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 >

第33部分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从世界各地收集资料,后5年,进行市场调查,准备广告发布。就在柯达公开发表袖珍型全自动照相机的同时,又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公司宣称:“我们不要独占袖珍型全自动照相机的专利,全部都可以提供给全世界的每个制造厂商。“柯达专利的公开,既是照相机市场的扩大,也是柯达市场的扩大。柯达公司自有它的精明打算。到1966年,柯达公司的营业额达21。5亿美元,利润达3亿美元。宁肯十年不鸣,也要一鸣惊人。许多企业或许都走过这样的路子。这样做是商业运作上的策略,是为了最终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一鸣”可在一朝,但“不鸣”未必都要十年。韬光养晦,待机而动,全看时机。早也不行,晚也不宜。霍格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是准备在工业界大干一番的,但“时运”多少有点不济,他没有立即显山露水。这对霍格是有点不公平,但霍格并没有被动地对待这个现实。其实,在哈佛大学之前,他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泰国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说:“我的座右铭是,经常将眼光放前7年。我每天的工作成分,95%是为了未来5年、10年,甚至是未来20年的预先计划。换句话说,我是为未来而工作。“站高看远的谋略,使得谢国民和霍格这样的人比常人多了一分清醒,少走了几许弯路,也比别人更多地享受了效益的甜果。霍格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急于进入伦敦的商业中心、新闻界和企业界。他选择了工业界,就是因为感觉到他在工业界将能大有作为。我们不敢说他的这种感觉都是百分之百分正确,但霍格认准了工业界,其后在工业界的确是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里面有没有预见性?有没有计划性?选准一个目标而孜孜不倦地追求,这就是霍格! 正是这种计划在工业界干出成绩的抱负,使霍格又做出了如下的选择,这种选择不能不说他对自己是了解的,是有把握的。当从军队退役,要真正进入工业界时,他又发现他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于是,他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课程。这种教育使他能在后来的企业生涯里节省了三分之二的学习时间,“并且很有竞争力”,使他受益匪浅。以退为进,将有所为而又不为。到帝国化学公司应聘时,当公司对他的文凭—实际是他的能力—不重视时,他没有接受聘任,仍是采取隐退的方式,到另一个国度瑞士去讲学,并借机在欧洲巡回,考察工业界的情况,为他日后进入工业界经营企业做好准备。

我们不妨在此作一个假设来揣猜霍格不接受帝国化学公司聘任的动机:

若帝国化学公司聘任他而不重视他的能力,那么可以说明该公司不重视

人才,不重视人才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在一个没有前途的公司里工作,一

个真正有才能的人轻易不做这样的选择;公司不重视他的才能,他就鲜有实

现抱负的机会,因而也就难圆作企业主管的愿望,不能给人以发展机会的公

司,一个有才能的人也轻易不会选择。

对于霍格来说,受聘是反常的,拒聘才是正常的。

对眼前的情况一摸黑,不知道企业在经营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

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解决的方式是什么,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又缺乏预见、

设想,把握不住发展的大方向,对自己和企业的成功又缺乏自信一这样的企

业必定是个没有前途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经营者必定是一个不称职的、不会

成功的经营者。

哈佛商规34

要有合作的团队精神。合作是所有努力的开始,最能有效

运用合作法则的人,生存得最久,而且这项原则适用于从最低

等动物一直到最高等的人类。

三菱彩电与索尼、松下的等同。质量不差,广告费也花了不少

钱,但市场份额却占得很少。

什么原因呢?10万多名员工的公司,多数家庭用其他牌子的

彩电。每家若有10多名亲友来访则反广告为100多万份。

为此,公司开展了“做三菱人,用三菱货”的活动,增强每一

员工的公共关系意识。

全员管理一百多万份反广告为正广告,甚至,每名职工都当企

业的宣传员、推销员、信息员。这样,企业市场份额增长很快。

各家用各家的货,不独此一例。报载,德国一家啤酒厂的职工不喝其他

厂家的啤酒,只喝自己厂里生产的啤酒。他们一到外地的酒吧或饭店,就高

声叫着,来杯××啤酒,我们最喜欢的啤酒。

本厂的啤酒未必好喝,本厂的彩电也未必好用,但出于宣传自身,它们

的职工就喝它们,爱它们。

这是一种协作的精神,一种企业不可或缺的团队、团结的精神。上下齐

心,共举一事,遏山穿山,遇河过河,困难好克服多了。这一点大家都能认

识清楚。

要想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融洽的环境气氛,形成一个友善、理解、尊重

和团结的集体,经理、厂长就要以身作则了。

先看看霍格在这方面的做法。

第一件事:1966年,霍格进入英国工业改组公司,任公司的一把手。当

时的公司总裁克尔顿是从商场如战场的办事意识下成长起来的典型公司总

裁。他独断专行,“指挥别人就像指挥军队”,让下属难以忍受。但是,霍

格却能与这位总裁“合作得很好。” 

第二件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霍格解雇了考陶尔德公司职员达5。6万

多人才,他巧妙地转化了职员们对公司的意见,而是让大家都明白:要奋起

抵制的是来自海外的产品,而非联合起来抵制裁员。

对于职员来说,失业毕竟是件令人丧气、不顺气的事情,迁怒于主管是

极平常的事。但霍格却利用手段把刺向他的“矛头”轻易地挡开了,并把它

转化为公司职员一致对外的激情。这其中,暂且不管霍格付出了什么样的努

力,单说一个公司的全体职员能达到这种上下一心的程度,就可见霍格在团

结人、促进企业形成团队精神上的能耐。

是的,一个人和他人相沟通是件很重要的事,它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础,

但同时,它又是不太容易的。

美国威科特公司总裁贝克特说:“你可以聘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为你工

作,但是如果他们不能与其他人沟通并激励别人,就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总裁本田在一次回答为什么两位资历相近的人,一位

升到了高级职位而另一位却不能时,他说这是因为“个人的品格”。“那位

成功的人一定与人相处很好。小的差别可以造成大的不同。“

著名的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嘉诚先生,他在谈到人和人

的关系时也说到:“假如今日,如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

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

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是我的哲学。“

一个企业也好,企业主管也好,都离不开人,都要做人的工作。人是最

活跃、最不稳定,同时也是最有创造力的生产力因素。这个因素激发得好了,

成就事情可事半功倍,否则是事倍功半。融洽人际关系、企业与外界的关系,重点还是做好人的工作,是培养、理顺人的意志的工作。充分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我们的企业工作就好做多了。

第七章王安—中西合璧的亿万富翁
王安博士,著名的美籍华人电脑发明家、企业家,王安电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业务主要领导人。他把座落在美国波士顿南头的只有一开间的店面变成了一家拥有15亿美元,制造办公室自动化电脑系统遍及全世界的大企业。作为一个中西合壁的发明家兼实业家,王安博士既有中国人刻苦耐劳,宽和诗人、知人善待的素质,又有美国人冒险进取的作风。个人档案王安,美籍华人,祖籍中国江苏省昆山县,1920年出生于上海,二战期间在上海获学士学位。1945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获应用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发明了磁芯、磁线记忆圈,研制出第一台程序计算机,是小型电脑的奠基人。王安在50年代创办了自己的电脑公司,80年代初被列为美国第五大富翁。我是个稳扎稳打的人。我只留在后面而不去扣杀。

——王安

1。美国百万华裔中的首富当今驰名世界的电脑大王王安,即是一位饮誉全球的科学家,又是一个勤奋进取的实业家。他是美籍华人中脱颖而出的超级富豪,首屈一指的经济强人,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王安的名字,不但在美国已是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国工商实业界也是众所周知的。 1982年9月13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当时美国400名超级富豪排行榜,王安名列十分显赫的位置。据该杂志估计,当时王安拥有16亿美元,在美国前15名大富翁中名列第5位。两年后,1984年9月的《福布斯》发表了连续3年的“美国400名最富有的人物”名单,王安家族以其雄厚的财产成为美国80万华裔中的首富,并且挤进了美国著名的超级富豪杜邦家族、汽车大王福特家族、旅店业大王希尔顿家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石油与白银富豪亨特家族、肯尼迪家族、梅隆家族,与出版业大王赫斯特家族等的行列中,名列全美400位巨富中的第8名。“华人第一,全美第八”奠定了王安当今在美国的地位。由于王安的不懈努力,其事业不断发展。1981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从 1971年的3600万美元增加到8。56亿美元,增加22倍,利润从372万美元提高到7800万美元,增加了20倍,名列美国电脑同行业的第9位。1983年的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在美国电脑公司中名列第7位;1984年的营业额达22亿美元。在《幸福》杂志的500家最大的公司名单上,王安公司被列为第264名。

1985年和1986年连续两年,由于王安的事业遭受挫折,在《福布斯》杂志的前列富豪名单中,虽然没有了王安的名字,但这并不等于王安已经不是亿万巨富,由于他的根基十分深厚,尽管受了重大打击,他依然居于美国 400名亿万富豪的金榜之上。1988年10月,王安和美国其他3名著名华人企业家(王嘉廉、蔡志勇、刘召)被美国出版的《商业周刊》“企业精英”特刊列入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负责人之中。波士顿市市长说,王安是波士顿最富有的人。王安,这个出生在上海的技术奇才,在三十多年里,把一个座落在波士顿南头的只有一开间的店面变成了一家拥有15亿美元、制造办公室自动化电脑系统遍及世界的大企业。一个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的亿万富翁,对多数人来说都似乎是一个谜。人们不禁要问:王安是超人吗?

2。白手起家的电脑奇才

王安1920年出生于上海。父亲王龙孙,号隐庐,曾在江苏省昆山县第一

高级中学任英语教师,为中医世家后代。他后来辞去教职,专门行医。王安

幼年时同其他五兄弟都是在父亲任教的学校里接受的启蒙教育,所以他从小

就懂得英语。童年的王安很聪敏,6岁时就读小学3年级;初中时,王安在

昆山中学读书,高中则转入著名的省立上海中学,他在上中学时就打下了坚

实的数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