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

第12部分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第12部分

小说: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没有把孩子看做人格上完全独立的一个人。
  如果把成功比做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撑起成功的柱石。只有自尊自强的人,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培养孩子的自强意识。

自强:激发孩子的壮志雄心(2)
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需要耐心、时间和物质牺牲。孩子具备了自立的能力,不但给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和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
  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自立能力呢?具体来说,父母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妙招一:帮助孩子树立奋斗目标
  没目标就没有奔头。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奋斗目标。
  航航的成长道路上最大的挑战不是学习问题,而是体育达标。航航小时候是个身体瘦弱的孩子,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体能较差,小学低年级时还不是问题,但三年级以后,要当三好生必须体育达标。当时每个体育项目对他来说都是不小的困难,父母就鼓励他,督促他,并带领他坚持训练,每天早上下楼练跳绳、跑步、打球,晚上睡前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有时看他练得很苦,浑身疼痛,气也喘不匀,父母很是心疼,真想让他降低点要求,但想到国家规定的达标成绩肯定是有科学根据的,而且人是有潜力的,应该让他通过艰苦训练达到标准,不仅能增强体能,更可以磨炼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于是父母始终支持他刻苦训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确实,经过刻苦训练,他每学期体育都顺利达标,年年被评为三好生。这一次次的拼搏,一个个胜利,让他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先不怕困难,再想办法克服困难的好习惯。
  每个孩子情况不同,给孩子定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定得太高,让孩子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如果定得太高,总也达不到,孩子会失去信心。对于问题较多的孩子,目标要具体,内容要少一点,不能一下子贪多,多了达不到,难以建立自信。孩子每达到一个小的目标,就及时肯定,孩子就增加一分自信,增加一点自强精神。
  妙招二:取消包办代替,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凡是应该孩子自己做的,父母就不要越俎代庖。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父母对孩子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干的,我绝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你让我干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干。如果父母包办代替,孩子就养成依赖性,依赖是自强的大敌。有的父母认为在生活方面多替孩子服务,让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会有好处。其实不然,生活上的依赖会干扰、阻碍学习上自强精神的形成。有自强精神的孩子,生活上也不依赖父母。
  妙招三:教孩子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由于知识阅历各方面的欠缺,特别是处于顺境的孩子,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遭遇一点点挫折,常常显得惊惶失措,落魄、失意、灰心随之而来。
  小菲一直学习成绩很好,是老师引以骄傲、同学羡慕的“人物”。后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她转入了一个新学校,由于环境等原因,她的成绩一落千丈。小菲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认为是老师未能发现其才能,带有怀才不遇之感,比比过去,由“宠儿”成了班上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生”,更是心灰意冷,提不起学习劲头。面对这种情况,爸爸天天给她讲名人奋斗的故事,帮她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教给她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方法,小菲深受感动,并决心直面困难,开始努力。半年之后,她的成绩追上来了。
  父母让孩子从小就识得艰苦、懂得磨难,知道困难、挫折既然是人生无法避免的,就应该积极面对,以微笑去迎接、以进取的心态去战胜,而不是缺乏自信,选择逃避。教会孩子应对困难挫折,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妙招四:对孩子的失败“袖手旁观”
  欧阳轩是位教师,她很注意培养儿子自强的精神。儿子也有成绩不好的时候,欧阳轩很多时候会鼓励他,但是更多的时候,欧阳轩会‘袖手旁观’。因为欧阳轩知道只有让孩子他经受点挫折,只有他自己从失败中走出来,他才会真正具备克服困难的韧性和耐力。
  儿子在一次竞选中落选了,他觉得很没面子。儿子就央求欧阳轩试着去跟老师说说,给自己补个什么职务,照顾照顾他的“面子”。但欧阳轩没有这样做,她对儿子说:“想做班干部,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同学们的认可。”儿子在这次“挫折教育”中受益匪浅,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次竞选失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以后我一定会正视自己的这些缺点,并努力做到更好。这次失败让我成长很多……”
  对于孩子来讲,没有永远的“失败”,偶尔的“失败”也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在失败后再站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此,父母要想真正地帮孩子,在他失败后,不妨多“袖手旁观”几次,让你的小男子汉经受抗挫能力的锻炼,使他积累一些在输了以后学会赢的经验。
  

交往能力:人脉造就孩子的成功(1)
能力有很多种,而交往能力却是每个人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大凡成功人士,都是人际交往的高手。因为只有交往,才会与别人熟悉,进而成为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去注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铺就孩子的成功之路。
  陈陈上小学二年级,在家里很懂事,爸妈有什么事需要她帮忙,她就会急忙去做。平时在家里,没有父母的吩咐,也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但是,陈陈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愿意与人接触。在家里时,父母让她出去与小伙伴们玩,她不出去;叫她出去买东西,也不去;家里来了客人,陈陈不仅不与客人打招呼,还独自躲在屋里不出来;学校的老师也反映陈陈在校里不爱言语,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很一般。
  陈陈这种几乎与人没有交际的生活令父母很是头疼。
  人是群居的动物,随时都需要交际。
  在家时需要与父母沟通,在学校需要与同学、老师相处,走向社会时需要与同事、老板交流等等,没有哪一样能够离开交际。一个有着良好交际能力的人,无论在什么场所,生活中到处都会充满阳光、欢笑,不会感觉到孤单、落寞,同时自我价值感也会得到增强,做事的成功率也会得到提高。
  一个不会交际的人,到处都会受人排斥,遭人挤兑,得不到别人的关爱。良好的交际能力很重要,因此,父母需要对孩子从小加以耐心培养。
  易易家里很富裕,又是独生子,所以爸妈把他当成掌上明珠,几乎有求必应。很快,易易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把他送到了学校。
  第一天上学,易易在学校里就与小朋友发生了冲突,被老师送回到了家里。原来,老师在给同学们发玩具的时候,易易看见自己喜欢的,就叫喊着让老师把玩具发给他,老师不给,他就哭闹。无奈,他要什么样的玩具,老师只好发给他什么样的。不仅如此,他玩会儿自己的玩具,看着别的同学手里不同的玩具,还从同学手中抢,好几个同学都被他这种举动弄哭了。老师给易易讲好孩子是要听老师的话,与伙伴们要友好,不能抢同学的东西等等,但易易就是不听。后来,老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易易提前送回了家。
  易易的父母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娇惯孩子,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益处,反而是害了孩子。
  父母从小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奠定他今后对人对事的方式与态度。父母如果太宠爱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那么,孩子今后就会以自己为中心,处处考虑自己,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只要不顺自己的意,就会不高兴,当然更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去想。这样的孩子,与人进行交际时,关系就不会很好。
  因此,父母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教导他哪些可以要,哪些不能要,还要教他学会与人分享。
  交际能力关系到孩子将来的一生,有了良好的交际,朋友才会多,心情才会好,做事成功几率才会大。
  妙招一:教孩子克服社交自卑心理
  自卑使孩子胆小,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与人进行交际,这一切都会影响正常的交际,克服自卑是良好交际能力的前提。
  张蕾是个右手残疾的女孩,今年刚上一年级。看见同学们都是用右手写字,而自己用左手,只有7岁的张蕾很伤心。她怕同学们笑话自己,为了不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她不与同学们玩。但是,她又很想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与同学们一起游戏、打闹。但是张蕾控制住了自己,她整天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没有一个朋友。 。。

交往能力:人脉造就孩子的成功(2)
不仅如此,张蕾放学回到家里也不爱说话了。妈妈发现了张蕾的变化,问清了张蕾不高兴的原因后,笑着夸女儿左手写字很好,班里其他的同学却不会用左手写字,同时又举了很多残疾英雄的例子,赞美女儿的勇敢,并且以有这样一个女儿感到骄傲。张蕾在妈妈一番开导下,克服了自卑,与班里的很多同学成了好朋友。
  孩子自卑,都会有一定的原因,可能由于自己天生的残疾,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某方面能力的欠缺等等。父母此时要引导孩子多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多鼓励孩子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自卑,从而增强交际的能力。
  妙招二:让孩子学会倾听
  注意倾听,不仅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图,还能显示自己的涵养,同时也表示对说话人的尊重。学会倾听,是良好交际的起步。
  刘明亮9岁,长得非常可爱,但是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因为无论是谁说话,不管别人说完了没有,只要他听到,就插嘴把话接了过来,就连在课堂上老师讲课时都不例外。
  刘明亮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缺点,但他能感觉到同学们对他的不友好。有一次,刘明亮看见有几个同学在一起正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他走向前也想听一听,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同学一看他靠近,话声戛然而止,并且都四散走开了。刘明亮委屈地哭了起来。
  刘明亮爱接话的毛病还是由于父母的夸赞而强化形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