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官妞奋斗史 >

第22部分

官妞奋斗史-第22部分

小说: 官妞奋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鉴于这段时间王丫的表现不错,就由两文涨到了十文,咳,不用说,其中王生的功劳不小。
其实,仅仅是这十文钱,加上过年的两文钱,根本就买不了什么,但是,从小贫困惯了的王丫却是珍之又珍的把这十文钱给藏起来——一个耗子洞。
虽然答应了给十文钱,但是王氏很肉痛的,这十文钱也太多了,递给王丫的时候一再的叮嘱王丫,不要乱花钱,要好好的存起来,不要去买些没用的东西,这十文钱,可以买一斤肉,或者可以买几斤大米,不啦不啦的说了一堆,说到最后,王氏又很不放心的道:“要不,小丫,你这十文钱,娘帮你存起来好了,你要是想要买什么,到时再找娘要钱!?”

、第四十一章 酸笋、演戏、怀疑

当即就让王丫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一再的担保自己会藏起来,绝对不会乱花钱,王生也在一边帮腔,王氏这才依依不舍的放过了王丫。
让王丫松了一口气,十文钱也是稳稳到手了。
怕王氏再念叨,王丫赶紧跑出去,借口自己要去鼓捣自己的笋。
王丫倒也不是完全的找借口,她自己算算时间,从自己第一天挖来粗笋腌制酸笋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按理说这个酸笋前两天就应该腌好了,不过,王丫觉得这会儿是春天,天气不够热,可能不大利于那些细菌的发酵,如果要真正的入味了,应该要再放两天,时间长点会更加入味。
正好今天家里,王氏还没有顾上做晚饭,王丫就打算打开自己做的第一个酸笋坛子看看酸笋到底腌好了没有,好的话,晚上就可以配粥吃了。
因为腌制的时间不同,所以王丫都要在那些坛子上做好了标记,以防弄错了坛子,这几天下来,因为要腌制酸笋,家里的坛子已经被王丫用光了。
王丫就找出自己标着一字的坛子,打开上面密封的岩口,一股酸味就迎面而来,好像臭袜子的味道似的。
王丫看了看自己的手,不大干净,转身去拿了双筷子出来,用筷子夹了一根酸笋,用另外一只手掰开一小节,尝了一下,嗯,不错,果然是够味,吃着是又鲜美又酸,就算是不用特殊的手法炒制也很好吃了,用盐拌拌,再加上点辣椒炒炒,不管是配上粥还是配上白米饭都不错,就是配上馒头也可以。
王丫这个腌酸笋的法子还是跟一个东北小吃店的老板学的,那家店的炒酸笋是一绝,并且无人能够山寨了去,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两个,一个是有一手好的腌酸笋的法子,另一个就是用特殊的配料炒制酸笋,加手法。
王氏正好走进厨房要做晚饭,见自己的女儿不知道手上拿着什么东西,就问:“小丫,你在干嘛呢?”
王丫得意的道:“娘,你过来看,我鼓捣的粗笋成了!”王丫没有直接说酸笋。
王氏奇道:“成了?那能吃吗?”
王丫故意撅着嘴,递到王氏的面前,道:“娘,你小看我了,你尝尝,可好吃了!一点都不苦了!”
王氏狐疑的看了王丫一眼,自己掰了一小块尝尝,忽然有些惊奇的看着眼前的那根白嫩嫩的酸笋:“哟,还真是不错,好像没有那股苦味了,吃着比鲜笋还好吃呢!”
王丫点头道:“是啊,娘,你看,我就说成吧!”
王氏不禁喜滋滋的夸道:“不愧是我闺女,就是厉害!要不,晚上就就着这笋吃得了!正好,家里也没有菜了。”
王丫点头:“嗯,娘,我也是这么想的,娘你去做饭吧,我拿去给爹尝尝!”王丫一脸臭显摆的。
王氏不禁失笑:“去吧,去吧,娘做饭了,一会儿,你拿两根给娘做菜就好了!”
王丫一边跑,一边迫不及待的喊:“爹,爹,快来啊,快看我做的笋,酸酸的,可好吃了!”
王生还想着看会儿书呢,就听见闺女在外面喊自己了,没奈何,只能放下书本走出来,笑着问道:“小丫,做什么好吃的呀,要让爹尝?”
王丫把自己的筷子上的酸笋往王生的面前一递:“爹,快点,你尝尝!”然而,也不知道是手松了还是怎样的,忽然酸笋就这么啪嗒一下掉到了地上,沾了灰尘。
王丫顿时嘴巴一瘪,就要哭出来了:“笋掉了,笋脏了!”
王生一看,忙哄道:“别哭,别哭,小丫乖,笋掉地上洗洗就是了,乖啊!爹,带你去洗干净了。”说着,王生一边抱起王丫,一边捡起地上的酸笋去清洗,然后掰了一小块进嘴里,果然一股酸不拉机的味道刺激着他的味蕾,同时还有一种笋的甘甜,让王生觉得,果然是不错的。
看王生终于吃到自己做的酸笋了,王丫这才破涕为笑,孩子气的搂着王生的脖子,问道:“爹,小丫做的笋好吃吧?”一副小孩子想要得到夸奖的模样。
“好吃,好吃,爹的小丫,最是厉害了!”王生毫不吝啬的夸赞道,顿时让王丫笑眯了眼,让人一看,就不禁在心里会心一笑:果然不愧是小孩子,这么容易得到满足。
其实,王丫虽然童心未泯,但是平常的行为从来没有这么孩子气过,这次之所以这样,也不过是为了遮掩她本身就会腌制酸笋的事实,不让人怀疑到她身上来,让人觉得这是王丫误打误撞的结果。
如果王丫表现的太成熟的话,尽管外表是个孩子,也不能不引起别人的怀疑。
所以,王丫故意把动作行为弄的十分的孩子气,王丫做事求谨慎,所以,宁可多此一举,也不想要因为一时大意而惹下不可挽回的后果。
事实上,王丫的做法是对的,王氏在惊喜过后,脑子里不禁闪过了一丝疑虑,只因,王氏不知道怎么的,脑子里忽然闪现了这段时间,王丫跟之前的不一样,还有,前段时间能一时说出卖络子的方案,就是自己,都想不出,更何况王丫还只是个孩子呢,这么一来,就让王氏不禁怀疑起王丫来了。
而王生,不知道是因为本来就粗心大意,还是在见了王丫的行为后,没有怀疑,就是觉得自己的女儿很聪明。
晚上,王氏用了点辣椒籽炖酸笋,味道果然是很不错,酸辣酸辣的,十分的好吃,又下饭。
吃了饭罢,王氏把厨房收拾干净,一家人坐在一起,王氏这才装作不经意的问王丫:“小丫,你是怎么会做粗笋的?”
王丫心里一紧,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故意奇怪的看了王氏一眼:“娘,你在说什么啊,不是我弄出来的吗?我也不会做啊,是我研究出来的。”
“那你怎么会想到要腌笋呢?”王氏继续问道,见王丫这么坦然,心里的疑虑去了一点点。


、第四十二章 银子兑换率

王丫很自然的道:“娘,我是在想,粗笋好苦,要是能把苦味去掉就好了,但是,我又不知道怎么弄,但是我见过娘做的酸菜,就想着,如果这笋变酸的话,是不是苦味就没有了?”
王氏一听,这解释倒是过得去,又问了王丫当时怎么就知道按照这种方法腌制出来的笋好吃呢,王丫瘪着嘴,快哭的表情,道:“娘,你好奇怪啊,我又不知道腌出来的会好吃,就是觉得反正粗笋大家也不吃,我就自己试试嘛,要是弄出能去掉苦味的法子了,那我不就是好厉害!”说这话的时候,王丫的嘴别提有多瘪了。
王生看不过去了,见王氏还要问,道:“好了,好了,小丫能做出这酸笋来,说明咱们小丫聪明,你问东问西的,这是干什么呢!”
王氏也就是有些奇怪,毕竟是自己的孩子,王氏自然是要多关注一些的,其实,要是真让王氏说,她希望问出什么结果,王氏肯定说不出来,而如果真的问出什么来,王氏也会很难受。
王氏也不知道为什么,倒不是怀疑王丫里面换了芯了,而是有些疑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女儿这么聪明,真让她说出怀疑什么来,她也说不出来。所以,王氏这会儿也只当自己多想了,见女儿被自己问的快哭了,自己当家的又这么说自己,一时间就有些讪讪的。
王丫这时投向了王生的怀抱,闷闷不乐的声音从王生的怀里传出:“爹,为什么娘会不高兴。”
王生也觉得王氏有些莫名其妙,刚要说什么,王丫却忽然转向王氏道:“娘,你是不是不高兴我糟蹋东西?小丫没有!娘,要是你不高兴,我以后不弄了,你别生气好不好?”
王氏一看王丫的哭脸,顿时鼻子一酸,心里一软,也有些嫌弃自己了,也不知道疑神疑鬼的瞎想些什么,愣是把做好事的女儿给吓成了这样。
王氏忙搂住了王丫道:“小丫,是娘错了,小丫别哭,小丫做什么,娘都喜欢!”这会儿,王氏也想通了,管它女儿为什么变得这么聪明呢,反正自己知道她是自己的女儿就是了!
王丫在心里彻底松口气,当然,王丫也只能在心里跟王氏说声抱歉,她肯定是不能够对他们说实话的,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王丫也不过是想要活下去罢了。
要说起来,王丫还真没未卜先知的能力,不过是谨慎起见,王丫也没有想到自己下午的谨慎,会让自己度过了一次危机,这会儿王丫就有些庆幸自己下午的多此一举了,现在看来,显得多么的明智啊!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王丫心里就更加的警惕了,不过,实际上,再怎么警惕除非王丫真的要把自己前世会的东西都藏起来,否则还是会引起怀疑的,毕竟,王丫会很多别人不会的东西,如果真的要改变家境,拿出前世所学的东西是最直接的方法,否则要等到何年何月这个家才能富裕起来啊。
所以,王丫自己细思了一个晚上,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暂时就先这样吧,不能再弄什么东西出来了,除非,有一个比较充分的理由,能让家里不再怀疑自己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想通了以后,王丫总算是有了睡意,因为想的比较晚,所以当王丫睡着的时候,都快天亮了,而王氏起床以后,都已经吃了饭,编了好一会儿的络子了,都不见王丫醒来,低头一看,就发现王丫睡的正欢,脸上还挂着两条明显的泪痕,让王氏顿时心里一软,想到了昨天自己乱发神经的事。
王氏后来再去卖了两次的络子就卖不大动了,王氏还有些郁闷,王丫自然是知道原因的,买得起络子的就那么一些人,现在显然的情况是市场已经饱和了,并且还是络子市场的疲软期,因为王氏的促销手段刺激的能买的,该买的,都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贫困的,可能会因为嫁娶或者是其他的需要来买络子,但是却不可能仅仅是因为便宜而购买。
所以,王氏现在卖络子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不能再向前几次生意这么火爆了,营业额更是不用说,估计要赶好几次集,才能够有之前的一次的营业额。
好在就这两次的买卖,王氏一次都能挣五两,两次就是十两,再加上之前的存款,现在家里的存款已经有二十二两了,并且还有将近五百文的零散花用,王生的工钱,全部都用在了生活费上。
本来王氏是让王生找个机会,把大部分的铜钱都兑换成银子的,但是,王生有些不同意,道:“孩子他娘,现在的铜银兑换不高,还是等过两天再看看吧!”
理论上来说,正常的比例是一千文钱=一两银子的,一吊钱=一百文钱的,但是,实际上,这个兑换率却一直都没有固定下来,官方的说法是这样的没错,但是你也不乏一些意外情况啊。
王氏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只是道:“这有什么不一样吗?什么叫做兑换?”
王生解释道:“就是换钱,现在咱们这里,一千文,只能换一两,但是我听说有的地方能换一两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