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方舟 第一部分 第1节:像丝绸一样滑 他最后一次跑得像个男孩是因为他要追赶一样东西,追赶的就是列车。 当他开始跑的时候,还离列车很远,那是在一条捷径上——其实不是捷径啦,是一条不用买票就可以通向站台的路。 他那天跑得状态神勇,就像拍广告一样不可一世地跳过了消防栓,跃过了狗,绕过了卖手机链的地摊。就在这时候,他撞到了一个人。 站在他面前的是他的妈妈,他的脸瞬间红了,准备往回走。他妈妈一把拽住他,他这才正眼看着他妈妈,发现她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嗯,也不能这么说,其实和她原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脸色苍黄得多,因为睡眠不足脸上的雀斑越发明显,她就这样严肃忧伤地瞪着他。 江日照看到妈妈这副憔悴的样子本来应该安抚一下的,至少是反复摩擦一下她的手臂。但是妈妈的后面就是火车,她就这样叉着腰站在火车前,阻挡儿子理想的母夜叉形象未免太深入人心了一点。恰好...
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下)〔法〕凡尔纳 著2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目 录第八章27。一片神奇的土地………………………………3…2528。火车开进墨累河原野…………………………3…429。黄金之乡………………………………………3…6030。澳大利亚土人…………………………………3…77第九章31。两位青年“坐地人”…………………………3…8932。旅行队中的内奸………………………………4…093。揭穿假面具……………………………………4…1934。强渡斯诺威河…………………………………4…40第十章35。不列颠尼亚号依然是个谜……………………4…4936。吃人的海岸……………………………………4…5637。倒楣的麦加利号………………………………4…6538。第一计划失败…………………………………4…739。成为殖民地后的新西兰………………………4…8340。到达隈卡陀…...
张传玺1993年7月14日于北京大学六公寓112号在具体讲述我国的历史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再讲一下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大海,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至热带,北至北温带的北部,面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和整个欧洲的面积约略相等。境内有广阔的沃野,有茂密的森林,有众多的大江大河,有无数的沼泽湖泊,有纵贯全国的崇山峻岭,有很长的海岸线。自然条件优越,矿藏和鱼盐等资源丰富。我国的历史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生,并一幕一幕地演至今天。我国的历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一样,是沿着基本相同的规律发展的;当然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自元谋人(约距今170万年)开始,至尧、舜、禹“禅让时代”(约距今四、五千年),为原始社会。禹建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商...
第一章我听到轻微的流动之声,那是我自己的泪珠?最亲爱的人啊,真个在我身旁且走且哭?——海涅《群芳杂咏。赛拉芬》如果不是由于我的缘故,巴立卓和孔萧竹根本不可能睡到一张床上。巴立卓、孔萧竹都是我的同学,毕业后同时来到松河邮电局。我本打算和心爱的孔萧竹喜结连理,也认为巴立卓将是终生的知己。巴立卓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屁同放,还拍着胸脯发出了铮铮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当然这些都只是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而已,我提前死了,巴立卓却活得更加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巴立卓和孔萧竹恋爱的时候,都到了大男大女的年龄。普通人的生活圈子都很有限,认识异性的途径屈指可数:同学、同事或者某次邂逅。对于当年的巴立...
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采访时间:1997年3月采访地点:北京三里屯某居民楼,慧娟家。姓名:慧娟性别:女年龄:32岁北京某大学中文专业本科毕业,曾任北京某报记者、编辑,某海外通讯社翻译、记者。现居美国旧金山。我的身体从一个男人流浪到另一个男人——一种具体的婚姻和一种具体的幸福我后来再也没有得到过——我的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很本分的女人——大概这种黑暗就意味着我和他永远不会有光明——对着大铁门我说“对不起”——我和我自己开了这么大的一个玩笑 与慧娟重逢是在1997年1月一个西班牙画家的画展上,我一眼就认出了和一个金发小伙子窃窃私语的她。尽管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长发披肩的秀气女孩,成熟女人的韵味却依然令她显得十分出众。她递过来的名片上一个中国字也没有,现在她是一家海外通讯视驻北京的记者,名字是Julia。...
画廊忣殇.......[美国]丹妮尔·斯蒂尔 著 吕洪灵 译面试...........[美国]葛兰·梅森 著 唐克胜 译恍如昨日.......[英国]汉尼夫·库瑞什 著 管娟娟 译茶道........[俄罗斯]德·叶尔马科夫 著 李丹梅 译雨停了...........[日本]阿刀田高 著 全贤淑 译我是一个正派的女孩...[加拿大]罗杰·迪安 著 闻春国 译叫花子[塞浦路斯]伊丽娜·艾安尼多·亚达米多 著 杨振同 译在电话亭....[奥地利]阿尔弗雷德·波尔加 著 张 帆 译拨打000....[澳大利亚]巴里·罗森伯格 著 徐莉娜 译真凶露真情........[德国]彼得·莫斯 著 仲 丹 译[诗歌]...
有关《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广为流传.600多年来,世界各地用各种文字辗转翻译,译本之多,可能超过了100种,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照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注释,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我国学者根据不同版本也翻译过7种,其中1935年冯承钧将法人沙海昂的注本翻译过来译名为《马可波罗行纪-》,在中国流行较广.《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洲,福洲,泉洲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
胡兰成著 往年中日战罢,如苏轼诗“旌阳斩长蛟,雷雨移苍湾”,我随雷雨移于温州,始写此书。每闻邻女夜织,天未亮又后院作坊捣纸浆,我也坚起心思来写。及南下,我出奔日本,在日本又写。凡五易稿,费时六年,书成。我写此书有一种凄凉,一种欢喜,前人说身与货孰亲,我是现在才文章与身相亲。 今朝艳阳天气,爱珍誊清,我写序,进行付印。愿以此书,使自身安吉,眼前人长久,及我同气连枝诸众,无论相识不相识,或沦陷在大陆,或出亡在海外,居者行者,皆能留得青山在,必有一日天下起兵,开出新的太平世景,则今时的忧患亦是有益的。忧患弥见人世自有贞信。惟废兴之际,时机不可性急,知人还要知天,而且现前的亦要仍能是好光阴。从来平乱开国者,皆是豁达之人。无道,但我们多见见世面,即亦不惊。 清末以来的变动,皆由接触现代西洋而起,到得今天,应已能知己知彼,若有风光,还要彼此相忘。如此心意有余,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