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是湖南人 >

第40部分

我是湖南人-第40部分

小说: 我是湖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电复蒋介石:“朱德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予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与你会见问题。”
  蒋介石接到毛泽东的回电,立即召集谋士研究,对电文字斟句酌,推测毛泽东是不敢来重庆的。他高兴极了,再给延安发报邀请。他想:毛泽东越不敢来,我们就越要邀请,报纸上都给登出来!
  蒋介石发第二份电报的意图,毛泽东也很清楚。但他仍不急于接受邀请,回电说:“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
  蒋介石狂喜,以为毛泽东的第一次回电是拿朱德作挡箭牌,第二次回电又在拿周恩来作挡箭牌。他根据国民党驻延安的联络员提供的情报,断定毛泽东不敢深入追捕他十年之久的强大对手的巢穴。于是,他在收到毛泽东第二次回电的第二天,发出第三份邀请电报。
  半个月内,蒋介石连发三份电报,媒体大加宣扬,一时之间,毛泽东是否去重庆参加和谈,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在中共中央讨论毛泽东是否去重庆的问题时,朱德认为,毛泽东去重庆是有利的,而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彭德怀也认为毛泽东去重庆危险性不大。毛泽东去了,共产党便占了主动,会给全国人民很大振奋。但他主张毛泽东过几个月再去。
  毛泽东认为必须马上去,去晚了就被动了。至于他的安全问题,他从参加革命起,就已置自身安危于度外。他对开完会后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军们说:“(如果蒋军挑衅,)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我谈判就容易一些。”
  毛泽东下定决心去重庆了。在收到蒋介石第三份邀请电的第二天,他立即回电: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国共和谈是国人注目的焦点,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不赞成中国打内战,认为有可能建立联合政府。斯大林也不赞成中国内战,发来一份电报说:中国再打内战,就有把民族引向灭亡的危险。毛泽东极为不快,生气地说:“我就不信,人民为了翻身搞斗争,民族就会灭亡!”过了两天,斯大林又发来一份电报,说毛泽东应该去重庆谈判,苏联和美国会负责他的安全。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不过想捞一点政治资本。他认为毛泽东不会也不敢应邀,没想到弄假成真了。毛泽东毅然决定赴会,蒋介石反倒为难了。但事到如今,只有接着把戏演下去。
  蒋介石委托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乘赫尔利的专机前来延安,迎接中共谈判代表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林柏渠前往延安机场迎接。当晚,中共中央在延安王家坪露天广场举行了跳舞晚会,欢迎赫尔利和张治中一行,
  第二天清晨,毛泽东登上美军的专机。上千名干部群众到机场送行。大家心事重重,沉默不语,仍然担心毛泽东的人身安全。
  毛泽东站在飞机舱口,面对人群,亲切地点点头,宽大的手掌握住那顶深灰色的太阳盔,慢慢举起,然后用力一挥,停在空中……
  这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上飞机,他将随这架飞机公开进入蒋介石的统治区。毛泽东也是第一次到重庆这座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
  中共谈判代表团的专机徐徐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的跑道上,守候在机场的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停机坪。机舱门打开了。第一个出现的是毛泽东,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手拿盔式帽,潇洒地挥动着右臂,面带微笑,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
  中外记者蜂拥而上,把毛泽东等人围在中间,镁光闪烁,相机的“咔嚓”声响个不停。毛泽东没有发表现场讲话,而是由周恩来散发了一份毛泽东的书面讲话。
  下机后,毛泽东等人乘坐美国大使馆的2819号汽车,直驱曾家岩的张治中公馆小憩。蒋介石特别拨出一辆牌号为“1004”的黑色防弹高级轿车供毛泽东专用。
  

风流人物看今朝(12)
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别墅设宴为中共谈判代表团洗尘。
  中国两个最大政党的领袖,在经过十八年较量后,在这里握手了。
  两个对手就坐以后,沉默了片刻。先开口的是毛泽东。他说:“蒋先生,我们大概有十八个年头没有见面了吧?”
  蒋介石也许是受不了毛泽东的吞云吐雾,下意识地挥了挥手,接着开口道:“是呀!十八个年头已经足够建设一个中国了。”他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国之君,时刻摆出一种架式与威严。
  蒋介石现在的心情异常复杂。一个曾经差一点被他“剿灭”的对手,一个曾经被他悬赏二十五万光洋买人头的湖南人,现在安详自若地坐在他面前,近在咫尺,他却只能把对方敬若上宾。
  毛泽东吐烟时,见蒋介石摆手,立即意识到:蒋介石不沾烟酒。他将手中燃着的香烟掐灭。后来,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的多次会谈中,一直没有抽烟。蒋介石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事后,他对人感慨地说:“毛润之的自制力惊人,无怪乎他能成为我最强的对手啊。”
  当晚的欢迎宴会气氛热烈。《新华日报》披露:“席间蒋主席和毛泽东同志曾相继致词,并几次举杯互祝健康,空气甚为愉快。”
  然而,第二天在谈判桌上,双方便展开了唇枪舌剑。国民党对谈判缺乏准备,一开始拿不出方案。中共早有准备,提出八条原则意见。
  蒋介石耐着性子听完,苦笑道:“十几年不见,没想到毛润之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可惜我这里没有这么多东西,恐怕满足不了你的胃口哇!”
  以后,蒋介石同毛泽东会面,大多是在公开场合,讨论原则问题。但是,两人有过几次重要的秘密会谈,有时没有任何其他人在场。在重庆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直接会谈、宴会有十一次之多。
  为了真正实现和平,中共做出了许多重大让步。但由于蒋介石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双方分歧太大,协议难以达成。
  在一次会见中,蒋介石趾高气扬地告诉周恩来:“盼告润之,要和,就照这个条件和。不然,就请他回延安带兵来打好了。”
  听了周恩来的报告,毛泽东第二天见蒋介石时,坚决地回应了他的挑衅:“现在打,我确实打不过你。但我可以用对付日本人的办法来对付你。你占点线,我占面,以乡村包围城市,你看如何?”
  国共谈判桌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谈判陷入了僵局。
  蒋介石假谈真打,在绥远和山西下了赌注。他命令傅作义部六万多人,沿平绥线进攻察哈尔解放区。他对傅作义说:“必须打好这一仗,给共产党谈判代表点颜色看看,否则他们胃口太大了。”傅作义的部队却不争气,被贺龙和聂荣臻的部队击退。中###队歼敌一万二千人,收回十多座城镇,以及绥南和绥东的广大地区。
  蒋介石决定再试一次,命令阎锡山率领三万八千兵力进攻中共掌握的上党地区,结果输得更惨。刘伯承和邓小平集中三万一千人与阎军决战,结果阎军三万八千人除三千人逃跑外全部被歼。
  毛泽东获悉上党大捷,高兴地说:“打得好!胜仗打得越大,我回去的希望就越大。”
  上党战役胜负已成定局时,重庆谈判也恰好进入尾声。
  在重庆的红岩村里,毛泽东通过电报指示中共的军队:以最快的速度进军东北。林彪急赴东北领导东北民主联军组织大的战事;黄克诚率新四军三万多人开进东北;罗荣桓也从山东率部队奔赴东北。
  为了促成和谈,毛泽东让周恩来专门负责谈判,自己积极展开各种社会交往。他穿梭于各种茶话会、鸡尾酒会、欢迎会和记者招待会上,广泛接洽各民主党派,先后会见了国民党进步人士宋庆龄、冯玉祥和柳亚子,民主人士张澜、沈钧儒和黄炎培,以及妇女界、工商界的著名人士和外国友人。他会见了三个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接受了他们赠送的好运牌香烟。他将一首词《沁园春?雪》送给柳亚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先前在陕北所作,他将此旧作抄件赠给柳亚子,本来没有打算发表。但是,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后,吴祖光将此词在《大公报》上以显著位置公开发表,并附一文言评说,认为这首词气魄极大,纵横古今。词发表后,在重庆引起轰动。毛泽东的才华和博学,为国统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风流人物看今朝(13)
这首词豪气勃发,词家普遍推崇,认为辛弃疾、苏东坡也有所不及。这无形中为中共做了宣传。一时洛阳纸贵,争相传诵。蒋介石着急了,召集御用文人说:“你们也给我做两首,一定要超过毛泽东。”这可忙煞了陈布雷等一帮文人。但是,他们步毛韵而作的诗词,没有一首让蒋介石满意。蒋介石生气地骂道:“废物!饭桶!”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照了一张合影。据一位美国作家撰写的《毛泽东传》描述:合影上的两个人,一个像普鲁士人,一个看上去像波希米亚人。蒋介石的军服笔挺合身,满缀勋章,毛泽东的衣服则毫无装饰,好像是从一百件衣服里任意拣出来的。毛泽东看上去镇定自若,蒋介石则显得威严。蒋介石有意在服饰和气势上压倒对手,而毛泽东胸有雄兵百万,穿着平民服装,更显出他是人民领袖。毛泽东能够保持镇静,因为他相信他将会战胜蒋介石这个对手。
  四十五天之后,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字,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双十协定》。协定承认了中###队、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与蒋介石最后一次握手道别,然后驱车前往九龙坡机场。从此,这###最大政党的领袖再也未曾谋面。
  毛泽东和王若飞在张治中陪同下飞离重庆,当天下午抵达延安时,受到党政军民两万多人的热烈欢迎。
  不久,蒋介石就撕毁了协定,挑起内战。内战头四个月,中共以战略防御来达到数量上大规模损耗敌人的目的。蒋介石叫嚣六个月消灭共产党,而实际上他不仅没有伤着共产党的筋骨,自己却损失了七十一万军人,把价值近两亿美元的美式武器装备输给了中共。
  蒋介石调整部署,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国民党军队出动三十万精锐部队,由蒋介石最得意的学生胡宗南指挥,进攻陕甘宁边区。
  起初,毛泽东打算坚守延安,要借这块圣地给胡宗南以严重打击。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撤离延安,国民党军的飞机就开始轰炸。一颗重磅炸弹在毛泽东的窑洞前爆炸,毛泽东不慌不忙,但彭德怀劝他离开延安。毛泽东说:“我要最后撤离。”
  不久,毛泽东改变主意,决定放弃延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