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05部分

大明天工-第105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为此哭笑不得,兵战俱乐部经常参加活动的会员也就是一百多人,虽然每人每个月的花销都在上百两左右,但指着他们地部分活动费用作为饷银,却依然是杯水车薪。
    对于骆养性的建军计划,李彦持双手赞成,与徐光启相比,骆养性是李彦简化战术的拥护者,他的这个营更容易按照他的想法来操练。
    徐光启在通州练兵,是备操编制,也就是要真的打仗了,并不属徐光启指挥。而京营既是备操编制,也是战斗编制,完全由这支军队的首领骆养性说了算。
    徐光启练兵的兵丁来自各地班军,这些卫所兵早就烂透,三千兵也难以挑出一千合格地,京营则可以募兵。挑选身体素质相对更好地兵丁。
    李彦与骆养性地想法一致,就是将他的这营兵打造成为强兵,兵器方面可以让军器局优先供应,配备两个方阵鸟铳手,以及两个方阵长枪兵,每个方阵为标准地二十五乘二十五,六百二十五人,再配备一队炮兵。
    兵员更不用操心,今年年景也不好。可以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招募流民,进行编伍操练。
    至于兵饷,骆养性的办法肯定不行。只能由其通过关系,让上面足额划拨,至于缺额部分,李彦建议其招募兵丁地时候,再招募一些流民,然后让这些流民屯垦土地,屯垦收入可以补助兵饷的不足。
    至于屯垦的土地,可以通过俱乐部的那些纨绔运作,他们家中在京畿一带多有田地。有的放在那里抛荒,不如拿出来交给骆养性的兵丁屯种,象征性地收一点田租,这些纨绔自然也是愿意。
    骆养性的积极性很高,关系也够硬,但是要做成这件事,阻力也相当大,不过李彦与骆养性都是打算尽力去试一试。
    军器局经整顿以后,面貌焕然一新。这里很多坐匠都是世代相传,技艺自然没有问题,引入精作坊精密制造管理办法以后,实行标准化制造,造出的兵器品质大有改观。
    抽调精干力量的火器坊火铳作经过反复比较,终于定型一种新式地火铳,这种火铳的铳管与鸟铳相比,铳管略长,管壁略粗。相应的射程、威力也更大。但也更重了些。
    铳管一般用精铁打制,通常是用精铁打制一大一小两根铁管。然后以大包小,嵌合以后打得严实,再用钢钻将铳管钻匀、光滑平直,关键地工序就在于钻铳管,通常一个工匠一天只能钻深一到两寸。
    制铳工匠原本使用的是手工钻,用绳子拉动木杆钻,效率低下,李彦就将木工车床弄过来,将木工钻换成钢钻。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与改进,鲁班车床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做出了很多改进,不过李彦还是发现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譬如人工驱动、人工推进、人工固定,通常来说,存在人工的地方,便有改进的空间。
    从精作坊调过来的技术员王轩已经成为李彦在火铳作的技术管理员,此外这里还有几个工匠地水平很不错,被李彦任命为技师,享受更高的待遇,他们被李彦要求,寻找制造中缺乏效率的环节,便做出改进。
    “最耗费时间与工夫的,还是精铁与钻铳管,钻床虽然好用,不过要固定、推进,都是精细活,分毫不能差的!”在军器局做了二十几年的老工匠焦大龇着大门牙说道。
    李彦让焦大他们演示了一下,很快发现这确实是个问题,以前木工机床的加工精度都不会要求很高,用来钻铳管,立时便体现出来。
    “看来要想个办法,将工件、钻头全都固定,再做个给进槽,这样在推进的时候,也就不怕移位了,”李彦托着下巴,思考起这两种结构。
    固定的话,可以使用夹具,但要牢固,普通地楔式肯定不行,最好是螺旋式,李彦想起榨油机的螺旋结构,机器厂对此已经比较熟悉。
    推进槽则比较简单,可以使用滑槽,也可以使用螺旋槽,至于具体的结构和细节,则需要再细细推敲。
    李彦就将这个设计拿出来,交给机器厂去验证,至于精铁,暂时还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怀柔那边的铁厂已经建了起来,可以从遵化、滦州运来煤铁矿石,进行冶炼。
    怀柔诚然不是炼铁的首选之地,煤与铁矿都需要从外地运来,不过产煤产铁的地方,距离京城最近的也要到遵化一带,李彦去那里也不是很方便,索性就在怀柔建了铁厂,反正主要的目地还是做试验。
    正文 第一一九回 农业问题
     更新时间:2009…6…28 23:42:57 本章字数:3631
    铁厂由徐洪操办,并从遵化那里雇了一些熟练的铁匠,李彦又从军器局调了几个老工匠去支持,终于将铁厂建起来。
    怀柔铁厂眼下只有一座大高炉,还有四五座中小型的炼铁炉,他们现在要做的,也只是统计各种情况下所得到铁的情况,将铁厂的运作详细记录。
    李彦有后世的眼界,但并不熟悉技术细节,要想取得技术进步,还是得通过个人努力。
    李彦始终相信,经验的总结可以通向进步的道路,即便他无法说出如何对炼铁技术进行改变,但只要有科学的方法与正确方向,技术的进步终将到来。
    怀柔铁厂在技术上依然是这个时代的水准,虽然通过雇用熟练的工匠,差不多已经达到华北地区的最好水平,不过与南方,特别是佛山铁器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与同时代的铁厂或者说冶铁作坊相比,怀柔铁厂的管理精细到几乎繁琐的程度,每一次使用的铁矿石成色、炼造的时间,甚至力工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都要记录在案,并规范。
    铁厂与别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使用了水力鼓风机,效果很是不错,至少节省了不少人力。
    水力的利用是李彦这段时间特别关注的,怀柔水力作坊的最新成果是一台水力纺纱车,这台纺纱车用一架水轮,可以带动六十四只纺锤,罗拉自动牵伸。
    而既然六十四只能够成功,那么继续增加纺锤的数量,问题都应该不大。
    水力织布机的进展不大,要想让复杂的织布动作全部由水力驱动,难度颇高,不过在提综、打纬等环节,织布机的机械结构也在不断做出改进。
    脾气暴躁的刘铁锁最近像变了一个人,变得非常安静,刘铁锁以前自诩技术天下第一。脾气大得很,不过被李彦接二连三震住以后,已经变得非常稳重。用他训斥学徒的话来说:这天下神奇的地方还有无数,别知道一些就得意洋洋,别说是一辈子,哪怕十辈子的时间也不够用。
    “水力机就是庞大了些。很多地方也用不到。”刘铁锁在李彦面前毕恭毕敬。说起最近一些事情地进展。
    “少爷说过地蒸汽。确实也能推动叶轮。就是力量太小。做些玩具还成。与水车差得远了。”
    在水力应用渐趋佳境地时候。蒸汽动力地研究进展却不大。李彦设计了翻斗式和风轮式两种汽轮结构。用喷嘴喷射高压蒸汽驱动。试验地效果并不乐观。很难得到足够地推动力。
    高压蒸汽喷射在叶轮上。可以带动叶轮旋转。但力量不够。李彦看着拆开地机器。用手指拨了拨叶轮地叶子。突然想到使用叶轮地蒸汽机。是不是应该叫蒸汽轮机?那么简单蒸汽机地结构。难道不是叶轮式地?
    李彦意识到自己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最初地蒸汽机与蒸汽轮机应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最初地蒸汽机不是叶轮结构地。
    除了叶轮式地结构。机械地动力结构还有什么?李彦几乎是马上想到活塞。汽油机、柴油机都是这种结构。难道说蒸汽机也是?
    李彦让刘铁锁将这些“蒸汽机”安装起来,给锅炉加热后,用喷嘴喷射这些叶轮,发现效果确实不太好。
    李彦拿起一只绘图地铅笔,画了一个简单的活塞结构:“做这样一个装置,密封的汽缸,活动地活塞……”
    李彦说了一下的活塞的构成。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汽缸活塞,其目的只是为了验证,当高压蒸汽喷入汽缸的时候,是否能够驱动活塞运动,其力度又如何,以此来确认活塞结构的蒸汽机是否可行。
    据说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发明者看到水壶的蒸汽可以顶起壶盖,从而认识到蒸汽地力量,但要使蒸汽的力量为人所使用,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做。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历四十八年或者还要加上泰昌元年。这一年北方的天气仍然缺少降水,好在没有发展成为大面积的旱情。李彦陆续购置以及租种了几十顷的土地。其中大部分种植番薯和玉米,还有用多方搜集来的种子,种了一些马铃薯、辣椒。
    马铃薯、辣椒的种植面积都很少,虽然试种颇为成功,收获多数都留下做种,并没有马上拿到市场上去炒作,毕竟种子地问题不解决,也无法推广。
    番薯和玉米之所以能快速推广开来,那是因为这两种作物,在南方已经有种植,只要将声势炒起来,自然会有人从那边弄来种子。
    马铃薯与辣椒则不同,特别是马铃薯在大明还基本没有人种植,至于辣椒,虽然也有小范围的种植,但那零星的几株,对于大规模推广还是力不从心。所以李彦打算用这次的收获做种,在来年大范围种植。
    离开碱地而在怀柔一带种植的玉米、番薯,终于显现出产量的优势,番薯亩产可达八百斤左右,玉米也有二百多斤。
    虽然这个产量与后世动则几千上万斤无法相比,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高产,哪怕是玉米只有二百多斤,也超过普通麦子的亩产量。
    “今年的玉米和番薯虽然收获甚多,不过价格却下跌了很多,已经快要跌至稻米的价格了,”田庄地负责人李睿很郁闷,虽然他已经将田地料理得很好,却没想到市场地价格起伏如此之大。“产量这么高,价格不掉才是怪事,”李彦微微笑道,产量高,不挑地,用途毕竟还有限,番薯和玉米的价格当然会下降,迟早要掉至稻麦之下。
    番薯和玉米价格地大幅度下跌,让多数种植者要血本无归,甚至可能会导致一些中小地主的破产,让人对这两种作物的前途产生怀疑,李彦可以想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年的种植规模甚至可能会缩减。
    番薯和玉米的价格降下来以后,其高产和不挑地等特性,还是会逐渐吸引一些人来种植,李彦不希望出现太大的起伏,就要做一些事情。
    “番薯和玉米除了做菜,现在还没有太多别的作用,现在这两种东西到处泛滥,菜的价格也一跌再跌,”李睿以前是没想到番薯与包谷的产量会这样大,现在他差不多是大明对这两种作物的情况最清楚的人之一,自然也能想到,番薯与包谷确实不存在比稻麦更贵的理由。
    李彦点了点头:“现在最重要的是扩大番薯与包谷的使用范围,至少使价格逐渐稳定下来。”
    “番薯可以做粉条,玉米可以榨油,又都能用来酿酒,”李彦让李睿将这些都记下来,然后想办法弄出来,用番薯做粉条,或者玉米榨油、酿酒,与其他材料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哦,对了,玉米可以当主食吃,”李彦突然眼前一亮:“玉米可以做窝窝头。”
    “窝窝头?”李睿疑惑地问道。
    李彦点了点头:“对,就是窝窝头。”
    李彦将窝窝头的形态给李睿描述了一下,后者很快明白,原来就是用玉米面做出来的馒头:“这个口感会比馒头好吗?”
    李彦摇了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