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上班族必懂的OFFICE天择定律 >

第16部分

上班族必懂的OFFICE天择定律-第16部分

小说: 上班族必懂的OFFICE天择定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我才了解,“辛苦了”是上司对部属或前辈对晚辈才能用的慰问语,我明明是刚进去的菜鸟,却这样对前辈说话,也难怪已经满肚子气的前辈听了以后更生气了。
  如果部属对上司或晚辈对前辈说“辛苦了”,也许有人毫不介意,可是我敢说多数的上级会不高兴,即使没有表现出来,也会在心里想:这个人真不会说话。
  那么到底要怎么说才恰当?
  很简单,只要多加一个字,整个句子的语气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对上司和前辈不能说“辛苦了”,而要改说“您辛苦了”才对。虽然“辛苦了”和“您辛苦了”两个句子的意思完全相同,但是传达出来的意义和语气却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厂商送货来时,最好不要对他说“辛苦了”,因为,如果来交货的是年长的人,被年轻的职员说“辛苦了”,多半会不高兴。遇到这种情況还是说“您辛苦了”或“谢谢”比较好。
  如果你还想表达得更得体、更讨人喜欢一点,最好能说“您辛苦了!真是谢谢您!”或是“每次都麻烦您,真是不好意思!”等,这样的话会让你的关心显得更有诚意,也更让对方开心。总之,根据情況,恰当地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或许你会认为,这根本就是吹毛求疵,连这一点点语气都要计较,太没意思!不过,在办公室中,职场语言学本来就是相当微妙的,尤其像日本人这种精通阶级与用语的民族,更是讲究。他们在办公室中,甚至还要因男性、女性阶级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称谓和用语。
  在说话之前好好地想一下,自己说话的对象是谁,推测对方的心情,了解他的情绪,然后才开口。
  多花这一点功夫,不用消耗你多少脑细胞,但是却可以让你在人际关系上显得用心,也不会老是处处得罪人。
   。。

天择律46 想死就在公司或聚会上说他人是非
我有个朋友在某次同业的聚会上,不小心说了自己同事的坏话,虽然马上察觉自己失言,但是心想反正在场也没有自己公司的人,也就不放在心上。没想到过几天后,他发现那个同事对他的态度慢慢地改变,和他说话的时候也都爱理不理的,这时候他才心头一惊,“糟了!一定是话传出去了!”
  他脑袋里第一个想法是:不知道是哪个多嘴的去跟他说了!这种想法对他有帮助吗?当然没有。他只会愈来愈不满地整天猜疑是哪个同业出卖了他,而他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每况愈下。
  有时候,说说同事坏话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两个人的关系倒也未必已经到了那么恶劣的地步。但是,当坏话从别人口中带过去的时候,那可就真的没救了,原本可以简单解决的事情闹到第三者那里去了,这下子当事人的脸也拉不下来了。
  这种情况非常难处理。如果你直接道歉,很可能会使事态更加恶化;只有让时间消磨对方对你的怨恨。
  如果只是无意间说了别人的坏话,不要以为说句“哎呀,我不小心的!”就能弥平这种纷争。身为OFFICE竞争赛中的一员,就要知道坏话最后必定会传入当事人的耳朵里,因此,不只是在公司内不要乱说话,即使是公司外也一样,不能随随便便说别人坏话或诽谤别人。
  说别人坏话,当下虽然痛快一时,发泄了心中的不满,可是说过之后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好处。也有些人,整天窝在茶水间里,倒个茶花上十五分钟,和这个聊完和那个聊,把这边的话往那边传,你要骂他没分寸、爱八卦都好,不过你想一想,如果你不说,他哪里有话能四处传。
  所以,那些老爱怪别人多嘴或是背叛的人,才真的是搞不清楚职场生态的天兵。为什么要把操纵自己生死的把柄交到别人手上,还要求别人为你保密,最后才来责怪他人,这根本就是妄想!想想看,如果你是个牧羊人,你会叫狼去帮你牧羊吗?再蠢的人都知道,这是你自己把羊送进狼口,没有人会去怪那只狼卑鄙地背叛牧羊人。
  如果你在工作上真的被同事气炸了,恨不得能斩他几刀,却又无处可发,那么我建议你到教堂找神父告解——他会帮你保守祕密的。
  天择黑匣子
  阮籍的官场生存学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在七人之中是最懂得调整身段的人,对司马政权不构成什么威胁,这是他虽然嚣张、行为放荡不羁,却逃过了被杀的命运,反而成为司马昭座上宾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阮籍从来不说闲言闲语,不在背后说人是非,让司马昭没有把柄可抓。
  司马昭常派他的心腹钟会,四处探听有没有人在说他坏话。钟会就常找阮籍闲聊,但阮籍总是醉醺醺的,从来没批评过什么,甚至一句牢骚也没有。就算喝到醉倒在地,阮籍不该讲的就是不讲。
  阮籍这个功夫不是随便学得来的,司马昭就曾说:“若要说到天下最慎重的人,莫过于阮籍。听他谈话,言词玄妙高远,却不曾评论时事,臧否人物。”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择律47 忘记或记错人家的名字,是职场致命大忌
你知道我每进一家新公司,第一件做的事情是什么吗?打一张座位表,把同一部门的同事以及其他部门常接触的同事的名字一一写下来,牢牢记住。即使公司的人员再少,这一个步骤我也从来不省略。
  有次我刚换到某家公司正在打座位表的时候,一个同事经过看了就说:“哎呀,不用这么夸张吧!这个部门也才几个人,你久了就会记得了!”我当然也是笑笑地对他点点头,然后继续打我的座位表。
  我看过太多职场上的白目天兵,进了办公室脑袋还在放假,竟然会把老板、主管或同事的名字记错,还一脸傻相地说:
  “哈哈!你的名字太菜市场名了,老是搞不清楚是雅婷、怡婷还是怡君!”
  听的人或许不会说什么,可是这种不尊重他人的态度,没有人会喜欢。
  除了当面叫错名字,写信或递交文件时也写错人家的名字,以上这些蠢事只要做出任何一件,就等于在职场埋下一个不定时炸弹。
  我曾经看过一个负责公关的主管,她花了好几个月的心思和努力,筹划了一场异业合作的发表会,一切都规划得完美无缺,活动内容也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却发生了一件让她功亏一篑的惨事。
  当她风采迷人地站在台上,介绍对方公司的老板出场时,竟然一时想不起来老板的名字,整个人急得脸都红了,窘着一张脸,站在台上不知所措地掉下泪来。虽然最后产品还是成功上市,但是这个主管的前途也没了。
  想想看,她整件工作都做得很完美,唯一的失误就是忘了对方的名字,这就把对方对她所有的好印象全搞砸了。你当然可以说,她的工作能力还是不容否定的,但是,发生了这样的事,你说对方未来还想跟她合作吗?
  戴尔?卡内基说过:“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获取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
  既然你什么事都不必做,光是记住别人的名字就能博取别人的好感,那为什么不好好记一下?这可以说是办公室中成本最低的人际关系术,不用花一毛钱就能让别人觉得你重视他。
  相反地,能够出人意料地记住对方的名字,就能抓住对方的心。在美国曾经有某家知名电器公司的董事长邀请公司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吃饭,他私下请秘书按座位准备每位来宾的名字,然后一一记下;当他在饭桌上与每位老板交谈时,随口就能叫出对方的名字,这使每个人惊讶不已,生意也就顺利谈成了。
  尤其是董事长这种位居高职的人,大家都觉得他们一定很忙,不可能花时间去记下所接触的人的名字,但这位董事长却做到了。这会让对方感到意外的感动,觉得自己深受重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及IBM的总裁,据说他们就有超强的记人名字的能力。
  很多人坦承:“我就是不擅长记人名啊!”就是因为多数人都不擅长,大家就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反过来说,当你能够比别人多记住一倍的人名,你获得成功的几率也就比别人高出了一倍。
  千万别小看名字的力量。那些老是耍赖说自己记不住人名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楚职场的生存守则,迟早有一天会踩到地雷的。
  天择黑匣子
  搞清楚焦点在哪里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和他的独生子想将一头牛牵回牛棚去,但两个人一前一后使尽力气,牛却死都不肯进去。
  家中女佣看到他们两个大男人汗流浃背却徒劳无功,赶紧上前帮忙。只见她一手拿着草,一边叫着牛的名字,牛就一路乖乖嚼着草,跟着她进棚了,剩下两个大男人站在原地,目瞪口呆。
  

天择律48 “问句”可以扩展人脉,也可以制造敌人
有一次朋友去算命,回来后把录音播放给我们听,我发现其实算命师的话很少,多半是丟出一句问句后,就让朋友去自由发挥,而且朋友还愈讲愈痛快,两个小时的会面他大概讲了一个半小时之多。
  这下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世外高人总是少言少语就能把大家哄得服服帖帖,因为他们很会问问题,能问到让对方把三姑六婆全招出来还不自知。
  其实,如果你总能问对问题,不但能成功开启话匣子,对人际关系也相当有帮助。
  那么,在办公室中与同事或上司交谈时,要如何运用“问问题”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呢?
  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要有与人交谈的“渴望”。
  这不只表示愿意与对方交谈,也表示在交谈时态度要真诚自然;当然也不能表现得太过亲热,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例如,当对方所说的内容自己不了解时,千万不要逞强,自作聪明地附和,可以试着这样说: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不过我不太了解这门专业,你可以再多讲一点吗?”
  如果你不懂装懂跟着瞎说一番,谈话很难有效率地进行下去,也很可能被对方看出破绽。
  同时,倾听也非常重要。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往往是因为在对谈过程中漫不经心,导致对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如此一来当然很难接续话题。
  事实上,如果你能专注于谈话,就算不了解内容,至少也能从中找到症结点,做出适当反应。
  别忘了,每个人都渴望别人在意他,每个人也都在寻找愿意听自己说话的听众。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自己在说话时,对方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态度,我们的话往往也就会愈讲愈多,也更愿意和对方保持良好互动。
  我有个朋友是个问问题高手,不管什么话题,他总能找出让对方说更多的要点。
  例如有一次他的同事只不过抱怨了一句:“我对电脑真是没辙。”
  他就这么接下话来:“喔?你是做报表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这句话不但表达了关心,两人的对话也开始顺着他的问话展开。
  接下来,朋友还以自己的电脑专业帮助那位同事,借着了解那位同事的业务和工作内容,还因此发现一项机密——原来,老板想要一份近年来损益的对比报表,朋友一瞄之下真是吓一大跳,因为今年的收益比往年少了快百分之八十,公司经营简直摇摇欲坠。当下朋友决定赶快离职,以免被台风尾扫到。
  果不其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