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18部分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第18部分

小说: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谷物市场依靠的是廉价的水路运输,这些地方就是比较城市化和商业化的长
江流域和南方。②表 16(5)的数据表明各省地租占地价的百分数与租佃发生
率之间的大致关系。贵州在西南有些特别,有如北方的山东。以前者的情况
来说,也许跟其他一些比较贫穷和落后的地区一样,高租佃率的基础可能在
于“封建的”地主-佃户关系(劳役、苛捐杂税、更牢固的控制)的持久性,
而不在于土地严格的商业收益。③在总的租佃率低的山东,地权收益高,这也
许是由于中央农业实验所的调查员为山东每亩土地的“平均”价格所挑选的
数字所致。④
关于中华民国租佃情况的估计,很不一致,当然,地方差别很大,但总
的看来,约有 50%的农民牵涉进地主-佃户关系——约 30%为佃农,他们租
种全部土地;20%以上为自耕农兼佃
30 年代的租佃情况、租佃面积、
表 16   农场规模、地租形态和租率(22 省、不包括满洲)















① 见村松祐次:《近代江南的租栈——中国地主制度的研究》,第 47—237、391—636 页;和《中国清末
民初江南地主所有制的纪实研究》,载《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学报》,29。3(1966 年),第 566—599 页。
② 珀金斯:《中国的农业发展》,第 92—98 页。
③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第 43 页,发现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的劳役地租负担最高,根据的是
不包括满洲在内的 22 省 1520 处的报告。
④ 国民政府主计处:《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35 年》,第 462—463 页,列出 1933 年山东的地价与浙江大
致一样;但中央农业实验所提供的 1934 年山东的地价比浙江低 1/3。




(1)自耕农、自耕农兼佃农、佃农的百分数
中央农业实验所, 1931 — 1936 年平均数
卜凯, 1929 — 1933 年


1936 年


自耕农


调查地


自耕农
省别 报告县数 自耕农 兼佃农
西 北
佃农
区数
自耕农 兼佃农
佃农
察哈尔 (10)
39
26
35




绥远
宁夏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山东
河南

江苏
安徽
浙江

湖北
湖南
江西
东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西南
贵州
云南
四川
全国平
均(不包
括满洲)




续表
(13)
(5)
(8)
(29)
(49)


(90)
(126)
(100)
(89)


(56)
(41)
(62)


(48)
(41)
(57)


(42)
(55)
(50)


(23)
(39)
(37)


(1120)
56
62
55
59
55


62
68
71
56


41
34
21


31
25
28


26
21
33


32
34
24


46
18
11
24
19
22


21
20
17
22


26
22
32


29
27
31


32
27
27


25
28
20


24
26
27
21
22
23


17
12
12
22


33(6)
44
47


40
48
41


42
52
40


43
38
56


30

(1)
(2)
(6)
(20)


(4)
(6)
(15)
(8)


31
(2)
(14)


(5)
(13)
(7)


(1)
(13)



(6)
(8)
(3)


(140)

96
20
58
68


38
71
72
58


23
35
29


35
16
33


30
16



25
49
27


44



16
15


38
17
18
23


46
13
20


31
27
35


55
35



22
27
15


23


72
26
17


24
12
10
19



52
51


34
57
32


15
49



53
24
58


33




(2)租佃面积占农场面
积的百分数
全国土地




(3)各种规模的农场的
百分数, 1934 — 1935 年
(亩)
省别
西 北
委员会
卜凯 < 10
10 — 29.9 30 — 49.9 50 — 99.9 > 100
察哈尔
绥远
宁夏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10.2
8.7

— 9.5

16.6




5.0
0.5

9.1
17.4


15.8
1.4
9.3



38.7


16.9
7.9
33.3



35.9


41.0
2.2
16.2



12.8


20.3
8.9
18.4



10.1


16.1
79.6
22.8




2.5


5.7
河北
山东
12.9 9.8 40.0
12.6 9.8
41.4
49.7
10.8
38.5
6.1
7.9
1.7
3.3


0.6
河南

江苏
安徽
浙江

湖北
湖南
江西
东 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西 南
贵州
云南
四川
全国平均(不
包括满洲)




续表
27.3


42.3
52.6
51.3


27.9
47.8
43.1


39.3
36.9
21.2






30.7
19.7


33.3
51.0
31.0


31.2
36.6
51.4


55.7
59.6
26.0


25.8
27.6
52.4

28.7
47.9


52.3
47.0
67.0


60.4
56.5
54.2


71.8
87.4
51.1






47.0
34.6


38.1
38.2
27.8


32.0
33.4
41.6


24.8
12.3
37.7






32.4
9.5


5.8
9.6
3.5


5.5
6.3
3.7


2.5
0.3
7.2






7.8
6.2


2.5
4.5
1.4


1.8
3.1
0.5


0.8

3.0






5.4
1.8


1.3
0.7
0.3


0.2
0.8



0.1

0.9






7.4











省别
西 北




(4)各类地租形态
的百分数, 1934 年





钱租 物租











分租




(5)租额占地价的
百分数, 1934 年





钱租 物租







物租与分
租占收益
的百分数,
分租 1934 年
察哈尔
绥远
宁夏
青海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北
山东
河南

江苏
安徽
浙江

湖北
湖南
江西
东 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西 南
贵州
云南
四川
全 国 平 均
(不包括满洲)
19
31
46
11
14
15


27
52
30
17


28
14
27


20




19
24



10
14
26

21
51
23
19
54
51



45
22
31
39


53
53
66


58
74
80


56
58
65


40
61
58

51
30
46
35
35
35
26


27
26
39
44


19
33



22
18
13


25
18
29


50
25
16

28
2.9
6.4


11.4
10.1


6.2
7.3
16.0



8.7
9.4
9.6


8.3
17.4
19.2


17.8
17.0



6.2
13.9
11.4

11.0
4.4
14.4


12.0
13.0


5.9
7.6
18.8



7.8
9.4
10.3


6.8
17.4
18.1


19.9
19.0



13.4
16.6
14.5

12.9
6.9
12.0


13.7
12.6


6.2
8.1
20.8



12.8
16.4
13.2


13.6
28.5
36.8


21.0
15.4



12.1
16.8
16.9

14.1
37.5



30.9


41.1


50.1
49.1
46.5
49.5


40.3
40.4
42.4


38.6
44.2
42.6


44.7
42.5
43.1


51.4
43.4
49.1

43.3




* 少于 0.05%
资料来源:
(1)《农情报告》,5.12(1937 年 12 月),第 330 页,载李文治和叶
孔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3,第 728—730 页。卜凯:《中国土地
利用,统计资料》,第 57—59 页。



(2)卜凯:《中国土地利用,统计资料》,第 55—56 页。全国土地委
员会:《全国土地调查报告纲要》,第 37 页。
(3)《全国土地调查报告纲要》,第 26—27 页。
(4)《农情报告》,3.4(1935 年 4 月),第 90 页,载国民政府主计
处统计局:《中国租佃制度之统计分析》,第 43 页。
(5)《农情报告》,3.6(1935 年 6 月),载《中国租佃制度之统计分
析》,第 79 页。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第 94—95 页。

农,他们租种部分土地。表 16(1)列出 30 年代各省租佃率的两种估计,它
们虽然在细节上有差别,但都清楚地表明,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种植水稻的
省份纯租佃发生率比种植小麦的北方各省高得多。①这些省的数据常常掩盖了
省内由于地区、土质、商业化程度和历史积累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少地方性差
异。②还应当指出,类别中的自耕农、自耕农兼佃农、佃农的顺序在经济上不
一定是每况愈下。例如,表 17 所示全国土地委员会 1934—1935 年调查中较
为复杂一些的分类就告诫我们,表 16(1)中的“自耕农兼佃农”这个名目,
把从租种 1%土地的地主到租种 95%土地的贫农之间的每一种情况都包括进
去了。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的农民,人口压力较小,农场较大,大都是
自耕农,但在家庭收入方面并不比他们在广东的佃农兄弟更好。租佃与经济
进步也不是不相容:比如在美国,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