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女亲王 >

第353部分

女亲王-第353部分

小说: 女亲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为了什么?”光绪反射性的问道。
“他们只是希望摆脱贫穷,只是希望他们的百姓也能吃饱喝足,虽然到现,也许仍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可是,至少他们在向着那一个目标前进着,皇上,只有当百姓富足了。这个国家才能安定下来,无论是以前的那些长毛贼,或是现在的**党,他们所求的,无非是一顿温饱。”
“他们哪里是想求一顿温饱了?他们根本就是想要推翻朕,推翻朕的这个江山!”
“皇上,这就是百姓对您产生的信任危机,他们已经不信任您了,以至于认为,只有推翻了您,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
“那天地会呢?他们从来都是反清复明的!”
“哎……”玉儿有些惋惜,其实一条康庄大道就这样摆在皇上的面前,可是他死撅着,不肯去走,只得道:“皇上,他们如今不也归顺朝廷了吗?还肯为朝廷出一把力。”
“他们哪是归顺朕,他们根本就是归顺了载沛他们。”
“皇上,在他们的眼里,载沛他们就代表的是整个朝廷,而皇上,您。您却总是在计较着,自己得到了什么?皇上,臣妾记得,您以前,可不是这么爱钻牛角尖的人。”
光绪听到这句话,忽然再次沉默了,他在回想着,回想着自己是从何时开始,变成现在这样,玉儿抓住了时机,又道:“皇上,天地会的人,不过是一群莽夫,可是他们尚且懂得顺应时事,与时俱进,难道您就不明白吗?英国的那位女皇帝,因为她让皇权在不停的做出着让步,所在才会造就了一个帝国,但是世人却并没有觉得她是懦弱,更多的后人,记住的,只是她的伟 大。”
“你们都说英国人的立宪 好,可是有什么好的,他们的国王,还不是照样被他们给砍了脑袋?”
“皇上,他们的国王是有被砍了脑袋的,他们甚至还会跟国王的军队作战,来换取他们的利益,可是他们的王室的继承人。却仍然只是那一个血统,他们砍了一个皇帝,可是却迎回了另一个跟那位国王有着血源关系的人来继承王位,他们英国还是叫英国,再看看咱们?咱们自诩华夏正统,可是这个江山,却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姓儿了,国号也不知道用了多少个。”
玉儿自然知道自己的这个说法,其实也有些牵强,可是在这种时候,皇上只怕也只能这样才听的明白,也听的进去,皇上如今最怕的就是两件事,一件是失去皇权,另一件,就是害怕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
也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才成就了现在的光绪,前怕狼,后怕虎,所以情绪也渐渐变的不能以常人来理解了,玉儿自是猜对了一部份,她却没有猜到,光绪因为对珍妃的用情之深。再加上这许多年,他又从未有过自己的孩子,他的心里着着急,这种急却又是不能表现出来,珍妃之事,他尚可不时的拿出来说说,以此来数落着载沛兄妹的不是,可是这子嗣之事,却成为他心中之痛,他说了,丢的是他自己的脸面。所以只能闭嘴不谈此事,宫里的人也都知道,也明白,这就是个雷区,所以,再傻再笨的人也明白,不能提及此事。
所以的焦虑、所有的担忧,都向光绪袭来,他一个人承担着这么多的事情,性格自然会慢慢的偏差起来,更何况他自小的经历,对他的人生来说,也是一座大山,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光绪静静地听着,玉儿的这番话,的的确确地有些说到了他的心里去,他在想着一个问题,以前康有为也曾提过立宪的话题,可是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很保留,因为康有为也曾说过:“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所以,光绪和维新一党,对于**党,倒是难得的与太后站在了同一战线之上,只恨不得,能把这些**党除之而后快,他记得康有为还曾说过:“臣读各国史,至法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才会一直不肯像英国人那样立宪,把皇权给交出去。可是到了现在,光绪在犹豫了,他不能做亡国之君,这列祖列宗留下来的江山,也不能就这样丢了,可是自己不管如何做,却似乎都总是跟自己初时所想的背道而驰,难道,他如今反而成了让爱新觉罗氏的皇位能顺利传承下去的最大障碍?
想到这儿,他的背后冒出了一片冷汗,如今回忆起之前的事情,竟然吓的面色有些发白,这时玉儿觉出不对来,上前轻轻地摇了摇他的肩膀,他才省过神来。
看着玉儿,道:“那爱妃以为,朕如今该当如何?”
玉儿吃了一惊,光绪有多久没有称他为爱妃了?这几年来,皇上若不是实在出不了口,她打赌皇上的心里,已经不知道骂过她多少贱人了吧?有些自嘲的笑了笑,道:“皇上,如今既然已经成了定局,不如把这个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再让人来逼着您或是要挟您做您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了。”
“可是,朕要如何,才能把这主动权重新拿回来?”
“皇上,其实很简单,他们如今组了内阁,又要搞什么廉政衙门,臣妾估摸着,组议会的事儿也就快来了,日后这警察的事儿也必然会提出来了,还有……”玉儿犹豫了一下,看向光绪。
“还有什么?你说。”光绪急问道。
“还有这太监的问题、这紫禁城的问题。”
“太监怎么了?紫禁城又怎么了?”
“皇上,这太监在洋人眼里,始终是有些不人道的,而孚亲王兄妹又是受西学影响最深的,看看他们身边的太监,可以说如今已经被他们兄妹调教的个个不凡了,所以也可由此看出,他们对于宫里的太监一事,也必然是早做了准备,否则如今这后宫不会突然多了这么多的女子做侍卫了。”
“你是说他们会废除阉割之刑?把太监们放出去?”
“这只怕是会的,虽然不一定会放太监出去,可他们却必然也不会再同意宫里再收太监了。”
“你的意思是?”光绪看向玉儿。
“皇上,不如您明个就把这事儿给提出来,不管是否与祖宗家法有碍,您若提了出来,对于这件事儿,朝臣们必然会意见不一,臣妾猜着,只怕是有很多宗亲也是不同意的,但是他们兄妹却必然是赞成的,这样,就能皇上和他们兄妹再一次站到一起了。”
“你的意思是,让朕和他们兄妹和好?”
“不错,臣妾也正是有意,希望皇上能在他们兄妹搞出更大的动静之前,让皇上和他们和好。”玉儿极是诚恳地道。
“为什么?这是在要朕去讨好他们吗?”
“皇上,您必须如此,这不是讨好,您忘了臣妾刚跟您说的那些话了吗?您必须要做出一些让步,站在对您自己有利的一方,才能在百姓中重新树立起您的威信,让百姓重新开始信任您,而这也是您作为大清君主的份内之事。”

第525章 搅一棍子


“朕的份内之事?”光绪有些不乐意了。可是却也极是清楚,玉妃所言也是有理有据的。
“皇上,此时若皇上再不主动向他们兄妹靠拢的话,您只会失去更多的民心。”玉儿苦劝着。
“是吗?民心?”光绪的嘴里一直念叨着“民心”两个字,声音越来越低,最后他有些失魂落魄的站了起来,往外走去。
玉儿带着奴才们跟在后面,将他送了出去,回到自己的房间,玉儿松了一口气,她刚才一直是悬着一颗心在跟皇上说话,这个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有些湿了,忙叫人备了热水,好好地洗了一个澡。
光绪一晚上都在挣扎着,这跟自己之前所想的太不一样了,可是载沛和秀儿每做一件事,都似乎在朝着他和康有为以前曾经的梦想靠拢,而且似乎那个方向,比他或康有为的梦想还要美好。
他来回的在自己的寝宫里踱着步子。忽然开始反省起来,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跟秀儿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对他们兄妹的喜爱,渐渐变成了仇视,却豁然发现,原来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有着珍哥儿的影子。
心里暗暗有些吃惊,其实,按理说,珍哥儿论起来,跟秀儿还是表姐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却总是不太喜欢秀儿,总是喜欢跟秀儿争个高下,就像当初,人人都说秀儿精通西学,还懂好几种洋文,于是珍哥儿在宫里,便苦心学了英文,只是珍哥儿虽是个聪明人,可似乎没什么语言天份,那个英文也是个半吊子,跟自己差不多的烂,后来玉儿进宫后,又发现玉儿也懂英文。而且还说的非常流利,即能说,又会写,还会一些德文,于是珍哥儿更加的不服气了,还记得那一段日子,她的寝宫里,总是不时的会缺几件物事儿,悄悄让人打听了,才知道,原来都是以她给摔了的。
自己是不是真的看漏了什么?光绪越想越心惊,也越想越觉得后怕,难道自己如此深爱的女人,竟然是这么一个毫无胸襟,又蛮不讲礼的女人吗?他长叹了一口气,看着夜色,又想起了自己被困时,她为了求太后,眼中闪过的那一丝绝望。
西元一九九一年年底,十二月十七日,皇上上朝。下了一道诏书,今后柴禁城废除阉割之刑,不再收太监入宫,着孚亲王载沛与肃亲王善耆共同协办此事,不得有违。
一时之间,不只是守旧派,也不只皇亲宗贵,就是载沛也有些措手不及,虽然他也极力反对再往宫里送太监,可是他却没有想到,皇上会在这个时候忽然提出这件事儿来,倒让他本想要提出的几件事,不得不暂压了下来。
回到王府,他就奔了后面妹妹住的园子,却发现她并不在,下人回道:“回王爷,今儿一早,就有两个洋人来请了格格,说什么电报局,还有个什么报话局什么的,不过奴才却没听懂,格格一早便跟着出去了。”
载沛这才想起来,昨儿个妹妹就跟自己说了,美国人要帮忙在北京先起个什么电话局,这个电话他倒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本以为会晚些日子的,想了想,有些了然。现在虽是年底,可还没到中国的农历新年,只怕是她想在农历新年之前弄好这事儿,好图个喜庆。
于是只得按下性子,回了前面,坐在前厅等着,到了擦黑的时候,终于听到前门一阵响动,就见着妹妹正兴高采烈的跟身后的一个小丫头说着什么。
我前脚一踏进前厅,就看到哥哥坐在上首,笑着叫后面跟着侍候的人都退了出去,上前道:“哥哥,可用过饭了?”
“还没有,这不等着你呢吗?你今天去跟美国人谈电话的事儿了?”
“恩,还不错,美国人这次不禁愿意出钱,还愿意出人,他们打算从国内叫几个精通这个的人来,先教着咱们这边的人,等他们架设好线路了,那些人也能用了,对了,哥。我听门子说,您一回来就在找我,什么事儿?”
“你可听说了?皇上要废除阉割,不再收太监进宫了。”
“这是好事儿啊?”
“好什么?你没见今天殿上都已经炸了锅了,我这儿正事还没说呢,那些皇亲宗贵,满朝的大臣就乱成一团了。”
我皱了皱眉,道:“昨儿晚上,宫里倒是有人传了个信儿出来,说是皇上昨个儿,见了陈青云之后。就怒气冲冲地去找玉妃了,可是几个小时后出来时,却是失魂落魄的。”
“可打听着他们说了些什么?”
“没有。”我摇了摇头,道:“玉儿是已经铁了心了,不想再跟咱们多联系,她身边的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