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为王 >

第39部分

材料为王-第39部分

小说: 材料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都以为,西部计算机公司这家新公司,是用这种方式赔本赚吆喝,力求迅速扩大影响。

    君不见,他们不是很快就不再对外出售了?

    总共才对外卖了两个月不到,显然是亏损额超过了他们的承受极限。

    许多当时犹豫了的公司,此后还后悔不迭,认为他们错过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淘宝机会。而西部计算机公司此后推出软盘驱动器,各种集成电路块所使用的单晶硅衬底,证实了他们的判断:西部计算机公司果然是在市场上造成影响后,就利用这种高品质单晶硅,自行制造高性能芯片,满足软驱制造需求。

    以他们落后的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如果不采用这种超品质的单晶硅衬底,绝不可能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电路性能要求。

    各家公司都自认看透了西部计算机公司的真实技术水平。

    高品质单晶硅、落后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目前大家的半导体制造水平,基本上是在一条线上,大小公司之间略有出入,但相差也不大。只要结合他们自己的制造水平、成本,就可以算出西部计算机公司一台软驱能赚多少钱。

    答案是:微乎其微!

    那么西部计算机公司的用意也就浮出水面:薄利多销!

    软驱是个好东西,祝贺他们发明了一种完善的数据存储设备。全美计算机市场,对高性能数据存储装置的渴求是如此强烈,急需购买软盘驱动器来替代原本陈旧存储装置的需求量不下千万。就算一台软驱,净赚两美元,对西部计算机公司这样的新型小公司来说,利润已经是大得不得了了,年净利可达数千万美元,甚至有望上亿!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DEC果断出手。奥尔森认为用他们的技术,来制造软驱集成电路,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大幅提高软驱的利润率,单台利润增长到10美元的目标很容易达到,技术改良后的总利润将有可能超过数亿美元!DEC现在的经营举步维艰,传统财源近乎枯竭,急切需要一个有力的利润支撑点,软驱就正是他们寻觅已久的目标!

    这样双赢的结果,西部计算机公司除非脑子抽了,也绝对不可能会拒绝。

    如果郭逸铭不是穿越人士,他们算的帐,的确没错。

    但也恰恰有了他提供的单晶硅制备新技术,超品质单晶硅的成本不但没有打着滚往上翻,反而不及普通单晶硅制备成本的40%!

    这有谁能想到!

    强大如奥尔森,也没有掐指一算的本事!

    郭逸铭鉴于国内集成电路制备技术的落后,采用自产单晶硅作为衬底材料,确实是他的无奈之举,也是他在归国前就反复筹谋规划的结果。只有首先大幅度改良了单晶硅品质,用国内落后工艺加工的集成电路,才拥有和国际同类产品,同台竞争的起码底气。

    超品质单晶硅、落后的集成电路工艺,优劣抵消,芯片性能大致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

    不及40%国际单晶硅制备成本的低廉价格、落后集成电路工艺较高的成本,相互抵消,略低于同类产品的制造成本。

    这就是他依靠国内制造基地起家,未雨绸缪的所有本钱!

    材料专家,可不是白当的!

    从奥尔森拿出的分析报告就可以知道,至少DEC公司已经成功地被他骗了过去!对方还将此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得意洋洋向他展示,以诱使他合作。

    郭逸铭好想笑。

    信息不对称,真的很可怜啊!

    谁让你们没有后世成熟的单晶硅制备技术,我们就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和我比成本?如大人欺负小孩一样!唉,独孤求败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在他身后,奥尔森和副总经理相互挤挤眼睛,很有默契地笑了起来。他们都以为抓住了郭逸铭的弱点,却不知道,他们才是被可怜的对象。

    双方都胸有成竹!

    郭逸铭好容易才平息了心情,努力挤出一幅被戳穿真相的痛苦表情,准备继续与对方周旋。正要转身,他脑子里闪过刚才奥尔森说的那番长篇大论,其中一句话。这句话他当时只是一掠而过,没有细想,就被后面更重要的内容引走了注意力,但此刻忽然想到,身体猛然一震。

    一个念头浮上心头。

    他的心中,刹那间波涛汹涌,一时间几乎无法自持。很久很久,他才平复心胸,慢慢转身,回到座位上坐下,表情凝重,望着奥尔森问道:“刚才您在谈及软驱市场时,说到,‘当个人计算机兴起以后,这个市场会更扩大十倍不止’。请问,我没有听错吧?”

    奥尔森乍然听他这样问,反应过来以后,也是陡然一个机灵。他明白自己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公司一个尚未公开的重要秘密,手心也不由得泌出汗来。

    他佩服对方的心思之细腻,在听到自家公司关键弱点被揭穿,心情急剧波动之际,还能抓住他话语中一个细微的漏洞,反将他一军。这个青年能够幕后操控,将公司发展到眼下地步,果然有几分分量!他的副总经理也是迅速收敛了胜券在握的表情,看向郭逸铭的眼神多了几分尊敬和认可。

    “不错!”他虽然承认了,但并未多做解释。

    郭逸铭脸上浮起一丝笑意:“我记得,奥尔森先生曾经说过,个人计算机是一种错误的思路,必将被市场所打败!怎么现在忽然转变了看法,竟然也认同其他公司的意见,对个人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如此重视起来了?”

    确实被他看穿了!

    奥尔森看了副总经理一眼,心中很是懊恼。

    他以为对方是个年轻人,性格必然飞扬跳脱,冲动热血。因为完善了软驱,靠一个点子打开了市场,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被自己抓住他的弱点发起猛攻,对方情绪大起大落之间一定很容易对付。于是,他在放松间说话就没有过于细细思考。结果对方虽然年轻,却不料性格如此沉稳,心情如此快就平复下来,而且靠着细腻的心思,快捷的反应和联想力,迅速抓住了DEC的一个机密。这下他也增加了筹码,双方的谈判必将更加艰难。果然,成功者都非泛泛之辈,必有其长,自己是大意了。

    年轻人不可小看啊!

    “市场证明,我当初说的是错的。”奥尔森没有反驳。但他尽管确认对方已经猜出了什么,口风依然很紧,不肯多说一个字。

    “那么DEC的应对措施是……”郭逸铭却不放松,步步紧逼。

    “咳!”

    DEC那名副总经理看老板受窘,自己当然不能干坐着,出面圆场:“公司自然有相应的应对计划。但这应该和今天谈论的主题无关才是……”

    “我们划定了谈话范围了吗?我怎么不知道?”霍克也不是吃干饭的,立马跳出来帮腔,“奥尔森先生一面说合作,一面却又遮遮掩掩,这怎么让我们相信你们的诚意?”

    “不是合作,是交换:用股份交换技术!”对方纠正他的错误。

    霍克还要说什么,郭逸铭抬手阻止了他。

    口舌之争毫无疑义。

    在对方心防失守之际,不给对方喘息之机,直捣黄龙才是最佳选择。

    他紧盯着奥尔森双眼,用很慢的语速说道:“DEC是打算开发一款个人计算机产品,正式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吧?”

    一语震惊全场。

    霍克的商业嗅觉确实慢一拍,他靠小聪明,能够领悟老板用意,从旁帮腔。但他还真没想到,郭逸铭能从奥尔森一句看似不经意的失言中,发现如此重要的信息。

    DEC要进军个人计算机市场了?

    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

    想想苹果公司,靠着先行一步,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大捞特捞,赚得不亦乐乎。两年时间,收获数亿美元,其成长速度之快,让其它计算机公司都眼红气粗。今年以来,更是利用从市场上捞到的巨额资金,开始组建自己的生产线,未来飞速发展亦可预见。

    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连迟钝如IBM都看到了,DEC又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但搞清了前后关节,他更觉得不可思议了。

    奥尔森这个人的顽固之处,犹如长了一颗花岗岩脑袋,砸开也是固体。从创业至今,他就独断专行,把当初的合伙人爱德森都气得卖了股票,离开了公司。当初个人计算机初起,DEC内部提议公司也加入开发个人计算机的行列,却被他亲口宣判个人计算机的死刑,说什么“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台计算机是不可想象的”,否决了下属提出的计划。

    这样一个死不悔改的强硬老头,在看到苹果公司吃得嘴角流油,心中泛酸是在所难免。但他居然会后悔到修正自己的判断,果断调头,甚至是承认自己的失误,重头来过,这就好像男人生子一样,让人不敢相信。

    他震惊地看着奥尔森。

    这时奥尔森克没有心思在乎他在想什么,只是用他那深凹的眼眶内,深蓝色的眼珠恶狠狠地死死盯着郭逸铭,紧闭着嘴,一言不发。

    对一个强势顽固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被人窥破内心奥秘,更令他痛恨了。

    尤其是这个秘密,还是因为DEC深陷困境,他在万般无奈之下做出的痛苦决定!

    郭逸铭对他凶狠的眼神一点也不害怕,在他眼中,对方就是一个爱DEC,胜过自己生命的好人奥尔森。在DEC生死存亡之际,对方都把脑袋送到了他面前,如果不趁机割一大块肉下来,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司掌舵人。

    他仍然用缓慢的语速,慢慢说道:“软驱技术,我们可以转让。但我要10%的股份,此外,我要求参与你们的个人计算机研发计划,并分享所有技术成果!这,就是我的条件!”



………【第三十六章 同盟联军】………

    【今天涉及的计算过多、过于复杂,耽误了时间,更新晚了点,抱歉!

    诚挚感谢网友火烤老母鸡、张牙舞爪、夺命书生贱的打赏,尤其是火烤老母鸡网友,几乎是每天都给于极大支持,不是投评价票,就是更新票,打赏额之高实在让作者深感无以回报。朋友对作者的支持,深为感动,但如此高的打赏,对朋友金钱上是笔不小开支,作者也深有压力之重的感觉。

    其实只要心意到了,哪怕只是每天点一下,投一张推荐票,作者也为之欣慰不已。】

    在西部计算机公司总部楼下,霍克与公司重要成员客气地送走了奥尔森一行,所有人都是喜气洋洋。就在十分钟前,双方的律师草拟了一份技术转让协议,DEC公司用5%的股份换来了西部计算机公司软盘驱动器的全套技术及生产授权。

    由于没有参与现场会谈,当霍克与奥尔森从办公室出来,宣布公司用软盘驱动器技术,参股DEC的时候,所有聚集在公司里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都是一片震惊,随即便狂喜欢呼。

    不管DEC如何举步维艰,它毕竟是全美第二大计算机公司,如果没有软驱技术专利,西部计算机公司连给它提鞋的机会都没有。能够通过利益交换,趁机入股DEC,对于所有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员工,都是一个无比兴奋的巨大振奋。

    奥尔森性子急,签约结束,他便不肯再多待,立即带着收获,连夜赶回马塞诸塞,组织人手对相关技术进行消化,以便尽快投产。

    “郭,你来一下!”

    刚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