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华尔街战争 >

第10部分

华尔街战争-第10部分

小说: 华尔街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本身目前似乎是唯一的主要资金来源。最新一个获得重要提振的流动性来源是银行间贷款。英国政府明智地要求任何获得担保银行间贷款的银行都必须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政府要求的水平。英国政府采取重大步骤,对银行间贷款提供了高达2500亿英镑(约合4371亿美元)的保证金。七国峰会上,各国财政部长也是讨论类似的刺激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出席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特别会议。虽然美国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它们的英国同行,但这一比率也需要提高。将8500亿美元银行业救助资金的一部分直接注入银行中应该是有意义的。遗憾的是,美国政府一开始没有采取这个措施。
  在救市举措上,伯南克更加偏爱直接给银行注资的方式,但保尔森开始拒绝这个看起来更加简单的方案,并称“那是当你失败后采取的举措”。美国的救市方案一开始明显走了弯路。在英国的影响下,“形势比人强”,保尔森最终还是决定从紧急经济救助法案中拿出2500亿美元注资到美国的9家主要银行。
  随着外国政府纷纷开始采取果断措施和股市继续暴跌,保尔森起草了一份包括对银行负债提供担保和大量注资的计划,想给市场来一个“信心休克疗法”。美国政府部署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措施。
  2008年10月13日,美国金融史上演出了一场最重要的“鸿门宴”。时间:下午3点。地点:财政部总部。别无选择的银行家们从美国各地飞到财政部,按银行名称的字母顺序落座,从美国银行一直排到富国银行。各银行的老总直到这时对会议的具体内容仍不得而知。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想在电话里向保尔森打听会议的内容。保尔森回答说:“只管来吧,我们会把消息同一时间告诉大家。”他还说,“我认为你会高兴的。”
  会上,保尔森对与会的银行家说,“银行体系需要更多资金,如果这一体系中能有更多资金,你们各位的日子都会好过些。”伯南克则说,“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大家现在需要和衷共济。这是一个低调的要求。”接近结束时,每位银行家都得到一份报告,详细阐述了政府将如何购买这些银行总计1250亿美 元的股份以及对高管薪酬和股息政策进行新的限制。
  保尔森强迫他们必须接受美国政府购买其优先股的计划。他认为,这9大银行拥有美国全部储蓄的50%左右,它们接受部分国有化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其他需要资本的银行参与。9大银行的老总都是美国最好的谈判家,但这次他们的处境有  点特别。他们不能协商。保尔森要求每个人都要签字。保尔森说,“这符合你们自己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第三战役,协同作战
  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世界各国的命运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紧紧相连,因此需要齐心协力、协同作战。
  2008年10月10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微妙的变化,抗击金融危机的正确战略正在形成。
  时不我待,仅仅是高喊将致力于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空头支票,那么救市的黄金时期将一去不返,危机将进一步加重。
  世界的精英们需要在全球性的救市方案上达成原则上的一致,只有全球联合作战的计划才能挽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10日,也许是华尔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星期五。由于信贷市场冻结以及担心更多的企业因为缺乏融资途径而可能被推入无力偿债的境地,投资者在前一周纷纷逃离风险;道琼斯指数连续八个交易日收盘走低,累计下滑将近2400点,为该指数112年历史中最糟糕的单周表现。
  拨开乌云见太阳。布朗方案成为环球股市的大救星,10月13日恒生指数飙升了1500多点,以点数计是历来第五大升市,欧洲主要股市指数也升了8%~11%。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周一收盘飙升点,至点,涨幅;创下历史最大单日点数涨幅。当天最高升了点。究竟这只是 那光辉,还是金融危机的拐点,我们且拭目以待。至少,我们从10月6日到10月10日的“黑色一周”过后一个新的星期里看到了曙光。那是一轮从美国东岸经过金融海啸冲击的华尔街的街角升起的冉冉红日。
  要有一个新的协同作战的思维共同对付国际金融风暴,不仅有美国、中国、英国,还包括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参加的“全球抗战计划”。这场金融战争,已经演化成了世界性的主要经济体对抗“金融危机”的一场联合大战。中国已经崛起了。中国不能自外于这次全  球金融危机。要抓住战机,积极能动地投到抗击全球金融风暴的世纪大战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个世界经济体出现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一定会对世界经济有所贡献。
  

第五章 大格局(1)
星斗棋盘,世事瞬变。在充满急流险滩的经济危机中,谁能幸免?未来又将是谁主导这个巨变的世界大格局?
  危机是一个事件,而改革与重组则是一个过程。一旦我们对身在其中的制度框架进行反省性分析,我们就会意识到制度变化将是一个与人互动的过程。要么是主动改变制度以顺应历史大趋势,要么就被卷入历史的滚滚洪流,随风而逝。
  趋势,不可阻挡。
  第二节 来自东方的回响
  2008年深秋的华尔街,像极了一个超级MODEL的秀场。
  在“抄底”华尔街的喧嚣声下,穿着和服的日本人率先登场,像割麦子一样挥舞着镰刀。
  日本人对美国市场的觊觎,由来已久。
  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经济稳定高速发展时期的日本,国力强盛,藏富于民。
  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20年前,日本汽车横行美国,严重冲击了美国本土的汽车经济。在老牌汽车城底特律,失业的工人们在憎恨与愤怒中曾捣毁并焚烧日本汽车。
  但是,似乎全世界都无力阻挡日本经济发展的脚步。
  当年,日本人买下了纽约57街那栋象征大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日本人的收购狂潮被美国报刊称为“经济珍珠港”。
  时过境迁,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直面华尔街,日本人已经不能重演历史,不能动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将美国最引人注目的资产购买过去了。
  原因很简单,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格局下,中国的崛起,多边力量的增强,日本人想要单方对美国说“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低调的中国和激进的日本,都发出了来自东方的声音。两位来自东方的选手,将展现怎样的一面呢?
  抄底的日本人
  20世纪80年代,关于日本人激进购买美国各种资产的种种奇闻,至今还被不断地被人们津津乐道。
  1988年,有一位神秘的日本富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投入亿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78套高级住宅。
  这只是日本人对美国地产业冲击波中的小插曲之一。
  日本著名的三菱公司又投资14亿美元购买了坐落在纽约曼哈顿闹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而这个大厦一直被视为美国的象征,日本的收购给很多美国人蒙上了心理的阴影。
  疯狂还在投机的气氛中抬升,让人匪夷所思、瞠目结舌的事情继续发生。
  一栋美国大楼打算卖给日本人。美国人报价4亿多美元,双方谈妥,就等日本人付钱交割了。日本人忽然拿来了新的合同书,上面写的价格是亿美元。美国人莫名其妙。日方人员解释说,他们的老板头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他们想要打破这个纪录。
  一种政治地位跃升的虚荣制造了一切,日本人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钱的日本人,当时活跃在夏威夷等各大旅游景点。
  在夏威夷,有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
  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到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一系列购买行动,日本人已经握有全美国10%的不动产。
  从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企业总共有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中,其中18起是针对美国公司。
  日本人的触角伸到了各个领域,资本渗透到美国的体育、文化等产业。
  1989年9月,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后更名为索尼影像娱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接着购买了美国音乐公司(MCA)。
  1986年到1991年,日本企业和政府共向美国一些著名高等学府投资亿美元,甚至向华盛顿的五大思想库投资540万美元,以此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
  另外,在高尔夫球场、职业棒球队等场所,日本人也是最活跃的人群。
  而在金融这一行业,日本人更是气势如虹。
  日本人在1985年财大气粗地购买了9家美国银行。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日本人,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疯狂购买沾沾自喜。但是,这让美国人感到惊恐。他们觉得日本人除了自由女神像没有收购,其余的全部照单全收。
  对于日本人的收购狂潮,一些美国报刊称为“经济珍珠港”,有的则哀叹美国“引人注目的资产全都被日本购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大格局(2)
一时间,日本人有了风光无限的感觉。
  这种新奇的体验非常好,多年来只能对美国唯唯诺诺的日本,不再夹着尾巴做人了。
  时光切换到今天,当华尔街崩盘与美国金融灾难发生后,日本再次以适当的身份现身了。三菱UFJ收购了摩根士丹利的股权。
  在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由投资银行转为控股银行后,“股神”巴菲特和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先后宣布对这两家投行进行注资。
  日本金融界此次出手更快,显示出日本金融机构潜伏10年,累积了丰厚的经验和财富,有了果断的收购决定和能力。
  不动声色的三菱UFJ这次出击一炮而红,让许多投资家知道,它拥有的投资财富比日本首要银行瑞穗高出约2万亿日元。
  三菱UFJ走的是“曲线救国”的路线,不但赢得了“美国救世主”这个口碑,也为其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做了隐性的“路演”,这种在华尔街的亲和力是三菱UFJ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更重要的是,当三菱UFJ成功进驻摩根士丹利后,可以依靠摩根士丹利的国  际品牌扩张其海外部门。三菱UFJ此次注资90亿美元只花了4天时间。该行动被三菱UFJ人士全体看好,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抓住时机收购美国资产的日本公司还有日本最大证券公司野村,野村董事长渡边贤一在收购成功后兴致高昂地说:“我可是在24小时里,就把生意做大了。”
  这家日本老证券公司“野心”十足,人们认为它收购收购雷曼兄弟3000位员工的亚洲部门非常“合算”。
  接着,雷曼兄弟2500位员工的欧洲部门又被买下,成为历史上让人咂舌的“人才大收购”。
  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正在加速日本从制造型经济体转型为面向世界的强大资本供应国。
  抄底华尔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