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 >

第12部分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12部分

小说: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页面 42…

     罗旭瑞脱离家门后的第一位台作伙伴是韦理斯,他们结谊缘于1981年的 中巴收购战。韦理斯在70年代曾任大洋行和黄大班,1979年底,李嘉诚入 主和黄,韦理斯告退。是喜是忧,用韦理斯自己的话说:“和黄是一间公众 公司,我是为众股东打工,从现在,我该为我自己打工。”韦理斯创办了一 间亚洲证券公司,他精通证券,檀长重整公司股权结构,很快就赢得“公司 医生”的盛誉,成为各公司收购、重组争聘的代理与智囊。      如果韦理斯不遭此变故,在商界寂寂无闻的罗旭瑞,大概无缘结识高高 在上的和黄大班韦理斯。      1981年,罗旭瑞在父亲的旗下公司百利保任董事总经理。罗旭瑞毕业于 香港大学建筑系,他在家族中是一步一步爬到高层的。时值罗家鼎盛时,罗 旭瑞欲取中巴,自然想到韦理斯。      中巴是中华巴士有限公司的简称。中巴创立于1933年,创始人为轿行出 身的颜成坤,以及经营船务的黄旺财。港府将巴士营运分为港岛、九龙两个 地区,中巴投得港岛的巴士专利权,物换星移,黄旺财作古后,后代逐渐减 少股份,中巴遂成为颜家的天下,颜成坤任主席,其子颜杰强作任董事,主 持行政事务。      由于中巴有专利权庇护,无竞争对手,难免作风保守,不思上迸,服务 质量不佳。      70年代中期,香港交通咨询委员会曾向港府建议,由英国海外运输公司 会同香港两家公司,参股联手经营中巴,遭中巴拒绝。其后中巴仍无多大改 进,故中已股票长期低迷,市值低于实际资产。一间上市公司处于这种状况, 最容易成为收购者眼中的猎物。      中巴成为猎物的另一大原因,是“藏主惹祸”,中巴的主,是早年获得 的修车厂、停车场的大批廉价土地。这些地盘,如今已身价百倍,而中巴却 下发展利用——情形如牛奶公司一般,强汉藏宝,一般人不敢下手;若弱者 藏宝,夺宝人比比皆是。如今经营不善、董事局不和的中巴,就是弱者。      罗鹰石家族觊觎中巴由来已久,悄悄在市面吸纳中巴股票。      1981年1月,在罗旭瑞的安排下,由百利保购入家族中的中巴股份,共 计405万股,另外百利保再从市场暗吸19。8万股,这样,百利保就拥有中巴 11。5%股权。      4月,在韦理斯的策划下,百利保成立Athlone公司,韦理斯任主席, 罗旭瑞等任董事。      新公司成立,并未亮出收购意图,而是先攻中巴的薄弱环节——颜黄两 家不和。长期以来,颜家坐大,黄家挂边,韦理斯与罗旭瑞对董事黄耀南进 行“策反”一一让出所持8。35%中巴股份,每股作价30港元。这样,百利 保就控有的两成的中巴股权,仅次于控有28%股权的颜氏。      黄耀南的售股,立即在股市引起反映,中巴股从不到30港元抬高到34 港元。      7月23日,筹备多时的收购战终于拉开序幕,Athlone公司代表百利保 宣布“部分收购”计划:每股作价35港元,收购中已股份1350万股,使百 利保原持有的中巴股权,从两成增至36。5%,即算完成收购。      这是香港收购史上首例“部分收购”,足见韦理斯用心良苦,老谋深算。 按惯例,需收购股权达50%以上才算成功——即通常意义的“全面收购”。 韦理斯的理由是: 
… 页面 43…

     “根据中已按照公共已士服务条例,必须保持其为公众上市公司的身 份,才可以享受专利权的规定。若提出全面收购则不合规定精神。”     精明的股评家,不禁为韦氏这一招拍案叫绝。韦理斯显然是钻了巴士条 例的空子,百利保只需花较少钱,增加较小比例的股权,就可达到全面收购 的效果,攫取怀里藏主的中巴。      当然,最终得看证监处及合并委员会的态度。这些机构的专家,从未遇 过这种难题,一时不知所措,只能含糊其辞地“原则上同意”。      证监机构的胡涂,导致股市的胡涂、股民的胡涂、传媒的胡涂、交战双 方的胡涂——事后传媒称,这是收购史上前古未有的胡涂战。      当Atholne还差7%的股份就可达到所需股份量时,收购及合并委员会 在记者招待会上,“胡里胡涂”偏袒中巴一方,使百利保一方的收购处不利 局面。     8月24日,Athlone宣布收购失败。这次收购,证券界及传媒众说纷坛, 证监机构声称:今后再也不批准“部分收购”。      中已虽胜如败,所增的股份从市场高价购人,代价惨重。百利保虽败如 胜,眼看收购受挫,趁高抛出,获纯利约3000万港元,够买一座中型大厦。      多年后传媒重提中巴大战,说罗旭瑞只当打了一场狙击,虽未捉牢公鹿, 却把鹿角给脱了下来,那时股市尚未有“狙击新概念”,相信未来的狙击大 师刘銮雄,一定从中巴大战中获得不少灵感。                                    好合好散      罗旭瑞与亚洲证券主席韦理斯再度合作,是收购家族公司富豪酒店,时 间是1984年3月。      罗鹰石以出奇之低的0。9亿港元的价格,亏损3。75亿港元售给亚洲证 券。罗鹰石这样做,·一是富豪现时市值下跌,鹰君集团债台高筑,只能通 过减磅套现偿还债务;二是罗旭瑞既然执意独立门户,不如成全他,毕竟血 浓于水。      富豪控有百利保,故亚洲证券一下于控得两间上市公司。韦理斯兼这两 间公司主席,罗旭瑞任董事总经理。      外界原想看继张祝珊家族后的又一起豪门恩怨,因罗父的慷慨大度,传 言中的“家族内江”烟消云散。      收购家族公司,还只是出走家门有一个栖身处,罗旭瑞真正独立门户, 是以收购世纪城市为发端。      世纪城市是1981年上市的小型公司,1982—1984年政经大动荡,公司 负债累累。1985年10月公司资本重整,罗旭瑞扮演白衣骑士,注资0。48亿 港元,使世纪城市免遭清盘之灾。罗旭瑞也顺理成章入主董事局。在罗氏的 打理下,世纪城市重见光明,面貌一新,仅一年功夫,便扭亏为盈,盈利3800 万港元,溢利4200万港元,帐面资产增加10倍,达4。93亿港元。罗旭瑞控 有世纪城市普通股43。2%、认股权证48。4%。      罗旭瑞有这么大的能耐,得助于他目光敏锐,他看好市景复苏转旺的大 好时机。      罗氏从此以世纪城市力旗舰,开展一系列收购计划,当时最引人注目的, 是收购比世纪城市大5倍的巨利保。时间是1986年3用17日。离百利保从家 
… 页面 44…

族集团分裂出去才两年整。     百利保原是富豪的子公司,在公司医生韦理斯的重组下,反子为母,成 为富豪的控股公司。这次收购,与两年前一样,都是一石二鸟。所不同的, 罗旭瑞要它们再度改姓“罗”。     百利保的第一大股东是韦理斯,持有30。6%普通股、28%认股权证;其 次是罗旭瑞,分别持29。5%与27,47%;世纪城市持5。9%百利保普通股; 其余均为小股东持有。     世纪城市的这次收购,聘请著名的收购专家梁伯韬等同仁开设的万国主 通国际财务顾问。韦理斯欣然接受收购建议,将所持的百利保股权全部售予 世纪城市,套现2。22亿港元。韦理斯的大度,如罗鹰石一般,成全了罗旭瑞  “原壁归罗”的梦想。     罗旭瑞亦无亏待韦理斯,出价较市场高两成。故这次重大收购,不算“收 购战”。     罗旭瑞以换股的方法,将自己的百利保股权让予世纪城市,世纪城市控 有百利保65。55%普通股、55。42%认股权证。     收购完成后,罗旭瑞同时任这三问公司的主席。结构调整后,世纪城市 继续经营餐饮业并作全系的控股公司,下控专事地产物业发展的百利保,透 过百利保控制专营酒店业务的富豪。                                  青胜于蓝     据当时的传媒报道,罗旭瑞全系在收购后的第一个年度一1987年取得惊 人的业绩。富豪盈利1,72亿港元,比上一年增幅68%;百利保盈利1。37 亿港元,增幅129%,非经常性盈利0。44亿港元;世纪城市盈利0。57亿港 元,增幅186%。全系共盈利4。1亿港元。     罗鹰石自1983年全系遭致毁灭性重创后,时时告诫子女要稳扎稳打,小 心谨慎,一棋错步,全军尽没罗旭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股市如此发 达及活跃的今天,必须充分利用股市提供的一切机遇。供股、集资、投资、 生利如此循环,已经过时。罗旭瑞把重点放在收购与消化上,既积极进 取,又不失稳健。     1987年3月,世纪城市以1。16亿港元现金收购国泰置业,完成收购后 即进行重整改组,5月国泰置业改名为国泰城市。前后下到3个月时间,价 值增至7。2亿港元,股东投资增加6。5倍。升幅之快之大,匪夷所思。标准 渣打 (亚洲)对世纪城市的管理给予高度评价。投资者更认为罗旭瑞有点石 成全之术、妙手回春之能。     重组后的国泰城市以投资与收购为主。1987年底,宣布收购富利国际地 产投资公司,收购后的富利仍保持上市公司地位。富利主要在美国经营地产 投资,业绩多年滞缓,成为世纪城市的孙公司后,面貌全新。     1989年初,富利与富豪联手收购美国最大独立酒店管理公司Aircoa51 %股权,9月,富利出台在洛杉矾兴建豪华商业办公住宅中心计划,总投资 23。5万港元。     1987年,被收购前的国泰城市盈利1277万港元,收购后的第一年,总 盈利5219万港元,增幅超过3倍。传媒评价罗旭瑞,说他不把“购得”视为 收购的成功,“购得消化”直至“盈利扩展”才算真正的成功,这就是罗氏 
… 页面 45…

高人一筹的收购艺术。      通常的收购,收购时股值大增,收购落幕股值必会大跌。      罗旭瑞收购完成,即有一揽子重组计划出台并付之实施,其股值仍可保 持上涨势头。      罗旭瑞凭藉独到的消化功夫,虽大举收购,却能在1937年10月的大股 灾中,受损甚微,并有余力收购富利。论收购,刘銮雄亦是一位鲨胆骁将, 但刘氏的重点是“收购获利”,故在大股灾中翻船坠海,险些呛死。      不少人说罗旭瑞收购大酒店是步刘銮雄后尘——捉凤不到,凤毛也得捋 几支下来。或许是这样,不过,依罗旭瑞的的智慧,大可不必师承狙击大师 刘銮雄。关键的一点是,大酒店的市值仍偏低,嘉道理控股仍不稳。以嘉道 理家族的庞大资产,想收购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收购不成狙击成——这 或许是罗旭瑞动念的目的。      罗旭瑞透过国泰城市出面收购,只持有1。1%大酒店股权。国泰城市资 产净值约3亿港元,而大酒店资产净值达90亿港元,是前者的30倍!和一 年前刘銮雄发起收购一样,又是一场蛇吞象。      1988年10月21日,国泰城市正式提出收购。若要收购成功,需动用资 金60多亿港元。嘉道理虽知对方难成功,却不敢懈怠。罗旭瑞如股评界预料 的那样,收购不成狙击成,获利100O多万港元,大大地扬了威名。      罗旭瑞全系最多时拥有5间上市公司:世纪城市、百利保、富豪、国泰 城市、富利。      90年代,香港借壳上市蔚然成风。原因是内地或海外公司欲在香港登陆 发展,而依循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