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历史军事小说字数排行榜

许攸自传 |热度 225 | 历史军事 | 上传: 巴乔的中场 |更新时间:2016-12-17
自己写传记做梦也没能想到,我要亲自为自己写传!  一想到陈寿这竖子就来气,乳臭未干,竟然敢写《三国志》,写了竟然还没有我的传。他算什么东西,也敢写《三国志》,也配写《三国志》。怎么说我也是大名鼎鼎的南阳许攸,想当年,袁绍和阿瞒都非常器重我,黑白两道通吃,何等的风光!  当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崇拜哥,虽然哥不是传说,但哥也不至于寂寞!而如今,人走茶凉,鸟散林旷,我许攸在阴间足足等了八十个年头,等来的竟然是这种结果!可恨的是,那阎王老儿硬说我连传记都没有,死活不肯答应我再投胎做人。我靠,你说阎王爷耳目众多,我偏要说,我会怕他?笑话!靠山山倒,靠河河干,不用他写,我许攸自己也能写,不过一传记耳。志当存高远我的阿爹给我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许攸。攸者,远也,所以我的字叫子远。《易。坤》就有“君子有攸往”的句子,《诗•大雅•皇矣》也有“攸馘安安”的美句,一看就... 
越南丛林逃生记 |热度 69 | 历史军事 | 上传: 开盖有奖 |更新时间:2017-02-17
作者:曾明伟**正文 第一章 紧张的前线(更新时间:2003-12-4 12:29:00 本章字数:1755)这是一个中国士兵的故事,这是探究求生的科学,故事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了,于你于我或许有一定积极意义。紧张的前线1987年11月年满18岁的杨云从“天府之国”四川参军到了云南部队,先在蒙自参加新兵集训,1988年3月分到绿春县独立营一连,担任一线对越防御作战任务。杨云所在地部队处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地方,热带丛林密布,黄连山绵延起伏,南边隔小黑江而望即是越南,境域峰峦迭嶂,沟壑纵横,藤蔓交织,植被茂盛,有长臂猿、野牛、大象、猛加拉虎、黑熊等国家保护动物出没,是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世代居住着哈尼族、傣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给南国边疆增添了独有的情趣。从滇中腹地流淌而来的李仙江(把边江),由边境峡谷穿过,更增添了防区幽深宁静的气氛。... 
论剑太行 |热度 109 | 历史军事 | 上传: 丁格 |更新时间:2016-12-17
第一章 天降战神其实昏迷中的孟云霄首先感觉到的应该是大地的震动,然后才是震耳的枪炮声。反  正不管是什么动静吧,孟云霄总算是醒了。确切地说 ,应该是意识正在恢复。  孟云霄并没有像正常人那样意识刚恢复过来就睁开眼,相反,他的眼睑甚至都没动一下。他现在正在用超乎常人的意念来控制自己的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传递到此四肢百骸。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神经末梢来感知一下自己有没有受伤、四周是否有危险存在?这是多年来的近乎残酷的特种训练练就的本领。  首先是四肢的神经感官传递到大脑一个信息:一切正常!然后大脑又得到一个信息:方圆30米以内没有可以呼吸的生物存在。  得到这两个结论,孟云霄才睁开眼,但他立刻就又闭上了。“操!”孟云霄的心情立刻坏到了极点,为什么?因为孟云霄清楚地记得自己晕过去之前是在亚热带的丛林执行任务。特有的热带植被覆盖下,丛林中根本不见天日,而现在自己第一眼... 
仙师无双 |热度 224 | 历史军事 | 上传: 博搏 |更新时间:2016-12-17
    ()    《浮世》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呢?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第一章(1)    开学前夕,校友们自发举办了一个联谊会,目的是为了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说白了,其实就是个交际晚会,每年都会举办几次。    我本来是不想参加联谊会的,但是作为有交际花潜力的闺蜜来说,这种联谊会肯定不能错过,几乎每次都会参加。于是,我拗不过她,也被拉去了。按她的话来说,人生苦短,如果不趁着自己年轻多疯狂几年,老了就玩不动了。... 
星火燎原·未刊稿 |热度 109 | 历史军事 | 上传: 散发弄舟 |更新时间:2016-12-17
“胡大个”的干粮袋田万银  作者简介:田万银,文中身份为红四方面军某部战士。  在草地行军,胡文中走在我前面,他绰号叫大个,长得高大魁梧,像座小山似的挡在我面前,特别是他背的那个干粮袋,总是在我眼前晃动着。这袋子很特别,上细下粗,像个葫芦,而且半透明。有一次我好奇地摸了一下,他赶紧转过头来说:“别摸,摸坏了你赔不起。”我说:“什么好玩意,摸一下都不行?”他开玩笑地眨眨眼:“这是宝贝,又防潮来又防水,装上干粮不发霉。”这两句顺口溜,逗得大家哈哈笑。  有一天,我们过一条河流,河水很急,河底都是长满青苔的石头。我走在河中间,一不小心被石头滑倒了,顺水滚了几丈远,我心里急得要命,暗想:这下可交待了!正在这时,胡文中跑来,一把将我从水里提起。上了岸一看,装糌粑的干粮袋被水冲跑了。在草地上,粮食就是命根子,没它就过不去,正因为如此,一路上我宁肯一再紧腰带,也舍不得动它,可... 
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 |热度 170 | 历史军事 | 上传: 谁知道呢 |更新时间:2016-12-17
前 言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一直是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全都拥至新开办的公共食堂就餐。至是年底,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全国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5亿中国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当时,上上下下对公共食堂颇为看好,对其大唱赞歌,总结出了众多的“优越性”,甚至天真地认为,中国农民自此就可以过上吃喝不用愁的好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公共食堂办起来之后,尤其是公社化后曾一度实行“吃饭不要钱”供给制,而且还提倡“放开肚皮吃饭”,这种建立在绝对平均主义基础上的公共食堂,其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到1959年上半年,一哄而起的农村公共食堂有的因无米下锅只好停伙,有的因社员的不满只得解散,因而不少地方的公共食堂相继垮台,农民们又回到自己家里吃起了小锅饭。... 
共4854本 当前第405/405页 << < 401 402 403 404 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