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 >

第2部分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第2部分

小说: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是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对于这句话,他在自传里如此解释:“每次比赛时,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而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刚跑十几千米就疲惫不堪,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目标是心灵的“加油站”,它能不断地为你的心灵输送能量,直到终点。很多人是没有目标的,或者在某一个阶段有,过后就没有了。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是一场荒谬的“裸奔”。没有目标,一根稻草都能压断腰。 。。  。。 
自序 把自己当做公司经营(3)
第五步是行动。
目标一定要有“事”做支撑,要把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并且去完成它。完成这些“事”的过程就是行动。
成功学在讲到人生激励时,强调5个关键的步骤:强烈的梦想。明晰的目标。可行的计划。持续的行动。坚定的信念。这5个步骤的梳理非常有道理,如果都能做到,成功是一定能实现的。成功是有周期性的,行动不是一两次就能奏效的,要奔着目标持续地努力。在行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突破自己,也就是不断地突破自己以前的或上一个目标阶段的舒适期,让自己变得“不舒服”。人都是有惰性的,玩乐或者消耗阶段性目标的成果是最舒服、最自然的状态,但是这种阶段性的享受终究会耽误下一个阶段性目标乃至长远目标的实现。
大多数人在行动的层面总会与目标产生“阶段性偏离”,不断地树立目标,但是很难坚持下去,不够执著,总是会受到外在的诱惑,往往想同时、同步做许多件事情。这样的做法很难有大的成果。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孤注一掷”。
第六步是时间。
经营你的时间,你的生命才有价值。经营时间的关键在于信念和坚持。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演讲的全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只讲了两句话。当时,丘吉尔在助手的搀扶下慢慢地走上讲台,扫视一番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然后用一个苍老的声音说:“坚持到底,绝不放弃!”台下的学子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位伟人精彩的下文,足足几分钟过后,又响起了丘吉尔那苍老的声音:“坚持到底,绝不放弃!”此时,会场就像凝固了一般,人们继续等待着这位伟人的精彩下文。只见丘吉尔缓缓地走下讲台,离开礼堂,上了汽车,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然后主持人宣布:“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片刻之后,台下猛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丘吉尔没有用更多的言语,而是用自己一生的丰功伟绩告诉人们:成功的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绝不放弃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的精神,二战中的英国早就在德军的铁蹄下变为焦土了。
在经营人生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做了不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做,就会永远失去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要坚持做下去,哪怕一点点的改变,也可能成为通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而你所需要的只是时间。
“人生有限责任公司”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真正的个人发展永远脱离不了个人与所就职公司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普通的人们都要上班,多数是到公司上班,直到退休为止。在公司工作,占据了人生1/3的时间!
在公司工作是赚钱的正途,是发展的大道。正是在公司这个舞台上,我们才能一步步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辉煌。公司锻炼了我们的专业化能力,给予了我们大展拳脚的机会,而我们也在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发展自己。
“人生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离不开公司这个大背景。做个职业化的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脱离了公司,或者错误地理解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会导致我们“找不着北”。
“北”是什么?“北”是信、是望、是爱。心想是“望”,相信是“信”,而行动则是“爱”。你对事业越投入,你的收获就会越大。大多数不成功的人都是缺乏行动力的。这个世界给你回报不是因为你知道多少,而是因为你做了多少。在我们与公司的关系中,道理同样如此。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推荐序 一本职场生存智慧指南(吴子申/文)
大约半年前,赵总向我提起出版社向他约稿,要写一本关于职场生存智慧的书,书名拟为“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作为多年的好友和现在一起共事的搭档,赵总有新书出版,我自然是万分期待。然而,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可能会令人产生逆反心理的选题,职场中的人有可能会反感这个书名。
但是,3个月前,当赵总把书稿拿给我看时,书稿的内容令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的疑虑和担心全部被打消了。这本书是赵总20年职场经验与生存智慧的总结。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赵总经历了记者→财经小说作者→策划人→节目主持人→职业经理人→高级培训师→企业家等一个个华丽的成功转型。他是一个典型的先有目标再行动的人,是一个从“走对路”到“找对人”再到“做对事”的成功楷模。前人之路,后世之师。这是一本久违了的好书、一本职场人必读的生存智慧指南、一本帮助职场人走出迷津的“心法书”。
大约在10年前,我读了赵总写的一本小说——《找不着北》。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商战背后的人性和情感,也让我明白了“策划”的真正含义——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知识和智慧。同时,这本书还埋下了我们之间缘分的种子。
第一次与赵总相识是在美丽的珠海召开的一次“名人掌上电脑”的代理商会上。作为“名人掌上电脑”的内蒙古总代理,我有幸第一次见到了偶像赵强。2001年年初,喜闻赵总做客呼和浩特,我便前去拜访。从那之后,我们之间的友谊就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与高人的不断接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使我后来得以将公司带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2007年年底,赵总加盟永业,出任营销总裁,协助我完成了公司产品——“生命素”走向市场的营销战略定位,从而奠定了永业走向纳斯达克的基础。两年多的朝夕相处使我从他身上学到了非常多的优秀品德。正如本书中提到的一样,他是一个“先想到,再做到,后说道”的人。他用自身的经历阐释了身处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获得成功。现在,他又将这些人生智慧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我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
在本书中,赵总以诙谐的语言、独到的故事解读和波澜起伏的现身说法深刻分析了个人与团队、下属与上司、员工与公司的关系,阐述了职场中的生存博弈与智慧,揭示了一个职场人的成功秘诀。相信每个人在本书中都会汲取到适合自己的营养。
赵总让我帮忙写个序,我就以上述拙文作为对赵总成功之路的见证感言吧。希望这本书对所有渴望成功的职场人都能有所帮助。
吴子申
永业国际董事长

佛塔里的老鼠
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人说是利益关系,员工给公司工作,公司给员工发薪水;
有人说是合作关系,员工给公司创造利润,公司给员工提供福利;
有人说是共赢关系,员工给公司创造价值,公司给与昂创造未来。
但是,优秀的员工一定会认识到:
我们给公司打工,却是在为自己而工作;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公司成就员工,而不是员工成就公司。
我经常会听到一些牢骚满腹的员工抱怨:
“工资这么低,活儿却要干那么多,凭什么?”
“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薪水,这不过是一种利益交换。”
“工作就是为了拿薪水,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儿。”
“工作是为了公司,不是为了自己,干多干少无所谓,差不多就行。”
这种“我不过是在为公司打工”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干好干坏都一样。
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呢?作为员工,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很有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失败。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本领,都不能靠一己之力成就一番事业,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公司成就员工,而不是员工成就公司。
“老鼠与佛塔”的寓言故事讲的就是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一只到处游荡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在上面自由闲逛,兴起之时甚至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然后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
然后,野猫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撕成了两半。
这个寓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员工就像“老鼠”,公司就像“佛塔”,我们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背后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或知名公司的员工乃至经理人,他们的名声、社会地位以及荣耀其实都归于他们背后的“佛塔”,公司的光芒照亮了他们的人生。
我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幸福和未来打工。
公司是员工学习的平台、发展的跳板,是员工实现理想的舞台,为员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所以,我们应该感激公司提供给我们的平台,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公司发展得越好,员工的收益就越大。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员工花的是公司的钱,成就的却是员工自己,看似在为公司打工,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工作。
我有一个在一家大型贸易公司工作的朋友,干了不到一年就想辞职。我问他:“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要辞掉呢?”
他说:“公司虽然名气挺大,但是实际工资却不高,‘驴粪蛋子表面光’,而且老板整天一副爱干不干的样子,对我也不太重视,这样下去能有什么前途呢?”
原来是这样。我对他说:“你的抱怨也有道理,但是以我的经验来看,一个人在刚刚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工资一般都不会很高,你的薪水和公司对你的重视程度都是随着你的业绩提升而逐步增加的。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