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 >

第34部分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懂得英语。童年的王安很聪敏,6岁时就读小学3年级;初中时,王安在

昆山中学读书,高中则转入著名的省立上海中学,他在上中学时就打下了坚

实的数理化功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王安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系。1940年毕

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在母校工作一年后,他便奔赴内地寻找工作,先后在

桂林无线电制造厂和重庆资源委员会工作。在这期间,他的父母都去世了,

他也没能回到上海。

1944年,王安受重庆资源委员会选派,官费赴美国留学,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应用物理,专门研究磁芯记忆系统。在学习期间,他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发明了磁芯,并于1946年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1948年,王安获得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王安留在该校研究所进行了3 年电脑设计和应用的专题研究。

1951年,30岁的王安在试验和研究中发现磁场振动的原理可以应用在电脑中贮存资料。根据这一发现,他研制出一种名叫“磁性脉冲控制仪”的初级组件。它是一项革命性重大发明,它使电脑的体积大大缩小,为今天的微型电脑奠定了基础,因而王安在美国工业界名声大振。此时,美国工业界对电脑的开发尚未正式开始,王安因此而成为小型电脑的奠基人,获得重大的荣誉。不久,王安将第一项有关电脑记忆系统的重要发明—磁线记忆圈的专利权卖给了美国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 ),这种“磁线记忆圈”后来成为电脑的心脏,在电脑界用了20多年,直到70年代才被体积微小的硅晶所取代。 “磁线记忆圈”的专利,为王安带来了50万美元的巨额收入。然而,买金子、买房地产、或者,将钱放在银行里生利息过舒服日子的念头,只在王安的脑子里转了几秒钟就消失了。他决定:“我要拿这笔钱去开创自己的公司。“于是,他于1951年离开了哈佛大学,以这笔钱作资本,在波士顿南郊他自己的私人住宅里创办了一家电脑工厂—王安实验室,专门研制办公用电脑设备,并为一些工厂设计各种自动控制设备和试验零件。以此为开端,王安踏上了自强自立的风雨创业之路。不久他就把实验室扩展为王安电脑公司。

3。“W”商标流行全美国和世界起初,王安电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只有他新婚不久的妻子邱文霭和一名只有部分时间参加工作的助手。他1951年创立的王安实验室,只不过是一家座落在波士顿南头的克赖伦顿大街和哥伦布大道转弯角上的个体户企业。到1958年,王安电脑公司正式成立,第一年的利润权为15000美元。但是王安坚韧不拔,越过了一道道风险,使他的事业得到飞速发展。

为了实现办公自动化(简称OA ),王安电脑公司致力于6项科技的突破:

文字处理—编排文书作业,省时方便;

资料处理—可由一般从业人员负责;

影像处理—以简明视觉图照显示出来;

音频处理—自动化声音通讯系统;

网络处理—将不同性质资料连接结合;

人文因素—使上述科技简化易于操作。

正是由于王安电脑公司在这些方面的科技突破性的发展,在处理资料信

息时,能迅捷地达到目的,促进了OA的实现。从太空探险到日常家电,电子

计算机已成为今日美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发展和制造业中,一个由中国人王安(WangOn )开创经营的“王安实验公司”

(WangLaborato-ries,Inc。 ),已成为与此一巨大企业不可分的名字。早

在1960年,在美国,王氏公司的产品,从千百家公司采用的计算总汇,到小



学生作算术时用的计算机,应有尽有。这家公司的电线曲折而形成的W形状的王氏商标,像“胜家”洗衣机的“S ”商标一样流行全美国和全世界。这一成就,不但是留美华人所少见,即使在美国各大企业中,也是一个公认的奇迹。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王安于1964年在离波士顿不远的杜思泊市郊购买了80余亩地,建立了新的电脑工厂。同年,他的“案头电子计算机”问世,这种电子计算机轻便小巧,使用简单,一般计算问题都可以解答,而使用者并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深受用户欢迎。它的发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种计算机第一次能够产生对数函数,大大简化了电子计算机的程序,从而使王氏计算机成为当时市场上最富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出售这种计算机使王安公司的营业额收入从1963年的不到100万美元,上升到1972年的3900 多万美元。1967年,王安公司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竟出乎意料地压倒了许多有名望的大企业、大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空前的抢购狂潮。开始时,王安实验公司的每份股票发售价格为12。5美元,数日间飞涨到40多美元,王安的股票一下子成为投资者竞相争购的对象。这一抢购热潮,使王安实验公司的资产价值,在数日间达到了7900万美元,而拥有全部股份64 %的王安家族,转眼间成为拥有5000万美元的巨富,公司的400名员工也都发了大财。至1969年,王安公司的分号已遍布全美国50个州及包括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

4。时刻走在同行的前面作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王安懂得,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电脑业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跟上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形势,时刻走在同行的前面,使产品日新月异。作为电脑专家,他又清楚地意识到,要实现产品的不断更新,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行。因此,他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把它视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他亲自挂帅,主持科研工作,促使产品不断创新。他的公司,除电子计算机外,各种专用附属设备亦层出不穷。从60年代开始,他先后推出了30多项高科技产品,包括第一部电脑排版机,第一座电子计分器;1965 年他推出了第一部可写方程式的计算机,只需按个钮,就可以计算、贮存、演算一连串复杂的科学技术性的问题,轰动了美国内外整个电子界。王氏公司还适时推出了“迷你电脑”即微型电脑,这是大型电脑的缩影,只是贮存资料的容量不那么大,有预先写好的方程式,专门供给小公司使用。此外,在60年代,王安公司还推出卡片辨认机、自动打字机、无线电打字印刷机、记录带辨认机等。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使王氏公司在同业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确保它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1969年,王氏公司兼并了规模巨大的菲利浦·韩金士公司。这一年,王氏公司本身的分号已遍布美国50个州和世界上26个国家。后来,王氏公司在美国136个城市设了经销店,形成了一个销售网。这些经销店雇用员工2000名,顾客一踏进经销店,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教育顾客,使他们首先对电脑有所认识,再认识电脑的好处。此后,王氏公司在台湾、爱尔兰、波多黎各都设有分公司和工厂,生产电子产品,他在台湾的工厂以生产终端机荧幕为主。

1968年,王安开始研究文字处理系统,到1972年就推出了文字处理机

(WordProcesson )。文字处理机是一种带有指令功能的奇特的打字机,加上

适当的软件,文字处理机显著地提高了人们的编辑、资料汇集、文件编制工

作的效率。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这种处理机迅速进入办公室和人们的家庭。王安说,他推出的文件处理机才是他事业的起飞点,他的王氏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王氏公司1960年后期的营业纪录,已是这种趋势的印证。王氏公司1964 年的营业额为162万余美元,1971年已达3600万美元,1981年则达到8。56 亿美元。1970年5月,王氏公司的股票是每股30美元左右,当时,全美国股票都被卷入跌风里,但是王氏公司的股票仍被视为“热门”股,价格保持在一般水平之上,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姿态。再从其他方面看,20年前,王氏实验公司靠着两项产品一计分板和案头电子计算机维持开支;80年代,它已生产四、五十种办公室电子自动化设备。 1981年6月,王安公司在香港推出了一款最新式而售价最便宜的文字处理系统—王安电脑打字机(WangWriter ),马上引起市场的轰动。这一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从1971年的3600万美元增加到8。56亿美元,增加了22倍;同期内,利润从372万美元提高到7800万美元,增加了20倍。1983年的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在美国电脑公司中名列第7 。王安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约翰·康宁汉1982年2月10日在香港表示,预测到1990年,工商界办公室自动化操作将成为普遍现象,王安公司为这种前景正在不断发展业务,并且定下了目标,预计8年后,即1990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会达到50亿美元,而在1982年进入10亿美元当无问题。

5。以拓荒者精神独立经营
1951年,当王安的研究已经具体化时,美国工业界对电脑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王安就显示出他独具的眼光,以拓荒者的精神,投资数万美元独立经营。他最初仅为大工厂设计制造各种自动控制装备和试验零件,当试验成功被采用后,便开始接受订货。同年,30岁的王安发现磁场震动的原理可用在电脑中贮存资料,发明了磁线记忆圈,卖给了美国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 ),获得了50万美元的收入,为王安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资金,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就这样,1955年,王安实验公司在波士顿一家水电行楼上开张了。随着业绩的不断拓展,1964年,王安在现址—离波士顿不远的杜思泊市市郊购地80余英亩建厂,同年其案头电子计算机发展成功,立即轰动市场,产品十分抢手。1967年王安公司公开发售股票时,立刻就造成了抢购的狂潮。而这些成就,无不与王安具有拓荒者眼光,走在时代前头的经营策略有关,他的成功并非偶然的; 从王安公司的产品及其发展的历史看,成功决不是什么“无端之发达“,而是他努力奋斗、独立经营的结果。

1978年,美国第一流的小型计算机制造公司—王安公司接管了洛维尔

市另一家制造公司早已放弃、因而关了很长时间的一幢大楼。洛维尔位于马

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以北48公里,早期曾是新英格兰地区工业中心之一,到了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这个城市开始衰落。王安公司的到来是洛维尔城市

复兴方面最大的突破,如果洛维尔要想在未来重新繁荣,创造性地利用各种

技术必定会对这个城市又一次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以前,王安公司正在附近

的波士顿地区进行试探性的扩展,寻找未来建厂的地点。尽管王安不需要洛

维尔提供的全部空地,但售价低廉的厂址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吸引了他。后

来,王安公司决定把总公司迁到洛维尔来,利用联邦政府“城市发展行动计划“的赠予,在洛维尔市区建造了一幢14层的办公大楼,这幢楼成为洛维尔复兴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标志。不久,王安公司又建造了第二幢办公大搂,这两幢楼总投资大约为4000 万美元。王安公司还在工厂区获得了土地,建立起一个最现代化的计算机制造厂,雇用了5000名洛维尔人。尽管1982年总的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