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做领导的好处在于拥有与众不同的待遇,注目,奉承,捧场的笑脸即使你说的笑话并不好笑. 我在一家公司,工资不多不少,职位不高不低,生活有余,若谈到买房买车,就有些囊中羞涩.我今年29,有个小一岁的女朋友.我所会的学识,任何一个工作一年的年轻人,三个月时间就能学会.我时常忧虑,某天老板会让那些工作热情旺盛,体健智明而工资只有我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替代我.时不时,我会接到某些同事的电话,他们以朋友的口吻,讲述着另一些同事的是非,让我始终觉得电话那头是知己,可问题是,我却分不清对方的动机. 这是我生活的综述. 早上9点整,我准时坐在电脑前. 公司规定,早点必须在9点前吃完。我是部门主管, 必须以身作则,所谓以身作则就是指即使你现在饿得胃痛,也得一脸严肃教育下属,当然事后往往我会加上一句:你知道的,我也没办法,这是公司规定。...
前言:高盛的政府,高盛的美国(1)2008年,一场危机席卷美国乃至全球:从房贷业蔓延到整个金融业,从金融业蔓延到实业界,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 美国股市跌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水平:道·琼斯指数从14164点跌到6700点。 华尔街的墓地上又添许多新坟:曾经显赫无比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公司、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一个个倒下了;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在一只脚踏进坟墓时,被美国政府拉了回来。 然而,高盛公司仍然健康地活在华尔街上,活在全球每一个角落里,笑看“朋辈成新鬼”。 在美国联邦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与执行中,高盛的人员无处不在,而领导美国应对这场危机的那位前高盛CEO则成了华尔街的国王,被称为“亨利国王”。...
连载一:刘依然领了任务上午,总编让刘依然到他办公室一趟。刘依然去了后,总编说让她马上动身去外地搞一个采访。 总编有40多岁,肚子鼓得不低,但一看还算是少壮派。总编确实是新提拔上来的,原来是副总编兼新闻部主任,一直是刘依然的顶头上司。现在虽然上下隔得远了点,但私人关系还是挺好的。总编跟刘依然说话也从不摆谱。 总编问:“你知道李大中吗?” “李大中?”刘依然愣了一下,但马上想到了,“是不是昊天集团的那个董事长?” “没错。这家伙这几年搞得真火,那天中央电视台还给他晃了好几个镜头。咱们本行业的报纸不报报他也不合适。你这次就去采访他,回来写个大东西。” “写个什么?人物通讯?” “写成个什么你自己看着办,但要有份量,别考虑版面和篇幅。”...
序言作者2004年12月于北京[第一章]创业当老板,先掂分量权力与金钱,是人类历史上两个永恒的话题。圣贤如孔子,在学有所成之后,不也驾着马车,周游列国,一心想谋个一官半职吗?但是,孔老夫子说,当官要有“命”,那么做老板呢?也许不必有“命”,但一定要有素质。在我们对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小学做的一个随机调查显示,长大后想当老板与想当官、想成为科学家、教师、工程师、解放军的学生几乎是一半对一半;换了同一地区的一所中学做调查,结果将来想当老板与想做官的学生一样多,而想成为科学家、教师、工程师的学生则寥寥无几,想成为解放军、打工者的学生几乎没有。想当老板的学生如此之多,而成为老板的途径却极为有限。目前来看,成为老板的有效途径不过3条,第一,传承。像周海江之于周耀庭、鲁伟鼎之于鲁冠球、徐永安之于徐文荣、梁昭贤之于梁庆德、茅忠群之于茅理翔,这是儿子接老子的班,儿子接替老子当老板;第二,...
第2章:沟通的方向和角度本章重点: 1沟通的方向 2沟通的角度 第2章 沟通的方向和角度有效沟通 ◆沟通的方向 当你与别人意见相左时,应以你的表情、耐心、所言所行向他证明你是真的关心他。 ——[美]保罗·道格拉斯 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是肤浅的藻饰。 ——[英]莎士比亚 我们可用人体的三个器官来形象说明这三种不同的方向: 往上沟通没有胆。碰到领导没有那个胆子,这个胆就是胆识。 往下沟通没有心。这个心叫做心情,没有那个心情。 水平沟通没有肺。这个肺叫做肺腑。 下面,我们来讲讲沟通的三个方向: (1)往上沟通。 (2)往下沟通。 (3)水平沟通。 下图中,GM代表总经理,他底下有三个部门经理,分别是销售部经理SM、生产部经理PM、财务部经理FM。销售部经理底下有甲、乙两个人,生产部经理底下也有丙、丁两个人。那么,所谓往上沟通,甲...
生死真理(1)一旦用到生命的余力来爱一个男人,最终,只能用生与死来证明关于爱的答案。假如剩下的情感不再是爱,那么,为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满足报复。 那段时间我常常反复做同样的梦,梦境里复返出现兴市的银光海岸,满月如盘,沉甸甸地垂挂在海面上,光华如昼,海风咸腥,世界静似仙境。沙滩上,我和尹焕东在紧紧地拥抱,很真实,能感觉到肉体的温度,他在我耳边深情呓语:微澜,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他柔和的声音散在海里,收藏在我的记忆里。突然,他不断后退,悬在半空,眉目模糊了,整张脸被爆破成粉末,四处离析。我惊慌起来,不停地呼唤着他的名字,四处寻找,一阵巨浪袭来,我尖叫着从床上腾起来,出了一身虚汗,胸腔有紧迫感,呼吸艰难。看见窗口处一片黑暗,天还未亮,能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摸索着抓起床头的闹钟一看,正好是早晨6点,距离起床时间还早。觉得头很疼,浑身无力,又重重地倒在床上继续睡,庆...
2010年5月3日,美国政府教育部发布了一条公告。原文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美国教育部长安·杜肯(ArneDuncan)今天宣布,141位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被选为2010年度的“美国总统学者”(TheUnitedStatesPresidentialScholars)。这些学生们表现出杰出的学习成就,卓越的艺术才华、领导才能和公民意识,并服务于学校和贡献于社区。这些“美国总统学者”的成就将于6月19号至22号在华盛顿特区得到表彰。杜肯说:这些学生领袖和学者的成就表明,从严要求和追求卓越是有回报的。他们的学习和艺术成就反映了他们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应该寻求在所有的学生中激发这种使命感,使他们准备好上大学、就业、履行公民责任和面临当今就业市场的挑战。这141名“美国总统学者”选自全美国各州、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生活在海外的美国家庭这几项类别中,每一个州选出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男生和一名女生,此外特别遴选15名学生及20名学艺术的学生。...
前言:为何从7-ELEVEN可以全盘了解商业“经营” 一般而言,经营学是针对公司这个组织所采取的作为,从各种层面加以说明的学问。但是,正因其作为乃源自于人,所以经营学中,“人力资源”就占了极大的部分。 学习经营学就能了解人、了解社会、了解为人处世。所以,从即将步入社会的16岁起,就该学习经营学;而且对于年轻世代而言,重要的是能否尽可能地讲述“活用的经营学”! 关于这点,就如S君正在做的,以铃木先生从零开始,建立起最强大、随处可见的连锁便利超市7-ELEVEN为例,将其经营学以实例传达给年轻世代的读者,我想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因为对你而言,7-ELEVEN在巷口随处可见。此外,还有两个重大的理由。 第一,从创业以来,铃木敏文这位经营者所实践的经营学,简单易懂。...
顶住职场压力 目录前 言? 导 言?1 第一章?以适应力应对变化?9 第二章?深入探究压力与适应力?17 第三章?坚韧性如何提升适应力??29 第四章?适应力可以培养?41 第五章?在逆境中奋发——你的态度是否正确??51 第六章?锻炼自己,形成全心投入、掌控局面和不畏挑战的态度?65 第七章?换位思考:将变化转变为优势?83 第八章?用换位思考法应对压力?103 第九章?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鼓励与互相帮助?127 第十章?掌握互动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45 第十一章?改善雇主与职员之间的关系?165 第十二章?企业如何提升员工及自身的适应力?175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顶住职场压力 前言我们都曾经是“边缘儿童”。我们的父母移民来到美国,又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经济状况十分窘迫,因此我们小时候的条件十分艰苦,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父母虽然希望我们能过上最好的生活,但却不知道在美国社...
前言 2006年6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我所撰写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书。该书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许多读者还来电话或邮件与我交流对“落实”工作的认识和“抓落实”工作的体会。 交流中,有的读者认为,《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从宏观和中观上解读了“落实”的有关问题。这对于落实,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但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探讨,从微观层面给读者以具体方法、技巧上的建议。因为有时候人们并非是不想落实自身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也不是不想抓好落实,而是在落实工作任务或抓落实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落实或抓落实工作的有效方法与技巧,因此,影响了高效、出色的落实。 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记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
第一章(1)第一章 让江鼍名声大振和生死逃亡的是那艘曾让他无比自豪的大船——东方一霸! 江鼍五岁时生过一场病。那病来得有点怪:刚开始是慢慢低烧,人和平时并无二样。只是少了些许精神,说话显得有气无力。到了三天后,江鼍母亲突然发现孩子走路有些摇晃,就对江正武说:“这娃有些不对劲嘞。”江正武正坐在鞋机上打草鞋,一根弯得牛角似的腰别子绷在腰上,长满粗茧的大手从屁股下的草把中扯出两根谷草插进鞋筋中,然后“叭”地从嘴里吐出一点唾沫在手心上,再呼拉一声搓过去。这只草鞋差不多快要完工,只剩鼻梁骨这关键一环了。听女人说起儿子的病,江正武不以为然地说:“烧过了就好了。你把坛子里的盐蛋煮一个煮给他吃。” 煮盐蛋是乡村里用来给孩子治病的一种土方法。...
作者序(1)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缔造了无数个财富传奇的“梦工厂”,那么有一个人绝对是这个“梦工厂”神奇的背后推手。他神秘而低调,他的身影掩藏在众多财富传奇的背后,时隐时现。 在互联网这个美丽新世界里,马云就像是一个行事古怪的“独行侠”,他带领下的阿里巴巴则是盛开其中的一朵奇葩。但是,直到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网站在香港上市并凯旋,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身边竟有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优秀企业。而有一个人在十年之前,已经看好阿里巴巴的前景,并数次慷慨地投注巨资,一路走来,不离不弃。 这个人就是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董事长。网络狂人马云最常提到的三个人,一个是雅虎的杨致远,一个是金庸笔下的风清扬,这两人是马云的偶像;而第三个便是孙正义,马云常引以为知己、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