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问镜 >

第1047部分

问镜-第1047部分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他的心神也是空前地专注、集中。

涉及北地大局,涉及天下大势,涉及各宗各派利益、势力消长,以及黄泉夫人这等智谋之士的心思变化,他不精、不通、不懂。而且,这份差距绝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追上的。

舍长就短,则事倍功半。

目前,余慈只能去追求那些他所擅长的、可以“彻底掌握”的部分——也就是在境界、在层次、在法则上的感悟和相应神通,以及那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丰富杀伐经验。

在当今之世,他所能掌控的,只此而已,焉能不珍惜?

每一场战斗,不管是紧张还是轻松,他都倾注了十成十的专注,钻进入、融进去、透进去!

魔潮滚滚而来,黄泉心思如渊,看得冷漠;玄黄是天生凶器,看得自然。

唯有余慈,情绪飞扬,也学那“兵灾魔王”,一声长啸,因无法把握全局而积下的块垒,便在啸声中挥发殆尽。

大日强芒如火,飞投下来,在车畔形成灼目的光圈,再急剧扩散,仿佛滚烫的刀身,切过油脂,当者披靡。

魔潮中有扑出来的真人眷属,在扑面而来的太阳真火面前,也只有退避一途。

不知厉害,硬抢上来的也有,却是转眼周身浴火,遭了魔染的神魂都要给烧透。

玄黄只是瞥去一眼,便将其斩落,又增了战绩。

真人级别的眷属,真的是过来送战绩的。

余慈也好、玄黄也好,一者具备灭魔神通,一者具备纯化剑意,都是直指魔头最虚弱处,应付这些“东西”,可谓得心应手。

一路追杀下来,死在他们手上的真人眷属,已超过四十个,部分是魔劫起后,新近魔染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多年来一直游荡在外域,趁天劫、魔劫并起之机,蹿入真界来的。

“北地舆情图”上,地化院甚至专门列了表,言述近一段时间以来,死在他手下的这些“眷属”。

来历最久的一个,甚至要追溯到四劫以前,万多年来,被这些眷属害死在域外的修士,绝不只是百人、千人的规模。

余慈的名声因此更上一层,毫无疑问,这里也有黄泉夫人的功劳。

可惜,现在不是计较名声的时候,虚空中又传来魔吼之声,味道和“兵灾魔王”的感觉不太一样。

未等细品,余慈头顶一暗,抬眼看时,却见黑深深的山岳劈面砸来,这不是魔头凝成的神通,而是真的……

真的山岳!

仓促间,看不出多大,可黑沉沉的倾压下来,阴影起码超过数十里方圆,重量冲力更难估算。遑论山岳之上,还有硬生生拔断的地脉余气,与高空混乱的元力相激,雷声轰轰,缠绕着紫蟒般的雷火,轰然而来时,方圆数百、数千里的虚空都在呻吟。

拔山掷岳大力神通!

第一百零二章拔山掷岳兵灾魔王(下)

如此神通,绝不只是纯粹力量的碾压,更有时机、气机的精到把握,让人避无可避。

恢宏之势,在天魔族群中当真罕见,莫不是哪个遭染化的眷属?怕不是大劫法宗师的层次……

余慈心中念头一闪而过,玄黄已经发力,强横剑力劈空,不取飞来山岳,不取掷山强人,专取这山飞来之势存在的根本。

刹那间,虚空中崩弦之音,仿佛是数十根弓弦次第断开,整个虚空立时为之颠倒错乱。

以凶横之势压来的山岳,莫名错开一个极大的角度,仿佛是被高空罡风“吹”偏了,擦着辇车的上沿抹过去,再轰然压落。

后方,山岳没入劫云深处的刹那,乌沉沉的云团整个都亮了起来,电火的痕迹烙印一层又一层,清晰呈现,将千里劫云都染成了紫红色,其中央就是山岳巨大的阴影。

然后才是惊天动地的雷鸣。

恐怖的气爆掀起了狂风巨浪,这回,就不是天魔煞气卷起来的“海啸”了,而是厚重劫云最直接的动荡。顷刻之间,辇车后方,裹着不知几千几万天魔的云气乱浪,便给扫荡一空。

辇车周边,大日霞光波荡不休,带起的沉重压力,就算是经过辇车的层层消解,依旧让黄泉夫人呼吸不畅。

但也仅此而已。

“干得漂亮!”

余慈夸赞一句,玄黄笑嘻嘻地受了。

剑修之法,针对天之三法衍化,剑光所至,无物不破,亦是无法不破。

可使山非山、日非日,风不再是风。

正如《上真九霄飞仙剑经》上所言:“一剑抵天,非抵天也,实天已非天是也。”

我剑所指,我心所向,天地乾坤,为我颠倒,剑修之所能为也!

当然,直指天地法则的剑意,造成后果,往往也是让人头大。

当天地已非天地,又让其中之人如何自处?

玄黄这一剑,不但“吹偏”了山岳,也使山岳所经的千百里虚空尽化为不可预料的绝地。

混乱不堪的天地法则,一时半会儿是修复不过来了,从辇车上往前看,光影错乱,已经悖离了日常的法理,生就的连锁反应,使大片虚空向浑沌迷蒙之域转化,谁也不知里面是个怎样的世界。

后方魔潮因山岳坠落引发的雷暴,后力不继,前方冲过来的魔潮也要避让。

辇车不避,径直冲入,一应混乱法则带起的乱流,通过大日霞光之后,都暂时平复,回归正轨。

这种情况,看的就是余慈对于天地法则构建、衍化的造诣。

他自然是不惧的。

不过,对面同样有一位,面对一片混沌的虚空,不闪不避,径直冲过来。

也亏得余慈重构法则来得顺畅,否则还看不清楚。

那家伙类肖人形,却高逾丈二,全身都包裹在金属盔甲之内,密密实实,不见丝毫皮肤显露在外。然而其身外蒸腾成雾,隐透紫光,细看出,实是化出了一个个凶陋鬼面,变幻莫测,极显痛苦凶戾之状。

相较余慈所经之处,波澜不起,这位就要强横多了。

那些错乱法则带起的破坏性力量,甚至连紫光气雾都攻不破——当然,破不破只是形容,法则层面的冲击,不是这么简单。

用“天人九法”的理论观之,对面那家伙似乎有种独特的神通法力,一切法则及于其身,都撼动不得,相反,其身触碰法则,则是摧枯拉朽,仿佛是与天地虚空格格不入的异类,其身与天地法则隔绝,专为破坏而来。

一路杀到近前,其间玄黄曾试发一剑,两边直接碰撞,当真是强对强、硬碰硬,虽是破开了紫光气雾,但也只在盔甲上带起一溜火花,倒是搅得四周虚空愈发混沌,让余慈多耗了一把力气。

对方冲势稍挫,但很快又加速冲上。

余慈盯着那一层仿佛是鬼面层叠的狰狞紫雾,终于是反应过来:

原来也是见过的,在东华虚空……

金刚魔俑。

这玩意儿是天魔十三外道之一,非常难缠。当时在东华虚空,余慈印象也比较深刻,其具备“不坏金身”,又力大无穷,内里有天魔寄生,压过三五个真人修士,毫不费力。

东华虚空那个金刚魔俑,似乎还不是正牌,只是狄郎君的“作品”。

相比之下,眼前这家伙的气息就要厚重凶横得多,品阶似要更高,而且在里面寄生的天魔,层次也非常了得。

其战力,说是一位大劫法宗师,并不为过。

劫法宗师级数的金刚魔俑近身冲击,其威煞就连不擅此道的地仙都要头痛,否则也不会位列十三外道个体战力第一……当然,破神蛊是特例中的特例,不计算在内。

余慈的视线在其身外的盔甲上扫过,倒是翻出了另一份相关的记忆。

金刚魔俑为天魔外道,所生所长,悖逆天法,甚至比天魔本身都要更遭真界法则体系排斥,本不能进入真界,然而眼前这位,全身披甲……什么甲胄能超过金刚魔俑自具的“不坏金身”?

若余慈所想不错,这副甲胄起不到防御作用,只是为了隔绝天地法则意志的探测和绞杀,只一具甲胄,价值恐怕就不在金刚魔俑本身之下。

全身披甲的金刚魔俑,真界中是有记录的。

据说当年在青锋山,就是被这个大家伙做先锋,以其无以伦比的力量正面冲击,才导致洗玉盟在当地的防线全面崩溃,位列“十五人宗”之一的玉景门,也在此役中破灭,门人死伤十之**,可谓是血债累累。

自青锋山之战惊鸿一现之后,此獠便再不复见。多年来,洗玉盟一直找寻不果,不想竟在此地重现。

看得出来,天魔一方还真是在乎他啊!

被一个最精擅近身搏杀,有不坏金身的大劫法宗师近身?

余慈本就是以近身搏杀起家,无论如何也不至于畏惧近战,然而此时他的本体远在域外,身边第一战力玄黄,还要控场支援,不能被限制住,还真有些麻烦。

对面的“兵灾魔王”,应该也是窥准这个问题,几次交手中,都不计损失,派遣真人眷属冲击,以弥补魔潮的不足。

而等到金刚魔俑增援赶到,立时将主动权扳了回来。

余慈还有真些头痛。

就算这大块头不以机变灵活见长,总要比飞掷的山岳灵动许多,而且天生具备“金刚”神通,一应法则都极难作用。

这一点,当年在东华虚空所见的那头,可是远远不如。

面对此獠,玄黄故技难施,目前余慈二把刀的虚空神通,也不好得手,只能是以硬碰硬,弄不好就是一场缠战。

兵灾魔王既然放出这个大杀器,想必绝不愿意空手而回。

金刚魔俑的速度是致命伤,在追逐战中,发挥不出长处,若是别人他不担心,可“兵灾魔王”既然敢拿出这玩意儿来,势必已经造好了局,等他跳进去。

余慈当机立断:

“那就走!”

辇车不再前行,而是直接下沉,迅速穿透了混沌虚空区域,撞入下方仍深不见底的云层之中。

由于前面金刚魔俑拔山掷岳的神通冲击,周围魔潮的天魔密度,已经降到了最低,辇车几乎是毫无阻碍,便一路杀到劫云深处。

漫天劫云,不但范围周覆真界,厚度更可达十里、百里、千里,里面既翻涌着毁灭性的力量,又孕育着法则的活性,几乎自成一个世界。

没有哪个长生中人,愿意到劫云中“游荡”;与之对应的,天魔也是一样。

莫看魔潮来时,劫云上层云立如壁,巍峨雄峻,仿佛是任魔头搓扁捏圆,其实以“兵灾魔王”的能耐,也只能是以天魔煞气压制劫云最“表面”的一层,借力施为,造出声势。

一旦深入,劫云中的雷霆霹雳,可是不认人的!

余慈如此脱身,多少有点儿出人意料,不过,金刚魔俑的行动模式是直线条的,就算寄生了天魔,增加了灵性,也是一样。

那家伙想也没想,也是一路追击而下。

劫云深处,时时酝酿、翻滚的毁灭力量,对谁都是阻碍,余慈这边受的影响似乎要更大。四面八方都是雷霆电光,虎辇玉舆隐轮之车的速度发挥不出来,金刚魔俑倒是百无禁忌,硬顶着电火轰击,越追越近。

而余慈也能感应到,劫云之上的高空中,“兵灾魔王”正透过金刚魔俑,锁定余慈位置,调整魔潮流动分布,不管他从哪个方向冲出来,都要受到迎头痛击。

黄泉夫人的轻咳声响起,在震耳欲聋的雷鸣声里,细若游丝。

余慈瞥去一眼,没有与她说话的意思。

战前战后,黄泉夫人或许会发言、建议,但在战时,从来都如泥雕木塑一般,绝不开口,因为开口也没用,反而会干扰了余慈的灵机和判断。

余慈看她,只是在评估其身体状况:

可惜,还差一点儿……

他不再多想,心神与驾车的玄黄相接,辇车当即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