擞酱喝猓苋饔跋旒蟆S绕涫峭凡堪诙耘浜铣鋈扒鞅艿姆椒ǎ怯酱好挥械摹H魇教局ǎ胗酱航厝灰烊ぁK膊徊捎糜酱旱穆聿剑且员狈降取Ⅲ搿⒉槿瘸S玫哪侵植嗝娑缘蟹绞剑绱舐聿剑缓蟛嗵摺⒑笮叱鐾取D侵植嗵摺⒑笮撸酥练缮聿嗵撸也桓宜荡澄涫踔幸欢挥校词褂幸彩羌奔摹?峙率撬诿拦慰既毡究帐值馈⒑掀蓝Ю粗挤ā
  做为一位武术家,他这样博取众长,汲精用宏,当然很可钦佩,但以之为模型来了解中国武术,可能就大堪商榷了。现代练武的人,看惯了李小龙踢、再看李连杰在银幕上也这样踢来踢去,又看到跆拳道、泰拳那样踢,于是踢技大昌,远多于古,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可是对于传统武术是否应如此改造,或许也还可以讨论。
  另一个问题是:南拳北腿云云,不只是对南北拳派拳种太简单的概括,更是对拳术不恰当的简括。
  拳术如舞蹈。世界上的舞,有专门表现头发的,如台湾阿美族祭礼中甩发为舞。有专门表现头部的。也有以动颈子为特征的,如新疆维吾尔人之舞。又有抖肩的,如蒙古一些舞。还有扭腰的,如*之肚皮舞。有摆臀的,如夏威夷之草裙舞。更有动脚而上肢不甚动者,如欧洲宫廷若干舞种。另有专借脚尖表现者,如芭蕾舞。有专门在脚底板下功夫的,如踢踏舞。又有身腿都不太动而主要以手指表现者,如泰国舞。不同的舞蹈,开发着身体不同的美感;善于利用身体某一个部分,也就形成各个不同的舞种。
  舞蹈如此,武术何独不然?舞以求美,武以尽力。要穷极身体所能表现的力量,达到搏击的目的,其能开发身体每一个部位,原理是一样的。番子之长为练手,劈挂之长为练拳,查拳之长为练行,弹腿之长为练腿,乃至张伯敬之肘、千跌张之跌,头、肩、臂、拳、掌、指、肘、膝、腿、胫、脚,无不可以也应该予以发展运用。各人秉性不同,所利用者也就不一样,哪里是“拳”“腿”两个字所能概括的呢?
  

中庸之道(1)
国人论拳,好持高论,每多浑囵之语。法且未得,辄云活法;要破法去执,存乎一心。于是学者茫然,不知津筏何在,只学会了一大堆「极高明」的口头禅,人人讲得天花乱坠,而不晓得真正的本领,应该在「道中庸」上。
  以车毅斋《论形意拳练法》为例。劈头就说:「形意拳之理谓中正,至易至简,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包罗万象,体物不遗。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这话当然出诸心得体会,话也说得漂亮。但多是古代经典中的套语,说了亦等于没说,因为学者根本不能由此理解形意拳的拳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把这些话用到别的拳上,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谁家的拳不自认为理谛中正、至简至易呢?
  中正,是个好道理,刘奇兰《拳论》也说「形意之道中和而已」。可是若只从中正来理解形意拳,却是会偏颇的。
  从技击来看。形意拳若用以对敌,身形就绝不中正,而是看正似斜、看斜似正,采45度转向,重心偏于右腿的锐角三角形姿态。垂肩、沈肘、圆裆,手、鼻、前脚尖三尖相对。因此所谓中正,不在形上。形一定不正。中正指全身的重心维持在中央,进攻时主要也采中门直进之法,如锥子向前推。
  之所以如此,是因形意拳取法于枪术。其劈、崩、钻、炮、横五拳,即是由枪法化出。直线出击的崩,中平枪也。由下往上的钻拳,上刺枪也。从上往下的劈,下击枪也。左右用力之横拳,枪之横格也。格防后再击,则为炮,枪法之格刺也。原理如此,故形意之攻击上不过眉、下不过脐,很少下盘的打法。其所谓劈,崩,其实也不太能从字面上去认识,而是要跟枪法的「点扎崩拨、开合劈缠、带撩滑截圈」合起来了解。所以崩拳并不是山崩下来似的,而是如箭之发、如枪之刺。
  相对于形意,八卦就是取法于刀术,单换掌是单刀、双换掌是双刀。对敌时的身形则绝不同于形意。形意以拳,八卦以掌,也是这个区分使然。步法尤其不采直线前进之式。
  形意八卦,从这个角度去看,岂不简单明了?无奈教形意拳的人都不如此说,偏要用金木水火土来比附,让人去体会为啥这个拳像金、那个拳像土。再加上五行生克,这个生那个,那个克那个,令人头昏眼花,不明所以。其实生克皆是虚说,别人打水拳,我就打土拳去克他;别人打金拳,我又打火拳去克他,只能是笑话,跟说象形拳里某形能克某形一样,均属无稽之谈。说拳而取象于五行生克,并非好办法,何况其它的拳,像八卦拳就也有五行,也说五行生克。故以五行说形意,是绝对讲不清楚的。
  但说形意者不自以为如此云云并不能讲清楚,反而觉得应再往深处讲。所以车毅斋又说:「练拳者自虚无而还也,到此时,无论形意、八卦、太极、诸形皆无,万象皆空,混混沌沌,一气浑然,有何形意?有何八卦?有何太极?所以,练拳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 。。

中庸之道(2)
练拳到达浑化之境,当然不妨如此说,可是形意、八卦、太极毕竟是三种不同的拳种,不只身形手法不同,用气用意也不一样,焉能如此浑囵说之?
  何谓用气用意不同?太极之特点,在于王宗岳所说:「舍己从人」,所以有「四两拨千斤」之法,论劲则有粘有走。形意之用气用意用劲,绝不同于此。
  从前王阳明曾说:「为学不可无宗旨,而不可有门户之见」。门户之见当然不应有,但各个学派各有不同之宗旨,这个宗旨是不能混殽的。车氏上述说法,跟许多兼练太极形意八卦的名家一样,常把各家宗旨混为一谈(如孙禄堂论形意、八卦,都有点太极化;姜容樵论迷踪拳、徐哲东论苌家拳,也尽往太极拳去靠)。其实这都是不对的。
  车氏在这段话上,本来还有一段说:「起初所学,先要学一派,一派之中亦得专一形而学之。学而时习之,习之已熟,然后再学它形」。为何要先学一派乃至一形?原因不就是一派有一派之宗旨、一形有一形之作用,不容相紊吗?奈何既知此理,忽又侈谈混混沌沌、一气浑然,徒令学者矜慕于高明?
  车氏接着又说:「拳经云:尚德不尚力,意在蓄神耳。用神意合丹田先天真阳之气,运化于周身,无微不至,以至于应用时无处不有、无处不然」。
  拳家好说气,是清朝以来的流行;讲气而附会道教内丹学,亦由来已久。但拳家的古文化素养一般说来并不甚高,讲气虽多体会语,然表述出来却往往成问题。
  如车氏此处说要用神意与丹田先天真阳之气相合,很好,那么,请教:神与意是一是二?「意在蓄神」,是指以意蓄神,还是说尚德不尚力一语之意是指练拳的人应蓄神?不论两者何者为是,都不能说意就是神意。
  而丹田先天真阳之气又是什么?气分先天后天,正如卦分先天后天,本出于丹士之杜撰,秦汉以前并无此说。此说既出,又复聚讼纷纭。例如人既出生,后天血肉之躯,如何能有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如何能由后天之人意揣度而知?先天之气又要如何提调,才能运于全身?一般丹家运转大小周天,不过运丹田之气上走督脉而已。能如此即已不易,更遑论运化全身。所以这类话头,不惟理论上充满疑难,真要练拳的人做起来也十分困难,只是漂亮的废话。
  论气之外,内家拳又喜欢说劲,曾见山西太谷形意拳文化中心程素仁(简释形意拳劲法)一文,简释形意之劲,居然多达六十九种劲,真不知若不简释时要多到什么程度(见《武当》,一九九九年九、十期)。
  其实这样做纯是故弄玄虚。首先,说劲不说力,即是一种故弄玄虚之法。彷佛劲与力不同,力徒凭血气,劲才含着内气。
  实则劲就是力。程氏在分快劲、慢劲时曾引拳谱云:「快以取力,慢以取势」,岂不说明了所谓快劲即是用快动作以取得的力量效果?慢以取势之势,势字本来也就指明了它是靠力量才能形成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庸之道(3)
可是讲内家拳的人老是要表示他们是用意不用力的,即使他们用力时,那个力也不叫力,叫做劲,所以又有内劲外劲之分。说外劲是由骨骼肌肉所发出,内劲是由内五行所发。但外劲既是由骨骼肌肉所发,它与力便无不同。内劲由「内五行」,亦即心肝脾肺肾之气所发,看来好像与外劲不同。但是,心肝脾肺肾要如何发出劲来?讲劲的人谁能表演一下?内气要发,不是仍须通过骨骼肌肉才能表现出来吗?因此讲来彷佛有什么内气内劲,其实仍旧只是外劲。
  至于吞、吐、抖、颤、掤、挫、冲、束、缠丝、螺旋等这个劲那个劲,不外乎外劲之各种表现。是因身法、手法及进退速度而形成的不同力量。但把这些力讲成劲,就让人觉得莫测高深了。据此而说「听劲」、「懂劲」,能弄明白的,更是罕见!
  再说,就算是用劲而非用力,把劲分成六七十种,不也是故弄玄虚吗?外劲一词,岂不就包括了靠、踏、挤、崩、领、挑、捋、送、抖、颤诸劲?内劲一词,岂不又包括了暗劲、化劲?程氏说暗劲是:「内三合之劲,是由内气达于骨骼肌肉后发出的劲」;说化劲是:「由精神感觉发出的劲」;又说还有一种气劲是:「用气打出的劲」。这些,难道真有什么差别吗?整个区分,更是既琐碎又无体系层次感。
  以上均是形意拳论中常见的问题。拳家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夸大前辈之功夫,以示斯技神妙,人所难测。有的讲得离了谱,连本派人都看不下去。如李仲轩口述的《逝去的武林》一书,就对某拳师门下夸张描述某君如何把尚云祥震飞到屋顶上、又把薛颠跌摔在地,表示不满。实则形意门中此类夸饰语曷可胜数?例如一开口就说郭云深「以半步崩拳打天下」。打天下,不是夸张是什么?郭云深的阅历,不过就走过那么些地方罢了,天下之大,高手何尝都会过?何况只用半步崩拳?而半步崩半又怎么就能打遍天下了?崩拳是左手一圈、右手崩出,若只打半步,有何攻击力?此等妄语,说来煞有介事,无非故神其说罢了。
  以上讲的都是形意拳的例子。并非与形意特别过不去,只是为了举例方便。我很抱歉举它为例,其实其它拳种的问题也是一样的。过去教拳的老师傅,以此谋衣食;传徒弟,又为了令从学者生起矜重敬慎之心,有时还怕徒弟打师傅,需要留一手,所以教拳时常故神其说,或讲得隐隐晦晦、曲曲折折。又是口诀又是诗句,拉杂拼凑五行、八卦、太极、无极、四象、六合、三才、七星、内丹、阴阳等等词汇,讲得云山雾罩。有些拳,长期流传于秘密宗教中,如形意拳,过去练的就有许多是白莲教徒,更因此而迷离怳惝其说。可是今天时代不同了,论拳不应该仍是这样!平平实实地讲些庸德庸行,也许更要好些!
  
  

技击文化学(1)
中国传统武术,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