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瞧,科比这个人 >

第3部分

瞧,科比这个人-第3部分

小说: 瞧,科比这个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榜样面前,科比何去何从呢?
  

再逢艾佛森
2007年12月12日,已经加盟掘金队的阿伦·艾佛森说:“我打算打到39岁。我非常希望留在这里。我希望在丹佛结束职业生涯。”
  说出这话的艾佛森无疑是在承认将要33岁的自己开始老迈了。
  33岁的艾佛森在认老,30岁的科比又能有多年轻?
  2007—2008赛季NBA常规赛的得分榜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个赛季里连续霸占着状元榜与榜眼的艾佛森与科比终于把“得分王”的宝座让给了克里夫兰人勒布朗·詹姆斯。这两个曾经“投篮成性”的“刽子手”,都已经过了令人惊羡的“孤胆英雄”年岁。虽然他们依然在本季得分榜上排二、三位,但艾佛森的投篮次数是职业生涯第二低,而科比的出手也是三年来的最低。
  这是两个不再“嗜血”的“魔头”。只是,他们的目标依然一样:与总冠军较着劲!
  这个时刻的费城与湖人,较之2001年,已经物是人非。
  那一天,科比确定:他不会离开湖人了。
  ……
  常规赛结束,湖人在西部列榜首,掘金挤入前八。
  2008年4月23日,湖人对掘金。与7年前不同的是,这次是西部季后赛第一轮第二场。曾经在巅峰对决的他们如今却命运殊途。科比27投18中得到49分,回报了他与艾佛森的七年之痒,同时也碾粹了掘金的“黑八”梦。湖人轻取第二阵,然后是第三阵,以及第四阵。丹佛人像七年前的费城人一样绝地反击,直到最后5分半钟,然后,就在这段时间里,科比送予追击者绝望的14分:全场31分,湖人的24号让掘金成为历史上第一支首轮被横扫的50胜球队。几天之后,他还将捧起自己的第一座NBA常规赛MVP奖杯。
  赛后,艾佛森坦然地说:“我们被一支优秀的球队击败了。”
  从2001年的巅峰对决到2008年的再次相遇,这两个同为1996年新秀的巨星,各自拿到了生涯的第一个常规赛MVP,而两次的境遇迥然相异。他们长期在东西两岸逆流而行,也许没有人真正把他们当作对手……只是,在2008年的这一晚,12年来的针锋相对初见高下:艾佛森被留在梦想的门外,而科比却正在逼近属于自己的,完全的,第一个冠军梦。
  这与2001年相似乃尔:只是,独自带队冲向巅峰,打算一洗世界偏见的英雄的名字,从阿伦·艾佛森,换成了科比·布莱恩特。
  且不说科比是否复制了麦克尔·乔丹,但就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而言,科比无疑复制了艾佛森。
  规律,对某些人而言是教科书,对某些人而言是包袱。就像科比,在“交易”的风头浪尖,为其支招者无法计数,每一个招数都饱含着规律,但科比最终还是用自己的方式上演了这么一段神奇:只在一年间,确切地说,是2007年5月到2008年4月,科比从疑似迷惘的人生转折点起始,到捧起众望所归的第一尊常规赛MVP。无怪乎有人把2008这一年比作科比·布莱恩特的神奇的飞跃之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生提示

  要说科比·布莱恩特,先得提提NBA的总设计师——大卫·斯特恩。
  这个浑身注满犹太人基因的美国商人,自1984年接管NBA后,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传媒的魅力,将NBA篮球飞速地推向世界市场,世纪初,他亲手制造了两个最得意的品牌:一个是中国的小巨人姚明;一个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科比·布莱恩特。这两个品牌在全球的关注度,使他成为如今美国四大职业体育组织的首富。
  商人的视角是敏锐的,运作品牌的方式是独到的。每逢NBA直播,打球只有48分钟,可是你要耐心看完比赛,得花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这期间所插入的广告,你就可以想象斯特恩心中暗喜的程度了。
  当然,你更不能忽视的是,那些为NBA提供各种赞助并从中受益的企业家们!
  有如国际著名商家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
  有如中国商家安踏、李宁、匹克、海尔、联想……
  他们的品牌为什么一直很坚挺?除了一流的质量管理外,就是通过NBA这个媒介,让人们习惯性地把他们企业的名字与NBA联系在了一起。
  举个例子吧,最近最叫响的“黑曼巴鞋”源于耐克,科比为其做代言人,在科比的召唤下,耐克鞋的市场需求可想而知。在这个品牌的后面,人们关心的不是科比究竟是美名远扬还是臭名昭著,而是他的影响力。
  我们不能不钦服这个传媒超级玩家的超级智慧,同时也心甘情愿地留守在NBA这个关键词里。毕竟,他手中的这两张品牌——科比和姚明——的品牌指数,依然在我们心中升腾着,而且毫无冷却的迹象。
  撇开姚明不说,斯特恩是怎么打造科比·布莱恩特这个品牌的呢?
  一句话:设置一个备受争议的形象。
  你喜欢科比吗?给你一万个理由;你讨厌科比吗?也给你一万个理由。
  如果你爱他,理由有的是:三次总冠军,N次绝杀,12个三分平纪录,81分,连续50+,两届得分王,防守第一队,连续10年全明星首发,湖人领袖……
  如果你恨他,理由也不少:联盟不下十支球队倒在了“OK”时代;老家费城的球迷也恨他,他在2001年的总决赛上没给家乡人一点面子;麦蒂、阿伦的球迷更恨他,他总是让这些顶级射手活在他的阴影下。老队友鲨鱼的球迷同样能找出100个理由恨他……
  科比为什么让人如此爱恨两重天?
  一方面与他“另类”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与他非凡的职业经历有关。性格问题,这在后一章会说到,至于职业经历,就要扯到他的成与败:当初他被湖人教父韦斯特召至湖人后,与鲨鱼一道横扫联盟。超级强势的登场,让他顺风顺水,也让大家习惯了他的胜利者的姿态。这无疑为湖人日后的沉沦,科比形象的大裂变而引发的各种争议埋下了伏笔。
  后来随着坊间有计划有目的地“爆料”关于他的场内场外新闻,人们的猎奇心理不断地得到暗示,因而对他的争议也日趋升级,以致发展到全球无法计数的球迷为爱科比或恨科比而看NBA,看完后忙着去网络论坛参加关于他的“战斗”,鲜见人们能够通过“科比现象”,设身处地地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为人处世的得失,包括自己的人生设计。
  而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正是考虑到这方面的缺失,在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科比的同时,给越来越多的关注NBA乃至科比的人们补上两道静思题:一是该不该学科比?二是学科比学什么?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对”与“错”的选择题,而是由彼及此的感应题。毕竟,在很多方面,科比就是芸芸众生的一爿多棱镜,不论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的人,只要你能客观地面对他,或让他走进你的心灵深处,你有很多的人生困惑都能从中找到一定的解答。▲
  ——舍 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少年:费城与意大利
在费城,在南加州,到休斯顿,以至于意大利……那些日子,科比一直还是孩子,却已经惯于离别、到达,或融入一种新的生活环境。他习惯了没有朋友的生活。尤其是在意大利,他和他的两个姐姐用英语对话,这是他们保存美国记忆的方式。同时,他们还倾心学习意大利语,6岁时,他的意大利语已经听不出美国腔。只是,这一口意大利语并没给他带来多少异邦的朋友。
  美国黑人的血液,意大利的性格——他在沉默中长大。维系他与美国往昔记忆的,只余下篮球。
  他就读的学校篮球队教练格雷格·道纳曾说:“他求胜的决心和训练的刻苦,超出我的想象。他的生活只有篮球。”当然,道纳没忘了补充一句:“也许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他和同学交往不多。”
  他比同年龄的任何人都谙熟篮球的秘密,他的球感、技巧,对技巧的运用、反应、运动天赋无不凌驾于同龄者之上。在他找不到合适的队友时,他总是最相信自己。
  他有理由不去和周遭交往。当其他的天才选手还自恋于自己的天分和小技巧时,他却被父亲早早传授了正规的职业训练方法。他坚持晨跑、跳绳、举重,用残忍无比的方式磨练自己的篮球技艺。相比于其他仅仅把篮球作为一种运动兴趣的普通孩子,他最初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他视篮球为生命。
  这就是科比少年时血液中的基因。在这个基因里,或多或少带有费城的影子:张伯伦到艾佛森一脉相承的孤傲,独自与世界交战的偏执,以及一言不发的坚韧。这是他在费城、意大利、南加州、休斯顿到处流浪的少年时期所培养的性情。他惯于沉默地担当一切,一如多年以后,奥尼尔离开洛杉矶时,他独自承担所有的骂名,而不加辩白。
  费城是冷面杀神的年轻乐园。他在那里所吸收的一切,使他无论去到哪里,都遵循着一条不通英文的意大利人的处事通则:如果无法正常交流,那就用自己的行动来征服。
  

望乡:从加州到亚平宁
1978年8月23日,效力于费城76人的乔·布莱恩特,有了他的第三个孩子。也许那个秋季他前途无着,忧于衣食,看着孩子,他却能想起在餐厅吃惯的一道“神户牛排”。然后,他给孩子起名叫“KOBE”(中文译名科比),日本神户的意思。
  家庭添丁,喜忧参半。因为作为一家之主的布莱恩特的饭碗正岌岌可危。这与当时的NBA大环境有关。
  20世纪70年代末的NBA众生凋敝,一些不安分的球员忙于嗑药、酗酒、给教练打电话捏造逃避训练的借口。80年代拯救NBA收视率的魔术师约翰逊与拉里·伯德在那时还只是大学生。乔·布莱恩特和当时的大多数NBA球员一样,是NBA这座金字塔的底层劳工。他不是一个举足轻重、坐在家里便有百万合同上门的球员,于是迁徙他乡便成为常事。筹码、龙套、老板们签合同时用来平衡交易的边角料。
  1979年,布莱恩特再次离开费城,带着童年的科比去了南加州的圣地亚哥快船队。这已经是他四年职业生涯中所效力的第三支球队了。
  在南加州明媚的阳光下,科比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拍打篮球的模样。他尚不理解职业篮球的残忍,只能看到那些优雅的、经过剪辑的电视镜头。镜头中,70年代末灯光昏暗的NBA球场,飞速奔跑的球员,形形色色的髭须与发型,投篮时手指若拨弦般的划动。父亲拍打篮球的声音与他的心跳一起,铸成他最初的篮球旋律。
  那时他才三岁,就信心十足地对周遭说,他将来会去打NBA。
  1982年,科比随父亲又迁往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即使他开始为凶悍壮烈球场竞逐热血沸腾,但依然会乐于追逐他在南加州的美好时光,以及那里的洛杉矶湖人——“魔术师”约翰逊。这位前辈奔放华丽、无所不能的球风已成科比的启蒙与最初的挚爱。次年,也就是科比5岁那年,乔·布莱恩特的NBA生涯差不多走到了终点:休斯顿拒绝了他的续约请求。
  乔·布莱恩特一家人再次面临漂泊。这一次,他选择了亚平宁半岛——意大利。他认为尽管自己在NBA站不住脚,但在当时的意大利,他的水平反而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比随父亲到意大利后,一口流利的美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