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 >

第31部分

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第31部分

小说: 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3 “多媒体”与“单媒体”

    尽管对于今天的大多数电脑用户来说,“多媒体”已经变得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也像空气一样平淡无奇,但与许多我们熟知而不真知的概念一样,“多媒体”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人难知其详。

    应该指出的是,“多媒体”与PC一样,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没有业已确定的特点。

    对于多媒体,我们似乎应该更多地说它“不是什么”而不是“是什么”,与PC一样,多媒体的概念每隔几年都要发生变化。

    尼葛洛庞蒂指出:“真正能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并且能确定多媒体的信息和娱乐服务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展起来。其发育期必须足够长,以使它能够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因此,今天的多媒体产品就好像是具有优良基因的新生儿,还没有发育成熟,形成强健的体魄和独特的个性。大多数多媒体应用都有点贫血,不过是一种或另一种形式的投机而已。”这就是说,与目前的PC一样,多媒体也是一个“瘸子”。

    比特具有将各种信息同质化的力量,只要是信息,都可以用0和1来重新构成,0和1可以作为所有信息的通用语。多媒体之“多”系于比特之“一”:一“0”一“1”之为道。“0”和“1”之道派生出信息界中的“万物”——形形色色的信息。借助于声波、光波、文字来构成、表达、传输的信息都可以用比特来表达和传输,或者说,都可以是“数字化”的信息--数字化的“新瓶”可以装各式各的“旧酒”。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多媒体”就是“少媒体”或“单媒体”。尼葛洛庞蒂的所说的“少就是多”在这里同样适用。多媒体的发展历程不过是一个关于比特的“变形记”。把“多媒体”看成是“单媒体”,更容易看清“多媒体”的本质。这这使人想起了《西游记》里的主人公--据说有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在具有第三只眼睛的杨二郎看来,这个猴子怎么变都是一只猴子。

    比特的特点就是它没有定形,没有重量,所以它可以不变而万变,可以无所在而无所不在(以光速传输)。借助于相应的媒体,由比特构成的信息一方面可以自由地转化成各种形态,电脑从一张储存着大量比特的光盘“读出”的,既可能是几百部小说,也可能是一部交响乐,还可能是一部电影;另一方面又可以自由地从此地传到彼地,某一信息或讯息(不管它是一张图片还是一段音乐)只要在网上,它就潜在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11.4 光盘与“鸡毛信”

    目前的技术水平突出地显现了多媒体的第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可以包含各种形态的讯息的媒体。复合的信息被压缩在一张光盘上,一张光盘如同一块便于携带、输送的信息的“压缩饼干”。电脑能为我们将压缩起来的比特分解、消化,为我们的感官和心智提供“营养”(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光盘上的比特是没有重量的,一张光盘上储存500部小说还是储存2000部小说,或者连一个比特都没有储存,其重量不会有丝毫不同。然而光盘本身却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果我们以传输光盘的方式来传输信息,那么我们能否得到这张光盘上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我们所在的地理位置的“交通”(communication 的早期含义之一)的状况,而不是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通信”、“传播”(communication

    在现代的主要含义)。在一张光盘上,比特附丽于原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得以传输原子的方式来传输比特(信息)。通信的问题表现为交通的问题。

    在人类发明电报之前,“通信”问题基本上等同于交通问题。为什么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战乱使得人难以顺利地从A地到达B地。

    在A地的人能否得到在B地的人的信息,基本上取决于有没有能顺利地从A地到达B地的传递信息的人。

    在传递信息是如此困难的情识下,

    人类想出了一些代替“人对人”(person toperson)模式的信息传递模式。比如,人让一只鸽子(信鸽)和一条聪明的狗在相隔遥远的两地传递信息。在茫茫大海上遇难的水手将他们的遇难经过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放在一个密封的瓶子里。这个瓶子被投入大海后,借助于海流,这个瓶子漂流到某个有人迹的海滩上。

    此外,人们还想出了更加聪明的办法——用声光信号来克服空间距离。某一社区(部落、教区、村镇)或集体(如军队)用钟声、鼓声、号角声来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最典型的例子是早期的航海者普遍使用的“灯语”和“旗语”,以及中国古代的军队用烽火台传递敌人进犯的信息。曾经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小说《鸡毛信》可以让我们生动地体会到由人来亲自传递的信息的“通信”方式(即“交通”意义上“通信”方式)与它的替代方式之间的差异。主人公海娃历尽艰辛,把一封“十万火急”(信封上的三根鸡毛表示“十万火急”)送到了目的地。在小说中,我们还看到了海娃使用了另外一种通信方式——通过“消息树”来传递信息。海娃在一个很高的山头上站岗(即搜寻信息),当他远远地看到日伪军来进犯时,就将身旁的一棵用石头支撑着的枯树推倒,乡亲们立即从这个信号中得到了它所代表的信息。我们看到,通过这棵“消息树”传递的信息与通过比特传递的信息颇为相似:

    1)与比特一样,“消息树”只有两种状态——立着和倒下;

    2)“消息树”所表达的信息是以光速传递的,发送信息者(海娃)只要一推倒“消息树”,信息的接收者(乡亲们)几乎在同一时刻接收到这一信息。

    在当时的条件下,“消息树”固然是一种相当有用的通信工具,但它也有其致命的局限。由于它只有两种状态,所以它也只能承载两种信息(“敌人来了”和“敌人没有来”)。我们可以说,它只能表示两个比特的信息。要表达比较复杂又具有严格的保密性的信息(如“鸡毛信”上的内容),它就无能为力了,所以海娃必须翻山越岭去送“鸡毛信”。

    目前的数字技术已经部分地克服了海娃遇到的难题——可以以光速传递的信息必须以牺牲信息的丰富程度为代价,信息的丰富程度必须以牺牲光一样的传输速度为代价。但由于带宽的掣肘,这一难题仍然没能彻底解决。对于内容丰富,需要用大量的比特来表示的信息,我们也只能像海娃一样,用传递原子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只不过海娃传递的是作为“鸡毛信”的原子,我们现在传递的是作为“光盘”的原子。

    可见,使用光盘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带宽瓶颈被消除,只读光盘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如光盘出现后,许多大部头的印刷品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93年,微软公司的《美国百科全书》光盘的发行量首次超过了作为印刷品的《美国百科全书》。现在的Internet用户在遇到生词时,可以直接查阅上网的《韦伯斯特大词典》,但这样使用《韦伯斯特大词典》的代价毕竟太昂贵了——你每查一个词,都得给ISP和电话公司交一次费。每一次你只能下载一个或几个词条,却无法下载整部《韦伯斯特大词典》。相比之下,买一张《韦伯斯特大词典》的光盘要划算得多。所以,在带宽难题真正解决之前,制造光盘(将比特依附于原子)的产业将会非常红火。

    然而末日审判的号角已经吹响,光盘产业只能在诅咒的阴影下“繁荣昌盛”。光盘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我们买一张光盘付出的成本与其效用的比值不断降低,但这改变不了光盘从摇篮到墓地的命运,就像无论录像机技术得到多大改进,买录像机的人都会越来越少,直至一个也没有。正如尼葛洛庞蒂指出的:

    然而,决定多媒体前途的,不是这种成本只有半个美金的塑料盘,或50亿乃至500亿比特的光盘容量,而将是日益壮大的联机系统(on-linesystemes),其容量实际上没有止境。《连线》杂志的创办人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将光盘只读存储器形容为“90年代的 Beta 系统”,意思是它像Beta制大尺寸磁带录像系统(Betamax)一样,最终难逃噩运。他说得没错,往长远看,多媒体将主要是一种网络现象。不过尽管上网和自己拥有光盘只读存储器有经济模式上的不同,但通过带宽传输,两者的功能却不分轩轾。

    我们回过头来看“丛林中的豪华小汽车”,就会更清楚地看出光盘扮演的是一种什么角色了。它使一辆“小汽车”更加“豪华”,但这辆“小汽车”无论多么豪华,它实际上都没有被真正当作一辆小汽车来使用,所以它的豪华是一种不得要领、舍本求末的豪华。装有光盘驱动器的个人电脑并不是真正的多媒体电脑。严格地说,这样的电脑只不过是一台可以当作录像机和电视机来使用的电脑,一台不自觉地向电视机和录像机称臣的电脑。


    第十二章 WEB与“超适用性”


    12.1 WEB、INTERNET与NETWORK区别

    现在有人很可能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光盘仍然是被困在丛林中的小汽车上的一种辅助设备,是“90年代的Beta系统”,那么置顶盒的出现岂不已经宣告了光盘末日的来临,岂不是使多媒体成为了一种网络现象?置顶盒岂不是一种代表着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技术?

    答案是否定的。提这样的问题是出于对于“网络”(network)的误解和对于“网”(WEB)、“互联网”(Internet)之间关系的模糊认识。只有在我们弄清楚了 WEB 究竟是什么之后,我们才可能PC对依赖于电视的增强设备(置顶盒)以致于对电视本身具有怎样的摧枯拉朽之势。

    汉语的“网络”是一个意义相当含混的词。人们常常可以用它来指Network、WEB、Internet(人们常常将它简称为 Net),而这几个词在英文中有明显的词义上的差异。

    Network是一个含义最为宽泛的词,它可以指许许多多网络,如通信网,电视网,互联网。

    Internet专指“互联网”。

    WEB的本义是“蜘蛛网”,它不是指在Internet之外独立存在的一种网络,而在一种在Internet之中扩增Internet力量的网络技术,所以WEB的出现比Internet晚得多——Internet诞生于1969年,整整20年(1989年)之后,WEB作为Internet 的一种强有力的功能才出现。简言之,Internet是各种网络(network)中的一种,WEB是Internet中的一种扩增功能。

    麦克卢汉认为,每一种新的媒体拆解和合并它的“前任媒体”,如电影拆解和合并了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