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哲学启蒙 >

第37部分

哲学启蒙-第37部分

小说: 哲学启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球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在数百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争夺更大的利益空间和主导权,而大部分国家大部分人被置于夹缝之中。例如在全球化浪潮中,一度被忽略的非洲因其物产、市场和国家数量形成的在联合国的影响而重新引起注意,成为大国角逐的新舞台。在进军非洲的过程中,超级大国美国、旧主法国和新兴强国中国以及不甘人后的日本等国之间上演了一幕幕明争暗斗直至短兵相接的外交戏剧。非洲的石油而非民生永远是尔虞我诈的焦点。西方国家对新兴的中国在非洲的一举一动备加关注,并不时利用其在国际上主导舆论的既有优势攻击中国支持非洲产油国的专制政府并介入其国内战争,没有人真正关心非洲的饥馑、疾病、*、*。

  全球化以提高福利的名义进行,但是却以大国利益扩张为核心展开,如果说在利益攸关之处各国尚能争相援助,那么在利益无关的国家,全球化从不会主动来临。而无论全球化以多么美好的名义进行,全球化进程中非洲的人道灾难永远不会得到全球化的发动国家的真正关注,被关注的永远只是石油、市场和表决权……弱小国家周旋于巨人之间,只有选择被谁剥削而没有选择不被剥削的自由。在全球化进程中,即便是少数已经因全球化而化解危机的国家仍未将希望寄托在迎接全球化上,因为那明显是大国竞争而非作为大国扩张理论工具的全球化的结果,而更多国家因为利益无关而事实成为全球化进程的局外人。

  全球化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只有落实了具体发动者才能变得清晰,在冠冕堂皇的理论之后,列强自身的利益才是全球化的动因。

  而在各国主权分立、世界范围内无政府状态下的全球化,正在为诞生新的帝国和殖民创造条件。非洲冲突背后隐约可见大国的影子,美、中、法、日的博奕与非洲的动荡同步展开,全球化正同所有利益攸关处一样,是列强实现利益目标的又一枚棋子。

  在这种情况下,提倡贸易自由并呼吁中国开放市场的传统发达国家也因为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而一再首先事实违反由自身制订的贸易规则,筑起贸易壁垒;而美国一味强调事实上被严重曲解的贸易逆差数据,目的只是据此而采取措施,尽量阻止中国成长为竞争对手;数量更多的与中国进行同质竞争的国家更因为在竞争条件上的先天不足而处于劣势,它们渴望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以换取自身的发展空间,它们对全球化心怀恐惧。以经济全球化为己任的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自由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例如多哈回合),曾经被倡导的美妙的全球化在利益面前早已有名无实。

  全球化无疑为渴望改善民生的部分国家提供了摆脱困境的机会,并且在“殖民——去殖民——后殖民”的时代轮回中,强势国家的利益扩张已经不再那么狰狞。然而在同样的无政府状态下,以全球化名义进行的利益扩张与之前并无实质区别,只是在强弱格局已经充分确定之后,这样的扩张较之前的来的更从容一些。

  在殖民时代,原住民的血泪融入世代居住的家园的泥土,滋养了百年之后进入者的新文明;而今天的全球化过程与其初期形态一样,是一个扩张、征服、侵略、掠夺、悄然杀戳的过程。与全球化在殖民时代的初期形态相比,今天的全球化同样是强国对弱国的全球化,同样是单向的而非多方协作的结果;同殖民时代一样,多数国家在全球化面前同样是不情愿的,全球化是少数掌握了国际社会主导权的国家为利益扩张而唱的美丽高调,对于更多数量的人们它则面露狰狞。

  3.

  在2001年意大利罗马举行八国峰会期间,针对全球化的抗议浪潮首次大规模爆发了。多达80万民众上街*,这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集体对冠冕堂皇的全球化的排斥的集中爆发。

  至少在目前,全球化仍然只是少数人的全球化,而其影响的对象却远远超过其受益者,G8是想通过全球化来继续维持目前的强弱格局,对其他大多数国家而言,强势国家是要通过全球化把它们在二百年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在世界各地尚且纯净的地方都复演一下。全球化在目前的无政府状态下必然只能是狭隘的,受益的是居于少数的发动者,而由此制造的问题却是全球性的。强国和富裕阶层消耗大量能源制造温室效应、污染环境、改变气候……迄今为止的全球问题主要由很少一部分国家和少数富裕人制造,而结果却需要所有国家和所有人共同埋单。

  然而与此种认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起决定作用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其中强势国家不遗余力的推动和宣传下,相当一部分国民仍然以迎接一个新时代的热情簇拥着全球化。尽管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作为一个事实早已存在、甚至有理由怀疑它已经经过了最典型时代,然而它再次成为国际社会主流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目前仍然事实上无政府的状态下兴盛,这使我们有理由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全球化现象。事实上,全球化无论激起多么大的争论或制造多么大的混乱,它已经作为既有现象走向成熟被固化了,由全球化而来的灾难再也难以避免。然而当今无序的全球化继续因为少数受益者的鼓吹而受到范围远超于此的相对无知的人的跟进鼓噪,在全球化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被津津乐道时,全球化被悄然理论化进而理论被固化了。与全球化背后少数国家的狭隘利益作为真正动因被忽视相比,全球化被理论化进而理论被固化暗示了更严重的忽视:全球化在一整套理论的配合下继续进行,因少数国家利益而起的现象似可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在这一时刻,鲜有人质疑全球化是否狭隘,而这,正应该是全球化批判一贯的焦点。

  
  三. 现代问题恶化的重要动力

  现代是主导现时代文明的地区和人经历革命性发展样式和生活方式的时代。现代是体现竞争优势的文明形态垄断话语权的一个体现,所以更确切的说,现代其实是西方文明的现代,而非所有文明的现代。它事实上属于少数地区少数人,并意味着优越。现代化是所有落后国家的目标,而全球化则是已经现代化的国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基于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对现代的引领,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是吻合的。因而在全球化推动现代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恶化了现代问题,它也是现代问题的全球化。

  全球化一步步的实践,将会使现代问题波及更广、影响更深,从而累及人类全体。例如温室效应、环境恶化、新型疾病、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之类的问题从来都只是现代化国家面临的威胁。随着全球化进程,这些问题由各现代化国家的内部危机演变为世界各国的威胁。全球化在将发达和欠发达国家一并推向现代发展之路时,也为现代问题的全球化制造了相同的条件,在推动现代进程的同时,全球化也使现代化问题同步发展。全球化参与制造了全球问题,而全球问题可以看作是全球化的现代问题的简称,因为它是现代问题的全球版,是现代在现代化国家制造的问题的全球化。全球化因为促进现代进程而受到的每一个认可,都会为现代问题的恶化提供更宽松的滋长环境。

  全球化首先是科学与*共同孕育下的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全球化,接着才是科学和*的全球化。作为现代两大支柱的科学和*,以其成果——工业化和商业化——构成现代的主要现象,并通过全球化将工业化和商业化遍及世界。全球化为科学和*提供了全球舞台,它不但是科学和*的黄金年代,也是现代步入巅峰的启始,昭示着现代的成熟。在这个阶段,科学和*在局部方面已经暴露的总体性缺陷还不足以抵消全球化进程中它们为各个独立的国家带来的好处,问题仍是潜伏着的,收益仍然远远超过可以确见的损失。然而正如现代因其优长而无可逆转地为人接受、走向成熟一样,当现代发展至其成熟年代以后,现代问题也如昔日的优长一样开始不可逆转地逐渐成熟起来。作为现代发展成果的一部分和现代走向成熟的标志性现象,全球化应该为今日对现代问题置若罔闻的肆无忌惮的发展而被遗责。人类在现代后期承受的所有灾难将无一例外的建立在现代视为文明和进步的每一项成就之上,而全球化是促使这些成就泛化和深化的催化剂,并且其本身也是现代成就之一。

  全球化是现代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起点,是现代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它使现代更加典型,影响范围更广。伴随这一过程,科学和*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现代问题也随即蔓延扩散至更广的领域,全球化使现代和现代问题对整个人类的影响愈发明显。

  
  四.文明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与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相似,从整个人类存在的角度看,多样文明而非单一文明更有利于保存人类。文明的多样形态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多种选择方式,每一种初始的文明形态都是建立并直接源自于对自然的适应上,并且在与自然的磨合过程中,绝大多数文明形态都维持良好并发展壮大。固然它们之间迥然不同,人类的每一种文明形态——无论是非洲部落还是美洲印第安人抑或是澳洲土著或因纽特人——都为人类总体生存提供了有效选择。只是在这些文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导致它们消长演变的主要力量已经不是自然因素,而是文明形态发展壮大后随之而来的竞争。

  不同文明间的竞争而非自然因素直接导致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形态消亡,并且文明多样性的削弱过程自各种文明形态对自然适应良好之日起就开始了。中国古代就有黄帝战胜炎帝和蚩尤并将他们同化的传说;古时极其丰富的方言和民族语言在经历洗礼之后只剩下少数,并且仅存的语言也在以很快的速度单一化;多样而古老的工艺永远消失,只有通过考古学去推测,各具特色的师徒相传或血脉传承的技艺悄然沦落,生产在规模上今非昔比,然而在工艺或技艺的第一线上却明显的单一化了。虽然文明版图上的“合久必分”使文明多样性的削弱过程出现局部和暂时的停滞乃至逆转,然而总体而言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文明形态多样性的削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这种削弱在全球化过程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全球化使文明形态间的竞争舞台扩大到最大范围,并使单一的主流文明形态首次成为可能。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全球化现象极大的改变了各文明形态的发展,西方文明,或者更贴切的说是其中的工业文明,使大多数西方殖民地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形态趋于湮灭,伴随其中的是西方文明在原有文明的废墟上的建立。西方文明在全球化过程中给世界带来一系列震荡也使更大范围内的其他文明形态难免被其影响乃至同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便再也不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文明体系,而是被渐渐的西方化了,其他文明形态也多如此。虽然政治格局的变化使西方国家不再直接控制原来遍布世界的殖民地,但是在西方文明的疾风之下,虽然各个殖民地上独立起来的国家和文明古国的版图还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