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

第18部分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第18部分

小说: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他们的同情多于赞许。(凯兰,

劳伦斯()抱怨,在英国,自愿不育者遭受到社会的和经济的种种压力,他们被视为自私、冷淡、不负社会责任的人;同时还要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因为医疗福利等等首先为生养孩子的人服务,而忽略了自愿不育者。此外,自愿不育的男性与女性相比受到更大的压力,虽然传统上一向认为生儿育女对女人来说比对男人来说更重要。(劳伦斯,年)

豪斯奈克()的研究发现,选择自愿不育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大多在亲友中有支持者。他们充分意识到来自传统社会规范的压力,因此极其需要这种支持(豪斯奈克,

年)。自愿不育者本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看法一般认为它并无害处,但也存在某些缺点,如缺乏对孩子的正面看法、孤独感和老年无助、脱离社会规范的感觉、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受到歧视等等。(鲍姆,

年)
中国的自愿不育者现状如何?他们做出这种选择的动机与其他文化中人有无区别?他们的特征与上述社会中的自愿不育者是否相同?做出这种选择的意义在中国现状、文化传统及社会背景之下又有哪些特异之处?这些都是这项研究意欲探究的内容。
研究设计
由于自愿不育者在人口中的比例太小,这项研究不得不放弃随机抽样的方法,而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具体做法是,首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征集自愿不育者参加调查,由于这些人的朋友熟人中往往有做出相同选择的人,再通过他们的介绍找到好些人。采用这种方法,这项调查共征集到

对已
婚夫妇,此外还有数名未婚男女青年,他们或已经同未婚朋友
商定终身不育,或决心在婚后做这种选择。因为征集启事是在
《北京晚报》上刊登的,所以应征者基本上都是北京市民。样
本中还有一些人是笔者的私人朋友,以及这些朋友的朋友,他
们也都是北京市民。
调查方法采用了访谈与问卷两种形式。调查的第一阶段采
用当面访谈方式,以便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完善调查提纲,然后
根据在访谈基础上形成的比较完备的调查框架设计了问卷,将
与自愿不育有关的问题全部包容在内,并尽量多采用开放性提
问方式,以使被调查者有发挥思想的余地,畅所欲言。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愿不育者的社
会经济地位及家庭背景;第二,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原
因;第三,自愿不育者受到的社会压力;第四,自愿不育者对
有关现行政策的看法及建议。
研究结果

自愿不育者的基本状况自愿不育者的社会地位及家庭背景同一般人有着显著的差异。
先看本人职业。自愿不育者中职业为干部、知识分子的比例占样本的

,而在北京市随机样本的一般人当中,这

。由此可以得出自愿不育者在职业地位上显著高于一般人的结论。再看教育程度,自愿不育者也显著高于一般人。在北京市随机抽样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仅占样本的
两个阶层的人仅占而北京的自愿不育者中,男性具有大专以上教育水平的占到样本的

,女性占从收入上看,北京市随机样本中月薪低于

元的占

,而自愿不育者中,男性月薪低于

元的仅占

,女性占
家庭背景用父亲职业、父亲教育程度、母亲职业、母亲教育程度这四个指标来度量。父亲职业为干部、知识分子者在北京随机抽样中占

,在自愿不育者当中,男性的父亲职业为干部、知识分子者占

,女性的父亲属于这两个阶
层的比男性更多,竟高达父亲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者的北京随机样本中仅占

者占

,女性自愿不育者中这个比例高达母亲职业为干部、知识分子者在北京随机样本中占

者占,女性的母亲职业属这两类者高达母亲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者在北京随机样本中仅占



,女性的母亲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高达
由此可见,自愿不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及家庭社会地位都远远高于一般居民。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即在外资企业的中国雇员中,自愿不育者人数很多(据一位调查对象估计,高达

。这一现象是发人深省的。是他们事业心更强?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多地接触西方文化?还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对自愿不育的压力较一般环境微弱,致使他们做出了这种选择?

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原因
从调查对象的回答中看出,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忧虑;第二位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第三位是为了自我实现。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自愿不育者最感痛心疾首的问题。他们说:“人口使我们的国家拖着沉重的步伐去追赶发达国家,太难了!”“我国之所以发展缓慢当然有多种原因,但人口太多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对此感到万分忧虑。”有人提出,毛泽东在

年代批判马寅初,鼓励生育,对今天的人口爆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人口基数过大,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谈到人口素质太低的问题,他们说,“素质越差的人生小孩子越多,恶性循环,导致人口素质越来越低”,为此有人提议政府应考虑采取像新加坡政府那样的对策,以立法形式控制素质差的夫妻的生育数量。还有人提出,为了提高人口素质,不应让怪胎、先天性缺陷、弱智残疾婴儿存活。这一建议虽然听去过于激烈,但他们对国家人口素质的忧虑之情却跃然纸上。这些选择不育的人们或则有意识或则在无意之中为解决我国的人口过剩问题做出了贡献。以前者为例,有一对夫妇写道:“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我们就不再给它增加人口了,既然我们也做不到别的。”还有一位写道:“现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宣传很多很多。我不想发表什么看法。我想,只要我们坚定不生育的信念,为控制人口增长作一点小小的贡献,这比什么都实在。”后者的例子:有一位自愿不育者写道:“我们无形中给社会减少了负担,减少一个孩子就是为社会造一份福。”
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第二位原因是为了生活得更轻松些。不少人认为周围的人和父辈生活得太累了。有一位被调
查者说:“人生贵轻灵、忌滞重,如有选择机会,就要选择轻灵。米兰

昆德拉曾感叹于‘生命难以承受之轻’,但还有‘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选择了‘轻’的还可以再选择‘重’,而已经陷入‘重’的就难以再选择‘轻’了,终日为抚养子女辛劳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人活着不是为了过艰辛的生活,应当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虽然有人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的选择是享乐主义的(人生很短,应尽量享受人生),但许多人将追求享乐同追求轻松作了区分。一位被调查者说,追求享乐是追求刺激、追求瞬间的忧愁。但追求轻松却是逃避罪恶,追求一种适意、淡泊、优雅的生活,二者是有区别的。尽管有这些差异,自愿不育者给人总的印象是摒弃了传统中国人的忍辱负重、无条件地为后代作牺牲的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快乐,不愿以牺牲个人的幸福、快乐和轻松为代价去换取被他们称为“身外之物”的传宗接代。
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这一目标与寻求轻松的生活相比有较多的积极意味。有些调查对象提到生孩子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功的机会,尤其是一些中年夫妇,他们痛惜在文化革命中被白白耗去的青春,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愿为生养后代浪费自己的宝贵精力与年华。
在上述三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大量较为次要的原因使他们做出不育的选择。这些原因计有:对中国的传统观念反感;怕增加家务劳动负担(

;希望更多享受人

;怕孩子过不上好的生活(

;现代意
生乐趣(
识比一般人强烈(

;为避免妻子生育的痛苦

;西方许多家庭
;怕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

;为了事业
都不要孩子,中国人也可以做这种选择(
;享乐主义比一般人多(;追求不同的生活
方式( ;优生学的考虑,怕孩子有缺陷 ; 经 
济上确实负担不起( ; 不喜欢孩子( ;不愿作 
父母( ; 怕孩子分去了爱人的感情( ;怕妻子 
变成家庭妇女( ; 想做与众不同的事情( ; 妇 

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妻子男性度较高(
;妻子
缺少母性(

)等等。

自愿不育者所感到的社会压力
选择不育生活方式的人们当中近半数是在婚前做出决定的,另外一半是婚后决定的。他们这一决定往往是在相当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做出的。样本中有

的人在做出不生育决定时遭到过父母的反对;

遭到过兄弟姐妹的反对;遭到过来自其他亲属的反对;


遭到过朋友们的反对;

遭到过同事的反对。有

的自愿不育者遭到过人们的公开讽刺,说他们不是不想生育,而是没有生育能力,有的被人疑为“有病”不能生育,甚至有的女同志被讥为“母鸡不下蛋”。当然这些讽刺或暗示并非全是恶意的,有时不过是善意的揶揄,但它同样伤害人。对于这些讽刺挖苦,许多人持不屑一顾的态度。有一位说,说我有病就有病吧,不能损害我分毫。有人愤愤地说,别说自己确有生育能力(样本中有

的人因避孕失败做过人工流产),就是真的不能生育又有什么了不起。生育难道是什么不得了的能力吗?他们感慨于束缚中国人多种选择的心理定式()之强大,这种心理定式过于看重生死和传宗接代,忽略了人的快乐的自我实
现。然而也有人不那么超脱,样本中有

的人承认自己
担心过别人会以为自己不是不想生育,而是没有生育能力。在
这个问题上,认为丈夫感到压力更大的占

,妻子感到
压力更大的占

,夫妻感到压力同样大的占

,夫妻
二人都未感觉到这种压力的占
在我们的调查中,问及对于中国人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看法时,大多数人使用了“陈
旧”“、愚昧”“、愚不可及”一类字眼,表示对传统观念极为反
感,有几位不约而同地用了“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类激
烈用语。态度比较温和的人们则认为,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纯
属中国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有一位写道:“人死后两眼一
闭还能知道什么?死后又能带走什么?”有人说,“人类的财富
与事业不一定由我们个人的后代来继承。”有人说,“我们都是
有工资收入的人,不靠别人生活,也不想建立一个几世同堂的
家庭。”还有人说:“为什么女人就必须生孩子作母亲?我目睹
许多作了母亲的人变得越来越俗气,毫无事业心,我不愿步她
们的后尘。”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除了有用传宗接代观念带来的实际
危害对之加以否定的观点外,还有不少人明显具有现代意识,
他们的思想同传统观念格格不入。例如有人简单地写道:“没
有这种意识”,“传统观念对我没什么影响,我不想为传统观念
生活,我只按我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有些人写得比较详尽:“在我看来,这种观念毫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