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直面通胀 >

第14部分

直面通胀-第14部分

小说: 直面通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食危机表现为三大形式:(1)粮食价格高涨严重超过了国民购买力,造成粮荒甚至社会###;(2)粮食供应短缺甚至中断,造成人道主义危机;(3)一些粮食进口国可能因为高粮价出现国际收支恶化,进而酿成债务危机和局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十多年来一直保持自给、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解决粮食自给问题“模范生”的印度,2007年从澳大利亚进口了300万吨小麦。2008年初印度宣布,将继续进口小麦,以提高缓冲库存、平抑国内粮价。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的印度,现在储备粮仓也快空了。
  欧盟曾经是世界粮仓,但从2007年7月开始粮仓空了。据路透社报道,欧盟的粮食库存一度只有50万吨。2007年下半年以来,欧盟已从世界各国进口了520万吨粮食,为找到尽可能多的粮食并储备起来,欧盟决定在2008年6月之前,暂时取消粮食进口税。欧洲粮仓乌克兰也空了,2007年,乌克兰的粮食储备下降到40年来的历史最低点,乌克兰政府决定限制粮食出口。
  一些传统的粮食净出口国正在变成粮食进口国。在世界最大的粮仓之一潘帕斯草原,人们一直坚信,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食物:面包、玉米、大豆、牛肉,都是上帝赐给阿根廷人的礼物,从古至今,他们很少为口腹问题发过愁。这一信念正受到现实的冲击。2008年1月18日,阿根廷政府宣布,为保证国内供应,考虑再次提高大豆、玉米、小麦的出口关税。2007年11月,阿根廷已经大幅提高了粮食的出口关税,并且对牛肉实行出口数量限制。但是两个月后发现,国内供应仍然紧缺,必须再次调整政策。
  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小麦库存将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在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澳大利亚,连续两年的干旱严重影响了产量,今后该国很可能要从国外进口饲料和粮食。另外,地区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四位的欧盟,2008年也因大雨不断,影响了粮食生产。
  莫尼克是一名清洁工,在非洲西部地区,像她这样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是80美元。“带5美元去市场,只能买到3公斤大米,剩不下几个钱,根本买不了其他东西。”莫尼克告诉我们。
  由于大米涨价,现在莫尼克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48公斤大米。因为有好几个孩子要养活,她家里现在每天只吃一顿饭,吃米饭对他们来说成了奢侈的事情。在非洲,粮价暴涨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埃及开罗有这样一句谚语:“在埃及没有人会死于饥饿。”但是现在,很多以前从来不担心吃不饱肚子的人,开始为了购买津贴大饼而去排队。
  对此,记者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埃及记者,他告诉我们:“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粮价上涨等因素,埃及的大饼供应出现短缺。而没有受到政府补贴的大饼,价格也是大幅上涨,超过了政府补贴的大饼10倍以上。由于大饼的短缺,人们就排起长队,抢购由政府补贴的低价大饼。有些地方还因为抢购大饼引发了一些冲突。”
  一直以来,埃及虽然是小麦进口大国,却是大米出口国。可是如今,盛产大米的埃及,米价依然没有逃过暴涨的厄运。“2007年的上半年,超市卖的大米的价格大约1公斤是3埃镑(1埃镑相当于人民币是元左右)。而一年后的大米的价格是大约埃镑左右。”
  远离非洲万里之遥的南美也是如此。“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寓意着“货币”和“财富”。因为有肥沃的土壤和茂盛的草原,一直以来阿根廷被喻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玉米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小麦出口量也是世界五强之一。2007年以来,阿根廷的粮价不断上涨。2008年3月份,阿根廷政府为抑制国内粮价和通货膨胀压力,对农产品出口采取了严格限制,大幅提高出口关税。
  在亚洲,泰国大米久负盛名。泰国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年产大米2000多万吨,而泰国国内每年消耗大米660万吨,多出部分主要用于出口。这次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泰国大米出口量直线上升。一些米商趁机囤积大米,等待大赚一笔。为保障供给,泰国政府动用210万吨储备粮平价出售,为防止有人倒卖平价米,泰国居民买米时要带户口本并登记。
  中央电视台驻泰国记者张莉在电话连线中告诉记者:“我周边的泰国人,他们觉得,跟从前比,到外面吃饭的次数相对减少了。而且发现,在外面吃东西呢,很多非常熟悉的饭菜的量,明显得比以前少了,虽然价格没有很大变化。那么这实际上也是涨价了。”
  不仅是一日三餐,在泰国,就连大米的种植和订购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张莉说:“泰国的稻米经销商和黏米商,他们担心就是国内的稻米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经营商在农民开始种植旱季稻米前,就向农民开始订购稻米了,并鼓励农民在这个旱季种植两季稻米。”
  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有钱有粮的发达国家也难以摆脱粮价上涨的困扰,意大利市民游行示威抗议粮价上涨,美国西部、东北部的消费者也为超市限量购买粮食而不满。与之对应的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地位。其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玉米产量占,棉花产量占,小麦产量占。
  中央电视台驻美国记者侯明古在电话连线中表示:“美国粮价呢,在2008年年初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上涨,当时美国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抢购大米的现象,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非常罕见的。”
  导致这场粮食危机的直接原因无疑就是粮价的持续飙升。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在过去3年中,全球食品价格整体上涨83%,小麦价格上涨181%。仅2008年3月和4月两个月,国际大米价格就猛涨了75%。面对一张张饥饿的面孔,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官员感叹,飞涨的粮价使其面临45年来最大的挑战。这场无声的海啸使全球1亿多人陷入饥荒。
   。 想看书来

浅议全球三大粮食定价机制(1)
尽管南美国家的大豆产量上升迅速,但跨国公司通过控制这些国家的流通渠道垄断国际大豆贸易,生产格局的变化并未改变美国期货市场主导世界农产品市场交易价格的定价机制。
  全球粮食定价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市场定价、政府统筹定价、宏观调控定价。
  市场定价机制
  市场定价制的代表国家是美国及欧盟。美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同时,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具有丰富的金融工具和配套的金融制度。在美国,粮食价格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形成。
  美国的谷物交易方式经历了从即期现货交易→远期现货交易→交易所期货交易→场外期货(多种形式衍生品)交易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为解决谷物的及时买卖,避免价格波动的风险,在西部农场主和东部加工商之间开始以远期合同形式进行商品交易。随着谷物交易的不断集中和远期交易方式的发展,1848年,由82位谷物交易商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865年该交易所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同,实行保证金制度,场内交易开始发展。20世纪70年代,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也随之出现,并出现了期权、互换等多种合约形式。
  经过长期的演变,美国大宗农产品交易形成了以期货交易为主、多种交易方式并存的市场体系。由于期货市场价格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对大宗农产品价格的预期,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因此,期货市场逐渐成为农产品基准价格的中心。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加上它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历史悠久,美国的期货价格为全世界农产品市场提供了价格参考标准。
  下面,我们以大豆为例来说明CBOT大宗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形成过程。
  美国农业部对外发布每年美国大豆主产区的生产情况预测和实际统计数据,CBOT的交易商主要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信息进行买卖期货操作,形成大豆的期货市场价格;农场主根据期货价格表现出的供求趋势来确定第二年的生产安排,以此来减少生产上的盲目性。贸易商通过农产品期货价格来确定现货贸易合同中的价格,以避免价格波动风险。很显然,美国本土的大豆生产情况是CBOT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主导因素,这种以美国本土大豆生产情况作为世界大豆现货市场定价基础的期货定价机制,十分有利于保护美国大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近年来,尽管南美国家的大豆产量上升迅速,但以美国为首的跨国公司通过集中控制这些国家的大豆流通渠道来垄断国际大豆贸易,因此,世界大豆生产格局的变化并未改变美国期货市场主导世界农产品市场交易价格的定价机制。
  市场定价制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粮食价格。但是,美国和欧盟的粮食定价机制也有些差别,主要是两者的粮价稳定政策不同,欧盟通过价格支持,包括门槛价格、目标价格、干预价格等措施来稳定粮食价格;而美国主要是采用生产补贴的方式来实现。
  由于补贴政策建立在巨额财政支出基础上,美国政府难以长期维持此项支出。近几年来,美国政府在改革农产品价格补贴时,尝试利用期权交易形式保护农产品价格。美国政府改革目的旨在改变过去直接补贴的老办法,它利用市场承担和分散农产品的价格风险,维护农产品价格水平,稳定农民收入。
  政府统筹定价机制
  这种定价机制的主要特点是,粮食购销通过一个半官方的粮食机构进行,粮食机构通过“试错法”决定粮食的基本价格。代表性国家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出口导向型国家。这些粮食机构是带有官方色彩的粮食生产者合作社或者联营公司,例如,澳大利亚小麦局(AWB)和加拿大小麦局(CWB)。这些粮食机构垄断了粮食交易,尤其是出口。在加拿大现行法律下,小麦只能销售给加拿大小麦局;澳大利亚小麦局则完全垄断着小麦的出口权。
  澳大利亚农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就粮食而言,澳大利亚的小麦有80%左右用于出口,稻米75%以上用于出口。在特定季节生产的小麦是统筹的,也称联营,即生产者和澳大利亚小麦局合伙经营。小麦生产者的作物价格由联邦总理根据《小麦上市法》决定,澳大利亚小麦局执行价格政策。价格决定分两步做出:首先,在收获前宣布各等级小麦的初步最低保证价格(GMP),农民发送出小麦不久可从澳大利亚小麦局接收到预付款,其值为初步最低保证价格的90%。在收获之后,当国家的作物规模和上市潜力能被更为准确地评估时就建立正式最低保证价格。

浅议全球三大粮食定价机制(2)
执行中,如果世界小麦价格低于正式最低保证价格,政府付出差额,生产者在此计划下接受其全部收益;如果世界小麦价格高于最低保证价格,在小麦出售后,将对生产者进一步付款。付款的扣除额由小麦储藏和处理费、铁路运费、澳大利亚小麦局的运作费用和小麦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