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瞧,科比这个人 >

第4部分

瞧,科比这个人-第4部分

小说: 瞧,科比这个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利后,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几乎成了哑巴,他的第二语言——篮球——在那里也不若美国般街头巷尾。
  身在异国他乡,科比只能成天陪伴着母亲帕姆与两个姐姐沙瑞拉和沙雅。他不知道下次迁徙是什么时候。他的生活像一块夹心的三明治:他被意大利和美国夹在了中间。他不属于任何一端。
  幸好那时的他已经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意大利,一个美国人稀少的国度,看不到NBA,只能看自己父亲的比赛,看意大利人的比赛。渐渐地,他喜欢看意大利国家队的8号丹东尼打球,那是个远射犀利、动作轻盈的家伙。
  他已经意识到,父亲在球场上的华丽表演并非出自对篮球的热爱,而只是一种有条件的换取掌声的演出,是谋生的方式。在NBA落落寡欢的父亲,居然在意大利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球星,这在无形当中延续了科比周遭生活的篮球环境。
  到9岁时,科比开始和他父亲玩一对一,乔·布莱恩特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观看各种录像资料,并耐心地讲解比赛中如何应付各种情况。乔·布莱恩特从来不是个杰出的巨星,但他的阅历,已经足够给少年时代的科比做个好老师。
  10岁那年,科比的篮球技能已大有长进,同年夏季,他获准回美国参加萨尼·希尔篮球训练营。飞机穿越云层,降落在费城;他走下飞机,然后坐车去篮球训练营。当他和陌生的孩子们打球时,常常因为他带意大利腔的英文而遭嘲笑。对此,他索性不开口。每一次踏入训练营,他或微笑,或抿嘴。但大多数时候,他只用自己的球技说话。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重归费城的日子(1)

  1991年,科比随父亲完成了境外的最后一次以法国为目的地的迁徙。因为在法国不得志,一年之后,年近40的父亲终于决定退役。科比的一家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那年科比已有14岁。
  父亲在意大利辛苦拼争8年所积下的财富,虽够不上富豪级别,但足可以使他的一家居住在费城富人住宅区,以及供给科比在洛马里昂中学的学费——那是一所贵族学校。这显然有助于他,一个14岁的孩子,远离其他美国篮球少年所经历的贫民街区、枪声、大麻贩子、骗子球探和警察。
  当然,这并不能给少年科比的身心发展带来绝对的健康保障。在那所学校,他很难找到和他一样黑皮肤的同学。就像任何外来者试图挤入一个相对排外而封闭的圈子时所必经的障碍一样:这个178公分高的14岁黑人,操着一口意大利腔的英文,加之一脸欧洲式的沉静性格,没有多少孩子愿意和他交朋友,他甚至常常被一些不怀好意的嘲笑所包围。如此般的境遇,并没有让少年科比气馁。毕竟,他早已习惯了没有朋友的日子。在他的迁徙岁月里,篮球是他最忠实可靠的朋友。
  很快,他的篮球天赋被学校发现了。他代表校队打球了。可是,语言障碍依然存在,他甚至听不懂队友用俚语喊的一些口令。从9岁开始与父亲一对一的经历,养成了他无视绝大多数初中级别的对手而独自带球穿越球场得分的习惯,在校队里,这种习惯反而成了显露自己篮球资质的手段。
  他并不为此欣喜若狂。因为从幼年开始,他就习惯了在篮球场上的卓越。他亲眼看到过父亲如何用个人技巧玩弄意大利的对手;他依然保留着最初看球时的记忆:魔术师如何抓到后场篮板,独自运球推进,然后用一记声东击西的传球或投篮瓦解对手的防守。在他找不到合适的队友时,总是最相信自己。
  校队教练格雷格·道纳尝试着和他玩一对一,然后输掉。令这位教练惊讶的不只是这个孩子已经拥有的技巧和天分,更在于他对篮球的敬业态度。
  1994年夏天,乔·布莱恩特成了拉萨利大学队的助理教练,这给暑期里的科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练球条件。他每天早上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去大学球馆,从早上9点练到晚上9点。风雨无阻。
  这就是所谓的“球场老鼠”。在父亲的督导下,他常常这样疯狂地虐待自己,成为一个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家伙。以致到秋天开学时,道纳教练对科比的进步感到“恐怖”。
  同年秋天,他甫一升入高中,就代表洛马里昂高中打州联赛。26胜5负让球队拿下分区联赛冠军,然后在宾夕法尼亚高中联赛季后赛,第一轮76比70打败6度蝉联州冠军的里德利中学。那天晚上,科比得了42分。
  道纳教练在赛后评述科比时,不无自豪地说:“我们不用采取任何特殊战术,只要把球传给科比。”
  也正是道纳教练的这句话,暴露出了洛马里昂队的命门。结果在第二场,他们惨败了27分。对手切斯特高中用两个人防守科比,然后用慢节奏来控制科比飓风式的全场奔袭。科比全场37%的命中率射落31分,但他的投篮选择大成问题:太多次勉强出手破坏了球队的节奏。这是他篮球生涯的首次大败。
  然后就是1995年,又一个疯狂练习的夏季,以及接下来一季的卷土重来。1995—1996季高中联赛,开季的3胜4败之后,是惊人的27连胜。1996年5月28日,科比领衔的洛马里昂高中队挺进宾夕法尼亚州总决赛,结果47比43,他们打败了埃里天主教中学队,洛马里昂高中53年来首次夺得州冠军。
  那时的媒体关注的焦点已经远不是科比在州里的地位问题了。洛马里昂高中的拉拉队还在为冠军奖杯欢呼时,科比已经被众多记者团团围住,开始问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你向往哪支NBA球队?”
  费城知道,宾州知道,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的辉煌远在未来。眼下的州冠军奖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筹码。如此而已。
  关注科比的人会留住这项记忆:那是他最后一场高中联赛,他把自己的得分固定在了2883分。在这之前,宾州的得分纪录是2359分。那是40年前,不朽的威尔特·张伯伦所创下的。
  这就是科比小时候经历的“费城…意大利…费城”的故事。当然有一个小小的注解。在他带领洛马里昂夺冠的当晚,没有几位大学教练到场观赏。因为早在一个月以前,也就是1996年4月29日,他就已经当着全费城人一本正经地宣布:“经过长时间考虑,以及听取了许多人的意见后,我决定将自己的才华……直接带进NBA。”
  人们顶多可关注的是,科比将来是否会效力于费城的NBA球队?
  毕竟,对费城来说,科比是他们的儿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高中生与NBA之门(1)
高中的最后一个夏天,你在做什么?
  或者打电子游戏,读书,看电影,旅游,打篮球,游泳,晒得一身漆黑,衣服可以绞出一桶汗来。然后,继续等待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然而有些人并非如此。
  1974年,摩西·马龙说:“妈妈,我不想你再操劳了。”然后他就登上了ABA联盟的选秀台,然后,在1983年率领费城76人夺冠,自己则成为NBA史上仅有的一位高中生总决赛MVP。
  1989年,肖恩·坎普认为:“既然我作弊都没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我干脆去打NBA得了。”然后他被西雅图超音速选中,然后成为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NBA最杰出的暴力美学扣篮手,使“雨人”之名响彻联盟。
  1995年,森林狼队的总经理麦克海尔看到一个和他一样手长脚长的瘦高中生,于是就用5号顺位签下了他:这个人叫凯文·加内特,13年后,他终于梦圆凯尔特人队。
  这是美国部分篮球人的人生轨迹。他们的大学年龄,在NBA摇篮里度过。NBA,是他们成人的宣言,也是他们成人的注脚。
  在许多孩子刚结束了炼狱般的高中学业,等待进入下一级学府,并开始觉得自己的身板和声音发育得像个男子汉的年纪,有好些人已经把自己放在了NBA的“人肉大秤”上,等待着资本家们来给这些刚刚越过童工年龄的新“工仔”划价。俗称选秀大会。
  选秀大会从来都像是待价而沽的人肉订购会,大群衣冠楚楚的大学毕业生里,夹杂盘坐着几位脸上稚气未消的少年。一旦被选中,他们就此踏入成人世界。大卫·斯特恩总裁与你握手,微笑,摆POSE,全世界记住你的脸:I LOVE THIS GAME。
  其实那对每个高中毕业生来讲都是相当艰难的选择。
  就在科比宣布他参加选秀之后,波士顿凯尔特人副总裁詹宁斯立刻就在《体育画报》上说:“科比不读大学是一个完全的错误。”当然,他的逻辑甚是古怪:“1995年的凯文·加内特是摩西·马龙以来最好的高中生,但如果加内特去读了大学,他在NBA会更成功。(很无稽的推论……)”而科比“还无法和加内特相比”。
  詹宁斯的言论很快得到了许多专栏作家的赞同。他们把矛头直指科比的父母。“他们在影响科比,他们想让科比挣钱。”科比的父母一下子被推向了迫害孩子的声浪之中,以至于乔·布莱恩特不得不主动找媒体声明:“我们家并不缺钱!”
  媒体推论的依据,无非是历史的记录。无论科比如何成熟,他终究是个高中生。而像摩西·马龙这样的高中生巨星,在70年代到80年代并不多见,彼时著名的高中生球员如斯班瑟·海伍德、达里尔·道金斯等人,实力都不差,但都没有创出开天辟地的变化。在NBA历届总冠军球队里,1995年之前,高中生球员而作为球队主力的,也只有1983年费城76人的摩西·马龙。
  NBA比较普遍的趋势是这样的:专心在大学读到大四才进入NBA的,除了少数如蒂姆·邓肯、格兰特·希尔等性格沉稳的球员外,其他大多数球员都是以技术与意识见长、拥有大局观和良好的比赛感觉,但身体素质却并不突出。而从高中生直接进入NBA的,从摩西·马龙到坎普,从加内特到科比,从詹姆斯到霍华德,个个都是天赋异禀、身体条件匪夷所思的怪物。他们个个能跑能跳,飞天遁地。NBA老板们都不是傻子,看潜力,赌运气。身体素质一般的球员,犹如凡石雕就的成品,再没有下手打磨余地了。而这些禀赋非凡的孩子,璧如美玉,略加打磨,便能够焕发光彩。良材美质,自然令人垂涎。纵然背上了拔苗助长的恶名,那也顾不得了,选!
  于是,一茬茬能飞善扣的高中生被老板们牵到了赛场,而那些在大学拼战数年资质平凡的,也只好苦怨爹娘没给个好身板。
  接着问题就来了:这些如狼似虎大力金刚似的高中生好苗子,在高中时个个都是队里王牌。拿了球一个人单干那是寻常事,至于角色球员所需要的那些——空位投射、无球跑动、掩护、干脏活累活之类,他们兴趣不大,这比起队上那些陈年老球皮来,真乃相去甚远。你若要求他们干些蓝领清道夫的活吧,他们会认为那是把人参当柴禾烧。加上高中生球员大多数在业余篮球环境中,他们未曾经过NCAA那种准职业篮球的熏陶,孩子气十足,既自我且自负,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没法老到。

高中生与NBA之门(2)
于是,经过了第一道坎后,一半以上的高中生在被迫沦为配角后逐渐萎靡了。而另一些侥幸成为主角的,也往往因为未曾经受大学篮球的熏陶和训练,技术不全面,无法步入NBA巨星的行列。
  说说摩西·马龙。这位史上最成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