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

第58部分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58部分

小说: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杜聿明堪称“忠勇”之将,不顾大手术未愈之苦,于4 月16日返回沈阳,主持东北军事。
  国民党军在向北进犯的同时,集中新6 军最精锐的新22师及第14师,第71军第88师,第94军第5 师,第52军第2。第25师共6 个师兵力向沈阳以南大举进攻。三四月间,先后占领了辽阳、抚顺、鞍山、海城、营口、大石桥等地后,又决定由第52军军长赵公武指挥其第25师、新6 军第14师及第60军第182 师第545 团,会攻本溪。
  本溪距沈阳东南62公里,是东北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南满的煤钢之都,沈阳的东南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驻守本溪的为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程世才、萧华部。
  为了保卫本溪、配合四平地区作战,辽东军区决定以第3 、第4 纵队和保安第3 旅等部队防守本溪。
  4 月1 日后,国民党军第52军、新6 军等部分分别由抚顺和辽阳向本溪进攻。先后遭第7 、第8 、第9 旅所部的坚决反击,共伤亡17ho余人。
  4 月7 日,国民党军向本溪发起第二次进攻。第3 纵队集中第7 、第9 两个旅。于黄昏迂回包围了第25师一个团。激战4 昼夜,共歼灭1800余人。第10旅主力协同第8 旅在本溪西北之姚千户屯、大英守屯。苏家屯东南长岭子地区,毙伤第14师副师长以下1380余人,俘600 余人。国民党军第二次进攻本溪计划再告失败。为增援四平作战,林彪令程世才率第3 纵队第7 、第8 旅于4 月20日北进四平。
  4 月27日,国民党军对本溪发动了第三次进攻。辽东军区部队经顽强抵抗击退了国民党军多路进攻,并主动撤出战斗。5 月3 日,国民党军占领本溪。
  本溪保卫战,共毙伤俘国民党军4000余人,减弱了其对四平进攻的力量;同时为东北民主联军向四平战场集结兵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47.四平决战之一:老八路厉害
  自国民党第刀军在大洼、金山堡遭到打击后,即放弃从左翼迂回四平的打算,改向右翼新1 军靠拢,并于4 月17日逼近四平;同日,新50师则由红牛哨沿铁路进至庙子沟以北、四平以南之山地;新38师于18日进占四平以西之老四平,下午伸至以西的泉眼车站,并以小部队向四平西北之任家屯方向活动。至此,四平已被国民党军弧形包围,东满、西满之铁路交通被截断。郑洞国、梁华盛亲临前线督战。郑洞国、梁华盛均为国民党军中所谓优秀军事指挥官,参加过缅印远征作战,接受过美式军事教育,这次亲自抵近前线指挥,可见其对四平地区作战的重视程度。
  为迎接日益迫近的四平保卫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控制四平的指示,东北局于4 月初在梅河口召开会议,专设研究保卫四平问题。计划于四平以南,集中优势兵力,于进犯四平之国民党军以歼灭性打击,使其从根本上失去进攻力量。东总仅以保安第1 旅第1 团及万毅纵队第56团两个团兵力守备四平地区,以一部主力在正面迟滞国民党军,而大部主力则集中其侧后的八面城、梨树等地区,并调已完成夺取长春任务的第7 师、曹里怀支队、第8 旅第23团南下,第3 师第7 旅北上,投入保卫四平作战。
  为了统一指挥,东总命令成立了四平卫戍司令部,保安第1 旅旅长马仁兴任司令员,中共四平市委书记刘瑞森任政治委员,左叶、邓忠仁、杨尚儒任副司令员。4 月初,林彪移驻梨树,指挥四平保卫战。
  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沈阳、长春之间,中长、平(四平)齐(齐哈尔)、四(平)梅(河口)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是连通东、西、南、北满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著名的粮食集散地。城北有北山掩护。城东亦有小山岗,南至沈阳、北达长春均为一片平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冲。
  然而,四平市区地势又比较平坦,没有防御的城垣。该道东区多为中国老百姓居住区,平房矮小。道西区则为政权所在地和日本侨民居住地,有部分楼房。从地形上看,四平是一个易攻难守的城市。
  林彪对防御作战非常有研究,曾经在苏联养伤时写过一些论文,并在党内外发表过。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军事学术价值,曾受到苏联红军一些高级将领,甚至斯大林的赞赏。由于这里地形条件不太好,林彪最初布防时并未将主力一线摆开,而只是择其要道进行小部队重点防御。主力则处于机动位置,根据需要投入战斗。
  四平市区及市北高地为万毅纵队56团防守;西区由保安第1 旅防御;第二、第2 、第7 师和黄3 师主力则分布于四平两翼的要点地区。
  为避免被动,民主联军主要防线在市区以内的泊罗林子,市区的西北和东北的小高地上,争取在四平城外与国民党军决战。
  林彪等还要求各级指挥员奉命后,要以较大的决心坚守防线,没有命令不得后退。这些命令对于打惯了游击战、运动战而基本上没有打过大规模阵地防御战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间,防守部队在四平城外构筑了很长的一条交通壕。四平城内的小河流也被民主联军堵塞,让小河漫出河床形成城外沼泽,以防止国民党军坦克的冲击。此外,还在阵地间驾设了电话线,大大加强了各部间协调行动。防御阵地内都设置了小缸、干粮、弹药和医疗用品,指战员们大多为关内进入东北的老八路、老红军,政治素质相当高,作战勇敢,他们士气很高,准备同这些吃过洋面包、喝过洋牛奶的曾参加过出国作战的国民党军决一高下。
  四平保卫战是继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四平后的第二次激战。其战役持续时间之长,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斗之激烈,影响之大在东北战场是空前的。
  四平保卫战,从4 月18日国民党军进攻市郊开始,至5 月18日夜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出为止,历时31天。国民党军凭借其美械装备之优势,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对四平进行了疯狂进攻。东北民主联军昼夜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3 次预期占领四平的计划,消灭其大量有生力量,对于中国共产党控制东北战场局势,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四平保卫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4 月18日至4 月历日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国民党军锐气正盛,连续猛攻,东北民主联军沉着顽强进行抵抗。4 月27日至5 月14日为第二阶段,双方形成对峙局面。5 月15日至5 月18日为第三阶段,国民党军增援猛攻,东北民主联军实施战略撤退。
  四平保卫战第一阶段于4 月18日打响。4 月18日上午,郑洞国指挥新1 军新30师以1 个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开始同四平西南及南郊的海丰屯、前后玻林子和鸭湖泡等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四平保卫战正式打响。由于攻城国民党军中有最为精锐的全美式装备的部队,其火力超过日军最优秀部队火力的许多倍,故其炮火猛烈程度是空前的。四平南外围一线,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东北民主联军主要阵地上,平均每分钟遭受35发炮弹,阵地上弹痕累累,守城部队利用钢板构成的空心堡垒工事和组成的各堡垒间的交叉火力,得以牢固地坚守。新30师经过3 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即向守城部队接连发起3 次冲锋。守城部队阵地屹立不动。新30师为寻找突破四平正面防御弱点,又于19日于正南、西南、东南分路进攻。向铁路以西进攻时,被保1 团击退,向铁路以东进攻时,将第56团鸭湖泡阵地占去一处。自20日起,新30师在四平南面以保1 团和第56团接合部为中心,向铁路及其两侧阵地进攻,企图沿铁路突入市区。同时,新38师向四平西北三道林子、北山进攻,企图占领北山制高点,由北面突人城内,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三道林子位于四平西北、杨木林子车站以酉,距四平1 公里,是东西走向长臂形高地,无论攻守均属战略制高点。
  守军为民主联军保1 团第2 营。4 月19日,新38师派出小部队进至四平西北的程家窝棚机场附近构筑工事,其主力于20日进至小孤榆树、江嘴子、条子河一带。随即以1 个营的兵力向三道林子进行侦察性进攻,遭第2 营抗击,21日10时许,新38师又以1 个营兵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再次进攻,后经第2 营数次反击后才阻止了其前进。
  新38师对三道林子、北山的进攻,给守城部队以严重威胁。为确保四平侧后安全,林彪调第3 师第7 旅进至杨木林子、莫杂货铺、八大泉眼一带,沿北山由右后侧延伸防线,防止新38师由四平西北重点突破造成合围四平的态势。
  毛泽东极为关注四平保卫战的形势。4 月21日,他电告林彪,指出:新1 军是缅甸远征军,蒋军主力,我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养精蓄锐,待其疲劳不堪,粮弹而缺,选择良好地形条件,以数日之连续战斗,将其各个击破,全部或大部歼灭之,就可顿挫蒋方攻势。
  4 月22日,新38师以两个营兵力猛攻北山阵地,经连续4 次冲锋,曾占领部分阵地。第2 营又组织反冲锋,夺回阵地。
  同日晚,毛泽东致电林彪说:“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夺取战局好转。”林彪根据毛泽东指示,下达了死守四平的命令。还在四平保卫战前,林彪是一直主张边战边退的,即使是打也是找到合适机会后才打的,原因是敌强我弱的总形势没有变化。然而,四平一战,毛泽东决心那么大,林彪当然予以高度重视,为了指挥好战斗,他嫌不足百人的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人多。仅带领几名精干参谋和几名工作人员,1 部电台和不足20人的卫士,亲临前线布置作战指挥。
  23日,林彪致电毛泽东,向中央表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决心。电文指出:“22日亥时电悉,当坚决执行,死守四平。”
  23日8 时10分,新38师再次猛攻北山,多次反复冲杀,保玉团第1 营守军以反冲锋击溃其进攻。双方伤亡较重。当夜东总令民主联军中的头号主力第7 旅投入战斗,由第7 旅第21团一部接替三道林子、北山防务,继续坚守防御;第7 旅第19。 第20团进至哈福车站、南塔山3315高地及羊鼻子山阵地。
  在此期间,国民党军又由南满抽调第52军第195 师北上增援,进至四平以南双庙子一带;第力军第91师及第87师残部,由大洼、八面城北进,企图插至四平、长春之间,施行大迂回。
  针对国民党军的布局,东总将四平外围主力全部调至四平以东及以北布防。除第7 旅已进入阵地外,第8 、第10旅位于喇嘛店以北,第二师位于大房身、胡家窝棚地区,第1 师位于梨树以南的平安堡、罐子洞地区,万毅纵队主力则转至四平东南下三台、遮麻上霸、小红山嘴一带。使企图向四平侧后迂回的第力军未能得逞。
  与此同时,杨国夫所率第7 师于22、23两日连续向新38师太平沟阵地展开攻击。23日,该师第21旅亦进至四平东北的十里堡车站。其第61团进驻小桥子一带,配属该师的东满第67团进驻四平以北小城子铁路两侧地区。
  4 月24日,新38师又以1 个营兵力向三道林子、北山我第7 旅第21团阵地进攻。第3 连官兵跃出工事,与敌短兵肉搏。激战1 小时,先后3 次反冲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