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牛市、猴市和熊市的投资秘诀 >

第5部分

牛市、猴市和熊市的投资秘诀-第5部分

小说: 牛市、猴市和熊市的投资秘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虹←桥书←吧←。  

第19节:货币政策下的股市震荡(4)         

  第二节存款准备金与股市走势   

  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所谓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在我国内地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现在的准备金率是8?5%,也就是说,存100元钱到银行,银行要拿出8?5元存入人民银行。它的作用是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现在商业银行贷款放得太多了,容易造成社会信用膨胀,因此要将一部分钱吸收到人民银行里来。   

  存款准备金最初渊源于保证商业银行对客户提款进行支付;之后逐渐具备清算资金的功能;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近20多年来;在部分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出现存款准备金率为零、存款准备金制度弱化的现象;但是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是一项基本的货币政策制度;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以及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存款准备金由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转变为调控基础。存款准备金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在局限性:一是准备金率调整对金融机构经营震动较大;准备金率变化需要银行重新调整资产组合;但是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善;超额准备金在金融机构间分配不平衡时;这种震动会更大;二是较高的准备金率会降低金融机构通过市场渠道运用资金的比例,并且;如果法定准备金调整频繁;银行会倾向保持较高超额准备金;进一步降低可用资金比例;三是由于多数国家对准备金存款不付息;准备金作为一种税收;容易引发金融机构及市场融资同行逃避金融监管的现象;甚至形成脱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国家中央银行陆续将利率指标确定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调控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水平的变动;通过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结构等机制影响金融市场各种利率变化;从而对金融运行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随着货币政策调控趋向以价格调控为主;强调预调和微调的精细化操作;单纯依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式使用越来越少;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变化更多是从配合其他金融制度实施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角度出发;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演变为约束货币供应增长、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整有效性和灵敏性的基础性制度。         

▲虹▲桥▲书▲吧▲。  

第20节:货币政策下的股市震荡(5)         

  采取利率调控的国家,中央银行多是将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其货币政策操作是确定和维护基准利率目标水平。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对银行准备金供给及短期同业资金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对银行准备金的需求及同业资金有合理的预见性;然后才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流动性和市场利率。保持稳定和可预计的法定准备金有利于保证公开市场操作顺利进行和避免货币市场急剧波动;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资金需求存在结构性缺口;以增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要规定适度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存款准备金用于满足准备金要求和支付双重需要;一般只有将准备金要求保持在足够水平上;使法定准备金要求超过清算准备金要求;才会形成可预测的流动性缺口;否则;如果清算需求经常超过准备金要求;准备金需求将会变动不定;从而增加预测准备金需求的难度和政策实施的复杂性。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20多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   

  1998年前;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需要在人民银行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清算。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金融机构自行确定。1999年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至6%。2003和2004年;为对冲外汇占款;适度控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人民银行两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达到7?5%。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一切吸收公众存款或负债并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是委托代理或投资的关系。近年来;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加快;对哪些创新产品适用准备金要求关系到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目前在改进金融服务、鼓励直接融资和减轻间接融资压力的背景下;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如发行金融债券、开办代理理财业务。但是从存款准备金管理来看;不能因为商业银行有关负债业务在名称上没有“存款”二字就不适用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向公众发行的债券或其他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产品应考虑适用存款准备金制度。恰当地把握存款准备金适用范围;在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改革、金融产品创新的形势下非常重要。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规范地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改进金融服务。         

虹桥书吧BOOK。  

第21节:货币政策下的股市震荡(6)         

  目前,我国对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都支付利息;但是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趋于下降。如前所述;对超额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超额准备金存款调整吸收过多流动性;不利于中央银行预测货币市场流动性。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可以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整利率货币市场交易融通流动性余缺;增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敏感性。   

  2004年;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越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综合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有关思想;体现了我国关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综合考虑及安排。   

  从公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股市运行状况看,房地产板块显然受到了影响,多数房地产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尤其是万科、深深房、上实发展等下行幅度较大。一方面,房地产公司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很高,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收缩放贷,加之前期的有关政策,房地产公司贷款的成本和难度将进一步增加,而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也同样会导致财务成本的提高,从而将影响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利润和项目的拓展;另一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居民购房按揭贷款减少,居民住房购买能力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供给减少和上市房地产公司将继续分化,资产质量较差、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这些公司的股票难以看好。   

  在行业整体不利的情况下,优质房地产股反而有较好的机会。由于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相对于开发贷款来说,形成不良资产的比率小很多,因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影响小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可能会形成房价继续上涨状况。能够从中受益的是举债能力强、容易被银行接受的公司,这些公司资产质量较好,资产负债率不高,后市继续看好。         

。←虫←工←桥书←吧←  

第22节:货币政策下的股市震荡(7)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股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将直接导致银行的赢利能力下降。   

  央行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短期影响如表4?2所示。   

  表4?2央行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短期影响   

  调整时间调整前存款   

  准备金率调整后存款   

  准备金率调整幅度公布后首个交易日   

  沪指表现2008年6月7日16?5%17?5%1%下跌7?73%2008年5月12日16%16?5%0?5%下跌1?84%2008年4月16日15?5%16%0?5%下跌2?09%2008年3月18日15%15?5%0?5%上涨2?53%2008年1月16日14?5%15%0?5%下跌2?63%2007年12月8日13?5%14?5%1%上涨1?38%2007年11月10日13%13?5%0?5%下跌2?4%2007年10月13日12?5%13%0?5%上涨2?15%2007年9月6日12%12?5%0?5%下跌2?16%2007年7月30日11?5%12%0?5%上涨0?68%2007年5月18日11%11?5%0?5%上涨1?04%2007年4月29日10?5%11%0?5%上涨2?16%2007年4月5日10%10?5%0?5%上涨0?43%2007年2月16日9?5%10%0?5%上涨1?4%2007年1月5日9%9?5%0?5%上涨0?94%   

  第三节汇率与股市走势   

  股价指数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而汇率变动则反映了货币国际购买力的变化。两者既是两个主要的金融市场子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价格,又同为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西方学者较早就关注这两种金融指标的关联程度。关于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西方已有两种成熟的理论模型,即汇率决定的流量导向模型和股票导向模型。前者强调经常项目或贸易平衡,认为存在着由汇率到股价的反向关系,这种分析主要着眼于微观层面;而后者强调资本项目是动态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认为存在着由股价到汇率的正向关系,这种分析主要着眼于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有学者认为,汇率变动影响了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资产组合的真实价值。例如,如果预测真实美元汇率上升,公司利润由于收汇减少而下降,则公司股价就会下跌。总的来说,公司股价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的证据并不明显。但是,已经发现资源类股票和实业类股票价格对于汇率波动的反应大不相同。当货币升值时,实业类股票的价格表现较好;而当货币贬值时,资源类股票的价格则较为坚挺。在宏观层面,对汇率与股价关系的探索主线,集中在股票综合指数与汇率浮动价值的相互联系上。国外有学者利用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发达国家的数据构造了一个广义模型进行描述。在其模型中,相关变量包括政府债务、经常账户盈余、国与国之间的利率差距、股票市值、债券的市值以及汇率等,从而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宏观金融变量交叉影响下股价与汇价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股价和汇率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正向相关关系。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股价与汇率之间有强烈的负相关关系。总的看来,不管在微观还是宏观层面上,对于股价与汇率的关系,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证的角度都远未达成共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