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记》第一出 开宗第一出开宗【满庭芳】(末上)五代残唐,汉刘知远,生时紫雾红光。李家庄上,招赘做东床。二舅不容完聚,生巧计拆散鸳行。三娘受苦,产下咬脐郎。知远投军,卒发迹到边疆,得遇绣英岳氏,愿配与鸾凰。一十六岁,咬脐生长,因出猎识认亲娘。知远加官进职,九州安抚,衣锦还乡。02第二出 访友第二出访友【绛都春引】(生上)年乖运蹇,枉有冲天气宇。最苦堂堂七尺躯,受无限嗟吁,似饿虎岩前睡也,困龙失却明珠。结交须结英与豪,莫结区区儿女曹,正所谓也。自家姓刘,名皓,字智远,本贯徐州沛县沙陀村人氏。自幼父亲早丧,随母改嫁,把继父泼天家业,尽皆花费,被继父逐出在外。日间在赌坊中搜求贯百,夜宿马鸣王庙安身。这苦怨天不得,恨自己难言。正是时运苦淹留,何须去强求?百花逢骤雨,万木怕深秋。...
卷一 散文小品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这是一个闷热的下午,这是一个暴风雨的先驱的闷热的下午!我看见穿着艳冶夏装的太太们,晃着满意的红啧啧大面孔的绅士们;我看见"太太们的乐园"依旧大开着门欢迎它①的主顾;我只看见街角上有不多几个短衣人在那里切切议论。一切都很自然,很满意,很平静,——除了那边切切议论的几个短衣人。谁肯相信半小时前就在这高耸云霄的"太太们的乐园"旁曾演过空前的悲壮热烈的活剧?有万千"争自由"的旗帜飞舞,有万千"打倒帝国主义"的呼声震荡,有多少勇敢的青年洒他们的热血要把这块灰色的土地染红!谁还记得在这里竟曾向密集的群众开放排枪!谁还记得先进的文明人曾卸下了假面具露一露他们的狠毒丑恶的本相!忘了,一切都忘了;可爱的驯良的大量的市民们绅士们体面商人们早把一切都忘了!...
《恶名》第01章太阳老早就落在远方的山头后面了,但是"最后机会镇"的白昼狂欢依然持续着。这是人们记忆中最酷热的一次七月四日,空气中感觉不到一丝丝的风,连主街底端、以木头搭建的舞池上所悬挂的中国式灯笼也纹风不动。"最后机会镇"的管乐队穿着红金相间、不合身的制服,搭配上一张鼓、两把小提琴还有一把走调的五弦琴,在酷热的天气下,兴高采烈地演奏出一支波尔卡舞曲。十来个各种年龄的壁花像哨兵一样坐在以帆布为天棚的舞池边缘,基中之一的麦瑞琦,从喉咙到脚踝都包裹在寡妇的丧服中,坐在藤椅边缘,不自在地变换着坐姿。在她单调乏味、黑色粗布长服的上衣底下,汗水像蛇一般缓缓地流过双乳之间。她努力地不去理会自己的不安以及偶尔向她投射过来的目光,一边看着一对对恣意欢笑、随快乐的波尔卡舞曲在舞池中舞动的人,一边觉得这一切离自己好远。...
《海明威文集》前言约翰·海明威帕特里克·海明威格雷戈里·海明威1940年,爸爸和玛蒂①刚租下"观景庄"(FincaVigía)做家,一住就是二十年,一直住到死。当初南边还有一片真正的田野。这片田野如今不再存在了。这倒不是毁于中产阶级地产开发商之手,象契诃夫笔下的樱桃园②那样,在波多黎各或没发生过卡斯特罗革命的古巴,那可能就是这命运。而这片田野是毁于穷人人口和简陋窝棚的惊人增长,这已成了所有的大安的列斯群岛地区③的一大特色,无论那儿的政治信仰如何。--①玛蒂是海明威于1940年娶的第三个妻子,作家玛莎·盖尔霍恩,他们曾于1941年双双来中国内地采访抗日战争新闻,1945年离婚。③大安的列斯群岛:指西印度群岛中安的列斯群岛中部的岛群,包括古巴、海地、波多黎各和牙卖加等岛。...
《中国美女地图》1、都市美人谱一、美女是都市街头流动着的色彩美女正是这种在都市街头流动着的色彩,她们的美遍布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以一种最原始而又新生的力量冲击着这个世界。现代化的都市仿佛是一个天然的美女生产园地,涌出成群的美女。她们的美并非仅仅散布在个体的身上,而是以一个群体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视线。今天,她们已经成为都市的一种象征,装饰着她们自己的栖息地,同时也隐喻出一种都市文化。作为一种流行口味的需要,从杂志的封面到各式各样的选美大赛,美女正不断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一种社会运动。而对于个体女性而言,美女也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志。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于人的体貌甚至性格的影响已是不辩的事实。每个地区的美女各有各的特色,并且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个体的独特美。有时候这种群体美是如此鲜明突出,以至于我们无法忽视其所在区域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同...
《白居易诗集》讽谕一 古调诗五言 凡六十四首贺雨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南怀瑾先生讲述 第一部分 讲经缘起 我们今天开始讲‘药师经’,为什么要讲这本经呢?主要的动机是为了这里的出家同学们,将来出去弘扬佛法的时候,必须要了解这本经。在佛教里,‘药师佛’可以说是一本在民间流传很普遍的经典,也可以说是很基本的一本经。 在民间的佛教观念里,大都是相信因果,相信轮回。至于因果的道理如何?轮回的道理何在?又都搞不清楚。那么,是否彻底的相信呢?那也未必。一般都是盲目的信仰,盲目的信仰就是迷信。 民间流行的净土宗,提倡修持念佛法门,就可以往生西方。这其中的道理在那里?大都搞不清楚。许多人为了人死亡以后,超度亡灵,诵‘阿弥陀经’或‘地藏经’,地藏经所讲的那个地狱的情况,除了一般人盲目的相信以外,现代的青年和知识份子是不会相信的,对于地藏经的道理,很难信的过。...
1拿破仑法典〔法〕拿破仑 著2目 录1目 录总则 法律的公布、效力…………………………………1…第一编………………………………………………………3…第一章………………………………………………………3…第二章………………………………………………………7…第三章……………………………………………………1…9第四章……………………………………………………2…0第五章……………………………………………………2…5第六章……………………………………………………3…6第七章……………………………………………………4…8第八章……………………………………………………5…3第九章……………………………………………………5…8第十章……………………………………………………6…0第十一章…………………………………………………7…6第二编……………………………………………………8…...
[记忆文学]借我一生.......................余秋雨穿过欲望的洒水车...................须一瓜宝连这盏灯......................丁伯刚红莓花儿开......................王 松蜂 房........................张 楚桃红杏红.......................鲁 雁[田野档案]榆次后沟村采样考察记.................冯骥才[两海之聚]恩惠的绿色.....................张承志 [世纪金链]策兰: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北 岛借我一生余秋雨...
前言 译者的话 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崕.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巣.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1914年回纽约,同生物学家斯坦棄.R.本尼迪克特博士结婚。1919年,因为想从事“忙碌的工作”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并在选听了著名人类学家F.博厄斯教授的课后,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F.博厄斯的悉心指导下成为该校人类学系的一个主要人物。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36年F.博厄斯退休后,她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系主任,直到1939年。此后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于1948年病逝,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