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推荐序 超越娱乐圈的成功 / 1 前 言 作为企业家的赵本山 / 1 第一章 CEO赵本山 / 1 价值7亿元的基地 / 2 年收入过亿的刘老根大舞台 / 4 电视剧纯收入累积过亿 / 5 赵本山,个人品牌之王? / 7 赵本山,演艺圈第一CEO? / 8 人人都可赵本山 / 10 第二章 “春晚之子”赵本山 / 12 春晚是个名利场 / 12 春晚与赵本山,谁成就了谁? / 14 不对春晚耍大牌 / 16 我知道春晚是干什么的 / 18 春晚这场发布会 / 20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 / 22 黄金三角的分合 / 22 小心翼翼博弈央视 / 25 赵本山善做顺水人情 / 28 扎根辽沈黑土地 / 29 起于底层,很会做人 / 31...
自序(1)10年前,当时我正在西安的一家研究所里设计光学仪器,但开发出来的几款“产品”却屡屡找不到销路,一天晚上加班之后,研究室的几个人聚在一起喝闷酒,其中的一个人突发奇想:听说华为的产品在开发之前就已经收到客户的定金了,不如过去偷师学艺,有了华为那样的销售能力,我们也可以办一家像样的公司。 1996年10月20日,抱着这个现在看来非常幼稚的想法走进了华为,说好的是“见习”期12个月,没想到离开时已经到了2002年的9月。 第一次单独与任正非交流,是在1997年9月任总去合肥视察的时候。在安徽饭店里,任总先是询问了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接着一起交流科大—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发展思路,那天晚上给我的印象,任正非是一位温和宽厚的长者。 当然,这种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1998年初调到人力资源部之后,就开始亲身领略任总更加真实的一面了。第一次在任总办公室开会,他就大声训斥道:“吴建国,你要搞清楚,...
1 要想成功,二十几岁时最需要的就是“学习”■要想抓住机遇,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能够回到你现在这个年龄,让我付多少个亿我都愿意。” 还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一家大企业的老板曾经不无感慨地对我这样说。 “如果能够功成名就,成为有钱人,我倒是求之不得呢。”当时我在心里还这样想过。然而,现在刚刚跨过人生转折点,我才终于明白那位老板彼时的心境。 他享受了整个人生的过程,成功和名誉等等,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份赠品而已。即便没有成功,或者就算是回到原点,也有很多事情值得他去一一挑战。 松下幸之助常说:“所谓青春,就是一颗年轻的心。”二十几岁,在任何人眼中都是那么年轻的年龄,仅此一点便具有好几亿的价值。二十几岁,前途不可限量,正因为如此,便蕴藏了种种可能。...
《策动》 第一部分(1)月正朗照,夜风微凉。我拾起钥匙,披上西装出门,目的地是胜利大街拐角处的CE酒吧。 步行,920步,12分钟。八点整,我拉开CE的门。 音乐是Yesterday once more;Key在吧台里调酒;服务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客人不多,散在幽暗的灯光下,我径自走到窗边的位子。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这张桌子总是空着的,为我留着,原因是这儿的老板Key是我的朋友。 Key发现了我,走了过来,手里拿着青岛啤酒和花生米。 放下东西,Key坐下来,递给我一瓶青啤,我们的酒碰在一起,喝下大大的一口,然后相视微笑。 Key30岁左右,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男人,朴素、低调,和绝大多数开酒吧的时尚人士相比,他更像是一个以画图纸为生的技术员。他开酒吧似乎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自己消谴,既不按照流行趋势装饰内部,也不刻意宣传扩大声势,更不在CE设歌手演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好恶来经营...
书名:犹太人惹了谁作者:王永刚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作者简介:王永刚,1963年出生于山东,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后,曾在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任教多年,长期研究犹太史和中东问题。曾作为访问学者到以色列巴依兰大学及其著名的贝京·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内容简介:书摘正文:第一章从伊拉克出走的以色列人"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圣经·创世纪》1948年5月14日,这是世界上所有犹太人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这一天,流离失所近两千年的犹太人,再次成为上帝"应许之地"的主人,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手捧《以色列国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布,属于所有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国成立了!...
暧昧办公桌Susan在这个公司做了三年之后,才有机会见到亚太区人事总监,为了迎接他的远道而来,Susan花了整整半天,把自己因为忙碌和频繁的出差而遗忘的功课——清洁办公桌给补上了。堆积如小山的文件被一一清理,尚没有归类的文档终于回到了它们应该呆的地盘,横七竖八的文具也被重新排列了一遍,刹那间Susan的办公桌有了改头换面的感觉,本来习惯躲在文件堆里办公的Susan,好象闻到了fresh的清香。 Susan 自鸣得意了一番,这下可以让人事总监看到一个工作努力又干练的形象了。等待的总监终于现身,他除了开会也择机与大家交流和沟通,Susan 也有幸成为被召见长谈的人,人事总监的思维非常严谨,也可以说稍有刻板,不过他的不拘言笑的摸样还是让有人有威慑感。两天的访问很快结束了,Susan却为此遭遇了尴尬,她的亚太业务的顶头上司来电与她分享了人事总监上海之行的意见,其中有一条他认为Susan的工作不忙碌,要么是公司分给的...
薛涌 第一部分美国的教育新贵 所谓弱势阶层,是由经济环境和文化行为两方面造成的。“经济平权”的目标,是为弱势阶层创造机会平等。但文化行为的改造,则要靠劳工阶层自己。过去欧洲的贵族,靠的是家徽、爵位、世袭的特权和遗产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如今美国的精英,则靠考分、大学的学位、领导世界开拓经济和科技前沿的个人素质来出人头地。美国的中高产阶级,正在创造一种培养这种素质的文化。他们的孩子,在教育竞争中,不仅有金钱上的优势,更大的优势恐怕是他们的父母本身就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序(1) 这是一场十几个孩子参加的钢琴演奏会,就在他们共同的老师家的客厅里举行。几十位家长和学生把小小的客厅挤得满满的。我不足六岁的女儿第一个出场。此时她学习钢琴不足三个月,已经弹了快十个曲子。这次要不看乐谱一口气弹三个。我心里七上八下。还好。她一个音符也没错,只是节奏失去了控制,越弹越快...
目录(1)引子 1 也许,你知道你上班时候的聊天是被监听的。 也许,你知道你的邮件,你的电话是被监听的。 你还能想象更多么? 一个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顶级外企,要秘密雇佣黑社会? 年轻的外籍经理,为什么自杀在浴缸里面? 海归的MBA区域销售总监,失踪在东北? 顶级外企中有秘密组织? “躲”在北京 2 我这20天没有开手机,没有上网,没有去Check E-Mail,没有和任何一个以前圈子里面认识的人联系,每天陪伴我的就是,啤酒、芝华士加绿茶、烤串、速食品、方便面。 胡哥 6 胡哥用一种和当时他年龄很不相称的成熟说道:“不被利用,不被利用怎么能混到那个圈子?”眼神里面是一种空洞、无奈,但是后来我回忆的时候,总觉得有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味。...
一直以来,MBA考生对于“体制”外MBA项目的认识和选择存在诸多误区,随着中国MBA教育的发展,体制内外MBA项目已呈融合趋势——不分内外,只有优劣。中国的MBA项目在国际上受到重视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管理教育市场的需求,使得中国的MBA教育发展也相应加快。中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工商局注册的企业大概有一千三百万家,具一定规模的企业至少有两百多万家。如果每家企业需要两名MBA毕业生,需求总量就达四百万人。而目前教育部批准的有MBA招生资格的学校不到三百所,假设每校每年平均招生三百人,中国每年至多可培养十万名MBA毕业生,需要几十年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带动了中国MBA教育市场整体快速发展。而美国和欧洲这样成熟的MBA教育市场,情况则完全不同。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中国管理教育市场这样巨大的需求,所以有很多国家的MBA项...
亲爱的,一路走好!直到现在,已经一千个日子了,我还是习惯不了没有你在身边。你一定会记得我们说过,要一生一世一起走的!可是亲爱的,为什么你会放开了我的手?离开彼此,你还会不会是你?而我,还会不会是我? 命运,把我们分开,却又不阻止我们相见。可是当我站在此岸,望着彼端的你受尽凌辱折磨,我却无能为力……两岸之间,太深太深的鸿沟,我终究还是跨不过去。 你离开时,一切繁华正上演! ——而如今我们,就只剩下我们,屹立此岸,遥望彼岸……任凭世界褪去色彩,玫瑰化作尘埃!尽管,生离最苦、死别最痛,我也仍愿以记录的方式,把思念与回忆轻轻缝合!1 站在分手的十字路口夕下黄昏,我坐在街上路边的台阶上仰望着天边那朵流云——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岳飞是个好员工吗?(1)这是一个讲求实力的时代—我们惟一的机会就是不断增强我们的实力,这样即使某一个老板不喜欢我们,我们还可以找到下一个—有本事的人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的人,那不叫本事,真正的本事是走到哪儿都有饭吃。 你要知道,毕竟谁跟钱都没有仇,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老板为啥要跟我们绷着脸?虽然说中国人才多得很,一样的人才为啥不用那个更听话的,但是你要知道中国企业也多得很,如果给的薪水都差不多,为啥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老板?当然,我不是鼓励你不忠诚、不服从、不尊重上司,我是担心你“愚忠”—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岳飞更忠诚了,假如他不服从那十二道金牌,他还会那么屈辱地死去吗?《宋史》中评论,说像韩信、彭越这样的名将,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但若论起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智皆备,则不多见。岳飞当年统帅的部队至少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全是精兵良将强马靓枪,但凡岳飞有点...
第一部分 1.全书章节摘要(1)引子对于商人史玉柱来说,1996年在阿拉善度过的那段时间,是他的事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此之前,史玉柱是一个企业家;在此之后,他越来越向一个投资家的角色靠拢。第一章史玉柱的前商业时代在1989年史玉柱下海创业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显现出他的身上有商业基因。他的下海,与其说是个人的抉择,不如说是时代的浪潮推动所致。第二章汉卡时代的商业逻辑印刷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型印刷厂大量出现,自然带动了对印刷排版系统的需求。这个时候,史玉柱产品的价格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巨人在1991年到1992年间的高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三章珠海的机会与陷阱十几年后,很多曾经在珠海生活过的人在回顾珠海的发展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珠海历史上必须提到两个人:粱广大和史玉柱。对史玉柱来说,这是一种荣耀;但对当初的巨人集团来说,这种荣耀却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