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孝经智慧 >

第26部分

孝经智慧-第26部分

小说: 孝经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此庶人之孝也。
  《注》:“庶人为孝,唯此而已。”此总括以上四个方面,这些就是庶民的孝道了。
  二、孝:自始至终
  最后将上面五章的“五孝”作出小结:“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注》:“始自天子,终于庶人,尊卑虽殊,孝道同致。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言无此理,故曰‘未有’。”
  这是说,所以上始自天子、下终至于百姓,如果孝没能被自始至终地施行,而想要不遭遇到祸患,那是不可能的。
  回过头来,再来看值得一提的《庶人章》之“庶”。《说文》:“庶,屋下众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屋下光多也。”由屋子里亮光的众多,而引申为众多、然后是人的众多,便与众人、百姓联系上了。
  有意思的是,说到“庶人”的孝道,在表达上有两处不同,一是以上几章都会用上“盖”字,二是都引用文献《尚书》或《诗经》,来深化旨意,然而本章却都没有。这是为什么?《疏》云:“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皆言‘盖’,而庶人独言‘此’。注释言‘此’之意也,谓天子至士,孝行广大,其章略述宏纲,所以言‘盖’也;庶人用天、分地、谨身、节用,其孝行已尽,故曰‘此’。言惟此而已。庶人不引《诗》者,义尽于此,无赞诸也。”——因为既然是众人、普通人,所以能做到这些,就是很好地尽行孝道了。但是既然不是一般人,而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那么职位越高,孝道就越是宏大,所以文中用“盖”,表示大略而已,而还不足以全部囊括之。
  这既让我们看到,古代经典用字的讲究,令人钦佩;而古代解读者的心细如发的剖析,也让人肃然起敬。不仅如此,这里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孝道这种道德规范,不是越对下越严求,而是越对上越严肃庄重;对那些越是有社会职权的人物,如士、卿大夫、诸侯、君王的要求更为整肃,并逐级加重加大。
  三、《庶人章》现代启示谈片
  读完这“五孝”,我们会特别感悟到原来孝的内容是那样丰富,不仅仅是一般所谓的赡养父母、孝敬亲人、悌友兄弟。孔子看来,这些内容仅仅是行孝的基本层面的东西。孔子则进一步把这些属于基本层面的孝道,推广演绎出去了,延伸到社会的每一层次人的岗位职责中去了。
  在这一孝的系统的层次中,孔子认为越是高位,那么孝道的内容越是重要,意义与价值越是重大,要求也越是高,越是要做出表率来。
  这些都是孔子的智慧。孔子不仅对前人的孝的理念作出继承,而且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总结与发展,这就是《孝经》之“经”的价值。
  如果现代的道德教育能借鉴孔子的这种智慧,那么不仅对于孝道,而且对于其他的品德教化,都会有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孔子的一种思考的方法,即是某一理念在系统中分层解读,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要求与目标等。
  另外对于社会上的普通人来说,孝就是“养父母”。这似乎很简单,但是就在高度发展的21世纪,还有很多人做不到赡养父母,更不要说达到古人所说的那种高层次的赡养了。“养父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让我们来读读《吕氏春秋·孝行览》中的“五养”:一是“养体”,即是“修宫室,安床笫(,席子),节饮食,养体之道也”。二是“养目”,即是“树五色,施五彩,列文章,养目之道也”。三是“养耳”,即是“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四是“养口”,即是“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五是“养志”,即是“和颜色,说(悦)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这就是古人赡养父母的境界,完美地高层次地尽到了孝行。面对物质条件根本不能与今人相比拟的古人,他们却具有或向往这种高境界的“五养”之赡养,现代人是不是会有些特别异样的感触呢?
    

三才章第七(1)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说:“真是太厉害了,孝道如此重大!”
  孔子说:“孝就像上天的日月星辰运行那样是经常的,像大地有利万物那样是道义的,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天与地的经常法则,而民众效法它们。效法天的常明,利用地的常利,而顺化天下。因此那种教化不待严肃而成就,那种政治不待严酷而治理。先王看到教化可以化育民众,因此用博爱作先导,而民众就没有谁遗弃他们的亲人了。向民众陈说道德道义,而民众就兴起好的行为。用谦敬礼让作表率,那么民众就不争夺。用礼乐来引导民众,那么民众就和睦。用好恶之分辨来明示民众,那么民众就知道禁戒。《诗经》说:‘声势显赫的大师尹氏,民众都瞧着你呢。’”
  【讲读】
  此章的“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地谓之两仪,兼之人,便是“三才”。曾子聆听了孔子以上关于“五等之孝”的阐述,上至于天子,下至于庶民都当行孝,始知孝之为大,情不自禁发出感叹赞美。于是孔子进一层给他讲说了孝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可以对人们进行教化。因此本章名为《三才章》。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注》:“参闻行孝无限高卑,始知孝之为大也。”高至于天子,卑至于庶民,孝道展现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曾子不由得赞叹,而这种赞叹也引发了孔子再度的循循善诱,继续为他深入地讲述孝道之广大、博大、重大。
  一、孝:天经·地义·人行
  1。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注》:“经,常也。利物为义。孝为百行之首,人之恒德,若三辰运天而有常,五土分地而为义也。”“经”,常、经常、长久。“义”,有利于物称为义。“三辰”,上天的日月星辰。“五土”,山林、川泽、丘陵、水边平地、低洼之地,《孔子家语·相鲁》:“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所生之宜。”
  孔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孝的重大意义。上天的日月星辰经常在运行,这是“经”;大地五土利于万物生长,这是“义”;这就是天经地义。人秉承天地之气而生长,人也效法天地而存在,孝就是像天经地义一样,永远地施行流传,永恒地具有利之义。孝就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孝就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孝贯通了天地人三才。
  古人云:“孝为百行之首。”先人又云:“孝为百行之本。”这其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又如郑玄注《论语》云:“孝为百行之本,言人之为行,莫先于孝。”
  2。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郑玄《注》:“天有四时,地有高下,民居其间,当是而则之。”又云:“天有常明。地有常利,人法则天地,亦以孝为常行。”又云:“政不烦苛,故不严而治也。”
  唐玄宗《注》:“天有常明,地有常利,言人法则天地,亦以孝为常行也。”“法天明以为常,因地利以行义,顺此以施政教,则不待严肃而成理也”。“则”,效法。“因”,依据、利用。  

三才章第七(2)
这是说,人们应该去效法天与地的经常法则,效法天的常明来常行孝道,效法地的常利来行义,以此来顺化天下。因此那些教化不必有待于严肃说教,而自成道理;那些政治不必有待于严酷管理,而自行被治理。这里包含有五等之孝的人们,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者,越是高层次的尤其要“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这才能收取“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的绩效。
  二、先王政教“五条”
  1。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注》:“见因天地教化人之易也。君爱其亲,则人化之,无有遗其亲者。”
  孔子又引进历史进一层解读。先王见到顺因天地的那种教化所带来的方便易行,便有种种做法。孔子又总结揭示出“五条法则”。第一条,是用博爱作先导,而民众没有谁遗弃他们的亲人了。这也就是先王先对自己父母敬爱,而后民众就效法他了,不会遗弃他们的父母了。
  2。 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注》:“陈说德义之美,为众所慕,则人起心而行之。”第二条,是向民众陈说道德义理之美,让民众羡慕之,感动之。民众知道德义的美好与作用,心中欣然而向慕,那么也就会行动起来,便有好的行为。
  3。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先”,领先,表率。《注》:“君行敬让,则人化而不争。”第三条,君主要以身作则,谦敬礼让,做出表率,那么民众就跟着被教化了,就不争夺了。
  4。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注》:“礼以检其迹,乐以正其心,则和睦矣。”第四条,君主用礼乐来引导民众,那么民众就会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乐来端正自己的心志,也就和睦相处了。
  5。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注》:“示好以引之,示恶以止之,则人知有禁令不敢犯也。”第五条,用好恶之分辨来明示引导民众,知道禁忌、禁令、禁条,懂得善事、善举、善行,使得民众向善而不趋恶,走正道而不走邪路。
  三、引《诗经》的正反启示
  此章最后也引《诗经》作结,此诗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赫赫”,显赫。“师尹”,即指周朝大师尹氏;“师”,大(太)师,周朝三公之一。此句的意思是:声势显赫的大师尹氏,民众都瞧着你呢。
  从正面讲,那么如《疏》所云:“师尹,大臣也;一人,天子也;谓人君为政,有身行之者,有大臣助行之者。人之从上,非惟从君,亦从论道之大臣,故并引以结之也。”这就是说,君臣应该同体、君臣相须,互相推行天经地义的孝道,以孝治国。
  然而还有反面的启示,但是历来的注家似乎都忽视了。试看此《诗》本来主旨,是周大夫中一位叫家父的人严厉斥责大臣尹氏在执政中的种种错误,比如为政的不公平、任用小人等,因而导致了政治昏暗,国家危机四伏。这两句诗句是说,民众正警惕地观察着这位作恶多端的大师的一举一动呢!
  因此这里的引《诗》就和他章不同,他章是从正面来赞美的,此处又用反面典型的师尹来警示世人。那就是身居高位者,在“孝治天下”中本应该辅助而行的,本应该也做出表率来,然而相反却在那里为非作歹,因此遭到民众的反感的警惕的注视。这应该很有震撼力量,尤其是对古代居于高位的统治者,更是有力的鞭笞。
  四、《三才章》现代启示谈片
  孝,是天经地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