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话本》韩擒虎话本会昌既临朝之日,不有三宝,毁拆迦蓝,感得海内僧尼,尽总还俗回避。说其中有一僧名号法华和尚,家住邢州,知主上无道,遂复裹经题,直至随州山内隐藏,权时系一茅庵。莫不朝朝转念,日日看经。感得八个人,不显姓名,日日来听。或朝一日,有七人先来,一人后到。法华和尚心内有疑,发言便问:“启言老人,住居何处?姓字名谁?每日八人齐来,君子因何后到?”老人答曰:“某等不是别人,是八大海龙王,知和尚看一部《法华经义》,囗回施功德,与我等水族眷属,例皆同沾福利。某等眷属,并无报答,恐和尚有难,特来护助,先来莫怪后到。为随州杨坚,限百日之内,合有天分,为戴平天冠不稳,与换脑盖骨去来。和尚若也不信,使君现患生脑疼次无人医疗,某等弟兄八人别无报答,有一盒龙膏,度与和尚。若到随州使君面前,以膏便涂,必得痊瘥。若也得效,事须委嘱:限百日之内,有使臣诏来,进一日亡,退一日则...
《容斋随笔》总序知赣州寺簿洪公伋以书来曰:“从祖文敏公由右史出守是邦,今四十余年矣。伋何幸远继其后,官闲无事,取文敏随笔纪录,自一至四各十六卷,五则绝笔之书,仅有十卷,悉鋟木于郡斋,用以示邦人焉。想像抵掌风流,宛然如在,公其为我识之。仆顷备数宪幕,留赣二年,至之日,文敏去才旬月,不及识也。而经行之地,笔墨飞动,人诵其书,家有其像,平易近民之政,悉能言之。有诉不平者,如诉之于其父;而谒其所欲者,如谒之于其母。后十五年,文敏为翰苑,出镇浙东,仆适后至,滥吹朝列,相隔又旬月,竟不及识。而与其子太社梓,其孙参军偃,相从甚久,得其文愈多,而所谓《随笔》者,仅见一二,今所有太半出于浙东归休之后,宜其不尽见也。可以稽典故,可以广闻见,可以证讹谬,可以膏笔端,...
《戏中戏》第一回 谭楚玉远游吴越 刘藐姑屈志梨园诗曰:无事年来操不律,古今到处搜奇迹。戏在戏中寻不出,教人枉费探求力。这四句诗,只为人生在世,最大者莫过于人伦,最重者莫过于夫妇。男婚女配,是人间一件大事。佳人才子偏于其中,做出多少奇文,许多异事。且说本传中一人,家住襄阳,姓谭,名士珩,字楚玉。万有在脑,一贫彻骨。虽叨世冑,耻说华宗;尽有高亲,羞为仰俯。襁褓识过人,曾噪神童之誉;髫龄游泮水,便腾国瑞之名。夙慧未忘,读异书如逢故物;天才独擅,操弱管似运神机。不幸早丧二亲,终鲜兄弟。只因世态炎凉,那些故乡的亲友,见他一贫如洗,未免罢肉眼相看,不能知重,故此离了故土,遨游四方。学太史公读书之法,借名山大川,做良师益友,使笔底无局促之形,胸中有活泼之气。一向担簦负笈,往来吴越之间,替坊间选些诗艺,又带便卖些诗文。那些润笔之资,也可餬口。只是年已弱冠,还不曾聘家室,未免伶仃孤...
题记全书的骨干,那一幅《永久的女性》画像,明达的读者当能看出,那是受了文艺复兴大师达文西的那幅《莫娜丽沙》的影响。一九三六年六月,作者记第一节一、秋之丰富从宝山路开往市政府的公共汽车,在开林公司门口停下的时候,从车上走下了一个身体颀长,肤色微黑的南国风度的青年。在一根电杆木下摆着水果摊的张金发,望着向自己面前走过来的这个青年,笑着招呼道:“秦先生,从上海回来吗?”“是的,到法租界去的。张老板,今天生意好吗?”“还不过是这样。现在的生意真难做,连学生都舍不得买水果了。你先生今天可要带点什么回去?”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面前。在他面前小小的摊上,有着姜黄色的带着刺鼻的热带味的香蕉,淡淡的茶绿色的雅梨,泛着宝蓝的紫色的无花果,集合了娇艳的玫瑰红和雅淡的粉绿的苹果。这一切,在具有敏锐的色感的青年画家秦枫谷的眼中,是一幅自然的静物图案。与其说由于食欲上的引诱,还不如说是视觉...
《周邦彦清真词》清真词关河令秋阴里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久? 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侯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点黏地絮。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清忠谱》第 一 折 【满江红】珰焰烧天,正亘古忠良灰劫。看几许骄骢嘶断,杜鹃啼血。一点忠魂天日惨,五人义乞风雷掣。溯从前词曲少全篇,歌声咽。思往事,心欲裂;挑残史,神为越。写孤忠纸上,唾壶敲缺。一传词坛标赤帜,千秋大节歌白雪。更锄奸律吕作阳秋,锋如铁。【满庭芳】[副末上场]吴郡周公,丹心介性,十年清宦空囊。缔姻骂像,奸党中奇殃。假旨横行缇骑,不平事,震动金闾。声公愤,五人仗义,含笑赴云阳。忠臣遭锻炼,囹圄囊首,惨死堪伤。羡登闻血疏,孝子名彰。珰败群奸正法,旌庐墓,宠锡幽光。清忠谱,词场正史,千载口碑香。第一折傲雪【黄钟引子·传言玉女】[生,三髯、方巾、色服上]劲骨钢坚,天赋冰霜颜面。守齑盐,穷通不变。微官敝屣,只留得清风如剪。忧怀千缕,忠肝一片。【菩萨蛮】生来不具封侯相,揭天富贵非我望。忠孝自根心,君亲魂梦钦。一身轻似叶,所重全节名。莫笑老常山,奸邪闻胆寒。下官...
《柯灵文集》巷巷─—龙山杂记之一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
《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於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二诸位,而自崇最,...
前言历史永远比艺术品甚至人们的想像来得更精彩。就说汉武帝,曾与秦始皇并称,完全称得上一个具有大手笔的人物。但是今天的我们读汉史,在惊骇叹服之余,心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疑问:比如说,一个生长于深宫之中的少年16岁登上皇位,凭什么他能洞察天下大势,毅然改变根本国策,造就一个气魄宏大的盛世?比如说,没有经过什么程序选拔的卫青、霍去病,凭什么能大破匈奴,写下后来中土与北方对峙再难有的辉煌篇章?历史的疑题,当然难能全部作答。但只有拿今天的鼠标去点击,昨天的历史才会突然显得风情万种,妖娆迷人。本书中的70余篇文章,都非对历史事实的简单重现,它同时包含了一个或者甚至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当然包含了我自己的思考,尽管一个问题的提出可能遮蔽了另一个问题。而这些文章,可以保证流畅,但文章的流畅正好出于写作的缓慢。总要等到历史中的事件、人物在我的心里活起来后,我才敢于下笔一气呵...
《丰臣家的人们》前言一司马辽太郎1923年生于大阪市,原名福田定一,父亲福田定是系经营药房的药剂师。司马从小就对历史有兴趣,小学时代他常去奈良县的外婆家玩,那一带有许多古代留下的坟墓,以及日本最古的官道——竹内街道。司马在那里拾到了大量的弥生时代的土器和石镞的碎片。从1938年起,在中学读书的司马,每天放学之后都上大町市内御藏迹町的市立图书馆博览群书,总要读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开。1940年司马中学毕业,在投考旧制大阪高等学校落选之后,利用这一年的空暇时间步行游历了有名的金刚山、葛城山和六甲山等,增长了许多见识。战后,司马曾当过几年记者。1946年他进入京都、大阪、神户地区的一家新兴报社——新日本新闻社京都分社工作,1948年5月转入产经新闻社京都分社。他在这两家报社担任记者期间主要负责大学和宗教方面的采访任务。他曾先后任产经新闻社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之职,1961年升任该报社出版局副...
从旗杆院说起三里湾的村东南角上,有前后相连的两院房子,叫“旗杆院”。“旗杆”这东西现在已经不多了,有些地方的年轻人,恐怕就没有赶上看见过。这东西,说起来也很简单——用四个石墩子,每两个中间夹着一根高杆,竖在大门外的左右两边,名字虽说叫“旗杆”,实际上并不挂旗,不过在封建制度下壮一壮地主阶级的威风罢了。可是在那时候,这东西也不是哪家地主想竖就可以竖的,只有功名等级在“举人”以上的才可以竖。三里湾的“举人”是刘家的祖先,至于离现在有多少年了,大家谁也记不得。有些人听汉奸刘老五说过,从刘家的家谱上查起来,从他本人往上数,“举人”比他长十一辈,可是这家谱,除了刘老五,刘家户下的人谁也没有见过,后来刘老五当了日军的维持会长,叫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