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04部分

大明天工-第104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第一天组织的活动很成功,作为有钱人中对军事很感兴趣的会员,差不多都是掏钱购买一套兵战棋,除了巩永固、刘文炳等抢走了五套豪华版,其他人都是买了精装版。
    即便如此,首日推出的一百套精装版也供不应求。因为仅仅是俱乐部内部就有一百多号人,虽然首日之后,销售地势头立马降了下来,但销售的情况还是很不错,每天都能卖出好几套,简装版卖出的要多些,但也多不了多少,真正喜欢兵战棋,能花一两银子的便不会在乎十两银子。
    兵战热很快成为京城地头号话题。这种几乎可以模拟现实战争地玩法。虽然作了许多简化。但其新颖性、可玩性都能让热血地青年为之着迷。很多人喜欢摆上一局。过一把战场杀伐地瘾头。
    拼图掀起地辽东热正是如火如荼地时候。在兵战棋上。对战最多地也是辽东战局。萨尔浒、抚顺。以及孙承宗、茅元仪演示过地辽沈。每个人都各展所能。俨然将自己当做了辽东经略。指挥十数万人马直捣建州老巢。
    “打下建州没有?”京城地公子哥儿见面闲谈地话也在发生变化。若是没有玩过兵战棋。没能将建奴地老巢打下来。铁定要为人所鄙视。
    所谓明朝以文御武。其实并非重文轻武。儒家传统地文人。讲究地是礼乐射御书数地六艺。最大地成就不过是入则相、出则将。王守仁、于谦就是他们地榜样。
    再加上辽东局势催人。以及李彦刻意营造地氛围。对于辽东、对于战事。对于兵战棋地热度才会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不过兵战棋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需要大量地计算。以及裁判。特别是战役作战地话。其判定与计算都会呈几何级数地增长。
    对很多初玩者来说,兵战棋的规则与数据换算无疑相当复杂,最好地玩法还是在趣玩馆,李彦从天津调了一些技校学生。让他们熟悉规则。并承担计算任务。
    趣玩馆在彦熙楼只能同时提供十盘棋的判定与计算服务,而这十盘棋几乎难有间断的时候。总是一盘结束了,马上有排队的顶上去。
    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兵战棋的流行,购买兵战棋者也络绎不绝,虽然没有专业的裁判和精确计算,人们依然可以遵照基本规则,进行简化版的玩法,譬如最简单的战斗场景,省略了计算的战役推演,同样玩得不亦乐乎。
    探讨不同兵种地强弱,研究不同的战术组合,并以此推及现实,亦以现实入棋,兵战棋丰富灵活的玩法,让京城多了很多研究棋,进而研究兵书的青年。
    李小为好动的性格很适合趣玩馆,夏熙接手大生纺织厂的销售以后,李小为就再度回到趣玩馆,他能不时搞出些花样,让趣玩馆总是充满趣味。
    而在兵战俱乐部,李彦提拔表现出色的巩永固为连长,还有一些排长,平常的活动都由他们自己组织,这些纨绔的态度和表现都相当积极。
    巩永固甚至已经在策划拼图大赛那样地兵战棋大赛,至于经费,准备由会员集体出资,让李彦哭笑不得。
    李彦则在忙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完成国战棋地设定。
    虽然沿用同样的框架与思路,国战棋地内容与兵战棋显然有很大的不同,涉及的因素也很多。
    好在孙承宗在知道这件事以后,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与茅元仪一起,参与到国战棋的设计之中。
    孙承宗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中允,后为詹事府谕德、洗马,在中枢历练多年,他的丰富经验与眼界,为国战棋的完善很有帮助,而李彦的很多新奇观点,也常常让孙承宗深思良久。
    在三人的努力下,还有华夏社一些书生和技校学生的协助,国战棋逐渐成形,而在此期间,大家也难免联想到大明眼下的情况。
    “朝廷里的御史在弹劾熊廷弼。熊经略怕是不能安坐其位了,”这一天,国战棋总算完成了最后的设定,孙承宗与茅元仪、李彦一起喝酒庆祝,突然叹了口气说道。
    “朝廷有何方略?”李彦拿起酒壶给孙承宗杯中添满酒,虽然他也不认为熊廷弼很出色。但随意换将,隐患很大。
    “能有什么方略?”孙承宗苦笑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曾将李彦的杀伤策整理完善后,上书朝廷,却得来“此举有违人和,前方战事,不宜中制”地旨意,然而现在却要拿下前方的经略,这岂是不中制?
    “指责多而建言少。这向来是言官的不足,”孙承宗摇头叹息:“不过顾所言,也未尝没有道理。:此八百万者,安能岁岁而输之?臣恐民穷财尽、盗贼蜂起,忧不在三韩而在萧墙之内矣。”
    李彦举杯无语,顾此言确实一针见血,再过不了几年,大明确实烽烟四起,也确实亡于农民军之手。
    当热血的青年在地图上直捣建州的时候,大明十几万军队却只能龟缩在辽沈周围的堡垒中,即便是建奴叩关劫掠。也无法起到阻遏地作用。
    李彦也是苦笑摇头:“若是有机会,真想到辽东看一看,那里的局势到底如熊廷弼所说,兵马渐足、器械渐备、人心整顿;还是如姚宗文所言,兵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附戢……”
    “怕是都差不离,”孙承宗提起筷子,点了点瓷盘:“姚宗文不会无中生有,熊廷弼治兵严苛是有的,怕也不能慑服诸将。事事干预,终不能成就。”
    “顾之忧,也是朝廷之忧,至于冯三元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皆是不知兵而妄言,”孙承宗转头看了茅元仪一眼:“止生,你的《武备志》何时能出?但愿此书能让我大明多几个知兵的统兵者。”
    茅元仪摇头苦笑:“近日忙着作棋,却是耽误了,才不过一半左右。便是往后潜心着力。也要到明年了。”
    “兵战棋、国战棋也颇有意义,不算耽误。从今而后,抓紧些便是,”孙承宗点头勉励。
    “为什么不边写边出呢?”李彦放下手上的竹筷,看着茅元仪和孙承宗道:“在下看过止生《武备志》的体例,洋洋洒洒,怕要数百万言,几十卷,何不将前面已经撰写好的部分,整理出版印刷,也好过延至年后。”
    “况且,此书也非一日能够看完,不如每月出得一到两卷,待到止生写完,也刚好出完,而阅者已经看了大半。”
    “俊杰的主意倒是不错,止生你看如何?”孙承宗点了点头,面向茅元仪问道。
    茅元仪犹豫着说道:“怕是此时印出,也无人会看。”
    “哦!”孙承宗默默地点了点头,茅元仪地《武备志》其实就是对以往军事著作、资料的整理与重新注释,如果只出一卷,譬如孙子兵法卷,谁都不会当回事。
    而这个时候印书,也只能是自己出钱刻印,声名不显,便难有资助,要靠个人独力来印的话,无论是茅元仪,还是孙承宗,都会比较吃力。
    李彦看到二人为难地样子,不由微微笑道:“孙大人,止生兄,你们可知道京城乃至大明最大的书商是谁?”
    孙承宗与茅元仪相互看了看,都疑惑地摇了摇头。
    “呃,”李彦不禁尴尬地笑了笑:“本来以为华夏社已经很有名气,不曾想却是自作多情了。”
    “华夏社?”孙承宗与茅元仪顿时恍然大悟,《华夏商报》每天一万多份,《华夏文学》及《华夏小说与戏曲》每个月一期,发行量也已经达到四千册,要论每个月印刷的总字数,最多者非华夏社莫属,就算一些书商印刷的书更多,但卖出的册书也远远不及。
    如果要说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华夏社尚难有望其项背者。
    “俊杰,你是说,华夏社可以帮我印这本书?”茅元仪不禁激动地说道,他写这本书,除了个人的志向与兴趣,也想借此闯出名声,若能借助华夏社的渠道。定然事半而功倍。
    不过他也有些犹豫:“只是,单册出可有人看?还有,若是印册多了,茅某也付不起那个钱。”
    “这个……”李彦有些无言,哭笑不得,只好认真地解释:“止生兄便放心吧。华夏社的牌子与渠道,足以让这本书走红。”
    “至于单册出与全套,看一看兵战棋地销售就知道了,全套出价格不菲,很多人便看不起,而单卷不过几分银子,买者自然更多。”
    “至于印刷的费用……”李彦好笑地看着神情紧张的茅元仪,摆手说道:“不仅不要你地,还得给你版税。也不多,五个点,止生兄觉得如何?”
    五个点的版税。已经相当之低,不过李彦也要考虑到兵书的曲高和寡,加上之前没有运作过,风险颇高,便给了个相对保守的数字。
    “什么叫版税?”茅元仪与孙承宗却彻底迷糊了:“五个点是什么?”
    “版税,就是稿费,”李彦突然感到悲凉,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写书不仅没有稿费,有时还得自己出钱。
    “五个点。就是每一册书售价的百分之五,”李彦解释道:“就是百中之五。”
    “稿费?”茅元仪连忙摆手:“华夏社能帮吾出书,某已感激不尽,稿费一说,千万不要再提。”
    说着,茅元仪已经起身对李彦深深一揖:“俊杰贤弟,《武备志》若是能出,茅某感激不尽。”
    在茅元仪地强烈要求,以及孙承宗的劝说下。李彦只好放弃了给茅元仪支付稿费的想法,但他表示,这五个点,将捐赠给兵战俱乐部,而《武备志》也将以兵战俱乐部与华夏社联合的名义出版印刷。
    巩永固听说李彦要给茅元仪出《武备志》,便缠着他要给俱乐部出书,甚至所需的银钱,也可以由会员募集。
    巩永固的意思,是觉得每个月三次的兵战论台水平越来越高。完全可以将大家的言论汇编成册。每个月一期,像《华夏文学》那样。定期发行。
    李彦觉得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既可以扩大俱乐部的影响,也可以将一些观点公开,引起大家地关注,他在征求孙承宗地意见以后,便同意了这件事。
    只不过内容不能只有论台的辩论,他给巩永固规划了几个方面,俱乐部地活动包括论台辩论为其一;军事理论,可以从《武备志》中摘抄是为二;兵战棋的动态与经典战例为其三;其四则为大明的军事动态。
    以此四方面的内容,则可编撰一册军事类的期刊,以俱乐部的名义发行,华夏社进行运作。
    这本期刊被命名为《兵战春秋》,李彦为总编撰,巩永固为主编撰,编撰组的成员皆由俱乐部中遴选,纨绔们大多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足以胜任这样的工作。
    作为纨绔,因为是勋臣或贵戚地关系,反而不能通过正常途径从政,而兵战俱乐部则让他们找到乐趣的同时,也有了某种特殊的追求,对于创办这本俱乐部杂志,显得非常热情。
    骆养性成为神机营佐击将军,领一车兵营,额定三千兵员,清点后仅一千出头,而这一千兵也几乎都是老弱病残,不堪一战。
    骆养性为此大发雷霆,准备清理兵员,补充缺额,但是得到的饷银不足,所以也来找李彦想办法:“我要一千五百杆火铳,两千杆长枪,两千套刀盾,以及相应的装备。”
    除了讨要鸟铳火器,骆养性还想让兵战俱乐部到他的营中搞活动,所缴纳的活动费用可供作军饷。
    李彦为此哭笑不得,兵战俱乐部经常参加活动的会员也就是一百多人,虽然每人每个月的花销都在上百两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