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

第16部分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第16部分

小说: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夜狮子白前往赏花,杨贵妃坐着步辇紧随。明皇又从梨园弟子中选出一些最优秀的乐工组成乐队,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龟年领衔献艺,眼看一场盛大的文艺晚会就要开场了。明皇突然想:“今天这样的好日子,朕与贵妃一起欣赏姚黄魏紫,怎么能唱些老掉牙的歌曲呢?”于是赶紧让李龟年把李白找来,写几首新歌助兴。李白被召入宫中的时候,又在酒店喝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明皇让人在他头上浇了一瓢冷水,待他稍稍清醒一点了,便命他写诗。酒劲儿上涌,李白这次可是拿足了架子,非得让杨贵妃给他磨墨、高力士替他脱靴才肯写。没办法,皇帝陛下还等着听新歌呢,杨贵妃与高力士只能含羞忍耻满足了李白的无理要求。玩完了恶作剧的李白思如泉涌,一气写了三首 《清平乐》:“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真正是文采斐然。这天晚上,李龟年主唱,玄宗亲自吹玉笛伴奏,贵妃娘娘手捧颇梨七宝杯,品着西凉进贡的葡萄酒,听得入了迷。君臣尽欢而散。
  可是,在这次赏花会上,李白发酒疯,得罪了高力士,要遭报应了。高力士虽然只是一介宦官,但人家伺候唐玄宗几十年,唐玄宗常说只有高力士在身边伺候才能睡得安稳。唐肃宗做太子的时候称呼高力士为“二兄”,亲王、公主们都管他叫“阿翁”,驸马们就直接叫他“爷”。您想想,这是什么身份的人物!李白胆大包天,居然像使唤奴才一样使唤他,他能不怀恨在心么?倒是杨贵妃心眼儿实在,磨磨墨也就算了,过些天重读三首 《清平乐》,见李白把她描写得花容月貌,什么气儿都撇爪哇国去了。高力士一看不行,得给贵妃心里烧一把无名火,借贵妃之力来修理修理羞辱他的李白。于是高力士对杨贵妃说:“奴才还以为贵妃恨李白恨得牙痒痒呢,想不到您居然还这么喜欢这几首歪诗。”贵妃不解,问道:“李学士又没得罪我,恨他做什么?”高力士诡秘地一笑,说:“您看第二首,‘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拿您比赵飞燕呢。赵飞燕又不是什么好人,能跟您比么?”贵妃一想,力士说的是呀,赵飞燕心肠歹毒,害得汉成帝断子绝孙,拿她比我,分明是骂我嘛!于是她也开始讨厌李白了,唐明皇想给李白封官,她就吹点枕边风,横竖让李白干不成。所以李白在长安呆了三年,除了给明皇写几首妆点门面的诗之外,事业严重受阻。他的地位基本等同歌星李龟年而已。 。。

李白:原来吹牛也能做成大事业(5)
不过,做个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这可不是李白的人生目标。他是一只不甘受缚的大鹏,既然在长安得不到他想要的,那么他就该考虑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了。天宝三年,李白向明皇递交了辞呈,很快得到批准———很明显,皇帝也厌倦他了,连虚与委蛇的挽留都没有。
  (四)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天宝三年,在翰林院工作了三年的李白黯然离职下岗。唯一让他高兴的是,明皇给了他不少银子,算是下海安置费。这使得他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至少喝酒的钱是不愁的。李白离开长安,第一站便来到华阴,这座雄桀西州的神山是他一直以来所向往的地方,这次路过,可不能再错过登临的机会。在华阴县,李白闹了一个笑话,他喝得大醉,骑驴经过县衙,被县长大人以扰乱公共秩序的名义抓了起来。县长大人威严地坐在堂上准备审问李白,他威严地喝问:“堂下何人,胆敢如此无礼?”然后给了他纸笔,让他写供状。李白写道:“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县令读罢,惊出一身冷汗,赶紧下堂拜谢。李白也不多说,长笑三声,骑驴飘然而去。
  在东都洛阳,李白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两颗巨星碰撞到了一起。这位比他小十一岁的诗人,是李白忠实而狂热的追星族。在以后的日子里,杜甫写下了很多思念李白的诗歌,“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鸿雁几时至?江湖秋水多”。李白就是个大孩子,得人哄着才好。所以只有像杜甫这样真心佩服他、鞍前马后跟着他转,他才能感受到人生存在的价值。即使如此,李白其实并不以杜甫为意,毕竟他们年龄相差那么多,杜甫在他的眼里不过就是一个小朋友罢了。所以杜甫写了那么多诗送给李白,却很少见到李白送给这位小兄弟只言片语。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唐代这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间的“伟大友谊”,实际上这算不上真正的友谊,仅仅是崇拜与被崇拜的关系而已。
  李、杜结伴而行,离开洛阳,漫游梁宋,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著名诗人高适,三人到处访古寻友,颇得其乐。之后李白来到齐州,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正式成为一名道士。这位诗仙道士有家有室的,估计就是传说中的“火居道士”吧。当然,道家不禁酒,所以嗜酒的李白仍然到处喝,终日徘徊在醉乡之中(即使道家禁酒,估计也要对诗仙网开一面,就像当年白莲社一百多号人物中,就只有陶渊明先生可以怀揣酒壶列席会议一样)。游历到南朝诗人谢脁做过太守的宣城时,李白认识了一位姓纪的老头儿———一位酿酒高手。在这里,李白颇过了一把酒瘾。可惜不久纪老先生就仙去了。伤心之下,李白写诗道:“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听口气,似乎纪老头生前所酿的酒基本上都卖给了李白一个人,看来这位诗仙不是一般的能喝啊。
  泾川豪士汪伦听说了李白好酒的名声后,主动写信给他,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读了信,肚中的馋虫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赶紧赶到泾川。到了之后汪伦才告诉他:“十里桃花,是说有一个很大的湖叫桃花潭,并没有一株桃树;万家酒店,不过是说酒店老板姓万而已,一个小地方,哪里用得着开一万家酒店嘛。”李白听了大笑,并不以上当受骗为意,而是很高兴地留在这里游玩了好些天。在这点上,李白比那些说好给十万报酬只拿到八万就不肯上台献艺的星星们还是强了许多的,看来人确实是首先要有文化然后才能有素质啊。

李白:原来吹牛也能做成大事业(6)
李白一直想干点大事,却总是得不到机会。实际上,可能唐玄宗不让他做官其实含有爱护人才的意思。因为李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政治嗅觉一点都不灵敏,要真进入了官场,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不,李白这次就差点把吃饭的家伙玩丢了。安大胖子扯起大旗造反,唐玄宗仓惶西幸,路上下旨,命令自己在各地做官的王子们分别组织军队勤王。永王李璘以荆州大都督的身份,统领山南东路、黔中、江南西路三道,大募义军,干得轰轰烈烈。经过庐山的时候,李璘请正在庐山上炼丹的李白出山。李白一冲动就加入了李璘一伙,还豪气万丈地写下 《永王东巡歌》 来赞颂李璘,说永王将来要“为君谈笑静胡沙”。殊不知,此时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他才不会看着自己兄弟的势力坐大呢———即使这位亲爱的老弟是他亲自抚养###的。他马上命令李璘停止募兵,可是李璘不听;不但不听,反而东下扬州,要占据财政收入占到全国一多半的江南地区。任何一个只要不是政治白痴的人都知道,李璘不听朝廷号令,现在跟着他混,一个绊子栽倒便是死罪。可是李白却浑然不觉。结果扬州一战,永王大败,逃奔岭南而死。李白逃到彭泽县被官府抓到,送到九江监狱里关了起来。参与永王的“谋反”本来是死罪,但李白命不该绝。二十多年前,他在太原曾经救过一个小卒,现在,那位名叫郭子仪的小卒已经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他愿意用自己的军功来折抵李白的罪过;当年在商丘、开封一带总跟着李白蹭酒喝的穷哥们高适现在已是肃宗跟前的红人,他也在替李白说好话。于是,李白由死刑立即执行被改判长流夜郎。流放途中,才行至巫山,又遇上肃宗新立太子,天下大赦,于是李白被开释了。从死刑到流放再到无罪释放,李白着实玩了一把心跳。在白帝城乘舟东下,遇赦的李白心情畅快地写下了 《早发白帝城》。还有什么比无罪释放更让人觉得轻松的呢?李白吃了这次哑巴亏,却总算安然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有激情的人总是不甘寂寞的。李白都老成这样了,仍然念叨着要上阵杀敌、为国效力。上元二年,名将李光弼出师东南。李白听说后,打算前往投效。可惜这个时候他已经六十一岁,而且长期酗酒已经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因此才到半路便因病折返。他的本族叔叔、著名书法家李阳冰此时正在安徽当涂做县令,贫病交加、一无所有的李白只好投奔当涂,不久便在此病死。李白一生最崇拜的诗人就是谢脁,这位被后人亲热地称为“小谢”的诗人做宣城太守时非常喜欢“青山”,在这里筑室而居,人们因此把这座风景秀美的山命名为“谢家青山”(在今马鞍山市)。李白生前也非常喜欢此地的风景,曾留下遗言说将来要埋骨于此。可是李阳冰先生不是大财主,只能草草将落魄的诗仙安葬在当涂。直到五十多年后,在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的主持下,才将诗仙迁葬“谢家青山”,算是了结了他的一桩心愿。
  关于李白之死还有一个民间版本,该版本说,李白喝醉了酒,看到水中月亮可爱,便跳到水里捞月。同船之人正欲下水救他,却见他破水而出,骑一头长鲸升天而去。李白敢于睥睨众生、平揖王侯,一辈子浪漫惯了,也许这种结局更符合他的性格吧。这个一辈子好说大话的诗仙,确实将吹牛做成了一番大事业。
  

王维:命运就是该死的银行家(1)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一部魔鬼词典是这样解释银行家的:银行家是这样一种人,当你需要钱的时候他会紧紧捂住钱袋子,当你不需要钱的时候却又拼命想借给你。对王维来说,命运就是这样一个###的银行家。
  王维(701-761),字摩诘。佛家有部 《维摩诘经》,王维的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据精通梵文的陈寅恪先生考证,“维”意为“降伏”,“摩诘”意为“恶魔”,所以,咱们不妨说,这哥们儿姓王名降伏字恶魔。够生猛吧?从王维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此君与佛家相当有渊源。他的母亲博陵县君崔氏,就是一个超级虔诚的佛教信徒,笃信禅宗,曾追随北宗禅六祖神秀的高徒大照禅师修行三十年。(禅宗是对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初祖达摩五传至弘忍,分裂成南北二宗。北宗讲“渐悟”,神秀居首;南宗讲“顿悟”,慧能领头。)王维的诗境明秀澄澈,跟他母亲将他引入佛教园地是大有关系的。
  王维出身于太原王氏,这个家族与清河和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合称天下五大望族。这五大家族中,单就文学来说,太原王氏无人能出其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