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

第15部分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第15部分

小说: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还有点调侃他老婆的意思(我是牵牛郎,你又不是织女,管我作甚?),越想越生气。李白害怕了,赶紧逃离彰明县,跑到大匡山,拜一位叫赵蕤的隐士学习纵横术。所谓纵横术,就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来游说人主接受自己合纵或者连横的主张,说得通俗点,就是吹牛的本事。日后李白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事业而到处游说大官,最后成长为天字第一号的牛皮大王,都是被赵老师和他传授的纵横术给害的。

李白:原来吹牛也能做成大事业(2)
在后人看来,李白既是酒鬼,又是道士、说客,似乎还是个身手不错的剑客。江油附近有座紫云山,是个道教胜地,也是李白常去散心的地方。年轻的时候,李白还曾漫游过蜀中著名的道教洞天青城山、峨嵋山,成年后,他又到处跟着道士们混,还正儿八经地当过道士,所以说他是道士一点问题都没有。至如剑客嘛,魏颢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己也吹牛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有学者考证说,唐代蜀中法纪松弛,“手刃数人”而没有被官府逮起来法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二十岁那年李白又客串起说客来,当时著名文人苏颋到成都做益州长史,李白就曾经拜望过这位老前辈。一番晤谈之后,苏颋夸奖李白说:“这位小兄弟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说目前还没有完全成才,但假以时日,肯定可以跟他的四川老乡司马相如相颉颃。”
  二十五岁这一年,李白已经把巴蜀一带所有可玩的景点都玩遍了。四川盆地太小,容不下他这条真龙。于是,开元十三年春,他在腰间挂上一柄宝剑,潇洒地东出夔门了。
  (二)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成了他那个时代的职业驴友。他顺长江东下,泛舟洞庭、驻马庐山,一路游到六朝金粉之地金陵,直至剡中。“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一带是王羲之等名士最爱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李白心中最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提起李白这段职业旅行家的生活,蛀书很是羡慕,羡慕他那个时候旅游景点不收门票,想去哪儿去哪儿。
  游洞庭时,同行的驴友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是个侠义之人,为亡友哭得昏天黑地,大热天的,他守在朋友的尸体旁不愿走。有一头老虎饿急了想吃老吴的遗体,硬是被李白赶跑了。李白把吴指南暂时安厝在洞庭湖边,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取出他的骨殖,在洞庭湖水中洗净,然后背在肩上徒步数百里,在鄂城找到一块风水宝地让朋友入土为安。有学者据李白给吴指南做二次骨葬的事实来推测他其实是个突厥人,甚至还有人考证出李白的面相更接近突厥而不是汉人。哦卖糕的,原来李白是一个有外国血统的混血帅哥呀!怪不得那么帅的。
  金陵、剡中一行后,李白又回到了楚地。在安陆,他迎娶了高宗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安陆的白兆山,便是李白此时最喜欢去的所在。蛀书几年前去安陆,没有跑一趟白兆山,到现在都还后悔不迭。此时的李白十分傲气,一般人所走的科举入仕这条路他根本瞧不上眼———他肚子里装着赵蕤老师传授的纵横术,那可是跑官要官的《葵花宝典》 呀。他自视极高,梦想是以布衣而为卿相,根本不愿意像普通人那样从一介小官慢慢熬上去。所以,这段时间里,他以安陆为中心,南至江夏、荆州,北到襄阳、洛阳甚至太原,四处干谒投书,希望引得某位高官的注意,籍此得到一官半职。他先后投书安州李长史、裴长史,襄阳刺史韩朝宗等人,却都被人看成是志大才疏的混混,谁也不愿意推荐他。此次干谒,李白唯一的收获是结识了郭子仪。他与元参军游太原的时候,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卒的郭子仪因犯法将受重罚,李白爱才,便通过元参军的父亲为郭子仪求情,赦免了他的罪过,使郭子仪对他感恩戴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白:原来吹牛也能做成大事业(3)
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李白曾经入京城求官,结果仍是失望而归。做什么事儿都不顺利,是不是住的地方风水不好?极度郁闷的李白决定移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人隐于徂徕山,号称“竹溪六逸”,哥儿几个都有点愤世嫉俗,天天在一起酣歌纵酒,实在干不出什么正经事儿。李白不但不干正事儿,还写诗嘲笑别人“白发死章句”。有一天,无事可做的李白居然想到了向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太守的李邕投书,这李邕也是个鼻孔朝天的狂人,谁都瞧不起的,李白跑去见他,自然遭了白眼。垂头丧气的李白只好写了一首 《上李邕》 来发牢骚,“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孔子曾经曰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就连孔夫子都明白“后生可畏”,你这个老家伙怎么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呢?当然,李邕名气大得能吓死牛,他才不理会后生小辈怎么嘀咕呢。
  天宝元年,李白再游剡中,认识了著名道士吴筠(大唐皇帝奉老子李耳为远祖,自然格外重视道教和道士)。不久,吴筠受命待诏翰林,顺便就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而李白又通过元丹邱认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于是,在吴筠与玉真公主的双重推荐之下,李白出头的机会终于来了。接到朝廷的征召令,李白胸中郁积了十多年的晦气一扫而空,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到了长安。
  (三)
  清平调词(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长安三年,是李白一生中最风光的一段日子。吹了四十年的牛,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了。
  吴筠推荐李白,也就只是个引荐作用。最初唐明皇并没有把李白当回事,不过是出于照顾吴筠的面子,才给李白下了道聘书,让他在翰林院吃白食。李白在翰林院蹲着,日子过得很不顺———他的兄弟吴筠天天跟着皇帝老儿锦衣玉食,却把他这个心气高傲的家伙晾在一边吃残羹冷炙,您想想,搁谁心里都不能痛快吧?闷在翰林院的李白仍然是一副纵横家的派头,有一次去谒见宰相,先投上一张名刺,写道:“海上钓鳌客李白。”咱们都说,一等人名片只写名字、二等人名片上写职务,要是谁把名片写得密密麻麻,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家伙是骗子。这个道理古今都是一样的。李白的名片虽然写得简单,却很有气魄,很有点姜太公“负命者上钩来”的意思,宰相就是日理万机,也得抽空会会这位“钓鳌客”。宾主坐定,两人开始海阔天空地吹了起来。宰相问道:“李先生海上钓鳌,不知道用什么做线、什么做钩?”李白朗声道:“当然是以虹霓为线、以明月为钩了。”宰相一听,敢情遇上了吹牛的行家了,又问:“那用什么当鱼饵呢?”李白笑道:“天下偌多唯唯诺诺的小男人,反正也成就不了事业,用来做鱼饵再好不过了。”一句话吓得宰相出了一身冷汗:老夫今天要是不接见这位钓鳌客,或者脾气再“面”一点的话,敢情就被李先生当作鱼饵喂王八了。
  不过,吹牛归吹牛,宰相才不会真正把李白的话当回事呢。所以李白还是得不到重视,只好时不时地去酒馆买醉。李白是个穷开心的主儿,虽然去小门小脸的店儿喝酒他也不嫌弃,但要是有进豪华酒店潇洒的机会,一般是不会放过的。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有机会遇到同样喜欢逛豪华酒店的学术权威贺知章。贺知章先生是朝廷高级干部,却不像李邕一样喜欢端着老前辈的臭架子,而是愿意跟落魄的李白一起喝酒。酒过三巡,李白高兴了,拿出一首 《乌栖曲》 给贺老看。贺老苦吟叹赏良久,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李白一高兴,马上将压箱底的 《蜀道难》 拿了出来。贺老读后赞不绝口,说:“你果然是太白金星下凡,凡夫俗子哪里能写得出这样的好诗来呢?”所以当贺老称李白为“谪仙人”的故事传出去之后,李白一下子就声名远播了。贺老郑重地向唐明皇推荐李白,说他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作为唐明皇儿子的老师和公认的学术权威,贺老面子可比吴筠大多了。有贺老做保山,唐明皇决定用前所未有的礼遇接待李白。李白进宫的时候,唐明皇从自己的专车上下来,徒步迎接李白上殿,与李白一起纵论天下事。您想想,李白同志本来就是天字第一号的牛皮大王,在侃大山这方面绝对是专业人士,还能不把明皇侃得晕头转向?于是龙颜大悦,明皇留李白在宫中跟自己一起用餐,让他坐自己御用的七宝床,甚至亲手给他盛饭。自有皇帝以来,何曾有诗人受到过如此隆重的接待?从此以后,李白更是有了吹牛的资本。出名以后的李白,成了长安城里最有名的酒鬼之一,被杜甫写进了 《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便是从这里传开去的,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更是刻画出了李白傲世独立的个性气质。

李白:原来吹牛也能做成大事业(4)
话说一天,唐玄宗正与杨贵妃在月下听乐观舞,突然想起了李白,于是回头吩咐高力士说:“如此良辰美景岂能辜负,你去把李白学士请来,让他将今天的事儿写成诗,好使后人嫉妒朕的快活日子。”高力士找啊找啊,快把腿跑断了才在宁王李宪的府里找着李学士。可是这时李白在宁王家喝高了,连路都走不动,高力士只好找人将醉醺醺的李白抬进宫里。李白喝得烂醉,见了皇帝连行礼都成了问题,明皇忙命他免礼平身。叙完礼,明皇命李白以《宫中行乐》 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李白请示道:“宁王请微臣喝酒,现在已经醉得不成样子了。希望陛下允许我不拘礼节,微臣才能把诗写好。”于是明皇命两个小太监扶着李白,再让人把饱蘸浓墨的笔递到他手里。李白操笔疾书,文不加点,须臾便写好十首诗。
  也正是因为李白能写诗,所以在翰林院那么多学士中,只有李白最受重视。杨贵妃最爱牡丹花,明皇便在大明宫中遍植此花。这天,兴庆池沉香亭前牡丹开得鲜艳,唐明皇听说,骑着宝马照夜狮子白前往赏花,杨贵妃坐着步辇紧随。明皇又从梨园弟子中选出一些最优秀的乐工组成乐队,让著名男高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