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兹国寻找教练(1)该从何处入手呢?我对求职世界的首次造访是12月里一个阴霾的下午在手提电脑上完成的,这次投石问路让我清楚地感受到恐慌和压力。这些天我一直在相关网站上浏览,得出的结论是你不能看到招聘广告后投递一些简历就在家坐等电话召唤。求职已经演变成一门技术(如果尚不能称之为“科学”),这种技术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没有哪个求职者可以期望单独去掌握。互联网提供了无数的网站,供你粘贴一份潜在雇主能够注意到的简历;你也可以直接向上千家公司在线申请工作。但是,你的简历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通过名目繁多、数量激增的“联谊会”形式,尝试面对面的交流会不会更好一些?这些“联谊会”承诺创造有意义的接触。 幸好,起码有1万个人热切等待着帮助我,也就是“职业教练”。按职业指导类网站的说法,职业教练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真正的职业“热情”,为你修改润色简历,在你求职的漫漫长路上手把手辅导...
1河东河西,相距不足十里,中间隔着一条宽宽的大沙河,一座石桥连接东西。 河东村外的河畔上,立着一座孤女坟。坟身已经下陷,只有周遭的苦蒿象征性地显示着它。十年前的事情,已经给人淡忘了。只有婷子,年年不拉地到这里来,烧上一刀火纸,掬上一掊新土,撒上一把的泪水……这里躺着的,是她的大姐。 大姐出殡那年,她还是个流鼻涕的小丫头。她是唯一一个把大姐送到坟地的亲人。爹娘的哭声只留在了村头。棺木下地那一刻,她跳下去,扒掉人们铲上去的冻土,号啕不止。人们把她拖上来,草草地埋了大姐便离去了。剩下婷子一个人拼命地扒着那堆新土。她哭哑了喉咙,扒破了指头,直到天黑,才终于明白大姐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又将扒下来的土坷拉一捧一捧堆上去。 抹也抹不去的记忆,永远地烙在了婷子的心上。...
第一辑 领导也是人(1)·领导也是人· 我给自己的新长篇取了个名字,叫做仕途。看这仕字,由人与士组成,明明是说,读书人是做官的料,做了官才没白读书。学而优则仕,读书为做官,做官才能上到高处。说得通俗点,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仕而优则学,做官好增学,官有多大,才就有多大。一旦官帽在顶,不是博士,就是教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且比博士教授牛气得多,开口皆为学问,出言全是指示,笔落能惊风雨,一字胜过千金。肖某人学不学,仕不仕,学不仕,仕不学,才一辈子无所作为,兴不起风,作不起浪。鬼混邵阳师专三载,浪迹吉首大学两年,学不优,做到从七品,徘徊复徘徊,再也上不去,终致仕也不优。蓦然回首,人家已是官升多级,学上数等,皆成高新尖精英人才,仕优学亦优。...
七零后“浪子回头”画人间本色 相对七零后和八零后作家多以书写个人情感为主的创作状况,李师江的这部新作将完全扭转人们以往的固有印象,表明将根扎在生活深处的文学传统在强有力地延续着。 ——七零后的转型标志 在今天全球性的都市化进程中,作为一个青年作家,依然对中国农村保持着血脉和情感联系,依然对农村生活保持着新鲜而清醒的现实感殊为难得。这个作品将标志着七零后作家的转型,从自我情感转向社会情感、个人伦理转向集体伦理的关注和探究。从个人、自我向他者、更广大和无名的存在出发,因而在文学上呈现出新的面貌。 ——“浪子回头”:不是“底层写作”,专画人间本色 ..福寿春 创作札记(代序)(1)1.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你是在写生活,不是在讲故事,更不是在炫耀奇闻异人。只需文字中点起人间烟火,便能将感知的生活意味传达出来。这种心态使得我的耐心回来,并且写得安详。...
走出传统的稳定观——孙立平访谈录 南方周末记者 陈敏 走出传统的稳定观 南方周末:明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最近*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坚定推进体制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但许多人似乎都有一个感觉,尽管社会上对改革有着热切的期望,现实对改革也有迫切的需求,但近些年改革的步子似乎不大,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 孙立平:应当说,在过去若干年中,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有实质性的推进的。但政治和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应当说推进是比较缓慢的。现在我们社会中的许多事情,实际上是卡在这些问题上。我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狭义的政治体制,也包括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言论的开放和信息公开化,以及权力制衡机制的建立和社会化的反*机制的形成等。换句话说,目前在改革的需求和改革的实际进程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反差。...
陈醋的一夜情(1) 陈醋是一个优雅、矜持、雍容的女人,半老徐娘,风姿依然绰约。她在某文学杂志社做文字编辑,工作轻松而悠闲。她是一个注重气质和容貌互相结合的高素质女人,有品位,有自己的美容观念。每天下了班,到美容院做面膜是她的必修课,一如她每天一起床就要喝一杯热牛奶冲生鸡蛋,然后上厕所蹲点。所以,她虽然已经三十五岁了,脸上倒没有什么皱纹,只是在眼角有一丝淡淡的痕迹,就像一片叶子的叶脉,不仔细一点,你是看不出来的。况且,她的皮肤虽然说不上什么吹弹可破,倒也光滑得很,和她房子里的“红心萝卜牌”上蜡地板没什么两样。在所有人的眼里,她是让人羡慕的——她还有一位可爱的儿子,和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 今天早上,陈醋到单位上班,和同事们打过招呼,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拿过一本杂志,还没看了一页,坐在她对面的文雅馨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惊蛰好像在飞,飞在遥远的天边,白霭霭的云,暧徐徐的风。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园。有高山、流水,还有飞禽、走兽,更有悠悠的山谷与鸣鸣的泉声;这里新鲜的山茶花,朵朵如美人;这里清澈的河水,鸟儿空中到印,如鱼儿水在游。直到一间茅草屋呈显于眼前,从茅草屋里走出一位老翁。满头银发,头带斗笠,手握五来丈长的鱼杆,身后还跟着俩个小孩,一男一女,约三、四岁光景,但容貌极相似,想必是个双胞兄妹。这仨,似乎是祖孙三人。老翁怡然自得,相当地自在,悠然地走于前,一边耍着鱼杆,一边朝前方的溪涧走去。偶尔会回头看看身后的小孩,然而又继续向前走去。忽然,老翁拐入一条小径。小径的两旁长满了些不知名的花草,甚是繁多。这此花草约半个人高,长得十分好看,与这周围景致相衬,倒也十分之般配,酷似一方人间世外桃园。渐渐地潺潺溪水声由远渐近,声声入耳,再走出几丈,越过前方的灌木丛,小溪便呈现于眼前。溪水清澈见...
荒漠中的童年(1)(一九三三 —— 一九四五) 她最早的记忆之一是,她四岁左右在公园里,听到她的爱尔兰保姆在跟一个身穿浆硬的白制服的大块头讲:“苏珊的弦绷得很紧。”苏珊心想:“这可是个有趣的字眼。我的弦真的绷得很紧吗?” 她是“想起了”大约发生在一九三七年的一件事。一九九五年,她在接受《巴黎评论》记者采访的时候描述过这件事。该公园座落在纽约市,保姆名叫罗丝·麦克纳尔蒂,是个文盲。在苏珊的印象中,罗丝对这个难带的孩子束手无策。桑塔格五岁前和爷爷奶奶住在纽约,生活由亲戚照顾。 桑塔格希望告诉我们的是,她小小年纪就感到了孤独,厌倦自己的生活环境,于是,她的内心生活——这是她惟一能够掌控的生活——变得至关重要。她自己说,四岁的时候,她就开始作批评性分析了,因为她在琢磨“容易激动”是什么意思。桑塔格倒宁可用“静不下来”这样的字眼儿来描写孩提时代的自己,那是一个觉得“童年...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作者:吴承恩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地球原本是一样的出国之前,我一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那里的土地、树木、河流这些最原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 飞机从上海起飞后旋窗一直关着,直到进入芝加哥领空才有人打开窗子。我伸头往下一看,大地呀,好象跟中国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出了纳什维尔机场,我发现除了到处是英文指示牌以外,道路、路两旁的树木、草坪和汽车跟中国几乎一样。 “中国是跟美国学的”,接我的黄教授说。 纳什维尔这座城市,除了很干净和人口稀少外,论规模跟安徽的全椒或风台县差不多。经常穿行于这里的楼房、店铺和街道之间,其情其景还真是以为自己在中国。20年前有人告诉我他在美国转了半个月,鼻孔里没灰,鞋子不用擦,还有点难予理解。这回自己来了,相信了。我从国内带来一双新白色运动鞋,跑了3个月的步,鞋子还像新的一样。原来美国人不用扫帚而是用吹风机扫地,更重要的是美国没有工地、拉土车和裸露的土地。相信再过20年,中国该...
内因决定外貌,心理决定健康有一次,去安徽桐城,被朋友带到当地有名的景点——六尺巷逛了一圈,最喜欢其中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时候,我正被一些工作上的事所困扰,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应对。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一直被凝滞的经络好像突然被打开了,豁然开朗。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一下子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在那里我开开心心地玩了两天。回家之后,工作上的那些烦心事情在我外出的日子已经得到了解决。那种喜悦,至今想来依然回味不已。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很多病人。每每看到他们的痛楚,说实话,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痛心于他们对自己身体的不善待,痛恨于他们面对疾病时的懦弱和无知。如果他们一开始便对身体、对疾病有个大致了解的话,我想许多疾病就不会发生,而面对疾病也不会如此的彷徨无助。有句话说得对:“疾病是每个人一生都要过的桥”。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