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82部分

大汉帝国-第82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威了。”
  “先生好算计,恩威各不相同。”景帝大是赞同,问道:“如何安抚南越?”
  “南越之事,可遣袁盎。”中年人眉头一拧,仿佛一把利剑出鞘一般。
  “袁盎?”景帝大是意外。一双剑眉拧在一起,虎目中精光四射,很是奇怪的问道:“先生就不计较昔年之事?袁盎谗言,朕错杀朕之恩师呀!”虎目中泪花涌现,声音有些哽咽:“袁盎竖子,说他有息七国之术,朕一时糊涂,竟然听信了他的谗言。”
  “昔年之事,早已经过去,先生不会计较。”中年人肯定的点点头:“先生说了,袁盎曾出使南越,说得南越王归顺,如今情势复杂,可以再遣他出使。”
  “谢先生!”景帝站起身,遥遥一礼:“袁盎能言善辩,有他去,南越自是无忧。”
  “皇上,破奴校尉军报!”春陀快步进来,手里捧着一捆竹简。
  “周阳的军报,是捷报?”景帝盯着春陀手里的竹简,紧张的问。
  “回皇上,没有说。”春陀如实回答。
  景帝心惊不已,要是捷报,万事好说。不是捷报,那就是败报了。要是北方打了败仗,这形势一下子就复杂了,复杂得连景帝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南越、闽越、梁王都会跳出来,那就是不可收拾。
  “皇上勿虑,看过便知。”中年人提醒一句。
  “打了胜仗一定是鸿翎急使传喜讯。不是鸿翎急使,那……”景帝后面的话没有说,谁都明白。那就是,只有打了败仗,才这般低调报来。
  接过竹简,景帝的手都有些发抖,紧张得脸上都变了颜色。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竹简掉了下来,砸在御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景帝身子僵直,手指着竹简,半天说不出话来,眼珠都无法转动,好象竹简是魔物似的,他中魔一般。
  “可是败报?”中年人大吃一惊,脸上变色,急急忙忙的问道。
  “谁说是败报?”景帝这才反应过来,急急忙忙的捡起竹简,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欢喜,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
  到最后,景帝把竹简往中年人面前一推:“先生你瞧瞧,周阳好福气,这种事他也能遇上!天呐,那可是秦弩呀!四千多架呀!”
  景帝说得欢喜,几乎是唱出来的,中年人却是听得不明所以,惊讶的看着景帝。他素知景帝为人,稳重之人,很少见到景帝有如此失态的时候。
  “皇上,你说什么?什么秦弩,四千多架的?”中年人脱口问道。
  “你看呀!你看呀!”景帝右手食指用力的指着竹简。
  中年人明白过来,拿起竹简一瞧,立时变成了雕像,嘴巴张大,圆乎乎的,一脸的难以置信,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就在中年人惊讶中,景帝欢喜得踱起了步,越踱越快,仿佛在飞:“前朝名将蒙恬在河套之战,也不过用了上万架秦弩。周阳手里一下子多出四千架秦弩,这一仗还会败吗?无论如何不可能败了!朕之忧虑没有了!好多事情,也该重新考虑了。”
  略一停顿:“嗯,百越之事,就得另外谋划了。传周亚夫!”
  “皇上,你的意思是要对百越改弦更张了?”中年人很是惊讶的问。
  “没错!数十年来,大汉对百越都是示恩而不显威,他们真以为大汉无力收拾他们。哼,做梦吧!”景帝眼里闪着精芒:“北方无忧,朕为何不趁此机会,把百越问题给解决了,免得将来击胡时,后院起火!”
  “皇上深谋远虑,在下佩服。可是,这秦无悔他们怎么处置?”中年人有所顾虑。
  景帝笑道:“就依周阳的处置,他们愿保留前朝旗号,愿自居于前朝遗民,随他们的愿便是。”
  “皇上,万一他们做出悖逆之事,那又怎么办?”中年人的顾虑不无道理。
  “哈哈!”景帝却是大笑:“先生过虑了,不会有此事。秦无悔他们掌握了那么多的秦弩,那么多的军械,那么多的粮草,他们若要仇视大汉,早就投到匈奴那里去了。先生,你想想,这些东西一旦落到匈奴手里,那会是什么结果?将会给华夏带来巨大的灾难!”
  声音很高:“匈奴战力最强的时候是秋高草肥之时,那时因为匈奴没有精粮来喂养战马,只能等草黄时节。若是有了这么多的精粮,匈奴的战马一年四季都是膘肥体壮,时时可以滋扰大汉。匈奴缺铁少兵,要是有了那么多的秦剑,战力将会倍增。”
  略一停顿,右手一握拳:“最可怕的就是这四千多架秦弩了。秦弩的威力极大,可射八百步,在秦弩面前,没有什么东西能存活。要是匈奴得到这四千多架秦弩,那后果还用想么?匈奴只需要对着城门几轮齐射,城池就会给攻破。雁门、云中、代郡、定襄都守不住,那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秦弩不仅仅可以用来打野战,还可以攻城。对着城门齐射,要不了多久,城门就会失去作用。没有了城门的阻挡,匈奴铁骑就会涌入城里,北方就会是血腥一片。
  秦无悔他们没有投入匈奴,而是坚守在河套之地,还有比这更好的说明吗?
  中年人心悦诚服:“皇上圣明!见事明快,在下佩服!”
  两人又说了一阵话,大多是好听的话,北方无忧之类。
  没过多久,周亚夫赶到,中年人避开,景帝笑呵呵的问道:“周亚夫,你可知朕叫你前来,有何事吗?”
  “这……”周亚夫微一沉吟,立时紧张起来:“皇上,可是阳儿打了败仗?皇上,臣实在是想不明白,还请皇上示下。”
  把周亚夫急急忙忙的传来,除非是周阳打了败仗,要周亚夫这员名将去收拾败局。可是,景帝笑呵呵的,这又不象,哪有打了败仗还欢喜的道理。
  “你先看看这个吧。”景帝把周亚夫精彩的表情看在眼里,有些好笑。
  接过竹简,周亚夫展开一瞧,手一颤,竹简差点掉在地上,结结巴巴的道:“竟有这种事?四千多架秦弩,那是秦弩呀!真是想不到呀!”
  “你想不到,朕也想不到,就没人能想得到!”景帝很是欢喜:“这个周阳,他不仅善于用兵,还是个福将,有福之人啊!几十年前的秦弩,他都能弄到手!哈哈!周亚夫,你现在该明白朕为何召你前来了吧?”
  周亚夫微一沉吟:“皇上可是要对百越动手了?”
  “没错!”景帝只有两个字,却是不容置疑。
  “始皇一统华夏之后,命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岭南,把百越并入版图,这是华夏的盛事!”景帝双眉紧拧,好象一把出鞘的利剑,让人心悸。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远远不止是扫灭六国,还包括把岭南并入版图。要是没有秦始皇,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华南地区。
  “大汉创建以来,北有匈奴威胁,国势不振,这才一再忍让,由赵氏称王南海。”景帝的声音越来越严厉:“高祖派陆贾说服赵佗,先帝派袁盎出使,南越是以一直归顺。可是,他们只是表面上称臣,骨子里却是怀着不臣之心,以为大汉给匈奴缠着,拿他们没有办法,这才阳奉阴违,想坐拥岭南之地。朕把你留在长安,就是担心北方一旦打败了,你可以去收拾残局。如今,周阳手里有了四千多架秦弩,北方无忧了,你也必再留在长安。你这就南下,设法收复百越之地!”
  周亚夫最喜欢用兵,一听这话,哪有不欢喜的,眉梢儿飞扬,笑呵呵的道:“皇上,臣早就在等着你的旨意了呢!百越之力虽不如大汉,却也牵制了大汉很大一部分兵力。将来击胡,必是倾尽国力之战,如今收复百越,那是再好不过了!”
  百越在南,匈奴在北,一南一北同时发难,遥相呼应,汉朝在战略上极是不利。先把南越问题解决了,就不用担心后院起火,就可以集中全国之力与匈奴大战,此举意义重大。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还有越南北部,这是大片的土地,不能不收!
  “周亚夫,你记住,能威逼则威逼,实在不行,就调兵攻入岭南。南方之兵,悉听你调遣!这是虎符,你收好了。”景帝最后振奋异常的道。
  周阳哪里想得到,他一趟河套之行,带回四千多架秦弩,竟然引得景帝对百越改弦易辙,由以前的安抚陡然变为兵威相向。
  而此时的周阳,正在边关做着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PS:有朋友在怀疑我美化了秦朝,其实我没有美化,而是实话实说罢了。若朋友们不信,可以去读读孙皓晖先生所著《大秦帝国》,孙先生花了三十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写成。这是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第一部正面而且全面评价秦朝的书。我在书中引用秦朝的资料,以此书为准。)
  一百二十五
  大漠无垠,草色青青。夏风吹过,拂起阵阵草浪,好似大海的浪花,格外好看。
  “隆隆!”
  如雷的蹄声响起,一队汉军正在草原上驰骋。
  汉军虽是精神抖擞,却是个个汗流浃背,喘着粗气。胯下战马张着嘴直喘,毛发上尽是汗珠,他们行军时间不短了。
  “这是哪里?”
  一个汉军屯长抬头望天,烈日高悬,正是日头最毒的正午时分。
  在大草原上行军,到处都一样,东西南北都是草原,没有参照物,一个不小心就迷路了。
  “我们行军两天了,这是闹的哪门子玄虚?”又一个军司马嘀咕起来。
  “要你们多嘴!”李广的声音响起,喝斥起来:“一个个的把嘴巴给我闭紧!大帅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谁要是不愿意,马上滚!”
  “飞将军,不是我们不愿意,实在是让人糊涂呀!”一个汉军仍是嘀咕不休:“行军两天。却不告诉我们为何。在这只见青草,不见人的大漠上行军,让人迷糊。”
  “大帅要检验我们行军的速度,能不能准时赶到预定地点。”李广大手一挥:“这一次,几万军队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大帅要求我们在今日午时赶到帅帐报到。违者,重责!这点苦,你们就受不了?秋后与匈奴的大战,行军比这更辛苦,你们还怎么办?”
  都知道秋后会有一场大战,汉军两场胜仗下来,士气高昂,军心大振,无不是大吼:“打呗!打得匈奴去向昆仑神哭诉!”
  在东西南北,数个方向上,都有汉军在行军。
  此时,在一个山包上,周阳驻马其上,望着眼前的草原。草深及膝,青青一片草浪,夏风吹过,让人心旷神怡。
  不远处有一片树林,树木在风中微微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
  周阳身后,是上百面大鼓,上百鼓手手握鼓槌,站在战鼓前。静等周阳的号令。
  抬起头,望望天空,日当正午了。周阳右手一挥:“击鼓!”
  “咚咚!”
  如雷的鼓声响起,百里皆闻,远远传了开去。鼓声足足响了一盏茶时分,方才停歇下来。
  这里,除了上百面战鼓和鼓手,以及护卫的建章军以外,什么也没有。在这里击鼓,真不知周阳闹什么玄虚。当然,兵士们不会问出来,只是把这疑问埋在心里。
  “隆隆!”
  一阵闷雷似的蹄声传来,先是很轻微,要不是耳音好,还听不见。随后,这蹄声越来越响,好象炸雷在轰鸣似的。
  一朵火烧云从西边出现,朝着山岗快速移动,不多一会儿,就近了许多。可以看清了,正是骑着战马赶来的汉军。
  与此同时。在东边也出现一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