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475部分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475部分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没法儿回来过了。” 
 
淑嘉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趁年轻时闯一闯,日后回想起来,年轻时没滋没味儿的,有什么意思?不但他在青海,简王、平王,还有他的叔叔们都在那里,那边儿的人口可多着呢。一大家子人聚在一块儿,未必不如咱们这里热闹。” 
 
还真让皇后说着了,现在青海大军驻地实在也是热闹。简王的毛竹板子打得噼啪山响:临近年关了,大家陆续拿到了赏钱。就有酗酒的、逛青楼的,这两桩事情是最会激人的,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大战之前,军纪还是颇严的,犯了军法的就要训。 
 
最后弄得实在不像样儿,简王只好召开会议,跟自家亲戚商议解决办法:“昨天夜里又抓着三个夜不归宿的,这都是这个月里第五回了,究竟要如何杜绝?” 
 
允祯自己都有些风流想法了,只因自己不是主事人,不敢做得过份而已。此时一哂:“又没阵打,他们手里又有了余钱,拘着不叫他们动,比现在抄家伙去灭了准部都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允祥一看雅尔江阿脸色沉了下来,连忙打圆场:“也不能不顾军纪。只是——堵不如疏。” 
 
雅尔江阿硬梆梆地问:“怎么说?” 
 
“重申军纪,犯了的还是罚。只是……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假。” 
 
这倒是个不坏的主意,众人一齐附和,雅尔江阿道:“就这么办吧。也不能全放假了,叫他们轮休。该谁歇息了谁歇息,当值的都老实操练,再要犯我军法,绝不轻饶!” 
 
命令传出满营欢呼,呼朋唤友,你还欠我一顿酒,哪家青楼姑娘标致,叽叽喳喳,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弘晰等小字辈的从头到尾都默默地旁听,并没有发言,不是他们不想说,实在是不出来不知道带兵之难。是,他们是奴才,却也有自己的想法。承平日久,旗丁越发懒散,兵丁本就有“兵痞”“兵油子”的美名,何况这些不是一般被鄙视的武人,都是特权阶级一份子。 
 
再多的雄心壮志也被这些无赖折磨得奄奄一息了,倒是脾气都涨了不少,也会骂人了,也能不太讲究衣食了。 
 
“什么时候能打一仗啊?”这是大家内心的呼喊,这些兵痞是不乖了一点,但是如果他们拿出醉酒装疯、争风吃醋时的气势来,这一场仗也不是不能打的。 
 
弘晟苦笑道:“来的时候欢喜得不得了,我现在倒有些想家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也不知道我儿子现在长成什么样儿了。” 
 
弘晰心道,你一个儿子就惦记成这样,我还仨儿子呢! 
 
———————————————————————————————————————— 
 
在小字辈们望眼欲穿之后没多久,新年之后,冰雪乍融,斥侯们带来了一个惊天消息,给他们的期望带来了楔机。 
 
冬天不宜出兵,闲着也是闲着,大家没事儿就开个例会唠唠嗑。当然,鉴于“机器不用要生锈脑子不动要变笨”的原理,简王是时常让大家注意一下藏地动向的。不但是西藏那里的,还有准噶尔本部的。虽然天寒地冻的,打听消息也慢了半拍,不过聊胜于无了。 
 
没有得到更有价值的消息——地处高原,一下雪,行路艰难,行人就少,行动也不方便。开春之后,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 
 
这一打发无聊的行为,却在今天拣到了一块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斥侯抓到了一队路过的商人,商人提供了情报,跟大家在东北打得头破血流的好朋友(?)鄂罗斯人,眼见策妄阿布坦派军入藏,又见策妄阿布坦还同时分兵在准噶尔国内打击不听话的势力,估计了一下策妄阿布坦的实力,他们派兵入侵了! 
 
策妄阿布坦腹背受敌,大好的机会啊! 
 
大军驻地高级会议又热闹了起来。 
 
在雅尔江阿简单地介绍了情况之后,屋子里嗡地一声就炸开了。雅尔江阿敲敲桌案:“别吵,别吵,一个一个说。” 
 
他这一说,大家又都闭上了嘴。傅尔丹左看右看,第一个开口:“这个得具折上报吧?” 
 
庆德道:“未知真假便冒然上报,皇上也要说我们轻狂了,当务之急,是确定消息真假。” 
 
傅尔丹道:“已经开春,行人渐多,多抓几个来问问就是了。” 
 
正说话间,却有西藏方面的情况送了过来。雅尔江阿连忙宣入,探子风尘仆仆地进入,奉上一封密报。雅尔江阿顾不上拿裁纸刀子去剔火印,直接撕了起来,取来一看,便大笑道:“是真的!” 
 
原来,大策凌敦多布已经动身北上,其弟小策凌敦多布受命入藏替换乃兄。 
 
“大策凌有谋,小策凌有勇。准噶告急,需有谋之士策应,西藏已下,恃地险地,一勇将足守。” 
 
屋内人人脸上都是喜气。 
 
允俄笑道:“当年葛尔丹谋逆,朝廷就是与策妄阿布坦定计,一东一西,夹攻葛尔丹才定了大局的,眼下……或可一举拿下准部与藏地也未可知!” 
 
真是天赐良机!天大的功劳! 
 
西藏是藏传佛教的根基,又有两位大活佛坐镇,“解救”了他们,使此地重归王化,多大的功劳?准噶尔部占据了西域,使国家的实际统治管不到这里,拿下此地,就是开疆拓土的功勋,可载史册! 
 
大家的呼吸都有些不平稳了。 
 
允祥道:“此事还是要保密的,万一走漏风声,让准部听到消息,严加戒备,那是给咱们找麻烦。” 
 
雅尔江阿拍案而起:“大家各回营准备,点好干粮、检查武器、马匹、帐篷,便说是例行检查。这些日子的刺儿头,都挑出来,组作前锋。我这就具折上报!上谕下来之前,大家先商议一下进军路线,这次务要一击必中才好!” 
 
众人哄然应命。 
 
——————————————————————————————————————— 
 
且不说长泰四年的春天里,青海驻军高层是怎样的兴奋。京城里又出了一件事情:佟国维死了。 
 
他毕竟是胤礽继母的父亲,再讨厌他,面子上的事儿还是要做的。让礼部去撰碑文,照例发下银子来办丧事。人死如灯灭,昔日显赫的佟半朝,此时的丧事却还不算冷清。 
 
沉寂已久的安王府还是过来帮忙了,佟家姻亲遍布朝野,也都到了场,连雍王都过来吊唁这位养母的父亲,弄得住在他家的德太妃小有不快。 
 
然而也就仅止于此了,再想要像佟国纲那样风光地举办葬礼是不可能的了。胤礽下的命令:一切按照佟国维的品级来办,额外的恩典一点也不给。 
 
按照这位的记仇属性,他还特意下了一道旨意:伊孙玉柱欲回京吊唁听允,丧礼过后,依旧回原流所,着选派官员押送。 
 
对比京城和流放地的距离,这边儿丧事都办完了,那边儿玉柱估计还没到京城。等他到了京里,上个坟烧个纸钱又该被押回去了。 
 
皇帝这种生物,真是得罪不起啊!气哼哼的皇帝却因为雅尔江阿的一封加急密报好转了心情:整日给大清找麻烦的鄂罗斯这一回找了准噶尔的麻烦!真是太好了! 
 
还想什么?准备好了就打吧。“朕许你以将位,你自当临机专断,朕从行将从中御之事。” 

 
273 怎一个乱字了得 
   作为一个对于土地有着近乎变态的执着的国家,俄罗斯从建国起就一直在扩张。它的领土越来越大,胃口也是越来越大,抻胳膊抻腿儿,希图控制四面八方,中亚就是其目标之一。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准噶尔部,准部不但占据新疆,中亚的不少地方也在其控制之下。俄罗斯要南侵,必然要踏进准部的势力范围。 
 
准噶尔部就是那么好惹的么?当然不是!它自己都是个扩张好战份子,骨子里无时无刻不以成吉思汗为目标,他还要去抢他?要命的是准部的战斗力也颇有成吉思汗的风范,之前就打败过俄罗斯。 
 
俄罗斯也是一个有毅力、有韧性的国家,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精神,屡败屡战。由于硬扛是吃了大亏的,这一次俄罗斯改变了方针,不硬扛了,找机会,趁准部有事的时候“趁他病,要他命”。 
 
正好,准噶尔内伐哈密,外扰西藏,用兵于东,则西方力量必然空虚。俄罗斯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理所当然地出兵达布逊淖尔。鉴于跟清廷打了一仗之后已经签定了条约,两家算是暂时和平相处了,俄罗斯人也很厚道地派人到了清廷通知一声:我们开打了,你们也要跟上啊。 
 
对于清廷来说,俄罗斯出兵也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准部不但入藏了,他们还伐哈密了。哈密此时是另一蒙古台吉之地,被威胁了,当然要向中央请求援助,清廷令西安满洲兵与甘肃提督、青海台吉相救。 
 
策妄阿拉布坦的计划本是占有全疆,然后吞了西藏,挟兵威而东进。眼下权衡形势,果断地放弃了在哈密的军事行动,让小策凌敦多布到西藏替换了大策凌敦多布,命大策凌敦多布往达布逊淖尔率军民御敌。 
 
哈密围解,西安、甘肃等处兵马各回驻地,走到半路上,又接到调令,各分一部兵入青海与大军会合,一同攻藏。 
 
这些都算是军国大事,别说后宫里知之不详,就连朝中大臣,也多有不知就里的。但是胤礽却是着实松了一口气的,这算是截住了准部东侵的一条很便利的通道。 
 
策妄阿喇布坦的真实意图也是如此,控制西藏并不代表他就是要从藏区东进,藏区往东,道儿不太方便。控制西藏,主要还是要活佛们的号召力。事实上,出新疆东部,往东皆是蒙古各部,一眼望去都是草原,那里才合适准部推进。 
 
策妄阿喇布坦恨得牙痒痒,两线作战,大为不利,还是得先把俄罗斯人先给解决了。至于西藏,小策凌敦多布去防守,应该不至于丢得很快。只要大策凌敦多布尽快解决西部之敌。他都没有让大策凌敦多布回来叙职,直接一封调令,就把人调到了前线。 
 
开打。 
 
就在大策凌敦多布往西线指挥之后没多久,雅尔江阿也接到了来自北京的指示。胤礽一道上谕,解决了雅尔江阿的顾虑,也增加了肩头的责任。康熙在时,是挺喜欢在出征前当诸葛亮的,这里要这样打、那里要那样打,灵异的是每回他指挥得都还挺到位。将领临机专断要处理的并不是大方向上的问题,如果战略出了问题,那是皇帝的责任,大家心里明白,自己不用担太多风险。 
 
胤礽对自己的军事水平倒还有自知之明,几次讨论,发现自己还是差了一点儿,他又对简王比较信任,干脆放权。他不知道的是,简王也是初次独当一面,也是顾虑重重。 
 
雅尔江阿接到上谕先是开心:这样有什么功劳,那就全是自己的了,奖励起来也是很可观的。开心不多会儿就忧郁了:自己的军事水平够么?眼珠子一转,就算所有谋划不全是出自自己的手笔又如何?我还是总领啊! 
 
宗室里的允祥、大臣里的傅尔凡、富宁安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人,自己听取他们的意见,打了胜仗还有个知人善任的美名,何乐而不为? 
 
想到这里,就召集大家来开会,通报上谕。 
 
听到京是不干涉他们的行动,各路将领都很兴奋,这下可以放开了打了!发言也格外热烈。 
 
最先说话的却是允祯:“既然准部首尾难顾,且无法增兵入藏,眼下咱们兵马充足。彼兵少、我兵多,当分路入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