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玄奘精神 >

第31部分

玄奘精神-第31部分

小说: 玄奘精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宗。玄奘可能不会想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一番〃豪言壮语〃,直接促成了唐朝与印度最大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电影《天地英雄》(故事发生在公元700年)里遣唐使马快对马贼头子道:〃此乃大唐之土,朝廷无官之地我便是官。〃而在六十年前的贞观十四年,玄奘法师同样可以自豪的告诉所有人:〃我乃大唐子民,大唐德威远播之地,我便是大唐!〃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76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6)         

  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国家、民族感到自豪,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第二天一早,戒日王又派使者迎接玄奘和鸠摩罗王前往自己的行宫,并向玄奘索要那部专门用来应付般若毱多的梵文论著《破恶见论》。看完这部著作后,戒日王非常高兴,趁机奚落了那些小乘高僧一番,而且还带来一个消息……那位名叫般若毱多小乘高僧,一听玄奘前来应战,就立刻以礼佛为借口躲到吠舍厘国去了。戒日王的威严加上般若毱多的怯战,让那些小乘高僧彻底丧失了斗志,一场事关大乘与小乘正统地位的辩论就这样不了了之。玄奘也趁给戒日王讲经的机会让那些小乘信徒都改信了大乘佛教。  

  戒日王对这位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他还觉得不够尽兴,于是决定举行一场更大规模的辩经大会,让玄奘去挑战全印度的高僧,地点就定在曲女城。任何一位杰出的君王都不会把自己的决定建立在随性之上,戒日王这样做,当然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第一,对玄奘有着无比信心,认为玄奘完全有能力战胜全印度的高僧,丝毫不担心失败;   

  第二,利用辩经大会的机会彻底斗败那些攻击大乘佛教的流派,让他们不再没完没了的攻击大乘,宣扬大乘教义;   

  第三,在古印度,王权与神权密不可分,让大乘佛教成为宗教界的主流正统,也有利于巩固戒日王在印度的统治,让更多的国家臣服在自己脚下。   

  这个决定很刺激,也很危险……玄奘是戒日王的全部筹码,留学十年积累起来的声望地位则是玄奘的筹码。成,则将迎来留学生涯的另一个高峰;败,就意味着前功尽弃甚至身败名裂。   

  然而,玄奘依然没有丝毫畏惧和犹豫,命运总是无奈的,而他选择了坦然。   

  从这一刻起,一位来自东土大唐的异国高僧,已然担起了维护那烂陀寺声望和大乘佛教在印度的地位和声誉的重任!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春,曲女城迎来了浩浩荡荡的辩经队伍:戒日王带着那支得胜归来的大军在南岸,鸠摩罗王带着两万象在北岸,恒河上还有数万舰船,一路上锣鼓齐鸣、曲乐连天,足足走了九十天!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恒河成了全印度关注的焦点,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到达曲女城的时候,光是尾随而至的民众就达数十万人!   

  曲女城的大会的东道主当然是戒日王和鸠摩罗王,有资格参加的包括全印度其他十八位国王,僧人三千余,婆罗门和外道两千余,还有那烂陀寺派来观摩的一千多人。这些僧人、婆罗门、外道都是每个宗派、学派挑选出来的顶尖人物,再加上他们的随从、护卫、仆人,乘坐的马匹、大象等等,整个曲女城方圆几十里之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经过二十一天紧张而隆重的准备,辩经大会正式拉开帏幕:戒日王和鸠摩罗王分居左右开路,两人之间是装载金身佛像的大象,随后是盛装的大象队伍……为首两头驮着巨大的花筐,象背上的人一路走一路撒花,其后是玄奘和高僧们乘坐的大象;十八位国王和他们的王公大臣们则乘坐另外三百头大象走在两侧。   

  队伍到达会场后,首先由东道主戒日王背着佛像登上宝台,然后戒日王、鸠摩罗王、玄奘三人依次浴佛,再由三人一起施舍,最后才轮到其他十八位国王。由于场地所限,能够亲临现场聆听辩经的只有一千多名最具声望的高僧及五百多名婆罗门和外道,外加国王大臣等两百人,其余人等只能等在门外。   

  按照程序,先由国王正式施舍,然后才轮到玄奘法师正式登场。为了表示最玄奘的尊重,戒日王亲自为这位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铺设宝座,这就意味着玄奘才是这次辩经大会的论主。一切仪式都结束后,玄奘以一番华丽而真诚的说辞开场,然后开始阐述自己观点和论据。可能是由于会场太大、人太多,玄奘就请那烂陀寺的高僧、戒贤法师的侄子觉贤法师把自己的阐述的内容高声宣读一遍。想必这位觉贤法师不但口才极好,而且嗓音洪亮中气十足,因此充当了一回〃麦克风〃。觉贤法师宣读完了后,为了能让所有人看到辩经的内容,戒日王又派人把这些内容抄写了一份悬挂在会场大门外,并且附带了玄奘开出的条件:         

※虹※桥※书※吧※BOOK。※  

第77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7)         

  〃若其间有一字无理能难破者,请斩首相谢。〃   

  就是说,如果有人能从这当中找到一处站不住脚的破绽,我玄奘就献上自己的脑袋。类似的赌注,顺世外道用过一次,一千多年前的吕不韦也用过一次,只不过吕不韦赌的是千金,玄奘赌的是自己的性命。   

  不论是吕不韦、顺世外道还是玄奘,追求的都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气势,也能看出玄奘对自己佛学修养的强大自信。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势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整天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与玄奘辩论。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了五天,原本饱受期待的一场盛会出现了尴尬的冷场,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无人应战并不代表玄奘已经获得胜利,已经让全印度各宗派的大师折服。我们宁可相信,更多人不是不想出战,而是在犹豫观望,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这种近乎诡异的观望气氛就会越浓。有如高手对决,你不动我不动,大家都在等待一个契机,一个导火索,就像普林西波射向弗兰茨·斐迪南大公的那一枪。   

  突发事件果然发生了:就在大会期间,会场的宝台附近突然起了一场火灾,险些危及玄奘和其它高僧们的安全。火灾很快被扑灭,但戒日王的怒火却在燃烧:连续五天的冷场已经让他觉察到了一丝异样,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这场火灾是有人针对玄奘的蓄意所为,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决不是一次意外。不管是不是意外,作为大会的东道主,戒日王当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首先大声斥责了会场中那些心胸狭隘居心叵测意欲谋害玄奘之人,然后又宣布了三条规矩:   

  一,有胆敢阴谋加害玄奘法师者,斩;   

  二,有胆敢肆意谩骂诬蔑玄奘法师者,割舌;   

  三,正常辩经不受任何限制。   

  戒日王颁布这三条规矩首先是为了保护玄奘的人身安全,其次是确保玄奘不受到额外的攻击,最后,是想再一次在气势上狠狠打击那些小乘教徒、婆罗门和外道,逼得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这道命令表面上是为了震慑那些可能对玄奘法师构成潜在威胁之人,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它不但让叵测者望而止步,也让那些抱着正当求教辩论目的而来的人不敢轻易发言,这就好比化疗,在杀死癌症细胞的同时也把健康的细胞杀死了,直接导致大会连续十八天的冷场。   

  难道这场轰动全印度的辩经大会就这样不伦不类的结束了吗?意外又发生了。   

  火灾后不久,戒日王正从一座宝塔上观景下来,突然迎面冲来一个剌客,拿着刀直扑戒日王。短暂的荒乱后,戒日王连忙转身爬上宝塔楼梯,居高临下与刺客展开搏斗。由于宝塔狭窄,所以外面的护卫们根本帮不上忙,幸而戒日王身手了得,竟将那刺客当场擒下。   

  戒日王非常老道,没有听从国王们处死剌客的要求。在戒日王的亲自审问下,刺客承认是受到那些外道的妖言蛊惑才来刺杀,还说那些外道觉得戒日王厚此薄彼厚待僧人的行为让他们觉得羞耻,这才出此下策。刺杀案件就此水落石出,戒日王顺藤摸瓜,查到了一个五百人的婆罗门阴谋团伙,这些人不满戒日王推崇佛教,这才先放火,后刺杀,想要破坏大会的进行。   

  从擒获刺客到破获犯罪团伙,整个过程进行的十分顺利,让人很难不对其产生一丝怀疑。   

  任何杰出的政治家都是演戏的高手,我们甚至可以大胆设想:整个曲女城大会,就是戒日王以宣扬大乘佛教为名用来提高自己声望而进行的一场政治秀,而玄奘,只是他手中握有的一张王牌。   

  纵火案或许是有人蓄意为之,但纵火案之后的种种措施,无疑是戒日王的借题发挥,就连那个莫名其妙的刺客,也很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苦肉计:勇斗刺客,显示戒日王的高超本领;查清婆罗门团伙,进一步打击潜在威胁者;两次事件所带来的气氛震慑,又为玄奘扫清了胜利的道路。一举三得。   

  现在,所有的障碍都已扫清,也没有人再敢在戒日王的地头上向玄奘挑战……曲女城大会,或者说是曲女城政治秀,就这样以一种近乎闹剧的形式结束了。当然,不管是闹剧还是作秀,都还差最后一个步骤:由戒日王宣布玄奘获胜。   

  在整个曲女城大会中,最无聊,最无奈的人当数玄奘法师……路上走了九十天,大会开始前布施二十一天,然后是连续十八天的冷场……整整四个多月,玄奘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坐在高台上接受无数人的敬意和注目礼,除了宣讲论点论据的那一天,他几乎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哪里还是什么辩经大会,简直跟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然而玄奘很坦然的接受了这一切,不论有没有人挑战,不论发生什么意外事件,他始终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不管是不是戏,都需要把它走完。   

  获胜以后,玄奘再次发表讲演,盛赞大乘佛教的伟大,作为整个大会的终结。尽管整个大会充斥着闹剧的充分,尽管大会的真正主角是处心积虑的戒日王,但是在整个印度的佛教界看来,玄奘本身就已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佛学水平,已经是戒贤法师之后最杰出的佛学大师……无人应战,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玄奘立论的宏大和论据的严谨。   

  作为一名学者,玄奘在自己的专业和事业上达到了顶峰;作为一个人,玄奘身上所具有的谦逊淡泊的品质更令人肃然起敬。   

  玄奘拒绝了包括戒日王和鸠摩罗王在内的所有国王在金钱和财物上的布施,只接受了象征辩论胜利方的一头装饰华美的大象。但是在戒日王为他准备的盛大游街仪式上,欢呼的人群只能看见空荡荡的大象和手捧玄奘袈裟的国王……作为胜利者,玄奘根本没有参加这次游街活动,而是在僧舍中端坐静思,遥想万里之外的故国大唐……         

。←虫工←木桥 书←吧←  

第78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1)         

  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和事业,职业为生存,事业为追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