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网球王子费德勒的成长故事 >

第11部分

网球王子费德勒的成长故事-第11部分

小说: 网球王子费德勒的成长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勒的美国公开赛决赛之后,在阿瑟?阿什网球中心那间挤满了记者的赛后新闻发布厅里,阿加西试图以一段长篇独白探究这件事的本质。阿加西陈述过程中始终深具说服力并带有敬畏之情,就好像他刚刚与外星人进行过一次亲密接触。
  “输球当然失望,但你必须评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什么你会输球,而我只是输给了一个比我打得更好的选手,”阿加西说道,“我是说,你不可能永远否认这个事实,但他确实是我曾经交过手的最好的球员。你会感到无处可逃,你很可能每件事情都做得很正确,但却仍不足以将他击败。我的意思是,每一次击球你都会有紧迫感。如果你做了你认为应该做的那些事,你感觉那会让你有机会赢得这一分。但他打得实在是太好了。
  “多年来我曾经和很多球员交手,他们都有一个我可以集中火力攻击的所谓‘安全区域’,但他却能够对你尝试的任何打法很快做出回应;在某一个时刻他会按下开关,逼迫你再次改变战术计划。他是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打球,我还从来没有见识过。
  “我现在所说的是他在所有这些重大的比赛中所体现出的水准、选择、天赋以及执行力,那简直就是疯狂的……
  “皮特是伟大的,这毫无疑问。但是和皮特比赛你还算是有处可逃,你知道你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做得到的话,你也许能够掌握比赛的局势。但和罗杰对阵你会被打得无处可去,我认为他是我交手过的最好的选手……
  “罗杰是我交过手的唯一能让你在保住发球局并取得1比0领先时会心想‘还好,谢天谢地’的家伙,我可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在毫不夸张地告诉你们实情。他会在任何一刻伤害到你——你在30比0领先时发球,他赢得了这一分,30比15了;你在30比15时感受到的压力,和在面对所有其他人的时候都大不相同。每一分、每一次击球他都会让你那么有压迫感,这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挑战……
  “他会削出一记浅球,把你调动上来,但下一球又会迫使你赶紧退后。他会利用你的球速与你作战,但如果你把球速降下来确保你不会被他利用时,他却又能随心所欲地用他的正手伤害你。他在比赛的任何一个阶段中所拥有的选择的数量——好像是无穷无尽,他在赛场上所取得的成功只是对他所能够做出的那些事情的真实反映而已……
  “要想打败他,必须是他发挥不佳而你还得奋力打出你所能打出的最疯狂的网球;但即便你将他逼到了墙角,他的武器库中还是有比大部分球员都更多的选择。然而你不能只是谈论他的天赋,对于他带到网球场上的努力工作、纪律、专心投入以及态度,你都不得不对他产生敬意,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
  “当你踏上球场时,你会感觉必须打出一场完美的比赛才能够战胜他,而他也必须执行战术并且打出他所能够打出的球;而如果他做到了的话,你就真的必须打出一场异常完美的比赛才能够赢下。”
   。 想看书来

其球就像一条变色龙(1)
职业网球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和所需符合的要求,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为苛刻的。任何一位想赢得大满贯赛事并成为一名顶尖球员的人,都必须像短跑运动员那样快速,具备马拉松运动员那样的耐力,像一位拳击运动员那样能够承受重击,进攻时又必须像足球场上的前锋那样犀利;除此之外,他还必须拥有象棋大师般的视野和智慧,登山家那样的坚强的意志,十项全能运动员那样的力量,画家那样能够从容布局的双手,在无风的海面上航行的海员所要具备的耐心,以及斗牛士所必备的冷血与勇气。为了让自己能够被更好地推广,球员的外形最好还能比较富有魅力;如果可能的话,再有一些表演天赋就更完美了,毕竟,人们看球就是想体会到娱乐的乐趣。
  “我对网球已经厌倦了,它已将我完全榨干。”皮特?桑普拉斯在2002年退役后的一次采访中说道,“我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从未享受过哪怕是一个安宁的夜晚,直到所有的事情都结束后,我才终于可以没有任何麻烦地整夜安睡。”这位作为世界头号球员统治网坛达6年之久的14届大满贯赛事冠军得主,在退役后曾有几个月根本没碰一下球拍。
  罗杰?费德勒具备一位网球冠军所必需的所有素质,专家们对此毫无异议,他的教练托尼?罗切对此也深表赞同。“他是像伊万?伦德尔这样的底线强韧型球员以及帕特里克?拉夫特这样富有爆发力的进攻型球员的完美融和。”这位过去40年来几乎从未离开过网球圈,并曾长期与伦德尔、拉夫特合作的澳大利亚人说道。费德勒击球的多样性还让罗切联想到了罗德?拉沃——这位历史上唯一曾两次拿下赛季全满贯的球员。“他在场上打出的一些球简直不可思议——除了他没有其他人能够掌握。”罗切说,“有时候连我都大惑不解地自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费德勒并非只有从球场任何位置都能打出制胜球来支配比赛的天分,他同样也能打出质量最为上乘的防守,他迅速的跑动以及上佳的预判能力,令他能够救起对一位普通球员来说很可能会让对手直接得分的来球。而且,费德勒不仅能够救起来球,而且往往能以像抽鞭子一样的甩腕动作随心所欲地打出网球场上并不常见的制胜球。美国体育广播电视网ESPN就经常播放费德勒的精彩击球节目,他们还充满好感地将之命名为“费德勒趣味集锦”。
  观看费德勒在赛场上打球经常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那就是时钟在他面前和在其他人面前走得不同——在他面前走得更慢。在对手击球然后他回球之间,他似乎总能比其他球员有更多的选择——就好像他是在慢镜头中经历着这一切,而他实际上又是在真实的时间###。没有人能够拥有费德勒这样的反应速度,或是能在比赛中被对手发出更少的ace球。
  费德勒能够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改变球的弹跳高度、旋转以及速度,他有着与生俱来的用球拍“吃球”直到最后一刻才将之“释放”的能力,他以这种超人的技巧伪装他的击球意图。他对场地的覆盖异常出色,而且拥有着惊人的平衡感,使他能够在拉拍动作结束和挥拍击球开始之间的那一瞬间准备过程中“冰封”住他的对手,令他们无法在这一眨眼的时间里猜测他将会把球击向何处;而当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时,他们会看上去有些愚蠢。他的这种能力与天分让他的很多对手备感沮丧,而当他的这种技艺流畅运行时,也会让他进攻得更加狂放大胆。费德勒的技术与打法,是艺术(何时、向哪里以及为什么打出恰当的一击)和科学(无可挑剔的击球技术)之间的完美联姻。
  “他从来都不会匆匆忙忙地击球。”罗切说,“在每一个体育项目中,冠军的品质都是他们会拥有比别人更充足的时间。”
  

其球就像一条变色龙(2)
费德勒在赛场上有一张让人回想起比约恩?博格的毫无表情的面孔,但他的优雅、他的精湛技艺、他的不可预见性、他在网球中享受到的乐趣以及他的创造性和击球中显示出的迷人的多样性,都是如此非凡卓越。前瑞士优秀球员海因茨?冈特哈德在球场上曾是一位精确的“技师型”球员,他如今是一位目光犀利的电视评论员,他表示费德勒采用的是前无古人的打球方式。“他打起球来随心所欲。”冈特哈德在瑞士报纸《周日新闻报》上撰写的一篇专栏中写道,“他会冲上网前或是坚守底线,防守、进攻,打得很快、打得充满激情,上旋或是削球——他击球的变化是如此巧妙。每一个观察他打球的人都迟早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好像是综合了过去20年来所有伟大球员的各种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他如此与众不同。”
  冈特哈德在早些时候就曾指出,费德勒击球的多样性同时也导致了一个潜在的难题,因为费德勒会比其他任何球员都更大程度地陷入太多选择造成的泥潭之中。费德勒还没有掌握“节约的艺术”,或者说他还不清楚他的武器库中如果只有有限的武器反而会更有效率。因为有太多的武器可供调配,费德勒有时候在场上对于一些特定情况该做出何种击球,反而会背上“想得太多”的重负。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费德勒就是一个享受打出那些惊人却只有很低成功率回球的“爱卖弄的人”,因此,他也常常因为缺少一种比较稳妥的比赛战术而丢掉了不少原本可以赢的比赛。
  “那时候我只想显示给别人看我有什么样的本领,我掌握的那些高难度的击球,”他有一次曾经承认说,“但终于有一天我清楚了,如果我能够成为世界顶尖球员中的一员,并且在那些大型的中央球场打球,我肯定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注意。”
  费德勒终于学会了驾驭这种“戏剧效果”,他开始更多地为比分而不是单纯为观众而打球。他愿意承受极大风险的天性以及他毫不妥协的进攻型打法,逐渐让步于他足智多谋的战术安排,对手的弱点也被他考虑在内。如果没有当初这种对自己的再教育过程以及战术思想的转变,费德勒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我相信,仅仅凭借天赋我就可以进入世界前十位的排名。”在《队报》授予他“王中王”的荣誉后,他于2005年底时对这家报社说道,“而在这之后,我必须努力再迈出关键的几步,因为如今的比赛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上要求都如此之高,单单只有天赋已经不够了。”
  网球冠军费德勒就像是一道拼图谜题,需经由一段时间的修炼才能让所有的图块拼合在一起;当每一个移动的部分和谐共存时,所有的事情终于走上了正轨——天赋、运动细胞、精神力量、自信、全神贯注的能力、决心、战术洞察力、职业精神、抱负以及自尊心。就像安迪?罗迪克曾在一场失利后带着些自暴自弃的口吻反问的那样:“你如何能打败一位没有任何弱点的对手?”
  费德勒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在球场上的激情与暴烈的脾气之间找到了正确的平衡感。在身为少年球员时,作为他特点的内心的躁动不安和侵略性,最终让位于自信与从容镇静;然而,费德勒达到这一境界所经历的过程却漫长而艰难,并且横跨了很多阶段。
  费德勒在这个方面取得的第一次明显改进,是他刚刚从青少年赛事转入职业巡回赛的时候;一旦他开始在更多观众面前参加那些更重大的比赛时,他也更多地强迫自己控制住情绪,而不是摔拍子、怒吼或大喊。随着他在世界排名榜上越攀越高以及水平的不断提升,他焦虑激动的理由其实也越来越少。当然,他从来就不会嫌自己登上顶峰的速度太快,他的暴烈脾气时不时也会突然迸发而故态复萌,特别是在外场的前几轮比赛中。
  在1988和2000年春天之间,费德勒与体育心理学家克里斯?马可尼(Chris Marcolli)合作,后者在为费德勒工作之外,还为冰球俱乐部以及其他一些体育组织提供服务。费德勒职业生涯中一阶段取得了一些不俗的巡回赛战绩,但同时也遭受了众多失望以及不必要的失利,他的心理治疗有时候还产生了反作用,因为他偶尔会变得过于放松。1999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