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官妞奋斗史 >

第21部分

官妞奋斗史-第21部分

小说: 官妞奋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用的红绳料子也是最好的那种,更不用说,我们还是亏本卖,买两个送一个的话,相当于,你们之要花两个的钱,就能得三个了,这个,怎么算怎么划算啊!各位大叔大婶,各位哥哥姐姐,你们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王丫条理清晰的道。

、第三十九章 生意火爆

周围的人一听,也觉得没错,虽说平常找挑货郎买的,也没有这么贵,但是也有七文钱一个呢,像这种做工好,料子好的还不止这个价钱呢,所以,这个价格还真是真心不贵,当下就有人道:“哎呀,那给我这个简单的拿两个吧!”
有的则是挑复杂的道:“哎呀,我要这种复杂的,这种给我拿两个!”
“这种,同心结,我买两个!”有的男子看女伴喜欢,也出声了。
王氏忙从摊子上拿了两个,道:“诶,您拿好了,两个这种的是吧,两个是十六文!”
王丫也帮忙,道:“大姐姐,你是要这个吗,我给你拿,总共是三十文,谢谢大姐姐,这个是送的,大姐姐拿好了!”
王氏见王丫也帮忙招呼,松了一口气,忙招呼那个买了两个同心结的,道:“这位,两个同心结,您拿好了,总共四十六文,这个是送您的。”
一见有人买了,还真是买两个送一个,当即就有人开始,也三三两两的买了,所有的摊位,这会儿就王氏他们这个摊位人最多了,因为他们在搞活动,买两个送一个,大家在知道东西不贵以后,还能买两个送一个,即使是家里不需要,本着占便宜的心理都会买两个。
一下子,生意就做开了,后面都不用王丫吆喝了,王氏除了一开始手忙脚乱的,到后面业务熟练了,反正迎个笑脸,把总价说了,把两个络子递上去,再拿一个递上去,说明是送的,收了钱,基本上一笔交易就完成了,还有功夫来招待其他人。
也有人对这价格有疑惑的,王氏往往还没张嘴,王丫就接话了:“漂亮的姐姐婶婶,这个要八文钱一个!”
基本上被王丫的小甜嘴这么一说,对方都是喜笑颜开,连价都不讲的直接拿了,也不是没有人讲价的,或者是疑惑怎么卖的这么便宜的,王丫总是会忧桑的表示是因为家里要急着用钱,所以才会贱卖这些络子,价钱也不能再低了,已经很亏本了,古代人也都是实诚的,往往这么一听,也就买了。
等到中午的时候,人就更多了,没多久,这些络子就都卖完了,本来王氏用竹筐来装这些络子就是为了在摆摊的时候,把竹筐反扣了,可以当作是椅子坐下来。
哪里知道,自从生意开了张以后,就没有机会坐在竹筐上了,买卖是一个接一个的,又因着大家爱凑热闹的原因,很多人不明就里的以为有什么热闹,就围过来,在听说了买二送一后,有的本着占便宜的心里也就跟着买了,有的则是离开了,而有的好奇的就会问离开的,这里是发生了什么事吗,要不怎么这么热闹,人家一说,有那想要占便宜的就过来了。
于是,这个摊子上的络子是越传越多人知道,不一会儿,基本上整条街的都知道这里有个摊位卖络子,买两个送一个,料子上乘,做工精致,便宜的很呢!
而有的买了以后,觉得确实是实惠,还会介绍她们认识的人来买,这样一来,生意就更好了,所以,王氏这个摊位的络子很快就卖完了。
最后,王氏还特意留了几个络子,王氏拿了一对递给那卖手绢的大姐道:“大姐,真是谢谢你了!这个是我自己做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你别嫌弃。”
对方哎呀一声的要推却,王氏却是硬塞到对方的手里,那卖布匹的夫妻俩,王氏也是照此办理。
跟边上的这两家摊位道别,因为王氏还打算卖好久的络子,自然是要跟他们打好关系了。接着,王氏也没有立刻就回去,今天卖的银钱着实是不少,要是没有个男人在边上,王氏都不敢回去,主要是这买卖做了以后,大家都看着呢,尤其是那么多的铜钱,不是告诉人家你身上有钱呢嘛!钱财惹人眼,有些心思不正的,还就容易动这心思了,所以,王氏能不谨慎一点嘛!这也是那卖布匹的,跟卖手绢的担心王氏第一次来卖东西,不知道轻重,就这么一个人带着王丫一个小孩回去了,好心指点王氏的。
王氏自然是感激的谢过了,然后带着王丫去了衙门,找前面站岗的衙役帮忙通报一声,王生正在抄写公文,听说王氏跟王丫来了,有些惊讶,忙出来看看是怎么了,因为按照正常的情况他们是要摆摊到下午的,然后晚上再一起回去的。
等到王生带王氏跟王丫在早上喝茶坐坐的那个地方,王氏这才说自己的络子都卖完了,王生有些惊讶的问道:“怎么卖的这么快?”
“嗯,络子便宜,就都卖完了,我想着就这么回去不安全,所以就来等你一起回去。”
王生也觉得是这样,就道:“那你们就在这里坐着,等到我下了差,咱们再一起回去吧!”
王氏点头道:“嗯,孩子他爹,你去忙吧,我们就在这里呆着,不会乱走的,等你下了差,我们再一起回去!”
王生就真的去做事了,等到那整份公文抄完了,杨师爷听说是王生的妻女来等他回来,就体贴的跟县令通禀了一下,县令也是挺好说话的,就跟杨师爷道:“想来他们家是有什么事,就让王生先回去吧!”
因为当时王生读书不是上的私塾,也就没有人给王生起字,就一直王生的叫着。
王生谢过杨师爷,又让杨师爷帮自己谢过县令,这才走了。
从东西卖完了,王氏就都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一路上心情很好,看王丫也十分的顺眼,跟王生说着今天卖络子的事儿。
让王生狠狠的表扬了王丫一番,王生还揪着这点不放,打趣王氏道:“看吧,小丫要来,你还不让,现在知道咱们女儿的厉害了吧!”
王氏也有些不好意思,倒是王丫不在意,又不是真正的孩子,哪里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啊。
等回到了家里,王氏也顾不上先喂鸡鸭了,而是把竹筐里面的钱倒出来数,王丫跟王生也帮忙,刚开始数第一遍,王氏还有些不信,两千五百三十文钱,后来再数了两遍,王氏这才确定了,还真是两千五百三十文钱啊!
----
感谢三猫头儿指出的错误哈,还有应无忧无虑的呵呵的要求,嗯,下午两点还有一更哦!

、第四十章 十文钱

这样一来,扣掉三百文的料子钱,剩下的就是纯赚的了,而且那三百文的料子还剩下一大半呢,王生也没有想过会有这么多钱,一时间有些愣了,喃喃自语的道:“怪道做买卖的人家里都有钱,原来,竟是这么容易挣得的。”不说王生在这里若有所悟的思考着什么。
王氏还在这里另外算了一笔账。王氏是算自己按照这个法子卖,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这些络子如果按照自己之前的想法卖,一个简单的卖三文,复杂的卖五文,同心结卖十文,那也就一千四百五十文,整整差了一千文啊,这可不是差一点半点了,差的可是一两银子,有的人家,一家一年都挣不了这么多钱。
王氏算完这笔账,不禁对王生道:“亏的小丫想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咱们家的络子不但都卖出去了,而且价格还不低!”
王生回过神,臭屁的道:“那是,也不看是谁的闺女!”
算好了帐,王氏就把这些钱分开存放,整数的两千文是要存起来的,跟之前家里的存款银子一起放好,一下子,原来的五两银子已经变成了七两银子了,看着这些钱,王氏心里很满足。
剩下的五百文,则被王氏放在了日常使用的零钱罐里,这些都是要做日常的花费用的,比如说,茶米油盐酱的花费都是从这里出,实际上,王氏还是第一次在零钱罐里放这么多钱,放好了以后,王氏就给放进自己的衣柜里,锁好了。
受到这一次卖络子的甜头,王氏编起络子来,更是积极了,王氏会算账,一次近三百个络子卖二两半的银子,那几次下来,本钱不用说,肯定会回来的,更主要的是自己当家的盘缠肯定是有的,并且,王氏未雨绸缪,如果这一次,王生秋闱考中了,那么还要参加春闱的考试,到时,可就不是在省里了,而是要去京城参加考试,那时的花费又是一大笔。
王丫只有偶尔的时候帮忙,王丫可没有王氏这么乐观,虽然家里的络子卖的不错,但是也就是第一次比较容易罢了,以后的市场如何,王丫可不敢说,除非是再换个地方去卖,王丫才敢保证生意还会跟这一次一样,否则,王丫也不知道下一次能不能卖的这么好了。
王丫是觉得,虽然县城里看着人流量大是没错,但是有鉴于古代的购买力就是这么一点,一个还称不上小镇子的小城市,你能指望有多大的购买力呢!
所以,王丫更多的是继续早起喂喂鸡鸭,读书练字,然后锻炼身体,锻炼臂力,练弓箭,闲了就去竹林里,继续挖粗笋回来腌了。当然,不帮忙的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王氏嫌弃王丫的手艺不够好,让王丫的自尊心很是受创,明明自认为弄的很好的说!
其实,王丫弄好的那些,后来都被当作是赠品,买二送一的赠品了,王丫手快是没错,表面看那络子也不错,但是,后来王氏发现了王丫编的络子,不知道是没用力气还是怎么的,不禁扯,所以,王氏就不让王丫插手了,觉得会坏了自己的招牌,而且,王氏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这么累。
王丫摸摸自己的鼻子,也只能默认,自己的手艺确实是不怎么样,继而把精力发泄在养鸡养鸭,读书练字,锻炼身体上了!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又到要赶集的日子了,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回,王氏不用王丫说,就主动要求王丫跟自己同往,王氏实在是张不开那个嘴啊。
王丫本来还打算写个招牌的,后来计划没成作罢,只因王丫想到了古人不像现代人接受普遍教育,识字是基本的,这会儿,文盲肯定是大多数,这招牌写了等于白写。
对于这一次的买卖,王丫也不大看好,然而,出乎王丫的意料这一次的生意一如既往的火爆,甚至比之前生意更好,让王氏又狠狠的赚了一笔,这一次,半个月的时间,王氏弄了六百来个络子,因为多了一倍有余,所以,卖到了下午才卖完,不过,赚的钱也多了一倍。
王氏一下子龙颜大悦,在连数了两遍,确定是六千多文以后,照例把那六千文都收起来,然后,再把零散的铜钱放进零钱罐里,再放进自己的衣柜里,锁好了。
至于大功臣,王氏自然是要给予嘉奖的了,问王丫要什么东西,王丫想都不用想的,就提出了自己要钱,不要别的。
作为一个小财迷,王丫怎么会不趁机要钱呢。
王氏一听,倒是也不像以前那样,一毛不拔,在没有听到王丫想要什么的情况下,首次不问王丫要买什么东西,大方的给了王丫两文钱,以前,王氏从来不给零花,其实大多数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且,就算是给,也会问清楚晚上王丫要买什么东西,不能买些没用的,布拉布拉的,要说上一堆。没办法,穷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王氏心里自然也是想要大方的,但是,在你没有财力的时候,你再想要大方,都大方不起来。
王氏自认为大方了,却让王丫一头黑线,见王氏心情好,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缠着王氏,讨价还价的要求涨价,最后,鉴于这段时间王丫的表现不错,就由两文涨到了十文,咳,不用说,其中王生的功劳不小。
其实,仅仅是这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