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21日,历时四年有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停火了。巴黎,这个欧洲大陆胜利国的核心都市一改战时的萧条,突然热闹了。1919年的新年刚过,距巴黎18公里的昔日皇家圣殿——凡尔赛宫更是灯红花绿,装点一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各国政府要员,外交魁首,顾问专家,名流名媛,以至王公贵族,僧侣教士,纷纷涌向这里,发疯般地寻乐。这些人来到巴黎,绝不仅仅为了寻欢作乐,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在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讨价还价,为自己在战后捞到更多的好处。巴黎和会,这场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国际会议,实际只有英、法、美、日、意五国的“十人会议”才是真正的主角,其他国家除了能够参加与本国事物相关的会议,基本没有表达自己看法和意愿的权利。德国、奥地利等战败国更是连参会的资格也没有,他们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安静地站在一边,等待着胜利国开出的赔偿条件。所以,巴黎和会既谈不上和平、也谈不上和解,更...
第一卷 第一章0Q:计算机是哪一年发明的?A:计算机是 1946 年在美国发明的。而电脑(微机)的出现是 20 世纪 70 年代。1Q:快速改变 Windows 窗口状态:A:双击窗口上方的标题栏(通常为蓝色)可以使窗口在最大化和常规大小间切换。2Q:一次打开编辑众多 Windows 系统文件:A:在“开始/运行”中输入“sysedit”确定,可以一次打开五个系统文件进行编辑:autoexec.batconfig.syswin.inisystem.iniprotocol.ini。3Q:除过操作系统,电脑初学者应安装和熟悉什么应用软件?A:建议安装和熟悉以下应用软件:(1)编辑软件:如 WPS2000、Word97/2000,笔记本(Notepad)、EDIT 等;(2)词典软件:金山词霸等;(3)多内码翻译软件:两岸通(Lat)、利方汉字系统(RichWin)、南极星汉字系统等;...
从社会角度看,这是一个家庭的成长史。 从家庭角度看,这是三个孩子对"性"的认识史。 袋鼠家的孩子们 家庭成员 袋鼠爸爸艾文森:心理学家。 袋鼠妈妈谭爱美:护士。 袋鼠大女儿艾菲:学生。 袋鼠二女儿艾曼:学生 袋鼠小儿子艾杰:学生。 一切为了孩子 金龟子 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 经常会有孩子问我:"你是从哪儿来的?" "你知道我是从哪儿来的吗?" "我为什么不能站着尿尿?" ………… 在确认自己性别、身体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孩子们真的能无师自通吗?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幸人格、不幸婚姻、不幸家庭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大量大量地发生,它们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呢?还能让我们的后代重蹈覆辙吗?...
一谈到中国人口问题,有些人总喜欢说“中国人口太多”。但我想问一个问题:人口怎样才算“太多”?究竟有什么客观标准?有人可能回答说:“这个问题还用问吗?中国人口超过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当然是太多了!”然而,我从来不满足于想当然的回答,而要求有理性的分析。因为我知道,想当然常常是靠不住的。例如,一般来说,液体变为固体后,体积是要变小的,因此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水结成冰后,体积也会变小。但事实上,水结成冰后,体积反而会膨胀。下面我就对“人口太多有什么标准?”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首先,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来看,在历史上,中国人口长期居世界第一。1840年,中国人口有4亿,世界人口是12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3。到了20世纪初,由于长期战乱,中国人口仍然是4亿左右,而世界人口增长到16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4。2012年,中国人口达到13.5亿,而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中国人口只...
故事简介故事主人公唐朝,一个高智商,精通一切江湖骗术的后起之秀,重意重情是他的唯一缺点。主人公事业的第一次失败在“正道”上,因此,他选择回到过去,因为一次疏漏,导致他的两个好兄弟失手。于是,他再次回到他当初跌倒的地方——拍卖行。 利用他丰富多彩的商业手段,他终于接触到拍行机密的门槛。与此同时,他发现,公司总经理纪晓娴不过是个受人利用的傀儡。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想极力想忘记过去,重新开始新人生时,拍卖行的黑暗肮脏使他迷惘。面对拍卖行中“洗钱欺诈,骗取贷款,卖假古董”以及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他何去何从,是做一匹拦路的马,还是加入群马之中? 他在人性和金钱价值观面前摇摆不定,眼睁睁看着纪晓娴走入深渊?还是和那只幕后的黑手展开一翻较量?他又该如何出招,力挽狂澜呢?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不得不再度回到从前,以毒制毒,以恶制恶,坑蒙拐骗,无所不用。...
推荐序一 “中国制造”路在何处 刘世锦(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和张翼不熟,仅是一面之交。让我给他的新书作序,起初觉得这个任务不大好完成。读了这部名为《微波炉战争——美的对撼格兰仕》的作品后,在被书中的思辨和故事触动的同时,也有了想说点儿什么的感觉,说出来算是序言吧。 “价格战”经常被人们所诟病。在中国类似微波炉这样的行业里,为什么能够打得起价格战,而且打得激烈乃至惨烈,这就要看一看价格战背后的关键要素。 价格战能打起来的首要因素是允许竞争,这个市场经济中最平常不过的因素要真正起作用并非易事。中国的市场经济首先是从“允许竞争”(以后才是“鼓励竞争”)开始,能够有效竞争需要几个条件:作为竞争主体的企业能够自主决策,自己说了算数;对竞争的结果要负责任,无论盈亏,都要与竞争者有关系;价格是放开的,不是政府管制的;竞争要有规则,要守纪律,竞争...
内容简介颠覆“理所当然”的经济学观点 有趣、有理、有益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福布斯》、《商业周刊》、《纽约客》、路透社 强力推荐 这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就是“困局”,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龙多了旱,人多了乱,母鸡多了不下蛋”。 这样的困局给全社会都带来了损失,在医药困局这个真实的例子中,专利持有人没有获益,医药公司被迫放弃了最有潜力的新药研发,而那些被老年痴呆症困扰的病人及其家庭大概永远不会想到,他们本来可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媒体推荐 ——路透社 ——《时代周刊》 《困局经济学》道出了大多数经济学家所忽视的重要经济现实,读起来饶有趣味。 ——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作家,著有《流氓国家》、《30亿新资本家》等书...
企业所面临的三大挑战(1)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下,全球早已驶入知识经济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也出现了三个特征:快、剧变、个性化。 这同时也是知识经济企业所面临的三大挑战。企业只有转换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1.快 资讯丰富、爆炸: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塑造了人们的新生活。知识可以瞬间即得,大英博物馆数百万卷的信息5秒钟可以发到任何一台服务器上,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到这些资讯。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加快了。克林顿曾经请专家作过统计,工业经济时代,300年把人类知识的总和翻了一番。在创造知识的速度上,300年等于5000年。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每五年知识就翻番。过去只有固定资产折旧、厂房折旧,如今知识折旧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书名:大失败——资本主义生产大衰退的根本原因作者:(美)安德鲁·克莱曼译者:周延云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作者简介:安德鲁﹒克莱曼:美国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代表作有:《马克思资本论的再生:对矛盾神话的反驳》(2007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派》(2010年)、《大失败——资本主义生产大衰退的根本原因》(2012年)。内容简介:马克思相信利润率有一个下降的趋势,这个下降趋势带来了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许多经济学家,其中包括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摒弃了这一理论,但是安德鲁·克莱曼对数据的仔细分析表明:二战后的繁荣期以后,利润率的确下降了。他表明,自由市场政策未能扭转这种下降。这种盈利能力的下降导致了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迟缓,债务的不断积累以及政府通过不断堆积更多的债务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不顾一切的尝试——最终带来了经济大衰退。x米x花x书x库x ...
知识社会与知识资产问题(1)汪丁丁 在我撰写这篇中译本序言的时候,我注意到这本著作的英文版将于2006年4月25日在北美公开发行,一个月之后,我们将读到它的中文版。显然,译本与原作出版的时间差距极大地缩短了。这一特征符合托夫勒在其新著内阐述的三项深层原理——财富生产的时间原理、空间原理、知识原理。托夫勒关于这些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我觉得,尚未完成。据此,我预期他将继续写作。 与托夫勒以前的三本著作均已有了中译本著作一样,这部新著旨在探讨知识社会的“财富”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托夫勒而言,至少可以回溯到1991年,那一年,他出版了《权力的转移》。但是,托夫勒对这一“千年变局”的表象分析,又可进一步上溯到1984年。那一年,他出版了《第三次浪潮》——那是一本在中国引发了普遍的阅读兴趣的著作。借用托夫勒的语言,所谓“第一次浪潮”,约始自1万年前并且延续至今,被称为“农耕时代”。在这...
中文版序言(1)21世纪人类文明的影响力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主宰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是西方,但塑造21世纪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主要因素将包括中国和印度。然而,这中间却也有着极大的不同。 1700年,全球总人口只有5亿多一点;2000年,全球总人口却已经超过了60亿,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超过65亿。1800年,人类社会只占据地球上的小片一小片的土地,此前,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如此;而今天的人类生活已经充斥整个地球。1900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在全球范围运作(英国东印度公司、几家处于萌芽状态的全球化石油公司、几家大银行,以及天主教会),而今天,整个世界已经被全球商业网络完全覆盖,塑造这个网络的是数千家涉及食品、石油、制造、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大型跨国企业,其规模和影响力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过去,文化总是地方性的、来自历史的积淀;而今天的消费文化却是全球性的,但...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第一章(1)上海篇 第一章 东渡日本 母亲让我走上证券生涯 医生的诊断非常明确,母亲是癌症晚期,余下的日子没几个月,这个瘦弱的身躯再也无法为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遮风挡雨了。在母亲希冀的目光中,我最终没有放弃东渡日本的机会——只有学到更多的本领,得到更多的力量,我才能让母亲安心地放下她承载了多年的重担。 身后的目光 1987年秋天,我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了家,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能够通过重重选拔和考试获得赴日研修的机会,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但是我离开家的时候,心情却十分沉重,因为此时,我的母亲已经确诊为癌症晚期。 在那个没有网络、电话也不普及的年代,出国后唯一能和家中保持联系的方式只有往来缓慢的书信,而研修期间也不能随意地中断学业归国。所以我非常清楚,一旦我决定赴日研修,那么我和母亲就将从此天人永隔。因此,在得到医生的正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