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古城疑案三 >

第52部分

古城疑案三-第52部分

小说: 古城疑案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觉住持,我们想知道静平出家的原因。”



    “你们没有去找静平的父母吗?”



    “我们已经找过静平的父母了,遗憾的是,他们不知道女儿出家的原因。”



    “静平的父母都不知道,贫尼就更不知道了。”



    “那您是根据什么收留她并决定为她剃度的呢?”



    “这——一言难尽,也很难说清楚,我佛慈悲,普渡慈航,至于什么样的人能剃度,能阪依我佛,这从来没有任何标准。”



    “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在贫尼为她剃度之前,她到山上来过好几次,每天都是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这时候,寺院中的香客已经下山了,她在观音菩萨的面前一直跪到添油时分,如果不是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她是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滞留在寺院里面的,人只有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才会找菩萨倾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08。 第二十七章 老尼姑神情怪异 欧阳平故弄玄虚
    “静平什么都没有跟您说吗?”



    “如果她想说,菩萨是愿意倾听的,反之,如果她不愿意说,菩萨是不会勉为其难的。佛门连求助者的来处都不过问,怎么会勉强她们说出心中不想说的隐情呢?”



    “静平失踪的那天早上,是从西禅院离开的,还是从静幽院离开的呢?”



    “是从贫尼这里离开的,贫尼虽然收留了她,但看她心思重重,就将她放在自己的身边,表面上是伺候贫尼,实际上是想经常开导于她。”



    “那天晚上,静平是住在静幽院的吗?”



    “自从她母亲上山来找她以后,她就要求住在贫尼这里——她不想见她的母亲。静平选择离开,肯定和她母亲经常上山有关系。”



    “您确定静平离开了鸣晨寺?”



    “寺中有人亲眼看见静平走出庵门。”



    慧觉住持指的是悟虚。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静平还在寺院之中。”



    慧觉住持突然抬起上眼皮——先前,慧觉住持的上眼皮始终是耷拉着的:“何以见得?”



    “您看看这两样东西。”



    韩玲玲从皮包里面拿出日记本和钢笔,站起身,递给了慧觉住持。



 @无@错@小说 M。qulEDU。Com ; ; 慧觉住持接过日记本和钢笔,用眼睛扫了一下:“这是——”



    “这应该是静平的日记本和钢笔。您见过这两样东西吗?”



    “贫尼不曾见过。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这是我们在静平曾经住过的禅房的铺板下面发现的。”



    “禅房的铺板下面?这上面写了什么?”慧觉住持的眉宇之间出现了三道深沟。



    “这是静平在——我们估计是在——我们只看了几张,还没有来得及细看。”欧阳平直视着慧觉住持的脸,他发现慧觉住持的神情有一点不易察觉的变化,所以,留了一个心眼,“等闲下来的时候,再好好看看。”



    “也许——可能是静平不小心落在禅房里面了。”慧觉住持的额头上冒出了一些细密的汗珠,最重要的是,原先在她的手中做匀速运动的手珠突然休息了。



    “这种可能性很小,静平上山的时候,只带了几本日记本和一支钢笔,日记本是她的心爱之物,日记里面一定记载了不少重要的内容,可能还包括她出家的原因离奇失踪的原因,所以,她不会随意落下。我们分析,只有一种可能。”欧阳平在说“离奇失踪的原因”的时候,故意放慢了速度,提高了音量。



    “什么可能?”慧觉住持不但抬起了上眼皮,眼睛也比先前大了许多。



    “唯一的可能是静平出事了,在出事之前,她将日记本和钢笔藏在了床铺的下面,日记和钢笔是静平随身携带的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应该和她形影不离。”



    “阿弥陀佛。”



    自从同志们进寺以后,这是慧觉住持第一次说“阿弥陀佛”。佛祖真是太聪明了,一句“阿弥陀佛”就像一把万能钥匙一样,它可以回答任何问题。此时此刻,同志们还不能说慧觉住持答非所问。
109。 第二十八章 鸣晨寺有点诡异 老尼姑从容回答
    欧阳平还有更尖锐的问题在等着会觉住持呢。欧阳平终于从慧觉住持的回答中感觉到了一点东西:“慧觉住持,据我们所知,在静平失踪之前,贵寺还有还几个僧尼离奇失踪。”



    “欧阳队长有所不知,佛门不是牢笼,与佛有缘的人可以进来,也可以离开,佛门不问来处,更不问去处。”



    “无独有偶,离奇失踪的僧尼竟然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僧尼,这该不会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吧!”



    “许身佛门,是要耐得住寂寞的,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因为寺院里面的生活太清苦,年轻的僧尼尘缘难断,又经不住红尘的诱惑,选择还俗是常有的事情,我佛以慈悲为怀,愿意留下来的,佛祖欢迎,不愿意留下来的,佛祖不会强留。鸣晨寺一向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佛门清净之地,岂容玷污。阿弥陀佛。”慧觉住持慢声细语,表情严肃,她的话中有两层意思:第一,鸣晨寺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第二,你们不要往鸣晨寺身上泼污水。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些粗浅的分析,我们也知道这个案子非常复杂,要想查清楚,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我们也向全国发了协查通报,全国所有的寺院,我们的同志都查过了,可就是没有静平的踪影,我们只能把调查的重点~无~错~小说 m。QulEdU。cOm放在鸣晨寺,静平毕竟是从这里离奇失踪的。所以,我们需要得到您的帮助。”



    “欧阳平队长有什么吩咐,请直言不讳,查清楚这个案子,对我们鸣晨寺来讲非常重要,鸣晨寺是一座千年古刹,也算是驰名大江南北的名蓝。”



    慧觉师太亲自将五个人送出静幽院。



    同志们走到悟静殿观音菩萨东面的时候,韩玲玲突然退后一步,大家都愣住了。



    “你们看——”韩玲玲道。



    从观音菩萨的五彩披风上掉下来一张黄颜色的纸条——就是寺院中用来抄写经书的那种比较薄的纸。



    刘大羽和韩玲玲同时看见——他们俩走在前面。



    刘大羽一个箭步冲到观音菩萨前,从地上捡起纸条;韩玲玲和左向东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绕着观音菩萨转了一圈,他们想知道是谁扔这张纸条的。遗憾的是大殿里面只有三个尼姑,她们都站在大殿的门口的一张香案旁整理经书。



    三个人中,没有大家熟悉的面孔。



    刘大羽打开纸条,上面写着两行字:东门镇油坊巷187号。



    这显然是一个地址。写纸条的人的目的是让同志们到东门镇油坊巷187号去,到底去找谁,也许到地方就知道了。



    纸条上虽然只有一个地址,但足以让同志们兴奋不已,很显然,写纸条的人肯定知道一些情况,这说明同志们到鸣晨寺来是来对了。



    纸条上的字,是柳体小楷,这说明写纸条的人文化层次比较高,至少说明此人是练过毛笔字的。



    现在,有三件事情摆在同志们的面前,第一件事情是到静平的父母见一面,确认一下日记本、钢笔和书包的事情;第二件事情是到东门镇油坊巷187号去;第三件事情是寻觅写纸条的人。
110。 第二十九章 老西院改作民宅 老人家愿意领路
    眼下,做第三件事情有一定的难度,寻找此人,就要请寺院中的人辨认笔迹,这样势必会惊动寺院中的所有人,如果问题就出在鸣晨寺的话,那就会打草惊蛇,这样一来,写纸条的人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这大概就是写纸条的人不愿意抛头露面的主要原因。



    那么,写纸条的人为什么不明说呢?大家一时很难想明白。



    所以,眼下,欧阳平只能做前两件事情。



    于是,欧阳平决定兵分两路:欧阳平和左向东到炼家去;陈杰和韩玲玲到东门镇油坊巷187号;刘大羽留守寺院,刘大羽的任务是到寺院各处去转转,熟悉一下环境,这对接下来的刑侦工作非常重要。



    三点钟左右,四个人走出鸣晨寺。



    汽车在中华门城堡停下,欧阳平和左向东转乘公交车到彭家大院。陈杰和韩玲玲驱车到东门镇去。看过河马作品的人都知道,东门镇在江北。那是江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古镇,小镇上大部分是明清建筑,这是一个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古镇。



    东门镇东西走向的街道有三条,中间一条叫左所大街,东到鱼市口,西到响水桥,前面一条街叫东门前街,后面一条街叫东门后街;南北走向的街道只有一条,名字叫鱼市街,这?无?错?小说 M。quleDU。cOM条街道北到泰山庙,南到古城墙。



    油坊巷就在鱼市街和东门前街的交汇处。前面提到的鱼市口是左所大街和鱼市街的交汇处。鱼市口是古镇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这里商贾云集,在鱼市口附近有戏院,也有电影院,戏院就在油坊巷里面,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戏院,梅兰芳曾经在这个戏院唱过戏。



    187号其实就是当年的戏院,一九六六年之后,传统京剧被现代京剧所取代,戏院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后来,戏院被改造了成了居民住宅,戏院原来的顶棚被掀掉了,戏院的包厢变成了一间一间宿舍。



    陈杰和韩玲玲走进院门,迎头碰到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太太,她的右手臂上挎着一个竹篮子,竹篮子里面放着几个罐子,罐子里面分别放着西瓜子,葵花籽,花生米,蚕豆。老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背也有点驼。



    “请问大娘,187号在什么地方?”



    院子里面住着不少户人家,本来就不大的院子被隔成了好几块。



    老太太很热情:“我领你们去。”



    两个人跟在老太太的身后朝院子里面走去。



    陈杰接过老太太手臂上的篮子:“大娘,您高寿啊?”



    “六十八了。”



    “六十八,身子骨还这么硬朗。”



    “不硬朗不行啊!吃饭穿衣,都得靠自己挣。”



    陈杰不敢再往下问了,六十八岁的老人还这么辛苦,背后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大娘,187号姓什么?”



    “姓尚。”



    “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大娘用审视的目光看着陈杰和韩玲玲:“你们不认识他吗?”



    陈杰实话实说:“我们的手上只有一个地址。”



    “你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