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九龙夺嫡 >

第53部分

九龙夺嫡-第53部分

小说: 九龙夺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禄都能察觉到此番放粮一事有问题,就更别说心思敏锐无比的弘晴了,只是说到八爷一方的目的么,弘晴一时半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心下里自不免烦躁不已,奈何急归急,此际却是没旁的法子好想。
    看来得加快部署了,手头没个顶用的组织,还真是处处被动!
    要想参与夺嫡这场大戏,没有个趁手的暗底组织,那是万万不行的,这一条,弘晴自是心中有数得很,原本他是打算等商号真赚足了大钱之后,再着手部署此事的,可眼下看来,这个想法有些太过想当然了的,那帮子阿哥们可不会坐等他弘晴步步壮大,是到了该做出相应调整的时候了。
    “晴哥儿,想啥呢,傻了啊。”
    胤禄扯了一大通之后,本正等着弘晴的回话呢,却没想到等了半天,也没见弘晴有开口的意思,不禁好奇心起,再定睛一看,这才发现弘晴赫然是皱着眉头定定地想着心思,不由地便是一乐,伸手在弘晴眼前晃动了几下,笑骂了一声。
    “没啥,十五叔,商号账上还有多少银子?”
    尽管决心已下,然则弘晴却并没打算说将出来,只因此事实是不足为外人道哉,哪怕胤禄哥俩个都算得上是自己人,可毕竟不是真的一家人,该防的也还是得防着。
    “不算多,扣除必要的花销,能调用的也就四万三千两不到一些,怎么,晴哥儿急着用钱么?”
    胤禑没旁的爱好,就是喜欢管账,没事就爱折腾商号的账目,账上有多少钱,他自是清楚得很,当真是张口就有。
    “嗯?”
    一听账上只有这么点钱,弘晴不由地便是一愣。
    “嘿,自去岁起,咱商号出了五十万两的货,回了四十四万两,扣去各种花销,本该净剩三十三万两千八百一十八两四钱,可开春至今,山东、两江、两湖、广东等十四省建分号花去了一十七万两还多,又在江宁、汉口各造了个大型分厂,花了四万两,外加五哥、七哥等赊货三万两,岁末时,咱哥几个分红六万两,眼下账面就剩这么多了。”
    一见弘晴满脸疑惑,胤禑立马板着手指,将各项大的支出一一列了出来,详详细细地解释了一番。
    我勒个去的,扩张太快也是个大麻烦来着!
    商号的总体部署都是弘晴所规划出来的,他自是心中有数,唯一没想到的就是扩张太快,而资金回笼的速度却又偏慢,可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毕竟这时代交通不便,又没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资金的周转速度自然是快不了,眼下这等缺钱的状况怕是得到了年底方才有缓解的可能性。
    “十五叔,小侄打算调用些银两,唔,从账面上划拨一万两到湖广分号,让他们即刻设法购齐一万石粮,用快船赶运往山东,此事越快越好,另,小侄还要带五千两去山东,这一万五千两支出就先挂在小侄名下,年底一并算了去。”
    弘晴在商号里占了一半的股份,去岁分红倒是分到了三万两银子,可基本上都帮着三爷还了国库那头的欠债,眼下手头还真就只剩下千把两的,若是在京中,倒是不愁,可要去山东么,却是怕出了状况不好应对,这便沉吟着下了令。
    “成,我这就办了去。”
    弘晴在商号中属于说一不二的主儿,他既已开了口,胤禄哥俩个自都不会有甚不同之意见,但见胤禑笑着点了点头,二话不说便去了外间账房。
    “十六叔,烦劳你去将耿三飙请来,小侄有要事交待于其。”
    胤禑方才离去,弘晴又紧接着下了第二道命令。
    “好叻。”
    胤禄压根儿就不问弘晴的用意,笑呵呵地应了一声,径自便去了大门处,不多会,已是领着一头雾水的耿三飙又转了回来。
    “属下叩见小王爷。”
    耿三飙到商号任职已是大半年了,虽说迎候过弘晴不少回,然则真说到被弘晴召见,那还是头一遭,心中自不免忐忑得很,可礼数上却是不敢有失,方一进了账房内间,朝着弘晴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
    面对着耿三飙的大礼,弘晴并未起身,而是端坐如仪,仅仅只是虚抬了下手,淡淡地叫了起。
    “谢小王爷!”
    尽管满心的疑惑,可耿三飙却是不敢胡乱发问,恭谨地谢了恩,垂手站在了一旁,摆出了副恭听弘晴训示之模样。
    “三飙,小王有件事想让你去办,这么说罢,或许会有性命危险,可若是办成了,旁的不敢说,一个千总却是板上钉钉之事,尔可敢为否?”
    弘晴面色肃然地看了耿三飙好一阵子,见其始终面色沉稳,心中自是满意得很,但并未带到脸上来,而是沉着声,问出了个令耿三飙大吃一惊的问题来。
    “属下愿为小王爷效死命!”
    听得弘晴如此说法,耿三飙惊讶地抬起了头来,见弘晴面如止水,显然不是在说笑的样子,面色不由地便是一变,但并未过多犹豫,一咬牙,沉声表明了态度。
    “那好,你且附耳过来……”
    弘晴笑了笑,一招手,将耿三飙招到了近前,低声地交待着,直听得耿三飙讶异非常地瞪圆了眼……

第六十九章初次过招(一)
    “小王爷,外头天凉,您还是进舱里休息好了,外头有小的盯着呢,断不会出啥乱子的。”
    三月的天尽管已是有些热了,可在这等大清晨时分,被河面上的风一吹,却还是颇有些凉意的,纵使已批了件坎肩,可弘晴还是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尽管这动作很轻微,可小意地陪在其身旁的刘三儿还是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便讨好地劝说了一句道。
    “嗯。”
    弘晴并没在意刘三儿的讨好,只是不咸不淡地吭了一声,视线却始终落在了运河的南岸上,不过么,眼神里却始终没有焦点,显然不是在看风景,哪怕此际两岸桃花盛开、绿柳成荫,景色无限好,可弘晴的心却明显不在其上,一者么,船行了四天,再美的景看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二来呢,弘晴这会儿正满腹的心事,又哪有心去欣赏景致之美。
    山东那疙瘩,说起来弘晴并不陌生,前世那会儿,他可是没少到山东出差,大一点的城市基本上都去过,可真要说到了解么,却并不算多,然则有一条弘晴是清楚的,那便是山东之乱——自古以来就有“坑灰未冷山东乱”的箴言,说的便是山东人的彪悍与粗犷,每回天下大乱,山东总是闹腾得最凶的地儿,正因为此,山东的事情一向都是朝廷的重中之重,康熙老爷子几乎是每隔几年便要去一趟山东,为的便是安抚那地儿的民心,此番更是一得山东告急,立马下诏放粮,足可见对山东有多重视,如此一来,三爷的差使就只有成功一条路可走,倘若出了甚岔子,板子一打下来,你绝对是要命得紧了去了。
    若能知晓麻烦会出现在何处,那倒是无妨,弘晴自忖能轻松应付得过去,最怕的便是眼下这等茫然无知之状况,而更令弘晴感到危险将临的是临出发前胤禄所带来的消息——十爷出任副钦差并非出自佟国维的本章,而是胤锇自己跳出来自荐的结果,当然了,八爷等人的一力支持也是可想而见的事儿,偏生老爷子还真就准了奏,而这,显然是给这趟差使增添了无穷的变数,再在一联想起太子郊送之际那些个几乎已是说了白话的暗示,弘晴的心登时便更烦上了几分。
    老十那浑球究竟想作甚来着?
    这个问题,在这一路上,弘晴已是反复掂量过多回了,答案么,还是老样子——不知道!这厮自打上了路,就龟缩在后方的副手船上,压根儿就不到主舰上来,每日里除了喝酒之外,就是睡大觉,弄得弘晴想跟其见一面都找不到机会,就更别说从其口中套话了,不过么,老十这等粗鲁惯了的人越是谨慎,后头藏着的埋伏就一准越大,这自也就是不言自明之事了的。
    “小王爷,早。”
    就在弘晴心绪难平之际,一身青衣的李敏铨施施然地从船舱里行了出来,缓步踱到了弘晴身后不远处,带着丝讨好意味地招呼了一声。
    “李先生,早。”
    听得响动,弘晴侧了下头,见来者是李敏铨,倒也没在其面前拿架子,点了下头,寒暄了一句道。
    “小王爷,再转过前面那道山弯,就该到聊城地界了,李某已是数年不曾回乡了,还真是挂念得紧啊。”
    望着渐渐逼近的故土,李敏铨显然有些近乡情怯,话语里的感慨意味浓烈得很。
    “某若是没记错,李先生是济宁人罢?”
    李敏铨也就是随口感慨一下,可听在弘晴耳中,却是有了别样的心思,然则弘晴却并未直接说将出来,而是笑着问了一句道。
    “小王爷说的不错,李某确是济宁人氏,自幼生于斯,十四岁中秀才,十九岁又中了举子,自以为天下英雄不过如此,却不料连赴两试皆没,蹉跎至今一事无成,羞回故土,惭愧,惭愧啊。”
    说到了故乡,李敏铨脸上的神情瞬间便复杂了起来,苦笑着摇了摇头,满是寂寥之情地自嘲了一把。
    “衣锦返乡会有时,李先生您说呢?”
    弘晴微微一笑,话里有话地提点了李敏铨一句道。
    “那就全赖小王爷吉言了。”
    李敏铨显然是听懂了弘晴话里的潜台词,这便同样颇有深意地回了一句,内里满是表忠之意味。
    “嗯,小王的商号在山东也有个分号,人手缺得紧,且不知李先生家中可有得力之人否?”
    弘晴笑了笑,没再继续先前的话题,而是话锋一转,语带暗示地问了一句道。
    “好叫小王爷得知,李某本家还真有几个走南闯北的族中兄弟,或许真能派些用场也说不定。”
    论谋略,李敏铨只能算是二流人物,可说到观颜察色,却是相当了得,只一听,便已猜到了弘晴的可能之用心,脸上立马闪过了一丝的喜色,微微一躬身,会意地回答道。
    “嗯,那就好,到了济宁,李先生得空便请他们前来一叙好了。”
    有些话点到也就够了,实无必要说得过明,既然李敏铨已是会了意,弘晴也就不再多言,交待了一句之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已是隐约可见的聊城码头……
    聊城,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因聊河而得名,起自春秋,历今已有数千年之久,属衮州府辖下,为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界之所在,地理位置虽重要,可因着黄河时常泛滥之故,聊城实算不得繁华大城,其码头也小而破旧,仅仅作为南来北往的漕船之临时停靠处,往日里大多清冷异常,可今日却是彩旗飞扬、华盖云集,全山东七品以上的大小官员们齐聚码头,以恭候两位钦差阿哥的到来。
    “奏乐,快,奏乐!”
    一大五小六艘官船缓缓地行驶于运河之上,渐行渐近,不多会,离着码头已是不到三十丈之距,列队等候在码头上的大小官员们全都打起了精神来,站在队列最前端的一名身着锦鸡补服的白发官员见状,忙不迭地一扬手,断喝了一嗓子,这人正是山东巡抚阿进泰,其身后左侧身着锦鸡补服身材高瘦的中年官员便是山东布政使公普奇,右侧身着孔雀补服的矮胖官员则是臬台杜默良,此三人正是山东官场的三巨头。
    “晴儿,来,随为父下船去。”
    船刚靠上码头,早有准备的船上水手手脚麻利地便已将跳板搭好,兴致勃勃地站着船头的三爷见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