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更高的报酬吗?你当然会想,有谁不想呢?为什么有些人就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更频繁的加薪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如何去做。不是他们比我们幸运,也不是他们有比较仁慈的上司。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并且掌握了获得加薪的两个关键要素: 自身具备加薪的条件。 知道如何提出加薪要求。 你知道有3/4的人从未要求过加薪吗?因此,他们从未得到加薪也就不足为奇了。只需作出请求加薪的决定,你就是在向得到加薪迈进。 一旦你找出了通向你向往的利益和老板应得的利益的途径,你就可以把它应用到更多地方。也许是晋升,也许是公车使用权,也许是享受更长的休假——这些都不成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这里为你提供的一些技巧,这些技巧通过证明你的确对公司有价值来帮助公司更好地激励你。...
(7)小小鸟据说吃火锅的时候,人可以尽情地掉泪,因为眼泪会落在油碟里,消失不见…… …… “青小妹,再这么慌慌张张的,信不信我让你哪里也去不成。”一个凶霸的嗓门炸然响起。 “青姨,我要迟到了,小蒲和撒啦他们都在楼下等我呢。”青小妹急得像顽童鞭子下的陀螺。 “怕人等,怎么不早点起床,还高考状元呐,心里一点谱都没有!”青姨强行把披肩系在青小妹脖子上,“我上午要出去一趟,晚上回来……” 青姨还在JJWW,青小妹早跨上MOTO飞的无影无踪,现在她才没耐心听这些鸡毛蒜皮,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大家马上要流散全国,怎么说也要好好聚一聚,今天同学聚会就选在“百味全”火锅城,自己死党撒啦家的祖传产业。 “青小妹,你可真能磨蹭!再迟一会儿秋天来了,我这棵蒲公英,可就真要‘飞’了!”...
冰冰的故事 1阳光点点滴滴毫无生息趴在透明落地窗的玻璃上,像一双双黑色透着光的眼睛偷偷在外面向房间里张望,许久看到里面在阴暗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安静,为了不错失这进入的最佳时机,它们眯成小缝侧身旋转,一瞬间无数白色细小光束笔直的插入玻璃进了房间。玻璃对它们的这一动作似乎没有表示反对,或许是没有想明白自个儿是什么时候被它们穿透的。带着这些不解玻璃顺着光进来的方向望过去的时候,光束已经在房间里形成一扇白色神秘的门,看上去光亮照人带动整个房间亮了起来,但是那些光并不满足顺势从门里跃出,伸展绵延光亮的身体爬过雪白的墙壁,明显要照亮这里每个角落,对黑暗进行全面彻底搜查。来到左边第一个转角处光线没有减速慢行,而是直接钻入夹角后迅速冲出,突然撞倒了什么停下了,是一个挂钟在整面墙的中心位子上。这个钟颜色白到几乎接近墙,如果没有那些银色指针根本发现不了,搜索中的光线没有察觉到它的存在。...
《内向者优势》 作者:[美]莱利前言没有那些具有创造性的少数人的引导,民主不可能存在。——Harlan F. Stone还记得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大家相互比较着自己的小肚脐?在那个时候,我们都认为“内”比“外”好。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小肚脐向外突出,所以我为自己的小肚脐是向内凹陷的而感到很高兴。后来,当“内向”在我的头脑中意味着“性格内向”,而“外向”意味着“性格外向”,情况就相反了。性格外向是“好的”。性格内向是“不好的”。因为我无论如何努力地尝试,我也未能具有那些外向的品质,所以我认为自己是什么地方有点问题。我不理解自己的许多事情。为什么在其他人感觉很兴奋的环境中,我却会感到压力太大?为什么我参加外界的活动回来后感到自己要被闷死了似的?为什么我感到自己像一条离水之鱼?...
第3章 利润表(1)我在华尔街工作的日子里,曾与一个很善于提升自己形象的家伙共事。当其他人整个晚上都忙着为电子表格模型更新升级时,他把全部时间都放到塑造自己的形象上。他能使他的上司相信,他至少能每天讲一个的黄色笑话,并讲述前一天晚上游戏的概况;当然,他也会简要讲述他所负责的项目的进展。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不仅是他有吸引老板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披露的能力。他的项目摘要大部分围绕项目的执行、项目的进展,或者他繁忙日程的时间安排展开。他的这种自我创造的业务报告是一个很好的业务报告 的范本。他对于项目的积极进展浓墨重彩,而对项目的消极方面避而不谈。最终,他被认为在未完成的项目方面比实际完成的项目上更有发展潜力;不用说,他的项目经常保持未完成状态。然而,每年他在所有同事中都被评为优秀员工。 这种展现业绩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引起了我的关注。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不...
2010年2月27日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实录(1)[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已经来到了访谈现场。[02-27 14:40] [中国政府网、新华网]*正在了解网友提问的情况。[02-27 14:43]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赵艳。我们今天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海内外网友热切期盼的*总理。一年前,就是在这个访谈间,*首次与我们的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长达两个多小时,坦诚回答了大家的提问,给网友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众多的网友都一直期待着能再有机会和总理在网上交流。今天,*满足了大家的愿望,在百忙之中再次来到了我们的访谈间。*,您好。[02-27 14:59] *:你好。[02-27 15:00] 主持人:我首先代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的海内外网友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02-27 15:00]...
自序:《浙江发生了什么》(1)母亲是幸运的。她看到的西湖,是一个从豪门权贵手中抢回来的完整的西湖。 两年前的初冬时节,我陪向往人间天堂半个世纪的母亲游西湖。不消半天光景,她就倦怠疲乏得迈不动腿,抱怨中含着惊喜地问我,西湖为什么这么大? 2002年春天之前的西湖,远没有她看到的那么大。“一半西湖一半笆,筑笆都是官宦家。”南岸5千米长的湖滨景观,被高墙耸立的官字号人家,切割得支离破碎。1980年代初,一个自杭州市府出发的临时性组织,还没叩响权势人物的宅门,就在我们想象的叹息和气馁声中铩羽而归。仰仗于后儒家民主的威仪,那些沾满遗老遗少气息的宅邸,终究没有脱过世纪门槛,从西湖堤岸的视野中消失了。 未能捕捉到西湖公共资源民间化的细节,是“新闻眼”的憾事。我始终以为,那些宅邸的消逝,远比鲁迅先生眼中雷峰塔的倒掉更具价值。想象中工人挥舞器具砸毁官家砖瓦的身影,是浙江民主化进程中的一...
前言 历史本来就是人和事经验的记录,换言之,把历代人和事的经验记录下来,就成为历史。读历史有两个方向: 一是站在后世——另一个时代,另一种社会型态,另一种生活方式,从自我主观习惯出发,而又自称是客观的观点去看历史,然后再整理那一个历史时代的人事——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文学、艺术等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评论它、歌颂它、或讥刺它。这种研究,尽管说是客观的批判,其实,始终是有主观的成见,但不能说不是历史。 二是从历史的人事活动中,撷取教训,学习古人做人临事的经验,做为自己的参考,甚之,藉以效法官、模仿它。中国自宋代开始,极有名的一部历史巨著,便是司马光先生的《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司马先生重辑编着这一部史书的方向,其重点是正面针对皇帝们——领导人和领导班子们作政治教育必修的参考书的。所谓“资治”的涵义,是比较谦虚客气的用词。资,是资助——帮助的意思。治...
前言时下,一些地方部分官员讲话枯燥乏味,满口官话套话、空话废话,不受欢迎,有的甚至令人生厌。中央一再强调要转变领导作风,群众对此要求也很强烈。一些开明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迫切希望提高自我讲话水平。目前已经涌现一批有鲜明个性特点、讲话生动有趣、感染力较强的领导者,极受人们所喜爱。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这样的群体会越来越大,很多官员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越来越重视讲话水平的提高。 由于水平有限,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一、为官须练“嘴上功”(1)魅力提示:“马凭四条腿官凭一张嘴。”“要想官运好,您就从练好“嘴皮子”做起吧,学会做咯咯叫的“老母鸡”! 在领导学中有一个“老母鸡”原理,即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不但要“下蛋”(有实干精神,工作好),而且要“咯咯叫”(善于发表讲话,口才好)。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咯咯叫”比“下蛋”还重要...
书名: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编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出版:人民出版社内容简介:《邓小平文集(1949—1974年)》是继《邓小平文选》之后,邓小平同志最为重要的著作。文集分为三卷,共406篇、80余万字。上卷编入的是邓小平同志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上旬主政西南时期的文稿,有106篇。中卷和下卷编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央领导岗位工作期间的文稿,中卷编入的是1952年8月中旬至1958年9月期间的文稿,有135篇;下卷编入的是1959年1月至1974年11月的文稿,有165篇。大部分文稿是第一次正式公开发表。编入文集的文稿,包括讲话、报告、谈话、文章、批语、书信、题词等。已公开发表过的,做了文字、标点、史实订正。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凡有手稿的按手稿刊用。对讲话、报告、谈话记录稿做了必要的文字整理。对有些文稿拟了题目。对文稿涉及的重要事件、人物、文献、地名等,做了简要的注释。...
目录前言 一把锋利的武器1.分数:依然重要的砝码2.窗户纸不捅不破:所谓贵人相助,其实往往就是一句话在我流连于学校计算机房的时候,我遇到了几个贵人,当时我只是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一点 。 一次偶然的机会(好像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碰到了一个技术性的难题,于是向周围的人 请教),我认识了一个在旁边上机的高我几届的师兄,他并不是我的同门师长,而是管理科 学系的高手——他叫田剑云。我当时对他的崇拜单纯而简单,就是一个菜鸟对于一个真正的 计算机高手的敬仰,知识在他的手中散发着魅力,我就看他特别顺眼。而他也确有大哥的风 范,经常指点我,不厌其烦。毕业后,他分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为重要的是,他无意 中的一番话对我日后的求职和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约是在我大三暑假实习的时候,当我第一次拿着一份简历诚惶诚恐地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当时还在复兴路老的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大楼里办公)...
他曾经是负债25亿的“中国首穷”、“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今天却是拥有数百亿资产的商业“巨人”,他的财富故事与人生传奇值得每一个人仔细品味。脑白金,黄金搭档,征途,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都出自他的手,他就是史玉柱。在中国改革三十年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有人说,如果要拍一部好莱坞式商人电影的话,史玉柱无疑是最好的电影题材。1989年,史玉柱以4000元起家,短短6年时间便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8位。然而,巨人大厦的失败却使他的财富顷刻间灰飞烟灭。当巨人大厦倒塌时,讨债人蜂拥而至,他承诺:“欠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也正是出于这种“还债”的动力,史玉柱终于东山再起,赚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还债,这一行动让他赢得了信任,使他有机会再次走到前台,从此他可以坦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