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哲学启蒙 >

第38部分

哲学启蒙-第38部分

小说: 哲学启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原来遍布世界的殖民地,但是在西方文明的疾风之下,虽然各个殖民地上独立起来的国家和文明古国的版图还多少保持着历史延续,但是其文明形态早已今是昨非,告别过去向西看齐了。

  冷战其实意味着不同文明形态的冲突,冷战的结束是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西方文明的胜利,而在全球化重新唱响的今天,拥有强势文明形态的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这个理论工具继续推行着它们的扩张。9&;#8226;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背后是西方文明与*文明和穆斯林文明的冲突,是强势文明形态的扩张与弱势文明形态的自卫之间的冲突。而在全球化下的文明形态间的竞争局势日趋简明的情况下,一个弱势文明形态下的国家若要很好的生存,捍卫其传统文明便不再是最优选择。更直白的说,选择已经全球化并继续全球化的西方文明自然而然的是现代各国的发展之路。不管各国特别是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国家承认与否,西方文明(或以隐晦的名义称为现代文明)都已经成为文明体系的主体。传统文明被西方文明的筛子过滤,今天的传统文明往往徒有其表,并且这样的过程还在深化。全球化在已有的多样文明被简化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强度继续着文明多样性削弱的过程,使文明形态间的竞争由混乱趋于明朗,各文明形态最终向最强势的文明形态——现代西方文明靠拢,而全球化为各文明形态的统一提供了参照标准和舞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文明的多样性被最终削弱,世界范围内单一形态的主流文明的出现首次一步步成为现实。

  文明形态多样性的削弱大多源于各文明形态之间的竞争,而非对生存其中的自然环境的不适应,这一点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如前所述,多样文明形态开始是建立在适应自然的基础之上,全球化加速了文明多样性的削弱,而这并非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使然,而是人类自身竞争的结果。从而,在面对自然这个终极的裁决者时,全球化下文明形态多样性的削弱使人类原本多样的适应自然的生存方式减少。文明形态无论是强大还是弱小,最终都只会面对自然的审判。全球化浪潮之下大部分文明形态趋于消失,只留下少数几种适应此种形势的文明样式,这固然可以说是人类强大的表现,但也相应的缺乏危机适应的选择余地,须知每种文明形态都有各自存在于自然的理由,也都有各自的优长与缺陷。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削弱是否也可算作强大之中内在的一种没落?多样化才是一个系统得以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若要更长久的存在,多样化的文明形态是必不可少的。而全球化使文明的多样性受到进一步削弱,在人类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鸡蛋正通过全球化被放到了一个篮子里。

“后现代”批判
“后现代”批判

  一.“后现代”是否有确指

  二.“后现代”是个幻觉

  三.“后现代”是场危机

  
  一.“后现代”是否有确指

  本节的写作参考了刘放桐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615页《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倾向》一节。

  “‘后现代主义’本来是指称一种以抛弃普遍性、背离和批判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615页)哲学意义上的“后现代”一般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它的出现是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的趋势使然。

  “后现代”曾被广泛炒作,它被认为是克服了既有哲学的矛盾,调和了不同思潮的对立,甚而被认为是西方哲学一次新的转型。然而“后现代”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含义在哲学界并无一致的看法,“有理由把其所指由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特定思潮扩展为20世纪上半期乃至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中的一种广泛的思潮”。(《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616页)

  “后现代主义”一词中的“后”一般是指现代之后,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是指现代的后期,还有人认为它是指现代主义已经结束而新哲学时代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利奥塔等哲学家则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不具有时间概念。

  然而无论根据何种观点,都可以将“后现代”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西方文化中,“现代”通常是指以17世纪产业革命为标志的现代化运动以来的整个资本主义时代,“现代”何时结束或其后期何时开始,很难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因此“后现代”不局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当代,而可以上溯到之前的时代。“从西方哲学的实际发展来说,既然从19世纪中期,特别是20世纪初就已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批判和否定近代哲学的思潮,自然可以说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617页)

  因而“后现代”的含义是多重的、游移不定的。“后现代”的出现是相当年轻的,从模糊的含义也可以看出,它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甚至是仓促提出的概念。

  尽管“后现代”要求超越现代,但是它事实上并未做到这一点,它仍然包含着现代的种种矛盾,从而难以满足人们对超越的要求。“后现代”的那些纯粹否定性、主观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观点因而受到冷落,并且也使它自身成为超越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后后现代”成为超越“后现代”的旗号,然而建立在后者并不成熟的基础之上的“后后现代”,更只是一种模糊的倾向。

  二.“后现代”是个幻觉

  现代无疑是历史的,并且即使单纯从生物角度来考虑,人类具有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以及快速演化的本领,从而使结束现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也几乎必然。然而关键是人类将以何种姿态结束现代而近入新时代呢?现代将给现代人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如果一个时代不以混乱和痛苦结束,人们会主动与它告别吗?新时代的曙光可能显现于如日中天的现时代,而非现时代的废墟之上吗?

  后现代无论是现代的没落抑或是现代之后的时代,如果它是真实的,就应当是萌生于废墟之上、并伴随着时代更迭阶段的混乱和痛苦。任何时代转型都是如此。现代与后现代的更迭不可能发生在现代的蓬勃时期,因而所谓后现代只是一个现代现象,更确切的说是现代处于蓬勃时期的现象。

  科学、*作为现代的两大支柱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弱化。例如虽然对科学的质疑在滋长,然而对科学的每一次检讨都是以科学获得事实上的加强而结束,科学发展带来的问题还只能通过科学方法来解决。虽然*因为台湾与伊拉克的乱局以及不当的战争等开始受到质疑,*化却继续在世界各地展开。作为现代现象的全球问题也首先是通过全球合作来消除。总而言之,现代在近期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仍以典型的现代方式体现,并且每一个变化都使现代变得更典型。

  无论在现代的哪个阶段,类似的变化总是持续不断。考察整个现代史就会发现,类似“后现代”对现代的演变多次出现;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与今日频繁出现的“历史性突破”、“划时代成就”比肩而立的成就不胜枚举。科学发展每过一个时期就会出现具有颠覆意义的变革,如果将核能、电脑、因特网、人工智能、基因科学等当代的伟大成就放入科学进展的长河中,则它们不过是普通的一瞬。不可否认我们可能处于最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中,然而与工业革命相比,这样的科技浪潮对人类发展的革命意义仍然逊色许多。相比蒸汽机等数百以至数十年前的发明,当代科技成就对人类的贡献至少需要重新估价。当代科学活动的基础理论都长期囿于前人的成果而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尝试取而代之的努力从未放弃,但是在提出一百五十年后,进化论在生物学领域仍然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理论,并继续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一个世纪,正如大家看到的一样,理论物理学的进展仍然极为有限。

  而更不能忽视的是科学史上的这些历史性成就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无论是蒸汽机、万有引力、进化论还是相对论,它们都广泛而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参与了社会的革命性变革。就对人类的意义而言,这实在是比纯科学范围内的突破更为重要。

  而反观今天种种被赋予伟大意义的科技进展,它们的能量仍然尚待进一步观察。在社会组织领域,自*成为主流之后并无实质性的变化。数十年前西欧妇女才普遍享有*权,但是在2004年奥地利总统大选中诞生了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候选人;美国的民权运动至今力量强大,中国在政治领域内的改革成果也在缓慢但顽强的进入十几亿人的生活。从总体上看当代的改变最终导致*得到普及和加强,而*正是现代的两大支柱之一,也是现代区别与其他时代的一个标志。其他一些重大现象诸如全球化之类也是由一连串重大事件构成的渐近的过程,而非专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迹,并且就发展程度而言,当代取得的成就也并不一定比过去的更为显著。

  总而言之,现代仍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不断自我发展、充满活力的时代,“后现代”取得的一切突破只是通过遵循科学、*等现代既有的发展方式取得,因而目前的进展只是对现代的加强,而非削弱。

  并且从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响来看,“后现代”取得的这些进展是相当有限的。在几乎任何一方面,“后现代”的人类社会取得的成就与现代以来人类社会的任一阶段相比,都没有革命性超越,甚至没有更多优越之处。甚至“后现代”本身也只有模糊不清并且变动不居的含义。“后现代”本身就在快速演化和自我革新,随着快速演化和大众对它的追捧、期待,“后现代”很快就将丧失它的字面含义。因而与其说后现代独立于其他时代或是现代的一个独立的阶段,还不如说它只意味着一组风格、一股思潮、一种文艺现象。在表现超越的努力上,这些风格、思潮或文艺现象与现代迄今为止出现的所有风格、思潮或文艺现象没有突出的特殊之处。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它只是诸多颠覆倾向的合流,而且在这一潮流内部,又错综复杂、充满矛盾,根本谈不上方向和特色。

  人类文明自进入现代以来便开始快速更新,现代各阶段的成就与当代取得的成就相比都毫不逊色。当代若以其对之前时代在各方面被认为是深刻的超越而可以获得超越现代的结论的话,那么现代的各个阶段都完全有资格以同样的理由在相应的时代提前获得“后现代”的殊荣。当代乃是现代文明革命性进展相对匮乏的时期,却被大众兴高采烈的冠为“后现代”,而之前现代的各个阶段从来不乏伟大的突破性进展,却仍囿于过时的“现代”,而无资格将“后现代”提前。由此可见所谓后现代乃是“后现代”人的自恋、自负心态的一个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