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年薪从微软的1000万元人民币,飙升到盛大期间的4亿元进账,再到加盟新华都的10亿元天价转会费,唐骏这位“打工皇帝”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都津津乐道于他从跨国公司高管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成功转型,而他转型过程中的两次跳槽,每次都成为媒体的焦点,每次都跳得华丽而炫目。 唐骏之所以能够引起全面的热切关注,除了他的成功之外,更因为他曾经跟我们一样普通。实际上,在成为微软中国总裁之前,他的经历和多数人一样平凡无奇。在北京邮电大学上学期间,唐骏的成绩只能用普通来形容,而在赴美留学4年后,32岁的唐骏几次创业也处于仅能“糊口”的状态。 而唐骏自己也说:“我的经历,对于大学生和即将迈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比大多数成功企业家更具备借鉴价值。”他认为一个企业家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相当数量企业家的成功都不可复制,“但我的职业生涯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一 拉响全球经济衰退警报 2008年,金融风暴改写了世界经济的历史。与愿望相悖,金融风暴在2008年下半年将世界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其深至今不可见底;而作为金融危机原发灶的美国,朝野上下更是哀鸿遍野。世界经济也在这场风暴的肆虐之下,正在快速步入衰退的通道。不止一个人警告:1929年的那场危机可能重现。 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率下降0.5%,欧元区第二、第三季度GDP连续下降0.2%;日本第二、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下降0.9%和0.1%。专家预计,第四季度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仍将继续呈现负增长,且态势将延续到2009年。 2008年11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2.2%。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均为负增长,下降幅度分别为0.7%、0.5%和0.2%。11月25日,经合组织(OECD)预计,2009年经合组织成员30国(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GDP将下降0.4%。其中,美国...
企业界、咨询界和学术研究界好评如潮(1)作者在《不对称创新》一书中提出了颠覆传统战略理论的全新思想:企业要想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就必须进行不对称创新。书中的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案例丰富,令人信服。 --蒙牛集团董事长 牛根生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王忠明 博士 《不对称创新》是一本鼓舞人心的佳作。它为所有有志于成为行业领先者的中国企业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书中的案例丰富,横跨众多不同的行业,通俗易懂,是所有的企业家、经理人和商学院学生的一本必读之书。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首席合伙人 王璞 从弱变强再到衰落是宇宙发展的规律。人类可以利用智慧发现一些方法来指导自身战胜强大的对手。作者通过分析中外案例,深刻地总结了企业以弱胜强的战略创新思想。这种方法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都可以得到运用。...
1、美丽两镇一、蜀山中断龙河开 在我国南北分水岭处,有一座东西走向、绵延数十里的大山名叫蜀山。蜀山从中间断裂,形成一条险峻的大峡谷。一条大河奔腾咆哮穿大峡谷而过,昼夜不停地向南流淌,永不回头。这条大河名叫龙河。 二、一门两豁口 蜀山中部大峡谷象一道大门,锁住了蜀山南北的交通。大峡谷的东西两侧,各有两个豁口,象两道大门。 三、南似娘北似郎 从南面看,蜀山的西山像一个青春美少女。从北面看,蜀山的西山像一个少年郎。 四、一山挑三省,鸡叫四镇闻。 一山挑三省,是说蜀山象一条扁担,挑起了X、Y、Z三省;鸡叫四省闻是说蜀山归三省的四个镇管辖。南、北两镇归Y省管辖,西、东两镇分别归X省和Z省管辖。 五、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第六讲 日本的图强之路主讲人:汤重南:CCTV《大国崛起》(日本部分)审读专家。 1940年11月生于重庆市,籍贯江苏武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中方委员。从1989年起,十数次赴日、赴韩研究、考察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主要有《明治维新史》、《日本通史》、《中日近代化比较》(日文版)、《日本帝国的兴亡》、《日本文化与现代化》、《21世纪中国与日本》、《日本军国主义论》等十余部合著、主编著作。另有《坂本龙马与倒幕维新》、《独具特色的日本近代天皇制》、《传统文化对近代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庞杂的精神糟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剖析》、《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等百余篇论文。...
改变生活,从改变你的家开始 是我们拥有东西,还是东西拥有我们? 我的工作非常特别。我帮助那些淹没在堆积如山的物品中的人们,将他们从无法自拔的状况中解救出来。他们的家中或是办公室、车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塞满了衣服、报纸、小孩的劳作作品、包装纸、收藏品、园艺工具、厨房用品、运动器材、古董、玩具、书籍、汽车零件,以及其他一切你能够列出、可以想象得到(和无法想象)的东西.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问题的普遍性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我遇见的每一个人,不仅他们自己的生活杂乱无章,连他们的家人或是朋友也都有同样的问题,似乎没有人可以免疫。所有故事也都大同小异:四处蔓延的报纸和杂志;车库中堆满了尚未开封的盒子;房间内满是小孩的玩具;而衣柜则是东西塞到爆,活像百货公司服装部门火灾后清仓大甩卖。这种对杂乱流行病毫无招架之力、对保持整齐有序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及被太多东西所掌控的感觉,已经影...
迟到的前言今明两天的时间还算是宽裕一点,把《一路向前》要写的内容作了一些梳理,整理出来,算是一个迟到的说明。 《一路向前》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是王子彦从毕业一直到集团公司这一段历程,期间夹杂着恋爱婚姻、赴美学习等内容; 二是王子彦重回华海公司,从简单的市调工作做起,直到成为销售总经理的艰辛与辉煌历程。 三是王子彦在国企改革当中艰难和付出的心血,意在表明,国企改革并不是如郎学家所说的“民进盛筵”。 所有的故事,都将表明,选择,远远重要于你的努力,无论面对的是爱情的选择,还是职业的选择。 销售方面,将来会着墨很多的,因为这其中隐含着许多的所谓秘笈,但是天下万物,皆此一理,努力、用心,作出你自己的选择,你就会有收获。...
第一章:大洋归来太阳暖暖地照进了小小的卧室,唤醒了睡梦中的尹梦合,今天是星期六不用赶着上班,难得的休息日,尹梦合翻了翻身,又继续到她的梦乡里梦游去了。突然一阵清脆的电话玲打断了尹梦合的美梦,她十分不情愿地拿开话筒,拉上毛巾被蒙上脑袋,又去圆她的睡觉瘾。可是电话好象和她过不去似的,又“的聆聆”响起来,一阵一阵,那么有涵養,那么有节奏感,尹梦合不由得十分冒火,到底是谁那么不识相,一大早扰人清梦。于是一把掀掉毛巾被,跳下床来,抓起话筒,不由得憋的一腔怒火便暴发出来,大吼一声:“喂,你是谁?有什么事?”不知电话那头的人是被他的一声大吼镇住了,还是故意激恼她,一时房间显得分外安静,尹梦合真的生气了,对着话筒,毫不客气发起脾气来。“喂,你到底是何方神灵,这么早就打电话,究竟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呢?请赶紧说。”可对方始终保持很有风度,等她发泄完了,才慢条里地说:我的大小姐,你发...
第一章 作者题记故事全然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闲来拈笔信写,供君把玩戏谑。 ——作者特别声明 在人类全部计量工具中,最精确的只有一种,那就是:心秤! ————作者感言 社会呼唤公正, 公正方保太平。 ——作者题记第二章 楔子二十世纪末叶的一年孟春。 在北斗县马户镇发生了一起说来简单、审来复杂的“要命”案…… 此案历经几载,其中滋味却令人喟叹! 这是一起掠财案?劫色案?还是谋杀案? 揭开法律的神秘面纱,透视法官的内心世界,洞晓世间的善恶美丑,那形形色色的人物,那千奇百怪的故事令人骇然……第三章 少妇的遭遇马户法庭的大院里一片混乱。 一位少妇披头散发、涕泗满面,正被几个身穿制服、臂戴“法警”徽章的人狠力扯拖着、厉声喷唾地训斥着……她拼死挣脱,迅即又被抓住,再次挣脱,便重重地闪跌在冰硬的地上……她散乱的青丝沾满脸颈,把张白净的面庞弄得支离破...
序(1) 合格父母的12条准则 ——关于《父母的上岗执照》 文/孙云晓 2006年的夏天,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要出版我的家庭教育讲课光盘,作为东方燕园出品的《东方名家》系列之一。考虑到这些年应接不暇的各地邀请,我答应做两个系列讲座,一个12讲就是《父母的上岗执照》,另一个12讲是《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虽有24讲之多,但我不需要讲稿,因为这些内容早已烂熟于心。 许多听过我讲课的朋友说,听我的课很有趣味,也有不少启发。这可能与我讲了一些儿童生活的生动案例有关。我在研究儿童教育的同时,还写过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我觉得,案例中包含的信息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只有会讲故事才会讲道理。也就是说,我习惯于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道理,而故事背后的道理之深刻常常让我惊讶。...
序言一 求索人,就可以求索世界惊奇是人类的瑰宝。正在热映的《达·芬奇密码》,把惊奇发挥到了极致,巧妙地糅合了历史与想象,激发和诱引着观者从全然陌生的角度,去观察那些以往接受并熟知的“真情至理”。一旦把微小事物的巨大效果整合到一起,育琨同样发现了颠覆“真情至理”的惊奇事物,于是有了《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 求索人,就会知道如何求索世界。这样求索到的东西往往发人深省。育琨以哲人的视角,透视企业家这个群体,并深入到人的本性、心理与思维层面,以新的视角映照出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这样,我们既看到了精神性很强的企业家所创造的一个个罕见的奇迹,同时又领略到他们的困顿、彷徨与孤独。企业家们在跌宕起伏的商业实践中不断获得崭新的启示,在求索罕见事物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我们在随着作者观察他们流血的和喜悦的经历时,同样会获得新的认知。...
时间是10分钟,有题本,考官念题1.薄一波同志问周恩来总理,对于邓小平和刘伯承两位同志他们的工作方法有什么评价,周恩来总理说:“邓小平同志做工作是举重若轻,而刘伯承同志是举轻若重”。请谈谈你对“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这两种工作方法的看法。【解析】 智能型题【此题考核核心】 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答题主线】 分别分析+综合阐述【参考答案】 我对这两句话是这样看待的: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在工作中他强调的是摆正心态,敢于面对困难。学会举重若轻,前提是具备举重的实力。实力与举重的要求相去甚远,心中自然就有很大的压力,无论怎样也学不来举重若轻。而在具备举重的实力后,是否能举起重来,还取决于其心理素质。以平和的心态直面重任,笑对难关,从而临危不乱,在心平气静之中作出惊人之举。否则,即使可以完成的任务、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却因心慌意乱而处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